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基業長青讀後感

作文 閱讀(2.7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業長青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基業長青讀後感

  基業長青讀後感1

讀《基業長青》,未見高深精妙的理論框架,只有對事實的嚴謹篩選和分析比較,印象最深處莫過於“造鐘與報時”的論述。原來,業界勝負源於對規律和規則的探求與把握。

那些百年基業、行業翹楚的“高瞻遠矚公司”,其領袖人物追求的不是個人控制力,不是成為報時人,而是畢其心血於制度建設、培育一個具有高度適應能力的組織,將企業塑造成精密報時,持續運轉的時鐘。初看荒誕怪異,細想卻在情理之中。於是,便有幾點杞人之想貽笑方家。

一、在機會中認識規律,建立規則。

強生公司前CEO拉爾夫拉森說:“成長是賭徒的遊戲”。審視書中“高瞻遠矚公司”的歷史,它們之所以能夠作出最好的反應和行動,不是起因於詳細的戰略規劃,而是依靠實驗、反覆嘗試、機會主義,準確地說,成功是靠機運而得。問題在於,很多人往往是在機會離去時才明白那是機會,而成功者卻能夠在一連串失敗中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並找出若干機會背後隱藏的市場規律和管理規則,逐步確立企業的核心制度與遊戲規則,聽起來有點像生物進化論的物競天擇。比如企業為市場所驅動還是企業去驅動市場,波音公司、索尼公司是歷經破產購併危機後才探明的道理。其決策者要關注的不是某項產品或服務,而是組織結構,創造一個利於產生卓越產品和服務的環境,構建有利於選拔傑出領導和優秀人才的機制。一時勝負在於力,千秋成敗在於理。認識規律,建立規則,道理雖淺,至關重要。

二、在執行過程中自然萃取制度和文化

以前有種說法:“不問過程,只管結果”,管理本身就是對流程合理性的調控,不問過程的管理達不到目的,或者很容易出現偏差。“高瞻遠瞻公司”無一例外地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它們都來源於對實踐結果的總結提煉,不是從外移植進來的,並且有非常清楚明白的制度作保證。惠普公司不只是談論惠普風範,也制訂宗教般的內部晉升政策,把公司哲學細化成很多具體措施用來評估和提升員工,使得任何行為模式不密切契合惠普風範的人幾乎不可能成為高階經理;諾世公司並非空談完美的顧客服務,而是創造有形的獎懲制度———服務顧客表現優異的“諾世全人”,使之成為待遇優厚的英雄;摩托羅拉不只是關注品質,也堅決追求六希格瑪質量管理目標和鮑爾德里奇國家品質獎;波音不只是夢想成為航空業的先驅,也義無反顧地推動波音747之類的高風險計劃。有形、具體、特定、實在,就像一座執行精準的時鐘,結構清晰,配合有序,只需少量驅動力就可以持續不斷地運轉下去。領導者的責任或者說存在的價值,不僅是決策拍板,還在於對運作流程與組織制度的不斷監控反省,對執行提出改進要求。作為部門,除了對上一級負責,更應強調組織扁平化下的協調合作。作為員工,忠於職守、敬業愛崗更多體現在無壓力下的自覺行為。即使是某個能人或某項業務出了問題,企業的組織能力與文化並沒有衰落,它的制度執行力不依賴於區域性的得失。

三、權謀悟道與制度認真的差別

中國文化的要義是“中庸之道”,簡單明白的事情也離不了雲山霧繚的“悟道”,表現在企業管理中,就是人際關係的謀略。組織和團隊的管理規則要求在那裡,執行起來卻是要講究“悟性”和“關係”的,這種環境下,員工可能像傳統中醫那樣出現兩種結果:一事無成的江湖郎中或大徹大悟的一代名醫。名醫極少,稀裡糊塗的遊醫倒是很多。也許我們更多習慣於崇拜權力,而非尊重製度。我們不自覺地用領導的方法去被領導:我現在服從你,不是承認水平比你差,也不是承認制度的公平合理,而是因為你權力比我大;因為我是下級,才不得不應付你,因此我就投其所好,做你想要的東西,等有權力的時候再來“領導”,如此等等。一味強調權力的結果,企業就演繹了權謀文化,可以同甘,卻鮮能共苦,執行也就成了看人、看事說話。反觀那些“高瞻遠矚公司”,強調以原則和制度為中心的領導,權力、責任、義務對等,在事實和資料面前,領導和下屬之間人格是平等的,彼此是尊重的,思想統一起來容易些。其高層管理人員定期花時間與員工、顧客進行接觸,坐下來聽聽真實的想法。從計劃到業績,是團隊而不是個人成為核心支撐。

