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的敘事的作文彙編九篇

作文 閱讀(1.2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敘事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敘事的作文彙編九篇

敘事的作文 篇1

我們以前的寵物被爸爸放了,以後的日子,我就感覺到格外的寂寞,但是,媽媽看穿了我的心思,決定帶我去買寵物。

一天,我寫完毛筆字,跟著媽媽到花鳥市場去買寵物。

我先看見了小烏龜。小烏龜的殼很硬,長得也很滑稽,可我想看完之後再做決定。走著走著,我又看到了小金魚。小金魚渾身都很漂亮,魚鱗也閃閃發光,我有點動心了。又走了一會兒,我看到了小鳥。小鳥的叫聲,就像要把我帶進大綠色的森林一樣,我決定了,要買小鳥。

正當我要說出口的`時候,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音,走近一看,我立刻被吸住了:一群毛茸茸的小老鼠出現在我眼前,有的亂跑,有的睡覺,還有的在打哈欠,比我前面看到的小動物都可愛。我馬上拽著媽媽到了那裡。那些小老鼠每動一下,我的心都會高興地提到嗓子眼兒,媽媽也很喜歡,便給我買了一隻。

我拿著小老鼠,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敘事的作文 篇2

蠟染衣服在陽光下泛著迷人的光,我們拿起衣服看了看,衣服、裙子、頭帕、背娃娃的揹帶,服飾主件,一樣不少地放在屋中央的爐子上,任我們盡情翻看、照相。

衣服似乎很少清洗,有淡淡的黴味,但這並不代表婦女們不在製作蠟染,不再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了。

和貴州師範大學中國南方喀斯特學院的任曉東老師等,到貴定去看蠟染的初衷,是到一個村子裡看看,想把那裡作為長期的人類學觀察和研究點。

這一天,不是村落有節日或重大儀式的時候,一切看來都是那麼平淡,卻在平淡中安頓著鄉村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們就想觀察這種真實語境下的民族生活樣式。

在驅車前去的高速路上,我們曾看見身著這種苗族蠟染服飾的婦女搖擺著土布蠟染裙子,一晃而過,奇裝麗影片刻來到心底,過目不忘。很多年前,我們曾在凱里買過這樣的服飾,被那簡單的古樸打動,如獲至寶。

這一天是縣城的趕集天,我們來到老城閒逛,依然可見一些臨近村寨的苗族婦女穿著傳統苗族蠟染服飾,大大方方地走在縣城,買一些日常家用小雜件。我們不停地按下快門,她們若無其事地走在自己的路上,眼裡儼然就只有街上琳琅滿目的'小商品。

來之前,縣委宣傳部的羅貴榮已經幫我打聽了在縣城有一個婦女還在做蠟染賣,她的名字叫何道玲。

20多年前,何道玲曾當過鄉黨委書記。後來隨丈夫遷居到縣城,難找到正式工作,於是,她開始挑著各種民族產品在縣城內趕轉轉場。

來到何道玲家,一棟6層的樓房裡,我們看著她從現代化家的臥室裡取出一張張古老的蠟染,幾十件刺繡和蠟染的衣服,都是傳統的花樣。何道玲拉著它們在床底的陽光下看,我們一一觀看,一一拍照。

有蠟染和刺繡花紋的衣服都是傳統的,她已經不拿出去賣,“因為當地已經沒有人喜歡傳統的了”,相反,何道玲發現,用新技術合成的新苗裝受到廣泛青睞。一般是,何道玲修好花樣,花50元成本用機器織好刺繡片,再找人在電腦上按照花樣設計圖樣,打印出來很多張,她就以繡花片為模板,花一天時間把繡片用縫紉機縫合在衣服的各個部位。這種機繡的新式苗裝很受歡迎,每個月,她能賣出十來件。

