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飄》的讀後感

作文 閱讀(1.1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飄》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飄》的讀後感

《飄》的讀後感1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惟一的一部作品。《飄》的出版讓米切爾瞬間名揚全世界,讓這本書成為世界經典小說之一。小說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以亞特蘭大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書裡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郝思嘉、白瑞德、艾希禮、梅蘭妮等是其中的典型人物。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政治態度,以郝思嘉與白瑞德的愛情糾纏為主線,淋漓盡致的再現了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美國南方地區的社會生活。

郝思嘉是美國佐治亞州一位富足且頗有地位的種植園主傑拉爾德·奧哈拉的女兒。她的母親艾倫為莊園裡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婦倆不僅受到白人莊園主的尊重,也深得黑奴的愛戴。

她一直喜歡艾希禮的紳士風度和他英俊的容貌,聽說第二天的野外宴會上,艾希禮宣佈與梅蘭妮訂婚時,她心裡惱恨不已。南北戰爭的訊息傳來,當天晚上的舞會也隨之取消。郝思嘉突然決定和梅蘭妮的哥哥查爾斯結婚,就這樣,任性的她在半個月後成了查爾斯的妻子。兩個月後,查爾斯病死在前方,郝思嘉瞬間變成了寡婦。艾希禮也上了前線,梅蘭妮從亞特蘭大來信,邀請她來查爾斯的姑姑家小住一時散散心。1864年夏,北軍直逼南方聯邦的首府。亞特蘭大被圍困,查爾斯的姑姑和城裡大多數人家逃離了亞特蘭大。郝思嘉接到父親的信,她一心只想回

平心而論我是很喜歡郝思嘉獨立、自我、有想法有作為的"豪放"性格的。同時,對於其"不擇手段"式的"自私鑽營",對感情不純真、不忠貞是很氣憤的。曾經有好幾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討論過郝思嘉,希望瞭解從女性的角度怎麼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結果是,她們大多是很佩服欣賞郝思嘉在那個年代的勇氣、能力和作為,而對於其沒有節氣式的"隨便"卻持寬容態度,認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為之的權宜之計,都是為了生存。不過靜靜想想也確實如此,在郝思嘉所處的那個動盪變革的時代,沒有她那"強悍"的性格,一個弱女子根本無法養活一個家庭、一幫朋友也保不住父親留下的陶樂。郝思嘉通過用斤斤計較的賺來的錢,通過各種"殘酷手段",換得了自己的新生,換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對待梅蘭是很好的,是極盡關愛的。開始可能是出於對衛希理的愛而愛屋及屋,但到了後來則完全不是。她們兩個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經常生梅來的氣,甚至還想棄她於不顧,好在在關鍵時刻,思嘉沒有以個人的私利干擾自己的情感選擇。以至最後,這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卻達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誼,實在是一種奇蹟。至於思嘉對瑞德的感情,開始時我覺得思嘉是出於功利性目的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後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就是瑞德。反觀瑞德對思嘉的愛則確是真切的,雖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類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還痞子氣十足。但我以為他從在12根橡樹第一次遇見思嘉就已喜歡上她了,這種喜歡是出於愛慕、出於對思嘉的愛。

相對於我對郝思嘉的既喜歡又氣憤,文中白瑞德這個形象我是比較喜歡的。他"放蕩不羈"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氣但又不失男子漢的愛國豪情,而且居然他還出身名門(美國西點軍校炮兵專業畢業生)。白瑞德看起來像個玩世不恭、唯利是圖的老痞子,但是從華貝兒口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白瑞德是個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的。至於瑞德的愛國情操那就更不用說了,在他們的"國家"(南方)危機的時候,白瑞德領導的封鎖線商人,歷經艱辛、排除萬難衝破北方的封鎖線為南方運輸急需的物資,並且在亞特蘭大陷落那晚在他親自上陣,操炮反擊"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蘭瞭解白瑞德,亞特蘭大的上流人士還是不齒他。