  基業長青讀後感2

《基業長青》是由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年輕的學者詹姆斯·柯林斯和斯坦福大學副校長傑裡·波勒斯合著,出版時間有點早,於1994年。與其說《基業長青》是本管理暢銷書,其實它更像是一份調查報告,或者是一篇探討企業發展的長篇實證論文。整本書都是在圍繞例項做分析,可讀性非常強。其實,這本書就是基於兩位作者長達6年的一個調查研究專案。該專案把研究物件限定為1950年之前創立的公司,最年輕的沃爾瑪創立於1945年,最老的花旗銀行創立於1812年。他們通過調查問卷選取了所在行業全球最受崇拜、最成功的18家企業,稱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同時選取了同樣優秀,但沒那麼受崇拜的另外18家企業作為對照物件。然後比較分析“在長久的歷史裡是什麼使高瞻遠矚公司有別於對照公司?”,從而找出了“基業長青”公司的特質是具備堅定的核心價值觀、堅實的企業文化以及膽大包天目標。最後總結出了本書的核心管理思想:高瞻遠矚公司得以“基業長青”不在於眼光遠大的魅力型領袖,也不在於先進的產品觀念或長遠的市場眼光,而在於高瞻遠矚公司是一種組織、一種機構。其實想想,的確如此。人固有一死,產品同樣如此。因此,企業在追求基業長青的大道上,應該脫離於某個人、某個產品或服務,反求諸己,從組織方面構建企業,培養出可觀的彈性,展現出從逆境中恢復的能力,從而能夠獲得傑出的長期績效,才有可能成就基業長青。至此,作者為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提供了一套解決方案:從組織方面構建企業,形成進化機制,把企業看做“平臺”,人才和產品在這個平臺上進化。在這一機制下,企業遵循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能自行湧現魅力型領導、先進的產品或業務,能自行進化適應漫長的時代變遷。

《基業長青》論據充分,邏輯自洽,讓我不得不信服,但除此之外,它還提升了我在管理上的一些認識。該書提出平臺型企業管理思想已有20多年。可是,近年來,平臺型企業管理思想在我國乃至全球嫣然已成為主流發展戰略。2015年最暢銷的管理書籍《重新定義公司:谷歌是如何運營的》全面介紹谷歌公司如何運營,其核心管理思想“賦能”一詞,引起企業界廣泛認可。“賦能”就是打造平臺型組織,賦予員工發揮才能。張瑞敏這幾年一直在推動海爾從製造工廠向創業平臺轉型,引起全球廣泛關注,其本人被授予譽為“管理思想界的奧斯卡”的Thinkers50“最佳理念實踐獎”。谷歌和海爾是企業在內部管理上踐行“平臺化”思想的典範。不僅如此,在企業發展戰略上,“平臺化”思想更受青睞,如蘋果公司的App shore、亞馬遜公司的雲端計算服務平臺AWS、阿里巴巴的淘寶天貓、滴滴出行、P2P模式、網路直播等業務模式本質上都是平臺化。“平臺為王”的戰略思想已成普遍共識,內部為員工搭建發展平臺,外部為客戶、消費者搭建平臺。豈止如此,在企業基礎管理層面也同樣閃爍著“平臺化”思想的光芒。近年來,參與型領導風格越來越受到推崇。參與型領導最根本的是在部門或團隊內部形成一套員工積極參與的機制。它不因領導更換或工作內容改變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這種機制不正是“平臺化”思想。

