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精選10篇)

作文 閱讀(1.35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精選10篇)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1

對於中國人來說,過年可謂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過年,無數的無論是海外還是內地的中國人,都會想盡辦法與家人團聚。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物質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的很大的改變,而正是由於這些種種的原因,使得過年期間濃濃的年味成為了回憶。

什麼是我們以前我們所留戀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新年晚會,甚至是鄰里之間一起聊聊自己的經歷都會成為新年的期盼。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跟我說那個年代的他們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因為過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現在,物質水平迅速發展,人們告別了貧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無所謂了,即使每次都會有大魚大肉,非常豐盛的菜餚,但是根本沒人願意動筷子,只是應付式的吃幾口。

小時候總是喜歡跟著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煙花,每當外面的聲音響起來事,我總是搬個凳子和爺爺一起看著天空中那絢麗的顏色,和那美麗的一瞬間,甚至可以邊看邊聊一個晚上都不睡覺。然而到了現在,因為一句汙染環境,大到城市,小到鄉鎮中都貼著“禁止鞭炮”的標誌,走到外面再也沒有看到過煙花帶來的色彩,也沒有聽到外面人們的歡笑聲了。

小時候也總喜歡在電視前等待著新年晚會,看蔡明和潘長江的小品,聽著明星唱歌,然而現在,小品和歌曲已經變成了青春偶像劇,而更是因為手機的存在,已經不在侷限於看晚會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間微信聊天和搶紅包…

新年之際,走親戚是最常見的事。然而新年七年級的晚上我只是個父母在電影院看電影,接下來幾天哪都沒去,一個人靜靜的坐在電視機前,吃著零食,烤著火。時不時的有個親戚發個紅包來,給個祝福,一天兩天就這樣過去了…當別人來家裡送節,母親拿紅包給別的小朋友時,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沒有感受過親自拿紅包的感覺了。

也許真的時代的節奏太快,物質水平提高得太快,我們的思想改變的也太快了,但是時間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還能找到屬於記憶中的年味?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2

本來,在記憶中春節是這樣的。

老屋裡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路,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七年級,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麼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麼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3

一年四季卯足了勁兒,期待的大年三十就這樣平常稀鬆地走過了場。遙想當年待字閨中,守在父母身邊的年味,似乎是從第一場雪,或是從第一場霜開始的,母親開始著手納全家人過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納著鞋底,大鐵鍋裡蒸著做凍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鍋的熟紅薯條,囑咐我們:等到過年了就炒制好,給我們吃。年味在心裡會種上個大半年。

一待寒假開始,當老師的父親,便總被村人邀去做凍米糖,四個生產隊,百來戶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親踏制的。凍米糖是我兒時家家戶戶過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過年豬殺了,父母們又開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媽媽守灶火,濃濃的年味也穿滿了每一片瓦、每一塊磚,從門縫裡,窗戶裡衝出屋外去。

哥弟們已把柴火堆得滿樓高了,就等著大年三十晚上火爐堆能通宵紅火、溫暖。年味在醃肉的缸裡,年味在大缸中大白鹹菜裡,年味在剛制好的凍米糖裡,在剛蒸好的白饅頭裡,在鎮上放著音樂的大喇叭裡。

等母親帶著我大搞衛生,父親招呼我替他按好對聯的另一頭時,那真的是快過年了,做錯點事父母也不再大動干戈地批評了,殺雞了,平日裡板著臉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雞尾巴上的毛浸溼,乾乾地拔下,溫和地遞給我,讓我做雞毛毽子來踢。

過了小年,耳邊總是鄰居們,和爸媽們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燒年子了”。父母灶上灶下忙著,任著我們四個孩子上竄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親大人就早早地囑咐著,洗好腳,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過年的味兒已滲透到每一個毛孔裡了:等著我們的全是玩樂,美食,走親訪友這些開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應該沒有淡吧?那淡的是什麼呢?淡的是沒有父親製作凍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沒了母親新納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會再有我們哥弟妹四個排著隊等爸爸發配我們啃豬頭骨的情景了!