我們沒有被新的機子繡的刺繡衣服打動,把每個傳統的樣式看了又看,娃娃包片、頭帕、揹帶等都一一照了又照。

何道玲的侄女給她畫了一張蠟畫,當地叫做陪葬器,死後用於掩蓋身體。我們對蠟染上的花紋和色彩無比著迷。

才40來歲的婦女,為何就有人準備好了陪葬器呢?何道玲看出我們的疑意,告訴我們說,這個畫要畫很久,這幅畫是侄女從城裡讀大學回來休假時抽空畫的。

何道玲很希望能找到更大的市場來銷售傳統的東西,她和很多苗寨都有聯絡,包括自己以前居住的村裡,很多婦女在做蠟染製品,生產潛力巨大。她們期望著蠟染市場更大,能賣出更多的產品,貼補家用。

雖然,每年只在六七月是氣候和氣溫最適合畫蠟、染蠟的季節,我們到村裡的時候,很多苗族婦女仍在做蠟染作品,這個期間的集中工作,做的衣服甚至夠一年使用。

在村子裡,我們訪問了的幾個家庭,製作蠟畫的很多婦女都不在家了。袁在香剛從打工地廣東回來,會做全套蠟染服飾,但是,她已經很久沒有做了。

在現代化和全球化過程中,很多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建築、服飾、手工藝產品等物質形態的東西正在消失,而飽含著民族宗教性和儀式性的文化符號還在鄉村內部堅強地傳習。貴定縣苗族婦女的蠟染技藝和服飾儲存完好,和經濟發展有關,也體現了該地區民族文化儲存的完好性。另有一種解釋,可能蠟染技藝承載的儀式性文化,讓其在面對現代工業文明時,果斷地作出內部文化認同選擇,走向自我為中心的現代化適應歷程。

無疑,當民族文化從“邊緣”走向“中央”,民族手工藝產業的有序發展和高階市場將啟程。這是,我們從考察貴定蠟染看到的啟示。

村落已經佈滿水泥房子,內部還有很多文化的細部還在留存。我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回來,再來尋找那些正在消逝的文化符號。也許,我們還要回去,慢慢坐下來,傾聽她們的文化敘事。

敘事的作文 篇3

黑白,這種冷色調沖劑在我生活的世界中。

黑暗中,那富有活力的廣播,將我從溫暖的夢鄉中強拉扯起來,睜開眼,便看到許多忙碌的身影,穿衣的。刷牙的。洗臉的……在幾分鐘內,亂糟糟的整棟宿舍樓,就已經人去樓空。而天空仍然渾濁,頭腦還是混沌。冷彷彿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一有機會就往你的衣領裡衝,使你冷得眼前發黑。

這樣的冬天,零度似的'生活一直折磨我到開春。磨練,把我從一個菱角分明的山石,磨成了一顆表面光滑的鵝卵石。

灰濛濛的冬天,讓人感覺大片大片的雲都快要沉下來。教室的人大部分都在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著,卻依然可以看到心不在焉的同學,小小的課桌上儘可能地堆滿書,直至讓老師看不到自己才甘心。老師在上面繪聲繪色地講解著,似乎要把所有的知識塞給我們。而課桌上只能放下我沉睡的腦袋了,所以黑色成了這個冬天的主色調之一。

下雪了,外面一片白,白晃晃的直閃人眼。教室窗戶的玻璃上冒著一層白霧,靠牆的同學隨手就在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動物的圖案,像哪東北的窗花,知識顏色不同罷了。

當然,白花花顏色的,還有我們的試卷,白中夾雜著的黑色的文字和符號,極像驅馳的長鞭,讓人奮筆疾書,揚鞭前進,又像人嘲弄的眼睛,嘲弄著不思進取,渾渾噩噩的我們……

我實在不願生活在這樣單調的世界裡,於是我參加了學校籃球隊,參加了特長班,努力地在美術室裡,把我的畫板的顏色調的五彩斑斕,在教室的牆報上,畫上陽光,綠草和紅花,生活不就多姿多彩的嗎?

