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節日的味道作文

作文 閱讀(1.61W)

洋溢著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發著勃勃文采精華的氣息,閃爍著古國文明的燦爛輝煌……它是節日,它陪伴著小小的你我快樂成長。以下是節日的味道作文,歡迎閱讀。

節日的味道作文

  節日的味道作文1

在中國那麼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春節。

春節的名字洋溢著幸福的味道,總能令人聯想到美好的事物。它象徵著新年的伊始,同時也代表去年所有的悲歡離合都已謝幕,化作記憶留在生命的史冊上。

儘管是寒冷的冬日,可是春節的出現仿如一輪暖日,高掛在空中,融化了街道兩旁的積雪。路人們的腳步踩著輕快的節拍,飛揚的嘴角寫滿了無法控制的喜悅心情。

過年了!過年了!

爺爺奶奶從老家趕回來,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樂得我合不攏嘴。爸爸媽媽商討著需要購置的年貨,列了一張長長的單子。喜愛乾淨的外婆指揮無所事事我和舅舅把房子裡裡外外打掃一遍,然後摸了摸亮得能映出人影的窗戶,點了點頭,欣慰地說:“這樣才好,除去了去年的汙垢,乾乾淨淨地迎來新年。”

春節的味道是多元的香。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到頭來終於可以休息休息,例外的是那些勤勞的主婦們。媽媽把從超市買來的花生倒入鍋內,熟練地翻炒它們,出鍋後再撒鹽入盤。夾上一顆,脆脆的外皮裹著乳白的果仁,香濃四溢。她還想炸魚,可是對生熟情況掌握不到位,只好請來奶奶作指導。奶奶笑眯眯地接過鏟子,演示起來。奶奶站在一旁認真虛心地接受奶奶的言傳身教。客廳裡放著大小不一的果盤,裡面堆著小山一般的果乾和水果。我滿足地吸吸鼻子。走在陽臺上看下面,幾個小孩子在玩小煙花,火光流離之間燃出快樂的花朵。一陣輕煙消失在空氣中,我在二樓聞到了那種專屬煙花的清香,心情在閒情逸致中得到了放鬆,我開心地笑了。

那樣溫暖的情緒還殘留在我心間。然而,曾幾何時,這份濃郁的春節味道淡了些許。

近年來,西方的節日傳到中國。年輕人一到萬聖節、聖誕節或者情人節,激動的勁頭不亞於中了頭彩。而對於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提不起多少興趣“噢,又過年了?”而後湊和著和家人吃一頓年夜飯,再繼續他們直線一樣的生活。

其實呢,他們總有一天會發現,那些“洋節日”就是圖個新鮮,戴上面具跳一場假面舞會。真正經久不息的還是咱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那種溫馨和幸福是經過歲月的沉澱釀成的蜜,能夠甜到你的心裡。

我喜歡春節,更迷戀它多姿多彩的味道。

  節日的味道作文2

年三十一大早,媽媽突然提議要給咱們這一單元所有的鄰居在七年級早上送餃子。我詫異地問媽媽為什麼這樣做?媽媽面帶幸福地說:“我小時候六、七戶人家住在一個大院子裡,每到春節的時候,你的姥姥就會帶著我挨家挨戶送熱氣騰騰的素餃子,意在一年都過得平平安安。而鄰居們也會給我很多好吃的。大家有說有笑,好東西一起吃,這年也似一起過,多幸福啊!可現在……”我忍不住說:“咱們搬來這裡都一年多了,鄰居家姓什麼我都不知道,見了面也最多打聲招呼,猶如陌生人一樣。可是這一單元一共有十幾戶,得包多少餃子呀?”媽媽說:“有志者事竟成。”“媽媽,還有我呢。”我拍拍胸脯說道。

說幹就幹,我和媽媽來到菜市,買來了包餃子的材料。來到家裡,媽媽利索地調好了香噴噴的韭菜雞蛋餡。幸虧我平時跟媽媽練習過擀餃子皮,這次可派上大用場了。我擀餃子皮,媽媽包餃子。將近下午五點,咱們終於包好了預計的餃子數。

為了讓大家一起床就能吃到餃子,我和媽媽一大早就起來煮餃子,並把餃子盛在碗裡。咱們來到第一位鄰居家,我負責敲門。當鄰居開門後,我首先禮貌地說:“叔叔,新年好!咱們是樓上的鄰居,特意給你們拜年。祝你們新年快樂!”媽媽接著說:“這是咱們包的餃子,請嚐嚐。”鄰居叔叔先是一愣,然後像是回過了神,連忙接下餃子,連聲說謝謝。雖然鄰居叔叔有些意外,但明顯看出他很驚喜。就這樣,用了兩個小時,終於挨家挨戶送完了餃子。