雖然《飄》只是小說,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我們都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了。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溫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著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總之,《飄》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後令我感慨良久。

《飄》的讀後感3

總覺得有許多話要說,動起筆來,才知道我能使用的詞語是如此拮据。

我是一個女性,也曾多次陷入困境,但相比與你,甚感愧疚。我能想象到你在孤寂中的蒼涼,抑或在困苦中,聖徒一般絕然的孤影,甚至槍響之前對這個戰爭世界決絕的勇敢——從前,你那麼儒雅,但是,面對敵人,你舉起了槍,捍衛你的家園。

有人詆譭你,羨慕你,嫉妒你,我想他們不僅是因為你不顧一切的爭取,他們一定也是因為你取得的成績,他們忽略了你的付出,你努力背後的苦痛。

在16歲之前,你是塔拉莊園魅力非凡的大小姐,是縣裡數一數二的大美人,有著無數的追求者,可你偏偏愛上了即將與玫蘭妮訂婚的阿希禮。在愛的表白遭到拒絕後,你一氣之下匆忙嫁給了玫蘭妮的哥哥查爾斯。南北戰爭爆發之後,你的第一任丈夫查爾斯病死軍營。寡居的你來到亞特蘭大與阿希禮的妻子玫蘭妮一起生活,再次邂逅封鎖線商人瑞特。玩世不恭的瑞特每每對你極盡諷剌挖苦之能事,但當你需要幫助時,他又總能及時出現在你身邊。

戰後,為了保全塔拉莊園,你嫁給了妹妹蘇埃倫的情人弗蘭克。為了不再挨凍受餓,你開鋸木廠、辦酒館,拼命賺錢。

在第二任丈夫弗蘭克死於意外後,腰纏萬貫的瑞特終於如願娶了你,事事滿足你、遷就你,可你心裡一直愛著阿希禮。

直到玫蘭妮臨終,你才明白玫蘭妮長久以來給了自己怎樣的支援和愛護,才發覺自己對阿希禮的愛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才領悟到瑞特對自己的一片深情,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是多麼地需要瑞特。但當你飛奔回家,瑞特卻要離你而去了……小說在你充滿希望的期待中戛然而止,留給人們不盡的遐想和希冀。

你內心深處一直埋著一粒小小的種子,一粒強大的自我意識形態被壓在現實困境之下的種子,在戰火殃及家園之後突然開花——那就是尊嚴與堅強。你不忍看到家園的生存遭到毀滅,不忍看家人的尊嚴遭到褻瀆。

因為你身上所散發出的那種難以抵擋的魅力。《飄》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毋庸置疑,瑪格麗特的《飄》中的你並是一個完美的人。你性格上冷酷自私、虛榮任性的一面並沒有妨礙我對整體的你的欣賞甚至讚歎。反而你站在濃霧瀰漫的院中時,我卻看了你的美,那種不同於外表光鮮亮麗的美。''無論如何,明天又是另外一天。''喚起了我靈魂深處的堅強。

書中精明的你卻對愛情無比單純。看著你那麼固執,甚至盲目地愛著自己虛構出的一尊沒有生命的偶像,看著你和真愛的瑞特漸行漸遠,我在嘆息的同時總會被你對阿希禮的痴迷、傻氣所感動,雖然這愛是個錯誤。

堅韌的你對生活總充滿希望。你是一個真正敢於正視現實、勇於面對困難的強者。在那個風雲突變的亂世,家園被毀、親人離散、衣食無著……面對與自己命運相連的舊制度的崩潰,你失望過,但從沒絕望!你在變遷的陣痛中堅強地站起來,接受了生活的坎坷與人生的風雨,努力去適應改變了的環境,以永不屈服的姿態承擔了一般人難以承受的生活重擔,帶領家人戰勝飢餓、保護家園。

