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通用11篇)

工作總結 閱讀(2.97W)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首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要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的教育理論學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通用11篇)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1

從開學到現在,工作已經兩個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內心。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告訴自己:要儘可能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和表揚他們,對於他們犯的錯誤多去理解,儘量做到以引導來感化他們。然而現實就是雖然我與每一位學生都相處融洽,但在他們眼裡,我沒有具備教師的威信,因此對很多調皮搗蛋的學生管理不善,讓我有些頭疼,也請教過一些老教師,都告訴我:開頭就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把紀律、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如果做不到就嚴厲懲罰,只要把頭開好了,後面的教學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樣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呢?帶著這個疑問,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技能提高叢書《這樣做在學生中最有威信》,學完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談一談對我觸動最大的幾點體會:

一、用人格影響人格,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

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刻的影響。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來自家庭、社會、人生、學識等方面的積極、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綜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這也讓我意識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在晚自習的時候玩手機,就不能責備學生也在玩;如果老師在課前沒有備好課,就不能責怪學生上課時無精打采;如果老師都對每日的跑操抱怨連連,就不能責怪學生總是請假逃操。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著自己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紮紮實實研究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科學、新興網路、乃至幽默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藝術性的處理問題,做個有智慧的老師。

作為資訊科技老師,課堂上讓我焦頭爛額的問題有很多型別,比如上課遲到、沒有帶鞋套、上課把手機帶去充電、做練習時沒有耐心、課後不及時關電腦……,各種型別的問題都要區別對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向班主任告狀,那隻會讓學生和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尤其對於正在叛逆期的學生,以後的管理會更加困難。因此我總是儘可能地尋找一些獎懲措施來約束他們,比如遲到的同學我不會記名字,但是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道歉,要額外多的完成一個我佈置的任務,課下要把所有學生的凳子推到桌肚裡,帶著手機去充電的同學我也會直接沒收,但不是交給班主任,而是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確定歸還的日期;當然,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我也會有獎勵措施,比如大家集體都表現好的話,我會給大家播放電影短片調節一下課堂氣氛,事實表明:我的抑揚法還是有成效的,至少他們告訴我:很喜歡我的一點在於,我不會向班主任告狀,很多時候,這一招是失去學生對任課教師信任的最大忌諱,因此藝術性地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非常重要,也利於樹立教師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兩點粗略的見解,很多收穫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地實踐,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踐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種狀態,讓自己始終保持初出茅廬時的工作狀態;

愛心——教育者的一種品質,讓自己包容學生的一切和一切學生;

創新——教育者的一種能力,讓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簡單的重複;

時尚——教育者的一種魅力,讓自己緊跟時代的脈搏而顯得永遠年輕;

溝通——教育者的一種武器,讓自己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敏感——教育者的一種機智,讓自己把握住每一個教育契機;

反思——教育者的一種習慣,讓自己不斷挖掘成長的潛力……

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在學生中擁有威信的教師,一名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師。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2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真拜讀了《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教育書籍。一本本教育書籍,一句句教育同行真誠的話語,使我很受啟發。現就學習過程中感觸較深的談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首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要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數老師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是作為一個老師的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當然不應該走上講臺的。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必備條件。按理說現在的學生在家裡是小皇帝,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裡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溫暖。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現在犯罪低齡化,大多是因為其心理沒有受到正確的引導所致。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問題,教育就得尊重、理解、貼近他們;還要建立正確的學生觀,瞭解學生的需要,做一個服眾的威而有信的老師。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老師的心理健康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把學生教好。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互相打耳光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失聲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會使其在智力、情感、一直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去影響學生。

第三,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處世哲理、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薰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言教、身教,並且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物件。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後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什麼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要學生刻苦學習,自己就必須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勞動,自己必須熱愛勞動;要學生將文明禮貌,自己必須談吐文雅,遠離粗俗。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教育無小事,事事見真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去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去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去引導人,以博大的胸襟去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3

當時間老人的腳步邁入21的傳統理論與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全面更新。作為一個能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幸運的中學教師,深深地感覺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點: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特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T”型人才。經過對中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華。既要肯定原有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去蕪存菁,運用“拿來主義”。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21世紀的未來的強者,使我們的民族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

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僅包括要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多層複合最基礎的層面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層面是具備條件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第三層面屬教育學科類,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物件、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這三層面還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的教育、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發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以先進的、代表我們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4