當送完了最後一碗餃子,我和媽媽對視一笑同時坐在了沙發上。媽媽有些擔心地說:“不知道咱們包的餃子大家喜不喜歡吃?”我說:“餃子的味道並不是很重要,關鍵這餃子裡代表咱們的心意。”

就在我和媽媽討論的時候,我聽到敲門的聲音。我趕快開門,原來是鄰居。一開門鄰居就說:“你們的餃子真好吃,咱們也做了麥芽糖,你們也嚐嚐。”媽媽請鄰居進來坐。一會又來了好幾位鄰居,他們都帶著親手做的麻葉子、丸子、年糕、春捲等春節傳統美食。不大一會兒,客廳裡就坐滿了人。“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大人們此時猶如多年不見的朋友,談論著小時候過節的故事。雖然我不太能聽明白他們的談話,但從他們臉上分明看到了不同尋常的幸福。這是我記憶中媽媽過得最快樂的一個春節,讓我也感到比往年更濃的年味。

  節日的味道作文3

“春節到,喜洋洋,家家戶戶紅燈籠;團圓飯,必來吃。喜氣洋洋過大年!”伴隨陣陣歌謠,把新年接來。各個習俗也相繼登場了!過年的味兒自然就洋溢開來!

咱們台州人過春節,花樣可多了,家家戶戶掛上紅燈籠、紅布條。辦年貨、趕集市、備壓歲錢樣樣都透露出過年的喜悅。除此之外,這一天美食也不少,現在就要做一道團圓飯上少不了的菜。這道美味佳餚叫做:“麵餅”!把攪拌好的麵糊糊倒入平底鍋中,中火烘烤。不出幾十分鐘,一張白白嫩嫩、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大餅就大功告成了。夾上炒好的菜、肉、面等美味的食物,一卷一包,不一會兒,一筒色味雙全的麵餅就完成了。你是不是已經流口水了呢?

小孩子家過年頭等大事就是購買花炮,一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每家每戶準有一群孩子聚在院子裡放鞭炮。我放一個“熊貓爬杆”;你點一個“沖天炮”。這不是單純、簡單的放鞭炮,而是鞭炮比拼賽,人人都積極地、自告奉勇地參加這場比拼賽,看誰放得多,看誰放的最漂亮。第二天地上就全是鞭炮們剩下的“殘肢斷腿”了!

除夕總算來了,家家戶戶都趕著做年夜飯,春節也進入了高潮時期。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裳。門外貼上了墨跡未乾的紅對聯;屋裡粘上了各式各樣的年畫。夜裡家家燈火通宵,從不間斷,從八九點開始,開啟電腦、電視,都是新年祝福和願望。手機裡也紛紛傳來聲聲祝福!看著小品、相聲屋裡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電視看完了,還可以放孔明燈、修剪花草,打燈籠上別人家拜年要糖吃!最重要的是修剪自家院中花草,讓來年的生活不再雜亂。五、四、三、二、一!當一字喊下後。全臺州市的天空同時響起數百聲煙花,望著絢麗多彩的天空,喝上一口臘八粥,吃一顆薑糖,給美妙的除夕夜畫上一個“完美”“圓滿”的句號!

除夕夜過後的第一天,才是最忙的一天!集市上叫賣的小攤小販多了,金魚、發糕、牛奶......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東西映入眼簾。買了糖葫蘆的小孩子在街上跑來跑去地鬧騰;幾個抱著娃娃的婦女意猶未盡地聊著昨夜的歡樂!每個人的臉上全是笑容。接著各家的陽臺上擺上了許多水果和食品,拜天地、拜各路好人、拜親人、拜平安。忙過這陣子後又是“元宵”了。大人又要熱熱鬧鬧的張羅了!

春節這些事,別提多好玩了;春節這些事,別提多熱鬧了!過年這些事兒,怎麼也說不完。過年真有趣!我看北京的春節也沒有咱們台州春節那麼歡樂、熱鬧呢!

  節日的味道作文4

鞭炮響亮的“歌聲”吵醒了沉醉於美夢的人們,他們慢慢地睜開了眼,看著那刺眼的太陽“新的一年又來臨了”臉上掛滿了笑容。

過年對於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天既是人們的活動日,也是人們的團圓日。

活動日,人們可以暫時放下肩上沉重的擔子,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無憂無慮;小孩子們更是開心,新的一年對他們來說是很愉快的,他們可以吃好多好吃的東西,玩好多好玩的遊戲,還可以拿壓歲錢。瞧!他們滿面笑容,多可愛!