你的魅力在於你個性的複雜和真切,在於你身上那股永不放棄的精神。

不僅僅是你,《飄》裡的每一個人物都那麼鮮活生動、有血有肉,真實得讓我覺得彷彿能聽見他們的呼吸和心跳。剛毅堅強的你、深沉執著的瑞特、溫柔善良的玫蘭妮、高雅憂鬱的阿希禮……他們並沒有隨著故事的結束而隨風遠去,而是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經歲月的打磨而愈加溢彩流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而我們的心靈又該怎樣無盡的寬廣?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也許會像你一樣遺失很多美好、遭遇許多挫折,我們可以失望,可以失敗,但絕不能絕望,不能放棄!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因為明天是新的一天了!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我恍然發現生命的本質其實是歡樂,雖然人生的結局不夠圓滿,但是我還是從中體會到了幸福的滋味。你沒有跟瑞德在一起,看似悲劇,但是你並沒有絕望,而是堅信“明天會好起來,一切都將會過去”,這又何嘗不是希望?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的不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儘管我也有疑惑,也有動搖,也有青春的迷惘與夢想,但是那個巨大的、也曾經使我激動得顫慄的幸福理想,依然是我心中的陽光。

你的米切爾夫人在洋洋灑灑幾十萬字的敘述中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並能引發我對人生,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人與世界的關係的深刻思考。從而使我更加明智的對待人和物,讓我對人生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人生或許是一場悲劇,但我們可以擺正心態,笑對人生。

感謝《飄》,感謝你。

《飄》的讀後感4

《飄》,是我最喜愛的書。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裡,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瞭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矇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著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著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著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著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著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的讀後感5

寒假看了一本世界名著《飄》,又譯為《隨風飄逝》。這是一篇由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造出的一篇佳作。這部經久不衰的書,曾被翻拍成電影《亂世佳人》。電影雖有部分內容不同,但是大體是尊重原著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為斯嘉麗的女孩,擁有美貌,擁有土地,擁有成群的異性追求者。但是她並不在乎他們。她認為她愛上了一個名為艾希利的男人。艾希利樣樣精通,興趣愛好廣泛,是個典型的“好男兒!”。可惜艾希利不愛她,艾希利愛的是另外一個人,她的名字叫梅蘭妮,也就是媚蘭。斯嘉麗像她的父親一樣,是一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在表白被艾希利拒絕以後,她惱羞成怒,賭氣嫁給了查理斯——一個她並不愛的人。而這一切,都被一個叫白瑞德的人看在眼裡。

後來,南北戰爭爆發了(說實話我支援林肯先生)。幾乎所有的男人都去參加了戰爭。開戰前,南方的人們滿懷信心,並且早已有必勝把握。說到南北戰爭,就必須簡短的說明一下。“來自美國北方的共和黨人林肯雖然不是解放黑奴的倡言者,但他認為蓄奴不人道,反對擴大蓄奴,而一向以奴隸來發展產業的南方對此感到強烈反對。然而,北方對於南方這種工人的壟斷亦產生仇視心理,雙方開始出現矛盾。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而林肯在政綱中提及的保護關稅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隸主的利益。這使南卡羅來納州在1861年旋即宣佈退出聯邦,而南方各州亦紛紛響應南卡羅來納州,脫離聯邦,併成立“美利堅聯盟”,推舉來自肯塔基州的傑斐遜·戴維斯為總統。兩個月後,南方政府開始發動武裝起事,北方政府被逼應戰,南北戰爭開始爆發。”我認為這是美國曆史上意義極大的一次解放戰爭。像艾希利這種“上等人”為了維護南方奴隸主的利益自然要去參戰了。白瑞德則留了下來。他說過:建國與亡國都是賺錢的好時機。