這門課是研一開設的與教育技術學理論最近的課程,也是本人認為最輕鬆活潑的一門理論課。關於課程總結本人從四個方面展開:系統反思、學習情況總結、論文情況總結、教師教學評價。由於個人行文水平有限,不當之處請海涵。

一、系統反思:

又到歲末,課程都陸陸續續結束,無外乎焦老師的《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研究》,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老師可謂是煞費苦心地為我們傳遞新知識新事物,為我們介紹了不少的書籍,也在一開始就給我們指出了作為研究生應該有的價值取向,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我們應該是這個年代“最青春、最美好、最富有創造性”的青年學者,以及老師再開始就為我們制定的閱讀建議,這些無不反映出老師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視,無不表達出老師對我們的努力專研奮發向上的殷切期待。但是臨近期末看到自己手中的筆記,記錄下的這些話語,自己心頭很是不安,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這門課程不合格對不起老師的諄諄教誨。老師佈置的三大平時作業:多看書;寫部落格;逛論壇。我都是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完成。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我對得起自己了。在有限的時間裡,人不可能同時做好許多事情,於是我選擇做我自己喜歡的,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是計算機網路教育與應用的,當初報這個方向就是因為喜歡網路,所以我上來就想要提高自己的網路技術水平,但是技術部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加之網路所涉及的面實在太廣,想要精通所有的方面,不下一番功夫真的很難有成績。因此平時上什麼我手裡必定帶著一本與網路有關的書籍。作為學生這樣做是很不應該,但是我在想,從幼兒園到大學,滿堂灌的現象是否在研究生的學堂中同樣存在呢?結果是在焦老師的課堂中,我經常放下我手中的書,來聆聽一些新的思想,接受新思維,得到新啟示。這或許就是這門課程我得到最多的。

這些新的東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對於教育來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另一個就是Second Life這款遊戲對教育的啟示。

技術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那麼教育技術就是用來解決教育問題的,這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在許多教育技術學出身的同學中認同的卻不多。教育技術不是擺設,也不是花拳繡腿,我們不是簡簡單單地就將先進的工業技術、工程技術,放到教學課堂中,而是讓它們實實在在幫助我們解決某些教學問題,甚至是某一特定教學問題。最近在跟導師研究的一個實驗室軟體管理專案,導師發出這樣的感慨:教育技術這門學科真是不可或缺啊!究其原因,是由於我們在與軟體公司交流的時候才發現,軟體公司在設計開發軟體的過程當中,他們不瞭解一線教師的需要,用專業的角度說就是需求分析不明確,他們開發出來的東西往往要麼是不符合教學要求,要麼是操作複雜,將原本簡單明瞭的東西做得紛亂繁瑣。而我們教育技術人員呢,一方面既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又有實踐教學的經驗,在這方面給軟體公司做需要分析時搭建了一個很好的橋樑。可見,教育技術的的確確在改變著我們的教學環境,在解決著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下面談談老師強烈推薦的一款3D遊戲——Second Life。在教育遊戲的研究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還是南京師大的團隊,他們確確實實想為教育界做些事情,正如老師希望Second Life這樣一個虛擬空間能夠改善我們交流的環境一樣。SL這款遊戲,就我個人而言,在我玩過的網遊中,我算是第一次接觸到這樣型別的網遊,它裡面每一張地圖都是自由的,任何地方都是自由的,言論是自由的,行動時自由的,裡面也沒有等級系統,經驗系統等等,僅僅做了一個金錢系統,並且增加了許多使用者自定義的東西。我個人認為它應用教育是可以的,但是首先要解決的是伺服器的問題,因為這個一個外國公司的產品,伺服器在國外,我們不可能在利用它開一個超大型的國際論壇會議,你想想看單單讓中國所有的教育技術研究生都能夠實時參與這樣一個大型的會議,伺服器的配置得有多高啊?另外就是要解決網速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那麼再好的平臺,也是搭建不起來的。最後就是,如何設定屏障,去遮蔽那些干擾資訊。如果將上述這三個問題(伺服器負載、網速限制、遮蔽干擾)都解決了,那麼這個平臺將是一個前景不限的學習平臺。當然我們不排除日後會出現未知的問題。

二、學習情況總結:

一個學期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是學習情況還是處在混沌之中。總結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讀書;部落格;論壇。