團圓日是遠方打工的人們最盼望的,他們長期在外地打工賺錢,很辛苦!一年裡也只有這一天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他們匆匆趕回老家與父母團圓。父母看見兒女回來,都高興地流淚了。全家圍著一張大圓桌,一邊吃一邊談著孫子和生活怎麼樣……,有說有笑的,吃完飯後,便拿著寫東西去親戚家拜訪,還包了些壓歲錢給親戚的兒女或孫子,兩家也坐下聊了一會話,又匆匆地去另一家拜訪……,家家戶戶都充滿了歡笑。

最熱鬧的當然是晚上了,人們打折方桌或圓桌,擺上拜祭的東西,小孩子們則和朋友嘻戲,扯著爸爸的衣服說:“爸爸,給我買小煙花棒吧!”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在春節過得開開心心的,自然會給孩子買。小孩子一般都是買那種較小的煙花,叫父母點一下火,這煙花點起來後很漂亮,小孩子就喜歡在街上走來走去,所以街上不時出現小煙花棒的影子。比較大的孩子就玩那種煙花棒,他們小心翼翼地點起火,煙花猛衝上天,給黑色的天空點綴了色彩。看著這寫漂亮的煙花,人們的心情更加好了。這樣的氣氛,當然少不了一場好戲。大家都和親人、朋友結伴到看戲的地方,哪裡更加地熱鬧,看戲前的觀眾真不少,那裡沒有座位,站著久了,腳也酸了。他們從自家搬來了椅子或凳子,看到老人站著,也很熱心地讓座;小孩子不夠高,也會搬只小椅子給小孩子墊腳,戲一出接著一出,越來越精彩!這是免費,那些戲是祝賀大家新年快樂的,安排了很多出。那裡還有很多的小賣部,賣一些冰糖葫蘆,還卷著些白色的糖,很好吃!,還有很多好吃的……。小玩意也很多,那些閃閃發光的球,很漂亮,還有很多很多……。人們沉浸在歡笑中,笑聲籠罩著兩英鎮。

這是潮州的新年,過年為的就是喜慶、熱鬧的。

  節日的味道作文5

父親用哥才買的新手機給我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哥也買手機了,父親說這玩意兒還真怪,他在那邊輕輕一按,我在這邊就有了反應,父子倆就像面對面在說話了;接著又問我何時回家過年,到時要不要他去車站接我。父親的電話將我從繁忙的“年終總結”中拉回到了現實,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該回家過年了。記得去年回家過年時,村裡已經出現幾部手機,看來,哥今年乾的不錯,過年也用上手機了。

故鄉小山村的上空炊煙縷縷,肉香四溢,過年的味道於剎那間變得出奇地濃郁了,只是,我還在這濃濃的味道中聞出了一絲淡淡的鄉愁,我的心早已飛回故鄉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了。故鄉的父老鄉親,大概已經在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打餈粑了;無論男女老少,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的年貨辦的如何,不等對方回答,自己卻先笑出聲來;家有出門在外打工的人員,也開始陸續返鄉,他們揹著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煙發糖,講講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裡的新鮮見聞,令沉悶了一年的村莊又熱鬧起來;我那頑皮侄兒,已將一個很大的爆竹點燃燒,只聽得“轟”的一聲,鐵皮碗飛出二十幾米,宛如一隻展翅飛翔的小鳥,將孩子們過年的歡樂捎向廣闊的天空。

有時,人們三五一群、七八一夥圍坐在八仙桌旁,打“鬥地主”或者下象,贏的拿來紙,讓輸的一方撕下一塊兒貼在臉上,每當這時,圍觀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聲起鬨,十分熱鬧。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與糖果來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與正月七年級早晨的兩頓飯稱為年夜飯,必須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吃,飯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氣陰冷一點,爐火生大一點,鞭炮放多一點,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與味道從濃濃的酒香菜香中飄溢位來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裡其實就是指的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

大年七年級,天一亮,鞭炮轟鳴,所有人互至問候,祝福新的一年。隨著村裡手機等現代通訊手段的慢慢普及,手機簡訊與電話問候,大概將為故鄉傳統新年帶來新的氣象;那些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回家與父母團聚的兒女,可以通過手機與電話,給父母捎去新年的祝福,給兒女送來歡樂!稍稍彌補心中的遺憾,緩解醉人的鄉愁……