後來,事情並沒有像南方人想象的那樣順利。艾希利被捕入獄,軍隊在一步步倒退——在這之前查理斯,也就是斯嘉麗賭氣嫁給的人,患肺炎悲劇地死亡了,留下來了小寶寶韋德。斯嘉麗自然沒有愛這個韋德寶寶,她和媚蘭小姐一起思念著阿希禮。而這時,媚蘭發現自己已經懷孕。斯嘉麗為了她在十二橡樹的承諾,沒有離開媚蘭。當小寶寶艱難地被生下來了之後(媚蘭乃蘿莉),斯嘉麗帶著她們趕回了塔拉,卻發現母親已死,父親痴呆。

戰爭奪走了斯嘉麗的一切。她從絕望,到後來開始自強,骨子裡的傲氣終於發揮得淋漓盡致,她撐起了整個一大家。在這期間,白瑞德時常出現在斯嘉麗左右,給予她幫助,連出城都是白瑞德在幫忙——因為亞特蘭大當時正被包圍。後來,艾希利奇蹟般的倖存了下來,回到了塔拉。可是生存的問題一直纏繞著他們,生活非常艱難。最後,斯嘉麗想到了白瑞德,他一定能夠幫助他們。於是她做了白瑞德的情婦,他們還生了一個寶貝女兒叫美蘭。白瑞德非常愛美蘭。他把自己所有精力與金錢都獻給了美蘭,可她卻在騎馬時意外身亡。自然,斯嘉麗也很悲傷,但是白瑞德對她已經不聞不問了。

在這期間,斯嘉麗一直沒忘記艾希利,他們的關係似乎親密了許多。白瑞德漸漸淡出了斯嘉麗的生活圈。後來,媚蘭由於第二胎難產而死,視之為情敵的斯嘉麗知道了媚蘭的良好品質,同時她發現,她從艾希利身上所渴望得到的,都沒有找到。這才明白,她愛的是白瑞德。她回去找白瑞德,可是白瑞德已經準備離家出走。斯嘉麗悲痛的向他乞求,他拋下了一句話:“親愛的,我根本不在乎你。”走了。

說實話,我對斯嘉麗深表同情。她的整個青春都在追逐她追逐不到的,而她所擁有的都在青春中隨風飄逝。她的家,他身旁的小夥子們,她的家人,媚蘭,還有一直深愛著她的白瑞德,都離她而去。她變得一無所有。不過,這種事情的發生,絕不是偶然,她的性格決定了她的命運。她身上的良好品質,如勇敢,堅強等,都讓她在遇到種種困難時都不向命運低頭,即便最後白瑞德離開了她,她仍然在想:明天,我會想辦法把他搞回來,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而她的虛榮和固執,讓她失去了很多。她的家,她的土地先不說,白瑞德,那麼適合她的人,當他已經徹底失望離去的時候才反省過來自己需要的是白瑞德。又或者說,愛艾希利愛的太盲目,以至於最後才發現自己完全不愛他!從她的教訓中,我總結出:一,不要失去之後才明白自己曾經擁有。二:不要浪費掉自己一去不復返的青春。三:學會去了解一個人,這樣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遺憾。

不愧是世界名著,第一次讀就有這麼多的感受。相信以後懂得更多時,明白的就更多了。

《飄》的讀後感6

喜歡上《飄》,是從學生時代,老師推薦的電影《亂世佳人》開始,精彩的故事、費雯·麗和克拉克·蓋博神級的演繹,讓我對這部作品情有獨鍾,電影看完,迫不及待找來原著挑燈夜讀,後來上班了經常是利用碎片時間聽聽音訊,利用節假日重溫電影,每次看都新的感受。

思嘉雖說是小說中一個虛構的人物,可我感覺她似乎就存在於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是那樣逼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那樣一個矛盾,放縱、優雅,於一身的獨特女性,使她那樣具有野性的魅力,也難怪小說中無數的男性都被她迷得神魂顛倒了。

思嘉,則體現了一個女孩的蛻變過程,她是多變的,她有著父親的愛爾蘭血統,也有母親的貴族氣息。可到底是父親的狂野、不服輸的'性格佔了上風。她率性,敢作敢當,從不掩飾。