(一) 讀書

這個學期讀過的書不少,但是老師介紹的書籍,只讀了《正在爆發的網際網路革命》,課程要求讀的三本書都還未完成。

(二) 部落格

部落格還很早以前就開了,但是打理了一段時間之後,發覺沒有人看,也許是水平不到家吧,寫出來的東西很少有人有共鳴,所以一直沒有在外部部落格,如搜狐、新浪、百度等其他部落格上更新自己的文章,更多隻是在QQ空間中寫下自己最近一段的心得體會,或者對自己關注的一些東西的摘錄。

(三) 論壇

對於我們老師所倡導的論壇,我還是覺得由於網速的限制,以及人氣問題(對網站的粘著度)等的影響,我本人很少關注論壇的事物,但是如果在我關注的圈內有訊息,自己還是會去關注一下,發個評論什麼的。這不是出於完成什麼任務,而是看自己的喜好。

如果要對學習情況做一個評分的話,100分制,我給自己打30分。因為上述三項我都只用了自己十分之一的精力去關注。

三、論文情況總結:

記得有一次討論課,老師熱情的邀請大家回答SL的'教育應用問題,我自己也回答了,於是老師要求我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我其實有在努力看著方面的文獻的。論文構架也初具雛形。論文的主要內容是首先對軟體評價標準的一個自定義,然後根據這個標準去比較三個遊戲軟體,它們分別是:SL,烏龍學院,摩爾莊園。如果時間充足的話,我想在加多一些其他類似的教育遊戲,畢竟,這樣的研究探索是很有意義的。如果能夠這個評價標準更加系統的闡述,我想對有關教育遊戲的研究領域還是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這篇論文可能從實際的角度上並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只是對本人接觸到的三款遊戲軟體做了簡單的分析和比較。

四、教師教學評價:

毋庸置疑,焦老師的課堂上永遠都是充滿著歡聲笑語,老師對教育技術中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對問題的評論鍼砭時弊,讓大家在幽默中學會反思。同時老師講課不拘泥形式,喜歡學生討論,因此也就有了老師覺得外來的和尚好唸經,覺得我們這些研究生不夠積極主動,其實這與我們以前的學習經歷是有很大的關係的,以前是過多被動的接受,提出質疑,這叫擾亂課堂秩序,是對老師的不敬,有了這樣的顧慮再上老師的課,當然過多的會保持固有的沉默。我們都知道老師為活躍課堂做出很多努力,其實我們都有在認真的接受一些東西,只不過這些東西的接受是帶有很大的主觀意願和選擇性的。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5

新教育實驗,是教育史上一場新的變革,在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新教育,即使去年校長帶領我們一起去了宋店中心國小,學習人家學校的新教育開展情況,也是一知半解,這次的學習使我在理論方面對新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給我了很深的感觸,新核心理念的提出,是想從根本上改變過去那樣傳統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讓教育迴歸生活本身,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願望與計劃。在長期應試教育的主導下,素質教育舉步維艱的今天,新教育的橫空出世,使我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了希望。

現在的教育,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學生在繁重的學習任務,在繁多的作業,在家長所灌輸的成才論下,他們的學習更象是一場馬拉松比賽,更象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更多的人是在疲於奔命,更多的人成了犧牲品,也使孩子們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那份童真與快樂。許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衝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福",首先針對的就是這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的教育而言的。

新教育中對服務於學生的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發展共同體"思想。它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生活也應該是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幸福完整的。新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但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教師,要想使新教育這種新的教育形式,順利地、不打折扣的有效開展下去,就首先需要教師要轉變思想,轉變觀念,改變的傳統的教育方式,以及學習新的知識架構。基於這些,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充電,不斷地武裝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專業素質,做到與時俱進。就這一點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有新的突破,彷彿是很難實現,最起碼我認為在我們學校很難。似乎在以往的觀念裡面,國小的教師就應該是"全能型"的,不存在什麼專業發展,每個老師不管什麼專業,學校裡所開設的每門課都

可以勝任,用"通吃"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而這本身又與新教育中倡導的教師專業發展是相背離的。

新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在實施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變得更加的清晰、立體。雖然新教育還沒有在我們學校正式得到開展,但我想很快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但願當它真正走進我們的時候,不再只是成為一種形式。不管怎樣,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希望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能夠在新教育中得到快樂,體會到新教育帶給我們的成功體驗。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6

