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飄》讀後感8篇

校園 閱讀(1.04W)

讀完某一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飄》讀後感8篇

《飄》讀後感1

在眾多看的書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飄》,翻開《飄》的第一頁,我就被它那渾然一體的文學魅力以它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所捕獲。它講述了一段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浪漫絕美的愛情故事。

小說的女主人公——農園主的千金,在美麗溫柔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野性,嚮往著自由的心靈。當災難從天而降,她扔掉世俗倫理道德賦予女性的枷鎖,勇敢的追求幸福,闖蕩事業,守衛她所愛的家園。而這才是真正的斯佳麗——一個大膽,精明執著的女性,如同一條銳利的鞭子,無畏地抽擊著封建思想的桎梏,縱使到頭來自己是遍體鱗傷也在所不惜。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但她卻不瞭解他們中任何一個,她如果瞭解阿希禮她就不會愛上他,她如果瞭解白瑞特,她就不會失去他。

她一生都在很固執的追求著幸福,卻又一次次將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淵。整本書以她的愛情為線索,以戰爭為血肉,以人物為靈魂,以思想為血液策劃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美麗戰爭,改變了斯佳麗,也使我對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她在危難時刻殺死北方士兵,在極端貧窮時開創事業,表現出她的堅強、勇敢、不屈。為了維護家人及產業,她不得不與甘扶瀾結婚,表現出她的犧牲精神。建業時期,她獨特的經濟眼光,商業天賦,敢於拼搏的精神,實質上就是傳統婦女容易被忽略的優點。

斯佳麗畢竟是女人,她對身邊許多美好的東西視而不見,更提不上珍惜了!偏偏要追求衛希禮虛幻、飄渺的愛。在她領悟之時,韓媚蘭已經死去,白瑞德對她的愛破滅——可是斯佳麗還是那麼堅強,似乎總有看不透的外表。故事通過戰爭引起的變化展開情節,將巨集觀的歷史分解為微觀的個人經歷,通過人物隨風而逝的變化,使人深切地體會到思想的飄渺。而斯佳麗是個簡單而又非常複雜的人物。她表面上具有其母親愛蘭的種種品質——賢淑、安靜、善良,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骨子裡父親不安分的愛爾蘭氣質卻主導著她的行為。剛讀時,我僅僅以為她是一個美麗、倔強、驕傲的公主。她的美麗,使得書中幾乎所有的年輕男子都鍾情於她。

她似乎已經習慣於周旋在眾多男子中,像一把冷冷的火溫熱卻沒有愛的燃點。這幾乎使得好多男子發瘋。她對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有強烈的佔有慾。她誇張的佔有慾和表現欲只對兩個人不起作用,阿希禮和白瑞德,卻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感覺。她對把握不住的阿希禮產生了神奇的愛;卻對變幻不拘的白瑞德產生了某種莫名的恨。這兩種感情像兩條主線貫穿於小說的始終。她的草率,衝動使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一次次疑惑她在金錢與道德的夾縫裡,強大而又無形的輿論下如何能夠堅強果斷生生不息地成長。

我最欣賞的是她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永不放棄,永不絕望。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敢殺掉一個士兵,在一無所有之下承擔一個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這需要勇氣。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會以“Tomorrow is another Day!”來激進自己,怕什麼。我載著《飄》的情感望著斯佳麗的背影走著自己腳下的路。

《飄》讀後感2

《飄》這部小說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其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該書以美國南北戰爭為大背景,以斯嘉麗的情感為主要線索展開敘述。《飄》這部小說一經面世,就暢銷全球,成為了非常有影響力的一部名著。

