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冷雨作文合集六篇

作文 閱讀(2.3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冷雨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冷雨作文合集六篇

冷雨作文 篇1

這是在我國小六年級時發生的事情。那時已是初冬,天氣轉涼,四處瀰漫著一股蕭瑟的味道:人們裹緊衣服,來去匆匆,彼此之間少言寡語,一派寂靜。更何況還是那樣一個下午,冰涼的雨水不斷地敲打著地面,發出在這個季節裡不怎麼悅耳的“滴答”聲。路邊的大樹上,葉子早已落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矗立在一旁,北風吹過縫隙,發出“嗖嗖”的聲音,讓人不覺又裹緊了衣服。

也許是受天氣的影響,人們的心情壞的糟糕,四周的空氣沉悶的讓人想逃。雨越下越大,風也像惡魔一般撕扯著一切。一位老奶奶迫不得已的將自行車停在屋簷下,到路旁的小店中避雨。車筐裡,還有著老人剛剛冒雨買的菜。風雨越發的猛烈,沒有一絲要停下來的跡象。老人在屋裡急的直跺腳。(其實到事後我才知道,老人的家中還有三歲的孫子在等著她。)“砰!”聽到這個聲音,路上的行人也都驚愕的抬眸,但也僅僅有過一秒的停留,便繼續的來去匆匆。老人的自行車不知被誰撞倒,車筐裡的菜也灑落一地,躺在地上接受雨的洗刷,它們也都似乎露出了悲傷的表情。

老人看樣子已經年近八十,在屋裡急的直跺腳,但當然也知道自己不能淋雨。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但依舊沒有一個人停下來,撿拾一下散落在地上的蔬菜。就在老人急的想要衝出去的時候,一陣與環境極不相符的嬉笑聲傳來。原來是一群低年級的小男孩,正把書包頂在頭上,在雨裡嬉鬧。過了一會兒,他們也終於發現了倒在地上的車子,一個個爭先恐後的跑過去。“快!你撿這邊,我拾那邊!”這句話似乎是觸動了什麼,使過往的行人都圍了過來。是啊,在這樣糟糕的天氣裡,有哪個人不想早點回到家中鑽進溫暖的被窩呢?但竟然還有這麼一群孩子,願意為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停下腳步。加入行列的人越來越多,不覺間,我也已經加入其中……

雨漸漸變小了,似乎天空也欣慰的笑了。為數不多的菜已經盡數撿起,原封不動的回到了老人的車筐,大家紛紛掏出紙巾擦乾了老人車上的雨水,將它送回了屋簷下。

這個時候,並沒有人想要什麼幫助費,這似乎在老人的意料之外。金錢、權利、利益,這些令人喪失感情的東西,似乎在這裡消失無蹤。所留下的,是人與人之間,一種自然的,無私的關照與幫助。是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在這個寒冷的日子,點醒了在場所有人自私冷漠的心,是這群善良熱心的孩子,在這個大雨傾盆的冬日,給老人,給所有人,築起了一堵溫暖、寬厚的牆。

冷雨作文 篇2

……不願觸碰帶刺的圍欄,將僵硬的軀體與冷漠的心情禁錮在這個陽光都得繞道的樊籠裡;抑或不顧周身的疼痛,承受住嘆惋與誤解,承受住貧乏與低賤,承受住欺壓與嘲諷,扯破層層帳幔,將羞恥踩在腳下,去迎接空靈的自由。空靈的自由?我已經被周遭的一切徹底擊敗了…… 陰雨霏霏,一連三週都是如此。雨滴砸落在地面的聲音吹響了寒冬最後的反撲。而在那以前,是水珠滲出牆壁,橙黃的天空隱沒了太陽的輪廓,溼熱的空氣死死地掐住每個人的脖頸。難以忍受了,將外套、絨衣、秋衣統統扔進桶裡,只穿短袖,可還是悶熱,身上黏黏的,稍稍地運動便能溼透全身。於是,換裝了,而這意味著老天將繼續著多年來毫無新意的玩笑。