讀《基業長青》,不僅能在公司戰略層面得到很多啟發,而且對於日常的基礎管理從中也可以獲得指導,猶如享受了一場管理思想的盛宴,非常值得深讀。也不奇怪該書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90年代最重要的兩本管理書籍”之一,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曾被評為對中國管理影響最大的15人之一。其另一本管理暢銷書《從優秀到卓越》,延續了《基業長青》主要管理思想,相信也一定非常值得閱讀。

  基業長青讀後感3

讀了《基業長青》這本書使我感處頗深,書中形象而深動地講解了企業的管理模式、企業精神、經營管理模式、員工素養、團隊觀念等眾多方面的知識,具有很深的教育指導意義,此書猶如引路明燈,為我們照亮了前進的方向,指引我們如何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市場中如何具有竟爭優勢、比較優勢、後發優勢,如何健立健全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營銷理念和方式、新的技術管理體系和特有的企業文化,並以此來作為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挑戰自我的動力,對不足之處進行自我批評、自我約束、自我檢討。同時書那些高瞻遠矚的企業做到了真正的願景。使命。價值觀。

俗話說:“小企業靠的是感情、中企業靠的是管理、大企業靠的是文化”,作為我們美容服務行業更應該充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團結協作、誠實守信、優勢互補、共同提高、自立自強,要把團結作為我們永恆的主題,友愛作為我們一慣的宗旨,誠實守信作為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自立自強作為我們最大的優點,一流的服務作為我們全力以赴的目標,客戶的滿意作為我們最自豪的事。在我的職業生涯中讓我領悟到作為一個管理者想要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並得到員工的信服,最關鍵的是在於自己的德與才,但是往往德才不能兼備,但是我可以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儘可能的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讓自己做得更好,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溝通、管理、應變和邏輯思維能力,並培養團隊人員對事業的熱愛,在工作中以身作責,不斷的學習新的業務技能知識來充實自己,特別是我們醫美整形行業更應該加快學習的步伐,循序漸進,點滴積累,不然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被客戶所拋棄,要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做指導,這樣人的思想才能與時代同步、與社會同步,才經得起歷史長河的檢驗,才能讓經營行業具有遠大的發展前景與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將企業做大做強,得到客戶的認可與好評寄予我們高度的評價與厚望。

執行力對一個行業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之一,當上級安排工作任務時,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工作量有多大,完成起來有多難,而是應該想方設法、千方百計地完成任務,怎麼樣將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更加精益求精,這才是作為管理者工作能力的體現,更是責任心、事業感的體現,有多強的責任心就意味著自己能有多強的工作能力,能夠勝任怎樣的工作崗位,要將“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失敗找理由”的工作理念永遠銘記於心。

當困難挫折來臨之時,應該微笑去面對,用智慧去解決,想方設法的去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其實困難挫折對成功的人來講就是墊腳石,是通往成功的階梯,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風景線,讓自己能夠在人生的旅程中成長,並打下堅實的基礎,總結寶貴的經驗。注重每一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成敗始於心態,要相信烏雲上面有晴空,陽光總在風雨後,風雨之後有彩虹。

“誠實做人、用心做事、還你自信與美麗”作為我們企業傳播語更是我們企業核心價值觀,這些方面不是隨口而出,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來,在服務方面力爭做到對顧客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注重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副美麗動人面孔、超凡脫俗的優雅與氣質,這不僅是自己的一種驕傲,更是一種本錢,讓我們在人際交往、人際溝通方面更具有突出優勢。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歲月的摧殘,紅顏漸會離我們遠去,但是這些方面都是事在人為,看自己有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如果您能選擇我們。我們將還你不老的青春,用我們的專業化、獨特化技術讓你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去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讓青春的危機感、緊迫感離我們遠去,這些方面我們可以自信的說“我們能做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們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有著更加遠大的發展前景和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樹立社會責任擔當、經營管理科學、企業文化先進、業務技能水平一流的行業標杆!

在這裡感恩啟程安達!感恩丁丁老師用寫讀後感的方式讓我去認知這本《基業長青》。我突然有獲祕笈之感!