我是在工作之餘,看的這本書。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斯嘉麗、艾希利和瑞恩,當然還有玫蘭尼。《飄》這部小說分為上下兩部,當我看上部的時候,只是感覺斯嘉麗是一個絕世美女,很多男人都很喜歡她而已。稍微給我印象深一點的地方就是,她向艾希利表白愛意而被他拒絕時,竟然被另一個男人瑞德聽到了,那種情景的設定讓我感覺很好笑。但,沒想到的是,這個令我感覺好笑的地方竟然為以後所有的情節埋下了伏筆。當我看到該書的下部的時候,才突然發現,這是一本絕世佳作。本來以為故事情節寫的太過誇張,但到了故事的結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遍又一遍。看完整部書,才發現那些我以為誇張的描寫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自己深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而最終卻發現自己愛的不過是心中締造的那個完美的影子。自己深深厭惡的那個人,卻愛自己愛的已經沒有了愛的勇氣。現實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自己就深陷這個怪圈裡無法自拔,無法逃脫。書中寫的是一樁讓人糾結難解的錯愛,但是我知道,這樣的錯愛不止書中獨有。

《飄》讀後感3

第一次接觸《飄》,應該是看的由它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三個小時將整個六十多章的故事有了一個概貌。正因為少了一些文字的細述,也或許也因為我的理解力差,看完只瞭解它故事整體內容,而真正人物的性格、特點卻知之甚少。所以除了思嘉因最終變得孤苦而博得我不少眼淚外,別的感悟幾乎沒有。最近,看了《飄》的文字之後在這方面就有了深層次的認識。

女主角思嘉刻畫得雖不是完全高貴卻十分真實,讀懂了她,似乎看到了另一個有那麼多不同的自己。她漂亮,有眾多的情人敗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自私,戰爭都是男人們的事,她只關心艾希禮是否愛她;她自負傲慢,除了眉蘭,其餘女人都極度地討厭她;她做事(像我一樣)衝動,不顧後果,嫁了她不愛的人。

但她對感情是那麼的專一,我也不知道這一點是否好。或許對對的人專一,可以讓你幸福一輩子;而對錯的人專一,則會讓你痛苦一輩子。在我看來她對艾希禮就是錯誤的,艾希禮根本就不愛她,她在對艾希裡的感情裡早已沒有了自己最寶貴的尊嚴——她甚至於祈求艾希裡去愛她,即使只當他的情人:因為她以為他是愛自己的。這種以為,以至於她失去了自己真正的幸福——瑞德?巴勒特,一個真心把思嘉疼到骨子裡去的男人。

但我還是認為思嘉是一個有愛情信仰的人,她沒有把婚姻當一回事,但是愛情一直是她不變的信仰。我認為她的婚姻都不過是為了用來滋養在她心裡那份抹之不去的愛情, 思嘉對愛情的執著是她一生堅不可摧的信仰。為了實現對希禮的承諾,她在亞特蘭大成為一片火海之時,堅持照顧她的情敵—希禮的妻子媚蘭,一個即將臨產的孕婦。那份信仰支撐著她跨過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思嘉的生命被她演繹得足夠絢爛,而愛情卻在如秋樹般靜靜地死去。

在十二橡樹的她,是那麼地讓人厭惡:自私自利,心胸狹窄,軟弱無能,貪圖玩樂……而經歷亞特蘭大之災後的她,卻是讓我刮目相看:顧全大局,沉著冷靜,堅強勇敢,永不言敗……困難一波波地出現,儘管她是那麼害怕、無助,但為了養活媚蘭、她父親和黑奴等人,她勇敢面對現實,頑強支撐到最後。這一點深深把我折服,因為自己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總是將困難放大,讓自己痛苦,讓自己逃避……這就是我與她的很大不同之處,自己只是只紙老虎,色蒞內荏的人。

另外一個女主人公媚蘭,在我看來她真的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人了。媚蘭嬌小的身體總給人一種柔弱的感覺,再加上她那一臉的文靜更增加逆來順受的柔順。但是誰都沒有想到她會是那麼的勇敢堅強,絲毫不亞於思嘉。我覺得媚蘭是完美的,不僅在對思嘉抱有一種自始至終的信任與寬容,同時她的身上具備了她們那個時代那個地方一個好女人應當具備的所有品質,嫻靜、善良、溫柔、賢惠……