遠處偶爾傳來幾聲鞭炮聲,窗外是晰晰瀝瀝的下雨聲,明天是大年七年級,新的年輪又另起了個頭,我願我有能力將每一個普通的日子,過出點“年味”來。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4

我想我小時候之所以心心念念著想快點過年,覺得小時候的年味特別的濃,是有特別多特別多的原因。

第一個是因為年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呀,那麼一重要它就得放假,特別是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僅次於暑假的的長長的假期,但是它又沒有暑假那麼長,所以寒假就可以不用參加任何的興趣班,當然這樣我就也不會有任何其他額外的作業。第二個就是過年可以光明正大的要爸爸買一大堆的煙花炮竹,但是卻被告知只有等到臨近大年三十的時候才能痛痛快快玩,而平時就只好能玩一兩支,等到過年了跟其他的的小夥伴一起比誰家的煙花好看誰家的煙花買的多,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拿著炮竹做壞事,這大大加大了我對過年的期待。而第三個是對於我們家來說一個特別的習慣,那就是一定要到了年三十洗了澡才能穿上為過年準備的新衣服,所以我為了早早可以穿上新衣服,每到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就會早早的洗澡然後就立刻換上新衣服坐在火邊吃著零食看著電視也不會有人說我不看書不寫作業。第四個是小時候的經費不充足,想買什麼東西想要什麼東西都要千磨萬磨老爸老媽才會答應,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就有壓歲錢啦啦啦(家裡親戚多壓歲錢自然也多),我可以自己買平時想要的東西,那是多麼愉悅的一件事情。第五個是我可以在外公家那邊過年,家裡的家裡的小孩子特別多而我又比較小,舅舅們就會要哥哥姐姐給予我特別照顧,他們都得帶著我一起玩,跟他們在一起相當大的彌補了我作為獨生子女的孤獨感。第六個當然也是最重要的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我是小孩子呀,我有一顆純真的心,我對過年抱有濃濃濃濃的嚮往,對我而言過年意味著我又長大一歲了,我離我所期待的成人世界又更近了一步。

現在的我卻希望可以像小時候的我一樣對過年抱有濃濃的期待,濃濃等待之情。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5

寂,一片寂靜,亮了大燈的堂屋裡,取香,上香,燃香,亮香,作揖,上香,拖著年已古稀的身體,數十年在這無鞭炮聲的除夕夜裡,獨自過無味的年。

此時我在靜坐,思緒卻已飛回到那棟老房子,回到那一個,我叫“爺爺”的人身邊。記得年到臘七之時,和爺爺一起趕集去。那天總得要起早些,天尚是矇矇亮時便出門去,銜著那小竹籃去買豆。早些去時買來的豆新鮮,熬出的臘八粥好喝。買來豆後,便把家裡的盤盤罐罐,搬到院子裡的水井旁,我搖水,爺爺洗豆。到了下午,院子裡的幾家人會聚在一起,各自拿出自家一年來收成中最好的五穀雜糧,鄰里之間相互交換,摻到了粥中去,別有一番風味!到了晚上,小火溫熬的香粥常常引得我口水直流,小小的心一晚上都不能平靜。

在臘八,是年的前兆。臘八的粥香帶來了年尾的絲絲幽香,而緊接而來的便是小年,廿四的小年起,年便是真的有了年的味道。

從廿四始,和爺爺上街去時,總會遇到一些老書生端著臺硯,持著狼毫大筆,捋開紅紙,為求聯者書寫一副副大紅聯。偶爾還會遇上賣樹人,拖來一皮卡的常綠鬆,買來種下以祈求來年鵬程萬里,好運常來,健康比樹。小年後的每個早上,不待太陽照進屋內,我就會被爺爺和鄰居家老人的打紙聲給驚醒。曾經爺爺拿著紙月子,唸叨著“一拍三個,一張九排”一遍遍地教著我。如今,孫子連祖人都不願祭拜,何求他學會打紙?除夕前的日子,看不見那些楷正行草的手寫春聯,尋不見曾經為千萬小朋友追捧的煙花、擦鞭、禮花,也聽不見那“篤篤”的溫暖的打紙聲……它們一起被封存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了。

繼續在記憶中搜索。我偶遇了幼時和母親一齊去看年會的場景,時已久遠,記憶卻似陳罈佳釀,歷久彌新。

這是大年七年級的早上,凌晨,東方的魚肚白迎來新年的`晨曦時,家家戶戶便燃起了那萬響長鞭,迎接新年的到來。早早地,我著了大紅襖,新帽新鞋新形象,和父母一齊拜了鄰居家的年,踏在紅紅的鞭末子上看年會去。手裡還啃著小籠包,腳下卻不敢有絲毫的停歇,直奔區政府廣場,那兒是年會的舉行地。廣場前,政府大樓上莊嚴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其下掛了幾個大紅燈籠,更是莊嚴中透出了喜慶。沒至場開,廣場上便圍滿了人,人群身上散出的熱氣驅走了冬日的寒風,喚來了暖陽。“鏘”的一聲鑼響,龍珠先行,神龍後動,珠龍互戲半晌,至高竿奪珠之時,人群中更是掀起一個高潮,緊接的便是民歌賀春,晚稻大戶講經驗,村村拔河,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映出過年的熱鬧與喜慶。