她貌美任性——為了賭氣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人,

她自私自利——不惜連自己妹妹的情人也搶,

她叛逆——她媽媽教給她的東西她從來不作為她自己的價值判斷,她爸爸的忠告她從不認真考慮;

她狂熱——她愛一個已經跟她明明白白說了不愛她的人,甚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為什麼愛他;為了她虛構的愛情,無怨無悔的付出。

可是當北方佬佔領亞特蘭大,當她得知她唯一的精神寄託——媽媽可能生病的時候,她可以冒著一切生命危險不顧一切要回到她的農場的家去。

當她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已經被北方佬蹂躪的農場時,她唯一愛過的女人媽媽已經去世,她的爸爸已經瘋了。

就在當晚,她360度轉變,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成熟起來,挑起了全家的重擔。親自去找食物,親自種棉花摘棉花,指揮一整個老弱病殘而且非常不團結的家庭,還要面臨北方佬軍隊的騷擾,面臨源源不斷來投靠的南方潰軍。

她嚴厲、嚴謹、粗暴,充分發揮了一個管理者的才能。當她的柔荑玉手起滿老繭、她的纖纖玉足起滿血泡,她再也沒有漂亮衣服可穿的時候,她勇敢、堅強,成為整個家庭堅強的後盾。

甚至當她得知農場將有可能因交不起高額稅金而不得不被拍賣的時候,她使出全身力氣,不惜再次利用卑鄙手段去誘惑瑞德,失敗後又轉而搶走妹妹蘇倫的情人嫁給了弗蘭克。

這個轉折以後,思嘉不再是那個上流社會的嬌嬌女了,她的性格豐滿起來,她的形象立體起來,她的行為雖然一如既往的現實可是她有自己犧牲和奮鬥的更高的目標了。當然也因為有了她害怕的飢餓,她拼命抓住她能抓住的——賺錢。思嘉是為了生存可以迅速適應社會讓自己生存存下來的人,從此以後,錢是第一位的。

當爸爸去世後,她再次回到塔拉農場,意味著她人生的第二次轉折,艾希禮第一次讓她清楚了他因為自己的正直和上流社會人所具有的高尚,所以即使再愛思嘉也會保留對妻子的忠誠並因此嚴詞拒絕了思嘉的私奔表白。但是讓思嘉發現他的確對她有愛以後,她的心裡更加熱烈地愛著他。甚至讓媚蘭幫助說服艾希禮去她的木場工作,把艾希禮系在自己的褲腰帶上。

和瑞德結婚後,經歷短暫的快樂後,思嘉開始重新燃起對艾希禮的狂熱,為他而拒絕和瑞德同房,在媚蘭準備艾希禮的生日宴會前被艾希禮的妹妹在木廠抓住他們摟抱在一起,可是除了媚蘭和瑞德支援她併為她在公眾面前營造輿論外,

艾希禮卻躲在背後。直到媚蘭去世將艾希禮託付給她的時候,她看到了艾希禮的軟弱無能和逃避現實。她認清了自己一直愛的是自己的幻想,她終於在一路莽撞和盲目追求中明白了自己的內心需求,才明白她是愛瑞德的,

因為他和她一樣———堅強、無所顧忌、熱情而粗俗。才瞭解瑞德曾經為她所做的一切:在義賣會上,瑞德看出了她不甘心寂寞的心情,便把她領出來跳蘇格蘭舞;瑞德幫助她擺脫了服喪的束縛,瑞德在亞特蘭大陷落那天晚上護送她逃出了炮火連天的困境,瑞德借給她錢讓她回家,瑞德聽見她從那個惡夢中嚇得哭醒時給她以安慰……

可惜,一切都太遲了,當她醒悟,奔跑回家時,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我的愛已經消磨殆盡了,”瑞德告訴她,“被艾希禮·威爾克斯和你那股瘋狂的固執勁兒消磨殆盡了。你固執得像只牛頭犬,抓住你認為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我的愛就這樣被消磨殆盡了。”

愛一個人太累,愛使瑞德精疲力盡,對於思嘉,何嘗不是如此?