目前,公民教育存在著兩種社會現象,一是我們始終有個口號:一切為了孩子!二是又有一個社會的呼籲:救救孩子!這是兩個不相容的狀況:一方面,我們對受教育者關懷備至,以至於我們自己的生活都不重要,孩子的生活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可能我們對受教育者關懷過度,以至於受教育者不堪負擔這樣的過度,需要從中解救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實質在於:我們對於受教育者的期望過高,一要成才,二要成聖。對每個家庭來說是如此,我們的教育體制更是如此,整個社會也是這種傾向。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都有違教育本身的規律。對於個別的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來說,願意教養成為什麼樣的人才,那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是我們實行的國民教育,國民教育應當有什麼樣的培養目的。

是每個出生在這個國度裡的人都有權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須接受的義務教育,以及此後的職業技術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專門的教育有著專門的要求,而國民教育則只有一個全面而又一般性的要求。它有兩個方面:它是全民的教育;它是最普遍要求的教育。簡單地說,國民教育是以培養合格的公民為基本目標。那麼,什麼是合格的公民?根據我國憲法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公民有人身自由的權利、人格尊嚴的權利、政治自由的權利、選舉權利與被選舉權利、婚姻自主的權利、受教育權利、財產所有與繼承權利等等,也同樣具有與此相關的公民義務。充分地瞭解,並能正確地履行這些權利和義務,就是合格的公民。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況,一個人接受了很多年的國民教育,甚至已經取得了博士學位,滿腹經綸,卻缺乏基本的公民教養,如不知道尊重人,不知道禮貌與禮讓,腦子裡沒有法律這個弦,不知道公共場合應遵守規則,不會穿衣服,甚至不知道沖廁所等等,遑論懂得藝術欣賞。或許這個人具有崇高的理想、有愛國熱情、有集體主義精神、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有專業理論,在家裡知道孝敬父母,在工作中會順從領導,但是,他不懂得做人的基本的道理,沒有人格,行為不中規則。相反,在西方國家裡,儘管許多人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公共生活中不僅有教養,遵守公共道德,行事有風度,相互尊重,而且許多人還具有藝術方面的素養。

所以,出國的中國留學生,在外學習的第一課便是如何懂得基本的公共準則,學會做一個文明人,學做一個公民。有人問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先生在美國學習、工作的最大收穫是什麼,他回答說:我在美國三十年,收穫很多,但最大收穫是學會了尊重人。他的回答令人深思。在我們這個號稱五千年文明的禮儀之邦,沒有教會人懂得尊重人,這是一個歷史的玩笑。在我們處處講究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裡,我們卻要在異國他鄉學習做公民。可是,我們又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撇開落後和農村地區不說,在國內的許多大都市裡,年青人受教育的程度已經不算低,可是我們文明程度卻不那麼高,這不能不反省我們的國民教育是否成功。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7

通過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我總結到:課堂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學校要想減輕學生負擔, 卓有成效地實施素質教育,造就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材,就必須保證以教學為主,狠抓教學質量,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教學質量能否提高,特別是能否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關建在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在於教師的教學能力。

對於一名教師來說,怎樣使教學能力得以迅速提高,來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現在的老師都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對工作充滿熱情,抱著幹一番事業的決心;但是卻常常被如何搞好課堂教學這個問題所困擾,往往是方法陳舊,形式單一,造成效率低下,效果不佳。為了使教師儘可能快適應要求,快速成長,挑起教育教學的重擔,必須迅速提高教學能力,

提高教學能力的本質就是訓練教學基本功,並達到更高層次的要求。我們通常說的“基本功”實際上是指“課堂教學基本功”,它只是教學基本功的一部分。教學基本功的範疇很廣,包括課前準備基本功(例如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教材、編制教案等)、課堂教學基本功(例如組織教學語言、板書、組織教學、根據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等)、資訊科技輔助教學基本功、活動課教學基本功、思想教育與能力培養基本功、教學研究基本功等等,只要把各項基本功都練好了,教學能力自然會提高。