果然,北冥的寒風積聚起所有的力量,一夜間席捲了整個大陸。粉紅的花瓣早已爛在了泥土裡,可枯黃的草根上卻開出了慘白的霜花,這是攻佔了天空的灰雲下的戰書。一切都發生在夜裡,在我熟睡的時候,它們淅瀝淅瀝地來了,敲打在窗上,擊潰了灰塵構築的軀殼,留下道道四射的劃痕。支在玻璃沿上的鋼釘扛住了所有的震擊,窗櫺儘管劇烈地搖晃卻並沒有垮塌。這樣的對峙也許持續了一整晚吧,可任何激烈的戰事後總殘留著淒涼的結局:和著塵土,掠過淺淺的苔蘚,順著磚塊間的縫隙,流入汙水溝中,墜入下水道里。

醒了,順手摸一下牆,不再有滲出的水珠,被褥也沒有了潮氣。正待高興間,冰冷的鼻尖將隱忍了一夜的寒痛傳遍了每一根神經。側過頭,發現清亮了許多的窗玻璃上散射著晨曦留下的晶光,木質的窗架“吱吱”地呻吟,我看到了約有兩個指頭寬的縫隙,而窗外的冷風正疾速地穿過這難得的缺口,鑽入我的鼻孔。“冷!”趕緊從床上彈起,四顧,一雙雙驚恐的眼睛……

面對汙水溝裡的濁物,用筷子不斷地刺激喉嚨深處。又是“哇”的一聲,上半身再一次劇烈地痙攣著,我似乎能感覺到額頭兩側的血管在加速它們的跳動,喘著粗氣,兩手不自主地撐在膝蓋上,雨滴在葉上攢聚成蠶豆大的水珠,順著葉莖滾落,擊打在後頸上,滑入衣領內——打了個寒噤,也清醒了許多。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但這並不阻擋我自得其趣。將一個長線插板連到身後的木箱上,在粗陋的工具房裡四下尋覓,終於尋到了角落裡的一對小小的音箱,也置於木箱上,再將彩燈輝滅的頻率調到等同於脈搏,稍稍降低燈籠的高度——這就足夠了。樓上嘈嘈切切的喧鬧聲被純淨的音樂掩蓋,彩燈的閃動跟上了節奏,我開啟了腦海中屬於“享受”的那一部分。倚著牆,將視線向左撇去,木箱上的兩隻音箱均側臥著,紅色的箱體隨著節奏微微的顫抖,兩面是牆,一面是砌實的扶欄,所有的聲響在這狹小的空間內打著漩兒,最後流向唯一的缺口——小部分被我的耳廓截住,成為了這“享受”的來源……除夕夜,只有冬雨和身旁悽婉的的音樂。

冷雨作文 篇3

或許唯有文人對雨的偏愛最甚,他們對雨的無限愛恨情仇貫穿了幾個世紀。

我們形容一場雨時,說它“淅淅淋淋”,說它“霏霏”,說它“綿綿”,說它“滂沱”大概已經是極致。但那些雨在文人眼中,卻能層層滲透他們的想想,然後浸潤了一個時代的憂愁。他們將雨描寫的讓人拍案叫絕,饒是同一場雨,但他們所看到的都是截然不同的世界,或美好,或空靈,或悲傷,或是難得的一份閒情逸致,卻以是把所有文字可以描述的意向都用盡。就拿《聽聽那冷雨》做例子。

文章雖說通篇寫雨,寫愁,寫離怨,但決不借那朦朦的愁雲濛濛的雨幕來晦澀自己的觀點,他勇敢地涉足讓庸人卻步的政治湍流 ,有意讓作品的社會意義、美感價值經歷洗禮和考驗。此文開篇,作者便將在悽風冷雨中產生的單調感順勢遷延為對歷史與現實的喟嘆:“雨裡風裡,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悽悽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這比喻準確、簡賅、新鮮,下筆時全然不想著會開罪於何人,只是讓藝術把真情實感饋返給現實。