不經意間,春天又已來臨了。

敘事的作文 篇4

上週末,一家人偶然的出行,讓我又看見了它。那金燦燦的黃啊!讓人眩目,讓人心醉!於是,我立刻停下車,掏出手機連拍了好幾張。倒不是因為我特別地喜歡菜花,只是有一種與之久違的感覺。隨後,我又叫醒女兒,讓她也下車來看看。沒想到她卻冷冷地說:“不就是油菜花,有什麼好看的?”話語中頗有些不滿之意。也許是怪我擾了她的美夢,也許的確沒什麼好看的,因為畢竟我們都是生於斯,而又長於斯。鄉下的孩子,誰沒有看見過油菜花。然而這冷的話語確也讓我心有刺刺的感覺。我說:“我們今年還沒有看見過這麼大遍的菜花。”“當然呀!今年我們屋後的田地裡都是種的大棚西瓜。西瓜比油菜好!”女兒不滿地說。我這才明白,為何剛才會有這種久違之感。屋後的那遍油菜地如今已變成了白茫茫的西瓜地,據說是浙江來的人承包了這近百畝的土地。

我們一家又上了車,一路上,我的腦裡都是金燦燦的.黃。在那金黃之中,我彷彿看見了一群小孩正在其間追逐、嬉戲。他們時而像風一樣,追趕著蝴蝶;時而又專注地立於一串油菜花前,捕捉蜜蜂;時而又鑽進那深深的菜花地裡,安逸地躺在青草上。那裡只有菜花,只有金燦燦的黃。而後那黃色漸漸地讓人迷離,隨後幻化成一片的白,讓我忽地一個激靈。我看了看身旁的女兒,她依然有些悶悶不樂。我說:“你還記得我們去年合寫的《菜花詩》嗎?”“嗯,不太記得了。”女兒說,“我把它寫在作文裡,同學說我是抄的。”我沉默了,她可能真的已經忘卻了。那是去年菜花黃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漫步於菜花間。

我說:“你能寫首關於菜花的詩嗎?”

女兒想了想說:“半樹翡翠半樹金。”

“嗯 ,不錯!”我給你接一句,“花香陣陣醉人心。”

“蜂兒忙來把蜜採。”女兒又接了一句。

“東風過後遍落英。” 我補上了最後一句說,“就叫《菜花詩》吧,跟打油詩也挺近的。”

回到家中吃過晚飯,我不自覺地站在窗前,看著屋後的那一大遍大棚西瓜,白茫茫的一片。沒有蝴蝶,沒有蜜蜂,更沒有小孩,只有白茫茫的一片。“爸爸,那西瓜已經發芽了!”女兒突然說。

我看了看身旁的女兒,她正望著窗外發楞。我想,也許此刻她的腦中正浮現出一片油油的綠來,而我的腦中,卻永遠都抹不去那金燦燦的黃……

敘事的作文 篇5

早先時,冬季是山村最閒適、最快樂的季節。

野外的莊稼收割完了,田野上空蕩蕩的,裸露著堅硬的、疲乏的土地。

村裡的街邊、空地上,堆滿了一垛垛的柴禾。街道擁擠了,空地狹窄了,村子臃腫了。

太陽紅紅地從東邊矮矮的山頂上冒出來了,街道上接二連三地響起了“吱吱呀呀”的筲聲。開始做飯了,一股股炊煙從一家家煙囪裡冒出來,漂浮在村子的上空,逐漸擴充套件瀰漫。空氣裡充滿了濃濃的飯香味。

十點多鐘,街上的人慢慢多了起來,有人把粗糙的手交叉著袖在寬大的衣袖裡,尋找避風朝陽的地方。他們靠著牆,對著太陽,坐在腳扎子上,拿著長長的.竹竿菸袋,說著村中的陳年舊事。

小姑娘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踢毽子,跳房、丟沙包、抓子兒……,不時發出一陣陣清脆的笑聲。十幾歲的男孩子們打尜、打陀螺,上身只穿一件棉衣,釦子解著,頭上冒著熱氣。

吃飯了,村裡響起了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聲音拖得長長的,傳到近處的懸崖、遠處的山上,又返回來,在村子的上空重疊迴盪,久久不絕。孩子們聽到喊聲,並不馬上回答,直到母親有些急了,才一邊答應一邊向家中跑去。