對教師而言,首先應該著重培養幾種比較基礎的教學能力,重點訓練課堂教學基本功,再逐漸形成各自的教學風格,下面就有關實際情況談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理解教材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不是教學的根本依據,而是教學工具,根本依據是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來使用教材。擁有知識不等於能瀟灑自如、輕車熟路地駕馭教材,教師要在居高臨下的前提下,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下大力氣去深入地鑽研教材,理解教材。教材中不僅有知識內容,而且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性、科學性、教育性的內容。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識內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思維能力訓練的內容和思想內容的教育方法,通過教學把握訓練的科學過程和進行思想教育的具體步驟。要研究教材的邏輯性,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做到講述通俗嚴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絡,把教材中的知識點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要研究教材的合理性,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絡生活巧妙設定問題,引導學生思維。只有全面、深入、準確地瞭解教材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才能在講課時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旁徵博引,娓娓道來,引人入勝;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誦別人的結論,讓人覺得枯燥無味,更不致於教師自己滔滔不絕,而學生卻昏昏欲睡。只有認真研究教材,才能由淺深入、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解釋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迎合認知心理,科學正確地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善於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課時才能重點突出,選用恰當的方法突破難點。這樣,才能在授課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實現思維方法的正確選擇和組合,從而達到靈活掌握和支配教材的目的。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決不能侷限於寫成文字的顯性教材。要搞好教學,進行素質教育,還必須把握隱性教材。也就是在教材觀念上要有一個根本性轉變,要樹立廣義教材和大教材的觀念。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凡是能影響學生,使學生受教育、豐富知識的內容都可以看作是教材。在課堂上適當介紹與本科有關的課外內容,對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大有好處的。

另外,青年教師一定要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結對子,堅持聽課學習,揣摩老教師對教材內容挖掘深度、對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方法。對青年教師還要提倡兩種階段性的教案:課前教案和課後教案。因為在教學中,由於情境的作用,教師有時會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超常發揮,因此,要特別注意教學後的反思,堅持寫教學後記,做到“吃一塹,長一智”,也只有這樣在反覆推敲中挖掘教材,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熟練駕馭教材的目的。

二、培養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選擇教法的能力

組織教學能力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要使教學活動有條理、有系統地進行,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組織能力。其中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看教師的教材分析及教法的選擇,組織課堂教學。另一方面看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所採用的教法。教無定法,用現代教學論的思想指導教學,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探索出適合本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模式。譬如,作為化學學科,可運用“目標教學”和“綜合啟發式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此教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遵循認知規律,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它的中心是引導學生順利地認識問題,使學生經過自己努力獲取化學知識,指導學生髮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它的基本方法是採取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法,並將教師的指導作用貫穿於其中的綜合法,把教和學的活動有機統一起來,激起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使教學雙方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最佳狀態,從而獲取最佳教學效果。只有在方法上做到運籌帷幄,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決勝千里的效果。對於青年教師來說,由於沒有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所以更容易用現代教學論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使自己的業務水平上一個臺階。

三、培養運用資訊科技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

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運用,是教育事業現代化的標誌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投影、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助於向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採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還可以化大為小或化小為大,科學、生動、直觀地展示教師用語言很難表達清楚的問題情景或動態過程,從而增大了課堂教學密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設計多媒體動畫課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及審美能力。

四、訓練課堂教學基本功

一名合格的中學教師,除了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過硬的課堂教學基本功。課堂教學基本功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語言表達、板書和板畫。課堂教學語言應力求做到:清楚、準確、精練、生動。還要注意詞彙豐富、條理清晰、風趣幽默、抑揚頓挫;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他們的可接受性,做到通俗易懂,要用學科語言,不能用方言土語,要簡練,忌廢話。同時還需藉助表情、手勢等體態語言來表達。板書、體態語言與教學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在表達上有時比語言更準確、更清晰、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精心設計的板書,既有利於傳授知識又能發展學生的能力,既能產生美感,又能影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活躍學生的思維。板書設計要注意遵循計劃性、準確性、簡潔性、啟發性、示範性和藝術性的要求,板書、語言、教態這幾片“綠葉”對成功地烘托課堂教學效果肯定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六、教學風格的形成與錘鍊