余光中正視現實的勇氣還表現在他不沉湎於歷史的“杏花春雨”,也不輕信來自官邸或酒肆的傳言。他思索、辨析:“日思夜夢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裡呢?”“在報紙的頭條標題裡嗎?還是香港的謠言裡?還是傅聰的黑鍵白鍵馬思聰的跳弓撥絃……”。難怪他要寫冷雨,聽冷雨,嗅冷雨——“淋淋漓漓”的雨絲能清醒頭腦,“淅淅瀝瀝”的雨聲能增聰聽功,“爽爽新新”的雨香則沁心潤脾。

文中,作者決不忽略文字的美感價值。冷雨中誘出了祖宗的詩韻,君不見“渭城朝雨浥輕塵”、“清明時節雨紛紛”都以“變奏曲”形式流韻在字裡行間。作者的“情絲”與雨絲始終交織著,在冷雨中憶起了初臨孤島時的“悽迷”,也憶起了初戀時的溫馨。他相信“商略黃昏雨”的意趣,只有在中國方要盡享,也許在基隆的港堤上,也許在四川的池塘裡。他想起辭書中“雨”部字塊的繁紜,米家山水畫的雲情雨意,王禹偁為聽雨而造的竹樓以及現今雨城中千傘萬傘的奇觀。雨連著臺島與大陸,連著悠悠的歷史與難盡人意的現實。儘管為文的契機是感慨於海峽兩岸“參商太久”,但此文的審美物件是雨,所以作者一直是用雨來濯滌自己的愁緒,用雨來勃發讀者的情趣。至於載什麼“道”,完全沒必要讓藝術去屈就。真正的藝術本身自有揚善祛惡,昭示美與光明的功能。關鍵是那藝術要真,不要偽,每個藝術品種都要遵從自身規律去反映現實。唯其如此,也就必定能與當代生活節奏同步了。余光中的散文創作實踐對上述的分析做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冷雨作文 篇4

雨是需要聽的,勿庸諱言:那千絲萬縷般的密密麻麻的銀線,將天地交織在了一起。在這樽溫柔而縹緲的獨絃琴上,彈奏的是最為美妙的樂曲。最妙的還是下點小雨呀:淅淅瀝瀝的雨絲如斷了弦的琴,喑啞不成調子,就在這時,你捧上一本書,靜靜地坐在窗前,望著窗外朦朧恍惚的一片。雨點打在屋簷上,石頭上,潤如油膏的土地上,悅耳的“滴答”聲,聲聲入耳。直到這時,你還會覺著雨聲惱人嗎?

不會的吧,你甚至會放下手中的書,出神地凝望窗外,以便更能捕捉到那細微葉片的.顫動,磐石深遠的迴音。在細雨濛濛的日子裡,便別有一番情趣。雨不大,卻使得整個世界都好像淌著水,溼漉漉的。“沾花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對的,這時節的雨,縱使迎面撲上來,也好似受了慈母的手的撫摸,輕柔柔的,甜絲絲的。雨巷霧氣升騰,瀰漫,氤氳,雨霧水簾之後,該是怎樣的一個別有洞天。看不分明,便是沒有嗎?不,那只是表象罷!就好像屏障,只是阻礙了人們的視線,卻擋不住渴求一探究竟的點點目光。滿世界,只有雨聲。總不住地將雨與之聯絡起來:小橋、流水、人家,撐著油紙傘的淡淡女子,斜倚在玲瓏古橋邊。楊柳岸,曉風殘月,本就是令人銷魂。卻有細雨助興,在耳畔低吟淺唱。