北鄉里(壽光一帶)的馬車一輛輛地來了,它們來拉西南溝裡的石板。馬車多了,溝裡滿了,就在村邊的路上排起長長的一溜。紅色的、白色的、靛藍色的大小不一的馬引起孩子們極大的好奇。他們從村北到村南,再從村南到村北跟著看。

河面上結了厚厚的冰,成了孩子們的樂園。男孩子們在冰面上溜冰趕陀螺,女孩子們將冰面砸破,取出一小塊冰來,砸得細細的,裡邊放上幾塊豆粒大小的小石頭,哈著紅紅的小手,摶成一個小圓球。在朝陽的地方,把細細的黃土均勻地撒在融化著的冰球上。球上的土越來越厚,裡面的冰越來越少,水越來越多。再用一根細細的枝條,紮上一個小孔,把裡面的水控出。冰化淨了,土晾乾了,一個土製的響鈴就做成了。手一搖,發出“咯鈴咯鈴”的響聲。

月亮升起來了,皎潔的月光下,孩子們聚在一起捉迷藏。街上充滿了孩子們的歡快的喊叫聲。

晚上九點後,村子漸漸地安靜下來。遠遠地傳來狗吠聲。月光靜靜地灑在谷垛上。

敘事的作文 篇6

“翻開聽寫本,我們今天來聽寫。”老師叫道,同學們有的胸有成竹,有的手忙腳亂,還有的緊張極了,紛紛亂翻語文書。

“今天,我們來聽寫——”老師故意拖長音調起大家的胃口,頓時,班上一陣緊張的氣息迎面撲來,“班上同學的名字!”

“啊?”班上頓時炸開了鍋:有的說;“太簡單了,還聽寫這個呀!”有的說:“竟然有這麼少有的聽寫”還有的說;“相處三年了,一定很容易!”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謝朗熙”老師叫道,“哇!開始了,謝朗熙中獎啦!”我胸有成竹地寫下了這個名字,看看同學們,一小部分都被這個“熙”難倒了。我突然懷疑老師別有用心(專挑難寫的)。

接下來的名字我都很容易地寫下了,突然一隻“攔路虎”出現在了我眼前。“吳昕tian.”呀!我驚慌失措,“tian”字怎麼寫呢?我想來想去,可是“tian”字絲毫沒有出現在我的大腦中,哎!我只好寫了個“甜”,又去應付下一個名字了。

同桌互批了,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拉過同桌的本子時才發現,同桌錯了好多耶!她把張愛僡的.“僡”字寫丟了一個單人旁,孤零零地在哭泣,把吳昕恬的“恬”寫成了“甜”(我還以為恬字真的是這樣寫),還把陳梓晗的“梓”寫成了“校”!真是“變化多端”呀!

我還沒來得及接著“欣賞”她的“創世之作”,老師就舉起不知名的“大俠”的聽寫本,我們定晴一看,不禁哈哈大笑,又為他把同學的名字寫成這樣而生氣,原來他是鄭大俠呀!只見他把“曾皓衝”寫成了“真”皓衝,把張愛僡寫成了張愛“會”,最可笑的是,他還把劉潔函寫成了“牛”潔函!大家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而“鄭大俠”卻很不好意思……

通過這次特殊的聽寫,我才知道,平時我自以為很簡單,誰知,相處三年後,還是那麼不知所措,想必,以後大家都不會寫錯同學們的名字了吧……

敘事的作文 篇7

是這樣的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用她大而有力的雙手,把我拉回了人生道路的正軌;用她寬廣的胸襟,包容了我的任性和叛逆;用他智慧的大腦,為我塑造了生命中的第一座愛的城牆。