教學風格是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體現不同個性教學特色和水平的一種模式,它通過教師的教學態度、氣質等一系列內在的精神活動表現出來。每一種教學風格都具有各自的個性、穩定性和發展性等特點,它包含著多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更多地帶有個人色彩,具有創造性,必須自己去追求。對於一名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須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和紮實教學基本功。同時要把形成高層次教學風格,作為一種自覺的教學追求,由此激發形成教學風格的強大動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熱愛教學工作,對工作認真負責,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掌握教學藝術;要求新教師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善於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自覺提煉、加工教學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對自身條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能單純模仿他人的教學風格,而是要通過模仿他人的教學風格,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取人之長補己不足,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發展的模式,將各種教學要素融為一體,通過長時間的不斷的實踐錘鍊,使自己的教學風格精益求精,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8

相聚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忙碌了一個學期再一次和我的大學同學相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生活。這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這十天的學習又讓我倍感緊張, 緊張我的畢業論文。這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教育科研方法》。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我進一步瞭解到了一些以前從沒有知道的內容和好處,瞭解到在國小進行教科研的意義,特別是在劉毅偉老師的引領下,我從思想上打破了“教育科研是專家的事,研究人員的事,與我們這些普通教師無關”的認識,教育研究無處不在,就看我們用不用心。認識到課題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有目的、有計劃地用科學的態度認識教育現象提煉教育經驗,探索教育規律的一種創造性實踐活動。即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總結工作,找出一條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科學方法。

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也是一個優秀老師的必經之路,教育研究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資訊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研究資料的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對於新的教學任務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也是我們教師自身專業化的急需。歷來人們都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認為只要有點文化知識就能夠做教師。不認識也不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我們教師不只要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專業的教師,更應該把自己定位到一個專家教師的地位。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要求。

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可以為教育科學提供大量的實踐經驗,為教育學提供"源頭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把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操作,發展應用教育技術科學,為教育學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作為一線老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不僅對自己的專業成長,還是對教育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們有必要也有責任加入到科學研究的行列來。做好教育科學研究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 要博覽群書,博採眾長

要教好書,必須得有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來支撐,在教學業餘時間,要多閱讀有關教育理念的書籍、報刊,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還要多上教育網,多看教育頻道,吸取其精華,以此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正如培訓中老師提到的,要教到老,學到老。

2、要做個有心的教師

工作中做個有心人,可以從自己的課堂,學生的作業,家長的反饋中發現很多問題,通過自己的琢磨和反思,很多問題就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課堂,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出形成問題的原意,因此可以總結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

3、要學會合作

一個老師做科研有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問題,畢竟我們自己的資源有限,而且平時的工作量很大,其實在我們自己的身邊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我們的領導,和同事都可以幫助我們。因此要學會和同事合作。這樣我再做科研的時候將會減少很多麻煩。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做出貢獻,並有所收穫。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9

尊重個體差異是多元智慧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種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智慧的方式。素質比智慧更重要,一個人很聰明,但不用這些智慧來服務社會,那是無益的。教師不應為智慧而教,而是用智慧理論來促進教學。兒童的多元智慧是在他們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間接得到發展的。智慧本身是中性的,智慧不是人人多少都擁有的一般能力或潛能,而是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同時,每種智慧都必須受到至少一種社會文化的重視。多元智慧代表著每個人不同的智力潛能,這些智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人類至少存在七種以上的智慧,即語言智慧、數學邏輯智慧、音樂智慧、身體運動智慧、空間智慧、人際關係智慧和內省智慧。每一種智慧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些智慧。就教育而言,教師必須考慮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是什麼。多元智慧只有幾種,教學內容卻千千萬萬,多元智慧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本身,對學科的理解、公民意識、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藝術修養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大量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如何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個概念,好比讓學生從不同的門進入一個房間,這時你會發現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一是你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學生,二是你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一個概念,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教學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必要創造全新的東西去教給他們,而這些內容卻和他們的知識基礎有很大距離,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即可,別讓理論成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點綴。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儘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

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10

五月十六日,我們上午到日照市金海岸國小,下午到新營國小參加日照市新教育實驗跟進校培訓會,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一走進金海岸國小,就被濃濃的文化氛圍所感染,書潤人生、心燈閃亮、立德樹人、情有獨鍾,一草一木,一書一鍾,處處皆滲透著文化教育。通過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新教育的兒童課程所倡導的"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