深黛的古樸老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蓑衣,艄公的船槳輕搖,便蕩進了那煙雨迷濛的水墨江南。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雨打窗臺溼稜梢。曾記否,顰兒,那個水做的骨肉,對寶玉說她最為鍾愛李商隱“留得殘茶聽雨聲”這一句。說這話時,她雖是含著笑,淚珠卻“簌簌”落下。她大概是戀那珠落玉盤的聲響,一絲一縷都恰到好處地擊在心坎上,心便痛苦地絞作一團,嘆著韶光易逝,香消玉殞,人便愈發憔悴。是的,她怕,怕雨撥動她那極為敏感的心絃,怕一經觸碰便彈出令她無法承受的苦痛來。可她又苦戀其中,無法自拔。初見“聽雨軒”時,怦然心動,一股觸電般的狂喜陡然襲來,興奮地顫慄:這三字,真真的把一切玩徹透了啊!苦苦尋覓的,竟在此處找到了。雨很溼,亦很詩,自然與文學本就沒有矛盾。曾記否,僵臥病榻的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那個風雨大作的不眠之夜,臥床沉吟:“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曾記否,茅屋下的杜少陵,面對“屋漏又逢連夜雨”的悲苦情狀,憤然疾呼:“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雨,打溼了他們的衣襟,卻打不溼他們報國濟世的情懷。一場雨,滴落千年,仍未聽夠。只是靜靜地,聽一場雨,純粹地享受其中的意趣。只是默默地,任雨漫溼思緒,洗盡鉛華。聽聽那冷雨,在雨的世界裡,你體會到的,不只是純淨。

冷雨作文 篇5

第一次接觸余光中先生的文章時,朋友對我說:“讀餘先生的文章,最好選一個秋日的黃昏,靜靜的品一杯苦茶。你會慢慢步入他的文學世界,如同輕輕地踩在枯黃的落葉上。”我聽不懂朋友的內涵,今晚我在這雨夜,攤開《聽聽那冷雨》,那絲絲雨情纏繞著我,或許,這種感覺,你不懂。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聞聞,那冷雨,舔舔,那冷雨。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有一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出草和樹木被雨淋後發出的特有的淡淡土腥氣。這就是余光中先生筆下的雨。靜一點,你躺在床上輕輕的聽雨點從房簷滑下來歡樂的笑聲,看雨滴打在玻璃上淌下的痕跡,似乎寫滿漫漫人生路。嗅嗅那冷雨,你會聞到故鄉泥土的清香,舔舔那冷雨,你如同回到小巷,那帶著淡淡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那淺紫色的油紙傘。絲絲雨都牽動著富有感性的人類。每一點每一滴都是一份無法用語言描述的鄉思鄉愁。

冷雨作文 篇6

這雨落下來,天就變冷,然後感覺到處都是溼嗒嗒的,果然就很煩。我絕對可以作為一個稱職的旁觀者,如果一切與我無關。但是不能。因為雨在均勻地落下,誰都做不到星雨不沾身。我從來沒像現在這般止步不前、茫然無措。

搞不明白近日,簡直災禍連連。自國慶在家遭逢車禍來,衰運便不斷。先是鑰匙不知何故失去,然後飯卡又丟失,好容易補辦一張,不到4天便於今日這個落雨的傍晚再又丟失。也罷,所謂這些乃身外物,也許能破之免災,然右手掌老大一塊傷又分明是在三曰前摔得。真是,慘兮兮!丟失的東西本不值錢,然都是日常所以要用到,自然很不便利。而到此時我才真切體會到,我是多麼地討厭麻煩啊!

這世界太複雜,因而有太多可成為煩的藉口,而衷心簡單的人,真不知該何以為繼。所以有的人只專於一個物事,倘若可以看穿假面,便一生敲打木魚也不覺乏味。但李叔同只有一個,眾人皆好浮華,行事發言於不覺間也趨高調。因人乃是社會動物,取悅大眾奪人眼球是人的社會屬性。這的好處便是世界越加繁華,因為想要獲得認同就要在某物留下痕跡。但人也因此將收到更多的悲哀和煩。如果有人公然與世不同,察出這樣的弊處,就會受到嘲弄,斥為做作和裝扮清高,因為最先覺知屁的人一定會為人認定是放屁的那個。所以人現在都很小心,小心被人定為不同。也都很忙,忙著生,忙著死。

然而生是毫無頭緒的,死是不可預知的。前途之叵測恰如這凌亂的冷雨,讓人嘆息。很煩,真是。唯一可以知道的便是此時這慘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