年味,還表現在……“老頭子,二更天了,我來換你”說著,老伴從裡屋出來,“唉,這年哪裡有年的味道啊!”是啊,年無年味,怕是味已逸散於時光的碎片之中了。在這寂而無聲的夜裡,我回味著,那記憶中的年味……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6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七年級為高潮。春節歷史悠久,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喜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現在我們一談到春節定會想到各地都有訂票趕著回家的人們,春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習俗,春節帶給我們的是團圓祥和、其樂融融的氣氛。歷經千百年的積澱,異彩紛呈的春節民俗已形成底蘊深厚且獨具特色的春節文化,我們心目中也一定有那些記憶中的年味兒,這些深刻的感觸和溫暖的味道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臨近春節,人們都會興高采烈的採辦年貨,小時候的我們總是拉著媽媽的衣角充滿好奇的在集市中採購過年的貨物,我們也會得到一年中最好的禮物,新衣服、新鞋子、各種玩耍的鞭炮……當然,家裡也會充滿喜慶,“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全家人一起大掃除後還會貼年畫、貼春聯,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除夕時,媽媽會做一大桌好吃的家常菜,全家團聚在一起幸福的吃著年夜飯,然後看春節聯歡晚會。說到這兒我們又不得不提守歲了,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除夕的我們總是那麼有精氣神,放著鞭炮、喜笑顏開的迎接新的一年。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長,對親情、友情、和諧、美滿的渴求更加強烈,春節等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要大力弘揚春節所凝結的優秀傳統文化,突出辭舊迎新、祝福團圓平安、興旺發達的主題,努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推動中華文化歷久彌新、不斷髮展壯大。春節,我們的節日,讓感動繼續,讓年味兒永存。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7

“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聽著熟悉的歌謠,我的腦海閃現出兒時一大家子人擠在空間狹窄的房間裡一起過年的情景,然而當時並沒有覺得擁擠不堪,相反卻很溫馨。

每逢佳節倍思親。轉眼睛,臘八節已過,這就意味著春節的腳步已越來越近,人們瘋狂的為回家做準備,前段時間的春運搶票事件足以證明外出務工人員是如何的歸心似箭,今年是我參加工作以後的第一個春節,看著隔壁西華大學學生高興地揹著書包、拖著行李箱,踏上回家的歸程,我頓時心生一股羨慕的情愫,如果我還在上學,我現在也和他們做著同樣的一件事:回家過年!

兒時的過年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臘月一到,孩子們就開始纏著爸媽為自己買新衣服,新褲子、新鞋子,總之,新年新氣象,什麼都要是新的。這是那時的我們最嚮往的一件事。盼望著盼望著,春節終於被我們盼來了,不知道當時的我們為什麼精力會那麼的充沛,我們會圍著飯桌吃團圓飯,守在電視機前把春節聯歡晚會從頭看到尾,然後等待著新年鐘聲的敲響,在外面燃放煙花爆竹,看著絢麗的煙花在空中曇花一現,然後玩的筋疲力竭才依依不捨的爬到床上去睡覺。大年七年級的早上,我們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到長輩面前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長輩們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一一發到我們手上中,我們拿著紅包雀躍般的跑出家門到院子裡比較誰拿的紅包最多!兒時的過年是新奇的、有希望的。現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年齡的增長,我們似乎已經沒有兒時那麼盼望著春節的到來了,春節現在已經淡化得和平時的任何一天沒有區別,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天購物、邀上幾個知心朋友大快朵頤,無所顧忌的花著自己掙的錢,過春節的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唱歌、聚餐、旅遊等方式已滲入到我們的骨子裡。

我們在外面瀟灑,年老的爸媽卻在家翹首以待,希望能盼望著自己的孩子出現在他們的眼簾中。現在爸媽的角色就是我們兒時的角色,盼望著過年。因為只有在那一天才能把外出務工、工作的孩子給盼回家。空巢老人不需要孩子們拿著成疊的鈔票去慰問,再多的鈔票也不能溫暖他們的心房。因為他們需要的很簡單,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和他們嘮嗑。爸媽或許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但是他們溫暖的話語卻能撫平我們心中的不如意。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8