  節日的味道作文6

恆古如一,來而復去,永不停留。我聽見歲月的腳步正在大地上回蕩……時間停格在這一天中秋節。

中秋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節日,傍晚時分我趕著回家,一路上我留意了一下路上的行人很少:偶爾有一兩輛車匆忙開過,我想應該是和我一樣趕著回家吃團圓飯吧!忽然聽到一個女孩子對她母親說“:媽咱們收拾攤子回家吧!爸做好飯在家裡等著呢?”說著便又說又笑的收拾攤子,在她們臉上我看到了喜慶和幸福。我愣了一下連忙加快腳步往家裡走去。吃過晚飯,父親說:“咱們一起到陽臺賞月吧!”咱們把一張桌子搬到陽臺上,桌子上擺著一個大月餅和許多水果。咱們一家人嗑瓜子又說又笑……我抬頭望月;潔白而溫柔的月光照我身上,頓時讓我感到幸福。望月而思;心中自問“:嫦娥姐姐你在寒宮住得可好?可否知今日是何節,你的白兔長大沒有?”自賞月而深思中……時代在改變,也改變不了中秋留給人們的味道。時光如流水,卻永遠衝不淡中秋留在人們心中的幸福。讓咱們永遠銘記中秋的味道。

  節日的味道作文7

中秋節,以赤水河兩岸人民的習俗,一定得打餈粑,並且還很濃重,那種餈粑過節的味道,把我的童年都薰醉了,如赤水河兩岸的滿山霧海,真還有些看不清童年過中秋節的歲月色彩。

“中秋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這一句俗語在我家鄉盛傳,也許那時小孩子想吃餈粑,編出來的俗語,也許這其中有古老的故事。就因為有這句俗語一直流傳在民間,中秋節的餈粑,才對我的童年有一種特別親切的過節味道。

中秋節是咱們從端午節盼來的,也是咱們一天一天數過來的,過節了,有好吃的東西,包括咱們思念的餈粑,中秋節前一晚,父母把酒米(就是糯米)放在水裡泡上一晚,第二天一早,酒米就上甑蒸熟,然後放在石對窩裡,用餈粑棒打,但需要很大的力,因為熟酒米有很大的粘力,打好的餈粑,用木盆把它用餈粑棒粘上米,放在木盆裡,當然,這時它很燙手,就用冷水降一下手的溫度,然後放在簸箕(一種竹編的器具)上並撒了很多米麵,用於分隔餈粑,免得她們粘在一起,大人們先做一個最大的,有面篩那麼打,這個是送外公外婆或者是未來女婿送給岳父岳母的,否則別人會說你不會過中秋節,也不懂人情世故。留下來的才做成成小的餈粑,等它稍冷一些,才放在鐵鍋是烙成黃殼的餈粑,那個黃殼吃起來才香呢,粘著黃豆麵吃,別有一翻風味,若家庭好的,就不用黃豆麵放糖精粘著吃,直接用白糖粘著吃,可在60、70年代,那可是很奢侈的享受哦!

家中打餈粑時,我家中的那隻饞貓,也在旁邊叫過不停,這時,我媽媽會它戲弄咱們小孩,說咱們如那隻饞貓一樣。因為貓吃餈粑——怕脫不了爪子,這條俗語後來引申為做了壞事,是脫不了身的。同時,大人也怕咱們吃餈粑時,梗住喉嚨,有一年中秋節的早晨,咱們赤水河對岸,就有人吼到河對面的人家,不要打餈粑吃了,張老漢的兒子,吃餈粑梗死了啦!但咱們小孩還是吃,只是大人們擔憂而也。在咱們那裡,中秋節只是過早上的吃餈粑,晚上就沒有什麼一家大小在月亮下,聽大人們訴說今年的收成,同時也聽大人們講中秋節的來歷和相關的故事。若家裡很富有的,就有一部收音機,聽著收音機裡的故事和唱歌,那時真希望收音機裡的故事和唱歌的人,都能看到,後來,1980年,我家中買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中秋節的晚上,咱們一家人還在電視機前度過。我哥說別人來我家看電視,每人收5分錢,因為那時看電影要收1角5分錢的門票,我媽說,都是鄉里鄉親的,收什麼錢啊,那時電視是免費的,可是,那時咱們村才只有咱們家一臺電視,並且只能看那幾個臺,電視熒屏上還有好多雪花呢!

中秋節的餈粑,比中秋節的月餅過節味還濃。月餅在農村稀有物,並且也沒有如今那麼多那麼貴,2角錢一個就算很貴的,那得花很多錢,月餅那時是用豬肉和橙皮,加一些水塘和麵粉做成的,好象是街上那些餅家店自己做的。咱們都很少吃上。

如今,我離開赤水河18年了,過中秋節沒有了餈粑,也沒有了中秋節那種餈粑過節味道,雖然商場有中秋月餅商戰中秋節很濃的味道,可我依然思念赤水河邊中秋節的餈粑味道,它一直伴我成長。只有它才讓我吃出五彩斑斕的童年和我的中秋節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