  基業長青讀後感4

《基業長青—企業永續經營的準則》是一本探討高瞻遠矚公司的書,它用大量的例項和資料為我們系統展示了高瞻遠矚公司長期擁有傑出地位的根本要素。該書不同於一般的、市場上大多數的管理類圖書,它超越了諸如戰略、研發、產品、市場、營銷等等管理技術層面的研究與討論,發現了傑出公司出類拔萃的永恆品質,對公司永葆卓越的根源見解獨到、剖析精闢,作者以優美流暢、富於激情的筆觸使我們確信,“建立一家恆久的偉大公司,一個真正值得長青的基業,乃是崇高的使命”。

整部書圍繞打破“12個迷思”展開,即:

迷思1、偉大的公司靠偉大的構想起家;

迷思2、高瞻遠矚公司需要傑出而眼光遠大的魅力型領導者;

迷思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潤為首要目的;

迷思4、高瞻遠矚公司擁有共通的“正確”價值觀;

迷思5、唯一不變的是變動;

迷思6、績優公司事事謹慎;

迷思7、高瞻遠矚公司是每一個人的絕佳工作地點;

迷思8、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動都是來自高明、複雜的戰略規劃;

迷思9、公司應禮聘外來的CEO才能刺激根本變革;

迷思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擊敗競爭對手;

迷思11、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迷思12、公司高瞻遠矚,主要依靠“願景宣言”。

破除上述12個迷思,既是作者專注6年的企業研究的成果,更是18個高瞻遠矚公司優秀特質的無聲昭示。

就象龜兔賽跑寓言一樣,高瞻遠矚公司起步時經常步履蹣跚,最終卻贏得長距離的.競賽。作者的研究表明:高瞻遠矚公司的領導者更加專注於建構一種大而持久的制度,並不刻意成為偉大領袖,他們追求的是製造時鐘,而不是成為報時人。擁有一個偉大的構想,或身為高瞻遠矚的魅力型領袖,好比是“報時”;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領袖身後很久、經歷很多次產品生命週期仍然欣欣向榮,好比是“造鐘”。一家高瞻遠矚公司的建立者通常是造鐘的人,而不是報時的人。他們主要致力於建立一個組織,一個會滴答走動的時鐘,而不只是找對時機,用一種高瞻遠矚的產品構想打進市場,或利用一次優秀產品生命週期的成長曲線;他們並非致力於取得高瞻遠矚領袖的人格特質,而是採取建築大師的方法,致力於構建高瞻遠矚公司的組織特質;他們努力的最大成果不是實質地體現一個偉大的構想,不是表現人格的魅力,不是滿足個人的自尊或累計個人的財富,他們最大的創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高瞻遠矚的公司往往並不是源自一種極為成功的創業產品、一個特別的科技和市場機會,而是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恆地積累, 堅持把公司作為終極創造。這些讓人動容的研究成果和感奮人心的表述,讓我們走出對“偉大構想”的困惑和對“魅力領袖”的迷信,充滿自信與期待地煥發創業的激情。

該書告訴我們,一個傑出的公司要有超越利潤的追求。“我們的基本原則,從創辦人構思出來後一直維持不變,我們把核心價值觀和實務分得清清楚楚,核心價值觀不改變,但是實務做法可以改變,我們也清楚地表明:利潤雖然重要,卻不是公司存在的原因。公司是為了更基本的原因存在”(惠普前任CEO約翰·楊) 。對優秀的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根本因素是指引、激勵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亦即核心價值觀和超越利潤的歸宿感。這種理念在長期內是相當固定的。“追求最大利潤”一向不是高瞻遠矚公司主要的動力或首要目標,高瞻遠矚公司追求的是一組目標,賺錢只是之一,而且不見得是最重要的目標,在更多的情況下,他們把利潤理解為在核心理念驅動下所從事事業的自然回報。或者說,高瞻遠矚公司在追求利潤和股東財富的同時,同樣追求更廣泛、更有意義的理想,擴大利潤的目標並不主導一切,他們是在獲利的情況下追求目標的—同時達成兩種目標,也就是同時擁抱理念和利潤。這也恰恰證明了,一個偉大的、長期成功的企業(公司)必須要承擔起社會責任,而絕不能僅僅追逐利潤。