2月的第一天是個陰雨天,但這絲毫不影響黃壇鎮雙峰片裡天河村的喜慶氣氛。這一天,裡天河村迎來了寧波市自駕車旅遊協會的150餘名遊客。他們一路自駕而來,到這片還未被人工開發的大山裡尋找記憶中的年味兒。

裡天河村距黃壇鎮區有40分鐘的路程,期間山路盤旋,近50輛車組成的長長的車隊轉過了一個又一個彎,直到你數不清這是第幾個彎了,才得以窺探它的新面貌:整潔的水泥路村道、白底黑紋的統一外牆,路邊點綴山茶、臘梅等綠化植物,遠眺是大片淺綠、深綠、墨綠的竹林和森林,近看是一座座錯落有致、高矮不一的農房,耳邊不時傳來幾聲狗吠,隱約還有母雞的咕嘰聲。

高山的氣溫比市區要低好幾度,遊客們一下車,熱情的村民就送上了熱乎乎的枸杞銀耳湯,好祛除身上的寒氣。這時,天空飄起了細密的雨絲,但大多遊客顧不上車旅疲憊,迫不及待地扛著相機、舉著手機走進大山、走進村落深處,尋找那份“鄉村記憶”。

“這裡空氣好、風景好,因為沒有被開發,還帶著最淳樸的農村味兒,這是城裡人很難看到的,也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我很慶幸自己來了這一趟。”遊客龔慶華笑著說。雖然不少遊客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但裡天河村儲存完好的木結構聯排屋、院子裡擺放搗臼、扁擔等細節,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遙遠的回憶了。遊客陳女士就是一名從農村出來的城市人,她說:“現在很多村民都按照城市的房子樣式新建房子,甚至是套房,農村沒了農村的味道,來到這裡感覺就像找回了童年的時光。”

確實,裡天河村以一種新面貌傳遞出了原汁原味的農村味兒。在新農村建設中,裡天河村變的是越來越乾淨整潔的環境,以及村民依靠香榧種植不斷增加的收入,不變的是村裡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那與農房只有幾步之遙的菜畦、院子裡散步的公雞、掛在竹竿上風乾的玉米和筍乾,無一不帶著鄉土氣息,而遊客們就是想把這些鄉土氣息帶回家。為此,裡天河村的村民早早地準備了起來,在這天舉辦了個年貨集市。集市上,冬筍、大頭菜、番薯、筍乾、葫蘆幹、黃瓜幹、番薯燒等特色農副產品讓遊客應接不暇,甚至有村民將自家養的公雞以及在竹林中散養的山雞都拿了出來。當然,香榧更是佔了好大一塊地。而另一邊,“咚咚”的搗麻餈聲不絕於耳,孩子的笑聲響徹裡天河村的天空。

“冬筍給我來5斤。”“我要4包香榧。”“這個番薯燒怎麼賣?”“搗好的麻餈賣嗎?我想帶點兒回去給家人嚐嚐。”……集市的火熱讓當地村民笑眯了眼,“殺年豬”這一環節更是將集市的火熱程度推向了高潮。據村裡68歲的老人丁紅乾介紹,如今裡天河村過年還保持著古老的傳統,在春節來臨之前要謝年、祭祖、大掃除,大年七年級還要祭天地,而年豬一般會在年前半個月這段時間斷斷續續地宰殺,以滿足各種年俗活動的需求,“以前就盼著過年能吃上豬肉,現在就是一個形式,熱鬧熱鬧。”

據殺年豬的村民介紹,這頭足足有250公斤的豬,是村民用米糠、番薯、蘿蔔、芋頭等農作物一點一點喂大的,1斤就要20元,即使價格比市面上的普通豬肉高出許多,寧波的朋友們還是把賣豬肉現場圍了個水洩不通。遊客蔣女士手提兩大袋豬肉從人群中擠出,這次來雙峰,她還帶了個任務,就是幫阿姐買家豬肉。她笑著告訴記者:“幫阿姐帶了一個前腿,兩刀排骨,這次自駕遊她沒報上名,後悔死了。”

除了這一批在裡天河村文化大禮堂集中接待的遊客,那天雙峰的家庭農居也都滿客了。大家高高興興地來,看過雙峰美麗的自然人文風景,吃過烤筍、紅燒肉等特色菜,然後帶著筍乾、香榧等雙峰特產滿載而歸。哦,對了,還帶了農村那股濃濃的年味兒。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9