如果,思嘉不是太固執的抱著自己的幻想;如果瑞德不在他心愛的女人面前掩飾自己的感情,維護自己的自尊;如果他們能夠敞開心扉,坦露情懷,真誠溝通;如果他們在所有的過程能夠不互相傷害;

可是看完以後不禁悵然:愛情是什麼?

思嘉對艾希禮的狂熱猶如是人生的初戀吧。總有那麼個人他不一定帥不一定完美,但是你就是愛他。聽到他的聲音就激動,看到他的眉眼就開心,聞到他的氣息就激動……哪怕他明確說過了他不愛你。這樣的一個人也許是現實中的,也許是虛構的,但是他滿足你所有的期望卻又得不到。我們也許感慨思嘉愛了一個錯誤的人卻又失去了一個正確的人。

為什麼一切要等到失去後,才懂得去珍惜?為什麼要等到無可挽回,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與期待的?生活沒有如果,人,一生都在旅途中,走過了一村,錯過了一站,無法回頭。即使痛定思痛,但失去的永遠是心裡的最痛,那印記是一生也無法抹去的。

所以,我不得不欣賞思嘉的那種堅韌不撥。最後,瑞德走了,無法再面對他曾經全身心愛著的女人,思嘉卻想著,“我明天回塔拉再去想吧。那時我就經受得住一切了。明天,我會想出一個辦法把他弄回來。畢竟,明天又是另外的一天呢。”有期待,就會有生活下去的希望與信心。

但願天下愛著或正準備去愛的人,都能從思嘉的感情中,有所領悟,珍惜現在擁有的,呵護那顆敏感而脆弱的愛人的心,別讓一切隨風而逝......

《飄》的讀後感7

據說瑪格麗特·米切爾一生只著了一部小說,但是就此一部《飄》便足以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學史中不可動搖的地位。我想,她一定是一個很專注的女子,而這樣的女子也備受人珍惜。

剛拿到《飄》的時候,看到有書評這樣說:“幾乎所有的美國女孩都讀過這本書,主人公絲佳麗是美國女孩的偶像……”。我尚不能理解為何一個書中的女子竟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清楚地記得自己看每個部分的感受。厭惡、氣憤、感動、憐惜、喜歡、佩服、摯愛,這些詞語大概可以描述我讀此書的感情變化。

有人說,我愛你,並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因為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可以是我自己。如果這便是愛情的真諦,那麼我想絲佳麗在一開始一定沒有理會到什麼是愛情。猶記得,在後面她領悟到什麼是愛情後說道,一直以來,她愛上的是一個虛構的東西。我想,她對阿什禮的一定不是愛情吧。然而後面一切的一切,包括她的情感都因為他而改變了。

她是一個讓人厭惡又讓人氣憤的女子。她出身於富足的美國南部莊園家族,她的才氣、美貌和性格註定了她是一個驕傲、孤高、虛榮的女子。厭惡氣憤她的虛榮,厭惡氣憤她把婚姻當成倔強的陪葬品以及換取金錢的籌碼,厭惡氣憤他把那個永遠支援她在她身後一生為她好的梅拉妮當成她的情敵,厭惡氣憤她對瑞特的一切謊言。然而,我知道,慢慢地,隨著進度,情緒也發生變化。

她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女子。尚且不去判斷她對阿什利的感情是不是愛情,然而她著實是被這個男人影響了一生。她為了賭氣,因為阿什禮娶了梅拉妮為妻,而隨意地嫁給了梅拉妮的哥哥查爾斯。她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包括查爾斯和梅拉妮還有孩子,而後騙得了妹妹的情人,就此她第二次結婚。一直以來她是多麼地討厭梅拉妮,可是還是不顧一切地照顧她們。知道最後她將死的那一刻,才意識到,她自己的堅強,全是因為梅拉妮在她的身後。事實上,在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愛上了這個她唯一的情敵加朋友。也是她們兩個相依相偎度過最艱難的戰爭。我想,不管是她對他或是她的是什麼樣的複雜感情,她所做的一切都感動著所有的讀者。