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天起,她就用她大又有力的手,小心翼翼的託著我,保護著我,從不懈怠。印象中,國小時的天氣一直不怎麼好,陰陰沉沉的天空總是醞釀著一場場瓢潑的大雨。童年時的我喜愛下雨,常常出門故意不帶傘。綠意盎然的草地旁,總是站著一位穿著樸素卻不失大體的婦女。她手撐著一把大傘,微笑著看我飛奔入她的懷。她總是寵愛的摸著我的頭,用略帶責備的語氣,柔聲說:“你瞧你,又不帶傘了,真淘氣。”眼裡滿滿的,全是母親對孩子的愛。

那時候的我,並不理解母親對我的關愛。只知道由母親的地方,就有一座溫暖的小屋。她用她大而有力的雙手為我築起愛的堅固城牆,讓我在小屋裡自由,健康的成長。

人稍稍長大,煩惱隨之而至。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難免使我心潮澎湃,讓母親心疼,擔心。記得那是六月的雨季,一陣又一陣的大雨次次沖刷著世界,也衝淨了我心靈的汙點。

那是鄰居家的孩子,很窮,每天都要走很長的路才能到學校,也有很長的路才能到家。爸爸看著她天天這麼走著,心裡就開始可憐起她來。就主動提出要求,要每天送她回家,連同我一起坐在他的摩托車後座上。我很不願意,這就等於她要和我爭奪我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愛,而我卻無法讓爸爸放棄這個在我看來荒唐可笑的想法。

六月一直在走,雨一場比一場更厲害。那是一個天越來越陰沉的夜晚,我和鄰居家的孩子一同放學回家。下車時,我奔向爸爸,希望爸爸馬上把車開走,不要載她回家,我打心眼裡討厭她。突然間,天下起了瀑布似的大雨。爸爸說,你們穿上雨衣吧。我倔著性子,死活不願穿上。鄰居的女孩也只好和我一樣,坐在車後,頂著豆大的雨珠。我的心滿足的暗暗偷笑:“哈哈,這下你了全身溼透了吧,看你下次還坐我老爸的車子麼!”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也溼透了。

回到家,媽媽心疼的摟著我,給我換衣服,吹頭髮。突然,她的淚“啪啪”落在了潔白的地板上。我有些不知所措的看著媽媽。媽媽已泣不成聲:“孩子……你既然,不喜歡她,你和媽媽說啊。何必要這麼做,傷害的是你自己,也是媽媽啊!”我的淚也滾滾落下。原來媽媽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一心為我著想,而我卻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叛逆的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把我討厭的人給趕走。

晚上,媽媽擁著我躺在床上。大大的蒲葵扇一直在我的頭上扇動著。她輕輕的給我述說著鄰居家的女孩的事,鄰居家的女孩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裡大半的農活。我慚愧的紅著臉,回想著今天所做的事。

媽媽給我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課,她告訴我要同情弱小,關愛需要關愛的人,媽媽用她給我的愛,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給我築造了一間愛的小屋,讓我知道了如何把自己裝進去,如何把別人也裝進去,如何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小屋的溫馨與美好。

我的心靈如雷雨過後的天地,清新而自然。然而母親猶如大樹,我就是大樹下的小花。她用她的愛為我遮風擋雨,為我擋住烈烈驕陽。

母親愛的城牆高高矗立在我的世界裡,為我鑄成了一座堅強的堡壘,讓我自由,快樂的成長。

敘事的作文 篇8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看書,在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地位。我時常被迷在書裡,被書中那些引人入勝的文字描寫所吸引,與主人公們一起歡笑,一起落淚。因此我和書之間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記得我第一次看《水滸傳》時,輕輕翻開書頁,妄想著裡面精彩的情節。忽然,我看見了一大版密密麻麻的文言文,覺得一陣暈眩,心想:天啊!居然全是文言文!這可怎麼看呀?我內心一陣懼怕,可是,一想到同學們向我講述的精彩情節,我閉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氣,硬著頭皮看了下來。

一開始,我還有點不適應,媽媽說:“讀文言文就要沉下心一字一句地讀,品味古人筆下的精華,才能從中找到樂趣。”我慢慢地看,慢慢地翻,彷彿成為了楊志賣刀時旁邊湊熱鬧的一個路人;成為了看張順和李逵在河中大戰時旁邊的一個漁夫;成為了武松喝了十八壺酒時旁邊的一個客人。就這樣,我迷上了《水滸傳》,迷上了裡面108個好漢的`事蹟。