她的度量很大,不管多壞的事和人,她都會換一個好的角度去看待。這讓我覺得自己也應該有一個好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對待生活。想起曾經的我,生活給我的是一滴水的困難,我卻覺得就像是整個海洋的水都潑向了自己,不停抱怨,不懂得換個角度去看待。現在覺得之前的自己是那麼浮躁,消極,懦弱,幼稚,天真……

始終覺得自己現在還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自己努力去學習書中人物和身邊朋友的好,一定會達到自己想要的境界與高度。用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就像思嘉絕不向北方佬妥協那樣……

媚蘭生如綠葉,去如秋葉,都是那般靜美;思嘉生如夏花,去時又會如誰?

《飄》讀後感4

作為一部美國內戰時期以女性為主人公的小說,《飄》這一小說作品對主人公郝思嘉追求愛情、事業、金錢的描述中滲入了很多女性主義思想,這些女性主義思想較好的表現了主人公對當時男權社會的不滿,而在筆者對這一作品的閱讀中,同樣深深體會到了郝思嘉身上所蘊含的濃濃女性主義思想,所以我認為想要真正理解小說《飄》的內涵,就必須明晰小說《飄》中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

為了更好的理解小說《飄》中的女性主義思想,筆者特意對女性主義思想的具體含義進行了調查,照西蒙·波娃的認知,筆者任務女性主義思想可以定義為“獨立於階級鬥爭之外,專門為女性問題而奮鬥的主義”。不過在不同時代與社會背景中,所產生的女性主義理論往往也有著較大的差別,但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批判與改造父權文化,所以全球的女性主義者事實上都有著共同的追求,即“女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受壓迫、受歧視的等級,必須加以解放”。結合這一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識,我們就可以較好的理解小說《飄》中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

在小說《飄》所滲透的女性主義思想中,女性作為愛情與婚姻的主宰正是這一女性主義思想的最佳體現之一,這一點在小說《飄》中主人公郝思嘉的婚姻歷程中有著較為直觀的體現。在傳統的思想中,女性頻繁改嫁、決定自身的`婚姻在很多國家都被視作是一種醜聞,人盡可夫、公車等詞彙的發明就屬於這一對女性迫害的最直觀體現,而小說《飄》中女主人公年輕時勇敢的表白、與自身追求者結婚對深愛物件的報復、照顧所愛之人妻子的行為、自身對愛情幻想的破滅、生活逼迫之下搶走妹妹的情人、為了錢嫁給他人,這些行為哪怕在當時的美國也廣受輿論的迫害,在很多國家甚至會受到家人的鄙視與剛剛提到的女性侮辱詞彙的責罵,但筆者從郝思嘉不遵從傳統的道德倫理、不顧及他人想法、注重自我主動追求愛情的行為,卻能夠感受到新女性的光輝。事實上只是通過筆者的論述,或許很多人都無法接受郝思嘉這一位女性主人公,但將相同的事情放在男性身上,感到反感的人數就將大幅降低,這種心理情感正表明了我們還沒有脫離男權社會思想的束縛,對於性生活不檢點男性與女性的差別對待就是這一問題的最好表現。筆者認為之所以小說《飄》的作者安排了主人公郝思嘉如此坎坷的愛情經歷,以期更好的體現主人公對傳統思想的顛覆,展現出對愛情的追求恐怕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一。

除了愛情與婚姻的主宰者,傳統女性價值觀的顛覆也是小說《飄》中女性主義思想的滲透表現,這點同樣體現在主人公郝思嘉身上。在郝思嘉的一生中,拒絕父親的要求去做乖乖女、拋頭露面經營生意、在戰爭中的傷痛中快速振作起來、獨自經營莊園,這些行為事實上都屬於對傳統女性價值觀的顛覆。在小說所描繪時期的美國,女性的人生任務就是做一名賢妻良母,當時的美國人認為,順從和依附於男性是女人的天職,但郝思嘉對男權壓迫的覺醒和反抗卻使得其真正作為一名女人站立起來。在全書中,主人公郝思嘉不畏苦難,逐步實現了自身經濟上的獨立,做到了婚姻中夫妻經濟地位的平等,這使得著其本人從男性的附屬物中脫離出來,擺脫了男性為了統治女性而專為她們設定的行為準則,我們可以將郝思嘉視作男權社會的反叛者,因為她的一生浸透了女性主義思想。