我抬頭,望著西邊火紅的天,彩霞如花,就像姥爺家的那種石榴樹的花,紅的沒有一點瑕疵,就像當年那樣,開滿了西邊的天空。

記憶裡,絕非是我獨身一人望著彩霞。那時候,陪伴我的,有吱吱做響的石磨,枝幹蒼勁的石榴樹,還有在石榴樹下的磨盤上軋小米的姥姥。傍晚,偶爾有幾聲犬吠或鞭炮聲迴盪在空曠的山谷中,久久不散。我們祖孫二人,誰也不說話,靜靜享受著這靜謐而又溫馨的氣氛。

那時,我最盼著過年,因為過年就有年糕吃。姥姥從來不給我買年糕吃,她說,小攤上的年糕做得太粗糙,而且不衛生,姥姥親自給你蒸那種小米年糕。姥姥買了幾袋小米,在後院推起了百斤重的石磨。我好奇的跟著她圍著石磨轉。看著白花花,粉末狀的小米沫,我不相信它會變成滑滑軟軟的年糕。

小孩子總是一刻也閒不住,於是我就和姥姥要了一把笤帚,幫她把小米沫掃到中間去。可我哪裡會掃,掃來掃去,不是將小米沫在磨盤上掃成一堆,就是把新米和米沫混成一團,或是把米沫掃下了磨盤,姥姥嫌我不會掃,便向我要笤帚。可我偏不給,彷彿是無價之寶一般的將笤帚緊緊抱在懷裡,幾步跑到石榴樹邊,好似那石榴樹是我的盾牌。姥姥一伸手,我就把身子向後一縮,做成一個蝦米的形狀,還不忘笑嘻嘻的做鬼臉。

一個星空閃耀的夜晚,姥姥忽然從廚房裡端來了一盤年糕,不是街上賣的那種,而是一種幾乎沒有任何顆粒,軟軟而不失嚼勁的小米紅糖年糕,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在盤上,我塞的滿嘴都是,兩腮幫子鼓鼓的,像一個小蛤蟆。姥姥靜靜的看著我吃完,確定我全部嚥下後,才笑眯眯的問我好不好吃,看著我點頭的樣子,姥姥又笑了起來,說要年年給我做。

後來,媽媽不讓姥姥做年糕了,原因是我們家周圍有了一個軋米的廠,小米推進去,出來就是米沫,又省力又方便。

姥姥夾起一塊來嚐了嚐,又搖了搖頭,說,米太粗了。我也夾起了一塊,卻並沒有嚐出什麼。

姥姥還是堅持每年為我做年糕,但媽媽不要。因為媽媽說,本來就不是親姥姥,還是少要點她的東西比較好。我不吭聲。

‘吃飯啦。’我聽見媽媽喊我,桌子上,依舊有年糕,但並不是姥姥親手做的。我夾起一塊,嚐了嚐,卻不是當年姥姥做的年糕的味道。我知道,媽媽永遠嘗不出那種被她誤解的親情。

在朦朧的水汽裡,我彷彿又看見了那個吱吱作響的石磨,枝幹蒼勁的石榴樹,以及那個匆匆為我勞作的老人。

尋找記憶中的年味作文 篇10

年味輪迴的鐘聲已經敲響,沉睡十二年的巨龍有打開了束縛他的枷鎖飛上雲霄,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人們一年的安康。

兔兔的守護總是那麼輕柔,甚至沒有感到她的存在。時間,就如流沙一般從指縫之間流走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年的味道猶如乳酪一般越加醇厚,瀰漫在這個小城的最上空。那麼芳香美麗。

小年夜的祈福,鐘聲盪漾在每個人心頭,甜甜的麥芽糖,融化了每個人心中一年的不幸與回憶,也拉開了年的序幕,為新年的種子挖下了第一鍬。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曆一天天的被翻過,這時的人們早已開始為年前年後做準備了。金黃色的炸角,充溢芳香的藕荷,白白的花捲,豆包,哪個不是讓人垂涎三尺,欲罷不能?