書中闡述的一項有意思的研究結論是:“我們並未發現任何特別的理念內容和成為高瞻遠矚公司息息相關。研究表明,理念的真實性和公司持續一貫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的內容重要。”也就是說,重要的不在於公司理念的內容,而在於公司的一切作為都能遵循核心價值觀。高瞻遠矚公司不問“我麼應該珍視什麼?”,只問“我們究竟實際珍視的是什麼?”。高瞻遠矚公司幾乎都虔誠地維持核心理念,很少改變。這提示我們,一個公司的價值觀、使命等等理念,重要的不是是否有“創意”、是否“討人喜歡”,甚至是否“正確”,而在於是否真正能夠貫徹組織上下,“入腦入心入行”,真正指引和激勵公司的人!

關於公司的核心理念,除了“明確”和“固守”兩個要點外,很重要的還有“保持其塑造的力量”,這包括經理人的培養和繼任規劃,即從內部人才中培養、提升和慎重選擇管理人才;也包括營造“教派般的文化”,極為明確的自我認知、事業目的和要達到的目標,“熱烈擁護的理念、灌輸信仰、嚴密契合、精英主義”,這些讓公司與員工間能夠相互選擇和提升,激發忠心、熱忱和崇高理想的過程中強化公司的核心理念,塑造出卓越的員工,而根本不容納那些不願或不符合其確切標準的人。

一般來說,變革與穩定、保守與勇猛往往構成衝突和矛盾,不能同時並存。在穩固核心理念的同時,卻要保持追求進步的強大動力,高瞻遠矚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高瞻遠矚公司不受二分法的限制,用相容幷蓄的方法讓自己跳出困境,使他們能夠同時擁抱若干層面的兩個極端。他們堅持理想主義和務實主義的融合,他們願意和善於調整可以改變和適應無損於核心理念的任何方面,配合儲存核心及刺激進步的心態創造有形機制,倡導“先驅精神”和“首創精神”,勇於投身“膽大包天”的目標,從事大膽、具有挑戰性而且經常具有高風險的任務和計劃,以激發進步,實現超越。

而在另一方面,高瞻遠矚公司的大部分成功並不是起因於“先知先覺”的戰略規劃,而是依靠試驗、嘗試錯誤和機會主義,或者確切地說,是靠運氣。這聽來似乎有些難以置信,尤其是當我們學習了“戰略管理”,大講各種“策略”、“謀劃”之際。但高瞻遠矚公司進步的兩種形態:膽大包天的目標+進化式的進步,是本書研究得出的可信結論。膽大包天目標帶來的進步設計確定不疑的既定目標,而進化式進步則和不確定性有關,即多方嘗試、儲存有用;膽大包天目標帶來的進步是大膽的和跳躍式的,而進化式進步通常由漸進式的小步驟或突變開始,最後發展為經常是意料之外的策略性轉變。這啟示我們,要保持公司的持久活力、蓬勃生機和不斷成長,就要尊重首創精神,敢於嘗試、寬容失敗(甚至是“持之以恆”的失敗),保持永不饜足的好奇心和對進步的追求,遠離停滯和僵化,建立持續刺激和強化進化式進步的機制,“增生、變化,最強者生存、最弱者死亡”,保留有用的,拋棄無用的。

一個基業長青的公司其最後的訣竅是“永不滿足的機制”。“如何自我改進,使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他們把這個問題看做生活方式,變成思想和行動的習慣—持續改善是制度化的習慣,是一種有紀律的生活方式,它融入了組織結構,並且用有形的機制予以強化,激發對現狀的不滿及對自我的嚴格要求。高瞻遠矚公司最注重戰勝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擊敗對手當做最終目標。能夠擊敗對手是他們不斷自問的附帶結果。不管他們多有成就,不管他們超前對手多遠,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這些論述使我們得以超越一般的“競爭”,告別自滿、懶惰、遲緩、膽怯和低效,唯有抱著“永遠不夠好”的信念,永不言休地努力工作、追求進步和持續地為未來努力奮鬥,方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建立長久之功!

這不是終點,甚至不是終點的起點,但可能是起點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