在小說《飄》中,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將自身對女性主義思想的認知融入其中,塑造了郝思嘉這一經典的女性主義者形象,為20世紀女性主義思想的發展撐起了一面旗幟,這也使得美國女性主義思想發展日漸完善,但對於我國來說,我國當下仍舊存在著很多對女性的壓迫,這就使得想要真正實現我國女性的解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飄》讀後感5

有時候特別羨慕斯嘉麗,有一個特別瞭解自己的人,而且還特別疼愛自己,有時想這種男的存在嗎?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所以當他們的女兒出生時,瑞德把他所有的愛都傾注於她的身上,邦妮不像斯嘉麗,邦妮愛她的爸爸,瑞德能從她的身上找到溫暖,找到希望,找到愛。但是他曾經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瑞德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瞭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唉,想起來也的確挺傷感!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瞭解的。如果她瞭解艾希裡,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瞭解瑞德,那她就不會失去他。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絃,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讀後感6

回眸歷史的長廊,任《飄》將我帶入美國內戰那個特殊的年代,去經歷一位出身南方種植園主家庭女子坎坷跌宕一生的故事。很喜歡《飄》這本書,喜歡郝思嘉的性格,每次讀完,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現出來的叛逆、艱苦創業和自強不息的精神直接影響了我,在戰火和生活的磨礪下,成就了她堅強的性格。

她如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綻放著屬於自己十六歲的花季。初次與她相識是書中所描繪的一次聚會上,她身著綠色花布裙,有著一雙令人著迷的藍色眼眸,顯的極其恬美。她從生下便過著安逸的生活,那時的郝思嘉是人生中最美的時候,她是社交的寵兒,卻遭遇了情場失意的痛苦。她傾心已久的鄰居衛希禮卻娶了她的表妹媚蘭,之後苦難、困苦事情一件件接踵而來。

她如同一顆向上攀爬的藤蘿敢愛敢恨,爭取自己的幸福。她愛上了鄰居衛希禮,不顧他將要和媚蘭結婚,在野餐會上,單獨約見了衛希禮抓住機會,向他表明了自己的心意,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絕。郝思嘉覺得自己顏面掃地,為了報復立即嫁給了媚蘭的哥哥查理。她敢愛敢恨,大膽追求自己所愛,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說,這需要很大勇氣。

她是個糾結的矛盾體,但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媚蘭是衛希禮的妻子,郝思嘉喜歡著衛希禮,所以說媚蘭佔據了衛希禮妻子的位置,是郝思嘉的情敵。儘管郝思嘉從心裡並不喜歡媚蘭,卻因為對衛希禮的承諾,在最危難的時候,陪伴著、照顧著、關心著媚蘭。她心裡也曾矛盾,責任心還是打消了她這個想法,對媚蘭盡了自己所能盡到的責任。

在這本書中,最令我震撼和感動的是在面對一個個挫折和打擊時,郝思嘉直面現實不畏困難的精神。亞特蘭大失陷,郝思嘉一心盼望著回到溫暖的家,當她千辛萬苦回到塔拉時,不得不面對對她的又一打擊:最疼愛她的母親去世,父親因受不了打擊精神失常,被洗劫一空的家,老老少少十多口等待著吃飯,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她的身上。過去是多麼安逸的生活,現在留給她的只有戰爭帶來的傷害和洗劫一空的塔拉。巨大的落差與失望並沒有打垮她,而是使她更加堅強,她把眼淚留給了自己,逼迫自己柔嫩的內心化為堅固的鎧甲。在一個寒冷漆黑的夜晚,喝了點酒的郝思嘉躺在床上,不斷想著她今後的生活,明天、明天還有許多事情去做,她要繼承家族的使命,把最不幸的變成最美好的,現在的塔拉就是她的命運,她奮鬥的所在,她必須攻克他。看到這些,我不由得心疼這個姑娘,所有的一切只得由她來承受。在塔拉那段艱苦的日子,在曝晒的陽光下,她親自下地摘棉花,拎著籃子在烈日下到鄰居廢棄的果園裡挖剩下的蔬菜,甚至為了生存殺了一個前來偷盜的士兵。在塔拉受到要挾時,她又不惜犧牲自己,嫁給了妹妹的男朋友,卻也受到許多指責,救了水深火熱之中的塔拉。