從恐懼到痴迷,這就是我和《水滸傳》之間的故事。

敘事的作文 篇9

在奶奶走的前一天晚上,我把家裡的掛鐘弄壞了,奶奶就有點不高興,我們鄉下人迷信,說那是給家裡的老人“送終”,她就講了我幾句,我便賭氣不理她。不想這一賭氣,就讓我後悔一生。第二天,學校要進行考試,早上我起來後,發現一向早起的奶奶還沒起床,當時我就想,也許她還在生氣,就沒理會。不多久,奶奶在床上喊我的乳名,聲音跟往常很不一樣,有點含糊不清。我當時太幼稚,太任性,居然沒理會她老人家,裝做沒聽見,卻對正在做飯的媽媽說,奶奶喊我的聲音不太對,你去看看吧。媽媽說,你奶奶早上好象有點不舒服,我剛殺了只雞,準備弄點湯給她喝。我哦了一聲,吃了點飯就匆忙去了學校,因為要考試。

上午九點多的時候,數學卷子剛剛發下來,我只做了兩題,就見村裡的一個叔叔來教室找我,說我奶奶去世了。像一個霹靂,我再也無心答卷,胡亂的寫了寫,就趕緊交了卷子一路哭著回家。奶奶沒了,一路上我就念著這句話,想著奶奶平日裡,總是把別人送她的吃的喝的全部留給我,想著她從來就捨不得打我一下,總是把我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燙著,而我卻跟她賭氣,心裡就後悔得要死。奶奶早上喊我,一定有話要跟我講,而我卻裝做沒聽見,沒有理她,想到這心如刀絞,直到現在,依然是如此,也許一時的糊塗就是一輩子的悔恨。

回到家,家裡已經很多人,爸爸在那裡招呼人,媽媽坐在奶奶的床頭,擦著眼淚。奶奶躺在那裡,已經換了一身新衣服,臉上蓋著裱紙,雙手疊著,手裡握著十塊錢,腳用稻草綁在一起。床頭的小櫃子上放著個小碗,碗裡有半碗半生不熟的飯,飯裡插著三根香,旁邊還放著兩個雞蛋。我一下子撲了過去,跪在奶奶的身邊,大聲哭了起來。整整一上午的時間,我就在奶奶身邊,拉著她的衣角,香沒了就點香插上,我知道我以後再也不能給奶奶做點什麼了。

慢慢的家裡的人越來越多,幾個姑姑都回來了,來看熱鬧的人也很多,一時間人山人海的。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根本不理會周圍的一切,只是木偶似的跟在爸爸媽媽後面,他們叫我做什麼我就跟著做。我看著他們用白色的絲綿把奶奶裹住,我叫著不要他們弄,我喊著那樣奶奶會難受的,媽媽抱著我,哄我說奶奶冷,要穿棉衣的`,我親眼看著他們把奶奶放進漆黑的棺材裡,看著他們把棺材釘死了,我再也見不到我的奶奶了,我撕心裂肺的叫著。

奶奶被放在一個荒涼陰冷的山上,我跟爸爸說,奶奶一個人會害怕的,爸爸說奶奶死了就不會害怕了,我問爸爸,是不是人死了就都不會害怕,爸爸抱著我,親了我一下,沒有回答。後來爸爸告訴我,奶奶彌留時,一直在輕輕的搖頭,不願離去,她是想要見見我,

我堅持要睡在奶奶的床上,我想那樣我就能夢見她。後來我真的夢見了她,她還是那麼瘦小,還是笑起來眼睛就城了一條縫,她走路還是要拄著柺杖,還是那樣慢吞吞,她對我還是那樣的好還是會輕輕的撫摩著我的頭,還是那樣輕輕的呼喚著我的乳名。

奶奶走了以後,我再也沒有看過別人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