1、晨誦——與黎明共舞 喚醒生命

晨誦,在生命的黎明,你讓兒童吟誦什麼?前幾十年兒童晨間機械地背誦課文的晨讀,引發了極大多數人的反對,然後,讀經運動,英語晨讀等替代性課程便應運而生。新教育實驗認為,晨誦的目的主要不在於記憶未來可能用到的知識,不是為了進行記憶力的強化訓練,而在於豐富兒童當下的生命,在於通過晨誦,既養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習誦、領略優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美及音樂感。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說,晨誦不是背誦而是朗誦,或者說是美誦。在朗誦的時候去感受祖國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去領略詩歌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從而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或者說得更單純一點,就是帶給孩子一個好心情,讓孩子能滿懷激情地投入一天的學習。晨誦課的一個關鍵詞就是"感染",當我們要帶給孩子一首詩的時候,首先要找到詩歌與自己生命體驗最為接近的切入點,把詩歌編織在自己的生命中,讓它成為自己的詩,這樣的話或許你的普通話不是很過關,或許你的朗誦技巧也不是很高超,但是你朗誦出來的詩情一定是最真。然後帶著這樣的生命體驗把這首詩讀給孩子聽,去感染孩子,進而再去幫助孩子尋找貼近他們生命的切入點,也就是與孩子當下的生命結合。所以,新教育實驗開發的晨誦,是一個結合了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的複合課程。詞句優美、兒童在吟誦時可以感受與理解、傳遞人類美好的願望與情愫,這是新教育晨誦的三個基本特點。在我們自己的 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經典讀本》作為晨誦的素材。

2、午讀——閱讀屬於自己的童年書籍

一本豐富的書,永遠不可能把它讀透,無法把任何問題都解決。午讀最大的作用,

是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提供豐富的智力背景。孩子讀書的時候,很多主題會被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當他在生活中遭遇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會想起這些經歷,從而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關於這一點我們不難做到,我們學校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圖書角,我們可以好好利用。可以讓每一位孩子捐一本書,中午課前時間讓孩子們讀讀課外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把精彩的詞句、段落摘抄在午讀摘抄本上,之後反覆琢磨、體味,為寫作積累素材,達到了讓經典走進學生記憶,流淌到筆尖的效果。美麗的童書伴隨著師生一路歡歌一路笑語,潛移默化地薰陶著孩子們的心靈,滋潤著孩子們的童年,呵護孩子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保持著純真、快樂和勇氣。

3、暮省——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暮省指的是學生隨筆、日記,以及師生通過日記、書信等手段,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用日記記錄成長,親子之間、師生之間用詞語相互激勵、撫慰。一個學期下來部分孩子們的寫作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拉進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早晨,天真純潔的兒童詩,為同學們開啟黎明的歌喉;中午,同學們暢遊書海,採集書中甜蜜的花粉;傍晚,同學們通過日記、讀書抄報、讀書心得、讀寫繪、彙編詩集等等作品,反思一天的學習、生活,留下暮省的足跡。

"晨誦—午讀—暮省",是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兒童新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交往的生活,一種共讀、共寫、共同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師生關係改變了,老師學會了鼓勵欣賞,學會了關注發現,學會了做教育。孩子們在這種新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快樂,得到了改變。作為一種新方式,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試著去運用,並不斷在運用中得到新發現。

總之,通過晨誦、午讀、暮省,我們要努力為孩子開闢一條讓生命更為豐富、更為精彩的道路;我們要努力播撒閱讀的種子,喚醒每個孩子心靈中的美好與神奇;我們要努力去做這件讓世界更美麗的事。當然這條路上將佈滿荊棘,可我有信心帶領孩子們走上另一條享受的讀書之路。

教育理論學習總結 篇1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認為要想真正的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兵戰不如商戰。於是各個國家大力發展恢復自己的經濟建設,開始彼此間無硝煙的商業戰,直到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世人震驚,伴隨著這場“衛星震撼”而來的是各個國家教育界的大反思,人們又普遍認為商戰不如人才戰。於是作為冷戰的另一方美國頒佈了《國防教育法》率先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改革運動,我們就單從“國防”二字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用心及這場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育一直在促進經濟的強盛、政治的民主、文化的繁榮、科技的發達等方面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時至今日,知識經濟的全球化、政治文化的多元化以及終身學習的觀念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人們更加的重視教育,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家也不例外,從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再到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足以看出來“國之大計在於教育”,進而把我國巨大的人口資源轉化為強大的人力資源。那麼,在國家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重新給教師定位,怎樣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㈠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角色和地位