通過書中詳細具體的刻畫,我為郝思嘉不畏艱難,堅強面對和執著的勇氣所感動,在帶給我心靈感染的同時,她和白瑞德一波三折的愛情之路也讓人唏噓。一開始白瑞德是讓郝思嘉所討厭的形象,他好像能看透郝思嘉的心思,永遠在戲弄和挑逗郝思嘉,在郝思嘉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又傾盡所有來幫助她。後來經歷了重重坎坷,白瑞德娶到了郝思嘉,他對郝思嘉有著赤熱的愛,卻因為郝思嘉一次次對衛希禮的愛意讓他終於決定放手。其實郝思嘉意識到自己愛的人是白瑞德時,他已經離去,但結局最後儘管郝思嘉傷心難過,但她想把他從新追回來。人們總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也是《飄》帶給我的另一個啟示。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是郝思嘉堅信著的。她一生坎坷,卻從不放棄,總是堅強面對。這正是這本小說所傳遞給我的精神,也是《飄》的魅力所在。讀《飄》、讀郝思嘉、讀她帶給讀者的精神!

《飄》讀後感7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一部關於南北戰爭的小說,這也是她發表的惟一一部小說作品。

通過閱讀這篇作品,我認為瑪格麗特·米切爾在小說中以女主人公斯嘉麗的人生變遷為線索,描寫了一個白雪公主變灰姑娘的故事。

女主人公斯嘉麗出生在一個十分富有的家庭裡,她的家擁有一個遼闊的農場,有上百的黑奴供她差遣,她從小就嬌生慣養,人長得非常美麗,又十分任性。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發生了南北戰爭,她的家庭發生了重大變故,母親患病而死,父親變得消沉,農場荒蕪,溫飽都成了問題,一家的重擔一下就落在了這個還未成年的姑娘身上。這位被家人寵慣的公主竟然擁有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和堅強,她不但艱難地挺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也讓家庭恢復到了戰爭之前的經濟狀況,甚至更好。

雖然斯嘉麗所經歷的艱難與痛苦是我們永遠無法體會到的,她的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我們無法想象與理解的,但是在面對困境時,她放下公主的身份下田幹活,她不顧社會上的言論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她那種敢於改變自己的勇氣,令人欽佩,她那種永遠充滿希望,充滿鬥志,永不放棄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我們的學習道路上,也不會永遠一帆風順的,可能會象崎嶇的山路一樣,曲曲折析,但是,只要我們不把困難當成山一樣背在肩上,而是踩在腳下,永不氣餒,永不逃避,挫折只會成為鼓勵我們永攀高峰的動力。這是我讀了《飄》這部作品之後,從斯嘉麗身上得到的啟示。

《飄》讀後感8

我不喜歡斯嘉麗的形象,雖然她很勇敢很堅強,但是我覺得她對於自己想象的愛情太過於執著,面對感情她不夠理智。而玫蘭尼雖然善良、寬巨集大量,但太過於完美,讓我感覺這樣的人離現實好遙遠好遙遠。我甚至懷疑,在這個世界上有玫蘭尼這樣的人嗎?其實,書中的那幾個形象我都不太喜歡,但是,從整部書來看,每個形象都缺一不可。

該書並非僅僅成功於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那種精神。書中有很多警示世人的句子,例如,“美貌並不能使人高尚,衣著也不能使人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