鮮紅的對聯,威武的門神,熟悉的漿糊。貼上了房門,貼下了人們對將來一年的美好祝願。

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如一張白紙,尚未塗抹,我們將用一年的汗水填寫這幅充滿希望的圖畫。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回味著年年的味道。手中,緊握的那串糖葫蘆滴下來,綻放,一朵金色的蓮。

記憶中的過年是張燈結綵喜氣洋洋;記憶中的過年是鼓鼓的紅包、五彩的煙花震天響的爆竹;記憶中的過年是爸媽操辦年貨的忙碌身影;記憶中的過年總是恰如其分如其而至的皚皚白雪;記憶中的過年是對辭舊迎新的滿滿期待……而如今,過年似乎只成了孩童時代的幸福回憶。年夜飯熱鬧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們普遍感覺到年味兒淡了,興趣兒沒了。再不回憶就真的忘了,讓我們重拾那些被遺忘的時光,打撈起那些記憶中的年味兒吧!

【打年糕】

每到農曆年底,家家戶戶都會用糯米磨成的粉打成年糕,並作為春節走親戚的傳統禮物。“年糕”,“年高”,預祝著來年更高,因此,年糕成了民間祝福青朋好友年年登高的好口彩!

記憶中打年糕的人必定是村裡力氣最大最壯的男人,巧女人們再灶頭燒火,把磨好的糯米粉放在蒸籠上蒸,等粉蒸軟,就放在洗乾淨的“石臼”裡,男人們揮動石榔頭,一下一下的打下去。散開的糯米粉在經過無數次的擊打後,和成了一團,“年糕”就打好了,然後大人們趁熱把一整團年糕撲在竹匾裡,慢慢的用手摁,直到年糕被鋪成很薄,那麼等冷透了就可以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浸在水裡,可以吃到3月。我們小孩子最願意圍在那裡看打年糕,然後好心的叔叔們會掐一小塊剛打好的年糕分給我們,並祝福每一個孩子:“吃塊“糕頭”,明年長得更高!”拿到“糕頭”的我們邊吃邊跳著去玩了。

【貼春聯】

記得小時候,年三十早上,媽媽早已用面做好了漿糊,然後喊我們起來貼對聯、貼年畫,媽媽搬個凳子貼,我們負責看是不是貼歪了,這個時候你總會聽見稚嫩的孩童聲:“左邊一點…不對,再移到上面……”歡快而熱鬧。哥哥喜歡門神畫,一黑臉濃須,一白麵虯髯,兩個武將看守大門,記得有張飛關羽,也有馬超趙雲……爸爸會從廚房裡喊我們:“福字要倒著貼啊。”故名思義就是“福到”。正廳上方是“開門見喜”,灶頭旁是“火燭小心”,米倉麵缸是“五糧滿倉”,豬圈羊圈是“槽頭興旺”。春聯貼好了,整間房子喜氣洋洋,永珍更新的氣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濃了。

【放爆竹】

小時候,最開心的,莫過於跟在大人後面放鞭炮。什麼麻雷子,閃光雷……都是隻敢遠觀,不敢近玩焉!唯一能過過癮的就是一大串長長的呲花吧!而且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自家院子玩不夠,還要帶出去跟村裡的夥伴們比劃著。男孩子們把幾百響的鞭炮拆散,一個個的放,或者插在沙土裡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顧大人的訓斥,一不小心會把小臉炸成麻花臉。更有頑皮的男孩喜歡點燃鞭炮嚇唬過路的女小女生,這廂被嚇得大哭,那邊鬨笑著逃之夭夭……

【穿新衣】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過年還有一件最開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農村的孩子平時幾乎不買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著剩給小的穿,只有過年了才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新衣,那種興奮那種驕傲不言而喻!年三十晚上總是在鏡子前穿著比劃再比劃,然後小心翼翼的摺好放床頭,等著天一亮,就可以穿著新衣跟村子裡的夥伴聚集在稻場上,攀比著,羨慕著。在記憶中,我最得意的那年就是媽媽給我做了件緞子的唐裝,紅色的,漂亮又喜氣,呵呵,羨煞好多小夥伴!

【拜年】

於大人來說,過年是一年裡開銷最大的時節,而於孩子的我,最喜歡走親戚拜年。因為到一家,就會有紅包拿,我們叫“壓歲錢”。那個時候大人怕我們花掉,總是跟我們說:“壓歲錢拿了要放在枕頭底下,那麼讀書就會讀得出了。”所以純真的我總會把一個個“壓歲錢”疊好壓在枕頭下,等春節一過,如數給父母。

又到一年過年時,剩下的是應付一個個“年會”的疲憊與恐懼,靜下來,品一口叫作“苦戀”的咖啡,揮之不去的是對歲月的感嘆:還是以前過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