她是一個讓人憐惜的女子。古有憐香惜玉之說,然而,這種憐惜更偏向於女子的容貌。對絲佳麗的憐惜,應該僅僅憐惜她的容貌,她的紅顏命薄;讀者應該更加憐惜的是她骨子裡透出的一種倔強和堅強,以及她內心的強大,正是因為她的這些品質,讓她承擔了太多太多,不論是情感還是生活。

她是一個讓人喜歡的女子。我喜歡她一直以來的那種堅持和倔強,喜歡她那種昂揚的孤傲,喜歡她那有悖於那個時代的敢作敢為、敢於說出自己的愛情,喜歡她那剛勁的性子,這是讓她撐起整個家族併為之振興的脊樑,喜歡她嬌生慣養、然而卻也願意為了一個家庭而去做苦力,喜歡她在瑞特面前那種獨有的爽朗,當然更喜歡她積極向上的心態,在愛人離開後,任然可以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然後滿懷信心地去再次贏得他的愛情。

她是一個讓人佩服的女子。我不知道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一個人的感情能堅持多久。或者說我們一直對一個人好,能堅持多久。時間是最可怕的東西,它可以使一切都改變。然而,絲佳麗,不管是在自己誤以為是愛阿什禮的階段,還是在醒悟後把他當成朋友的階段,她始終對他是不離不棄的,在梅拉妮死的時候還斷然答應照顧阿什禮和他的孩子。因為她一生不變的堅持,佩服他。在生活中,或許我們都有孤高、虛榮的一面,或許只因為我們不願意拆下那道面具,而讓自己心愛的人看清你真實的掙扎的不堪。在生活窘迫得不堪之時,她想去找瑞特,想騙他和她結婚,而有錢來拯救她的家;或許我們每個常人在這時,都會直接就去找了,然而她不會。在瑞特面前她怎麼可能拆下她得面具?怎能讓他笑話她的落魄?是的,她會用母親的漂亮的窗簾布為自己做一身漂亮的裙子,再去找他。於是乎,她又像一個女王一樣,我想,這或許是一種堅強,是一種常人不可及的堅強。因為她獨有的堅強,佩服她。還因為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姐,能扛起戰爭帶來的生活的重擔,而佩服她。

最後,她是一個讓人摯愛的女子。大概就正是因為我對她這五味成雜的感情:厭惡、氣憤、感動、憐惜、喜歡、佩服,最終構成了摯愛。我一直在思考,這部小說和我看過的其他小說有什麼不同?最後我發現,大多數的小說都是一樣,它們在寫一個角色的時候,只偏重於主人公一種獨特的性格。然而,《飄》是不同的,絲佳麗是不同的。她是一個真實的,貼近每個女人生活的,一個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她不是一貫地好,或者一貫地壞,她的人格是複雜的。她有讓人愛,讓人恨的性格。然而,正是這種實實在在的人格,讓我更加愛她。愛她,愛那個在瑞特面前真實膽大的她。愛她,愛她複雜而真實的性格。愛她,於是便想成為她……

年少的的我們還不知道愛情的真諦,不過,還是覺得那句話寫得很對很對。愛你,並不是因為你是誰,而是當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我可以是我自己。絲佳麗一定是深深愛著瑞特的,因為,只有在瑞特面前她才是真實的自己。他可以輕易地看穿她的所有。

記得那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個男生這樣寫道:女孩,請保持你的高傲和純真;現實,由我來替你扛。這是一句能讓人落淚的話。我想,這重愛便是瑞特對絲佳麗的愛情。我們都期待,都向往。

而今,我也能終於明白了,每個女孩都是想成為絲佳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