教師是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比較單一的,處於中心地位,以文化知識的權威出現在學生面前,過分的強調師道尊嚴,師生之間的關係也就是簡單的茶壺和茶杯的關係。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教育內容和方法的巨大變化、受教育者又是一個個富有思想和獨特人格的生命體、加之教育教學活動本身的複雜性等等,就必然註定教師角色的多樣性。

雖然教師角色多樣性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應如何把握和清楚地認識教師的這種職業角色的多樣性,而不至於又一次的陷入教師角色“單一性”的泥淖中。

⒈知識的傳遞者,更是知識的引導者。在知識資訊方面,教師知之甚多,而學生知之甚少,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包辦學生的知識。教師更多時候要作為知識的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這個道理。根據建構主義的觀點,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與傳遞,而是學生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學生也不是被動的接受資訊,而是主動地建構資訊的意義,這個過程別人是替代不了的。

⒉疑惑的解答者,更是師生共同努力成為問題的探究者。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遇到困難、疑惑、問題是很正常的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如何處理,是馬上告知學生答案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分析問題,最後學生根據自己已掌握的知識獨立的找到問題的答案,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很顯然後者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個探究分析過程中,教師應逐漸的減少自己的指導成分,以免學生過分的依賴老師。

⒊學習生活的管理者,更是學習生活的組織者。管理者或多或少的有一種家長制的成分在裡邊,不免使學生有一種如陷囹圄的感覺,像籠中鳥、井底蛙一樣。所以教師更應該以組織者自居,這樣學生就有更多的空間和自由,有利於發展學生獨特的個性和健康的人格,教師也有了親和力,學生視教師為朋友,希望教師能給予學習生活各方面的指導,這也是新型師生關係所倡導的。

⒋教學的研究者,更是教學的反思者。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研究,以一定的教育學理論為指導,及時靈活的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但只有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地進行教學的反思和評價,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改進教學方案,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師的上述職業角色的多樣性也從某一個方面說明了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質。雖然國家的法律規定了教師是一種專門的職業,但是直到今天教師還不能像醫生、警察等職業那樣專業化程度高。究其原因,這還是與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不高時分不開的,還有就是作為教師從教的主要憑證的教師資格證的認定考試不夠規範、社會上普遍對教師不夠尊重,認可度不高,缺乏基本的瞭解。教育的地位是提高了,但是教師地位的提高卻與之不成正比,要想真正提高教師的地位,就應當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加強教師的專業化教育,規範教師從教資格考試,師範院校應責無旁貸勇敢地挑起自己的責任大力發展師範教育的“4+2”模式。

㈡怎樣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⒈專業知識。“欲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不怕全國人民不讀書就怕老師不讀書”這兩句話說的就是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怎樣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還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教育理論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到博學強識,要有廣泛的閱讀,以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和現代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修養。最後,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知識前瞻性,時刻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

⒉專業技能。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學不是一味的紙上談兵,是需要實踐的。那麼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諸如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口頭表達、交流交際、試題編寫、因地制宜等方面的專業技能直接關係著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一個教師要是不具備這些專業技能的話,那麼他就一定不會成功的。此外,教師還應學會思考,像哲學家那樣的思考。

⒊專業素質。教師應把教書育人當成是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是簡單的一份職業,要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就是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為北京師範大學題寫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真正合格的教師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的,熱愛、尊重、信任、寬容、平等的對待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應當是愛的教育,教育的過程應當是真善美的發現和傳遞過程,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㈢教師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

影響整個新課程改革過程的因素很多,比如來自社會的理解和支援,還有就是學校作為新課改的實施基地,影響更是顯著,像校長的態度、學生的反應等,但這所有的因素中,教師無疑是最關鍵的角色。因為新課改的最終實施者就是各位一線的教師,他們可以說是整個新課改過成功的關鍵人物,一線教師對新課改理念、思想、內容是否理解以及理解程度的高低直接關乎新課改的成敗。這就如同科學家們耗盡心血研發了一種新型的藥物,可是醫生卻對其不感興趣,甚至是牴觸,在給病人看病開處方時有意的迴避這種藥物,即便有的醫生接受了這種藥物卻因瞭解不多,知之甚少而在實踐過程中出現致命的錯誤,這是最可怕的事情,也是人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由此,關於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教師的培訓及專業化教育就顯得非常的重要。除此之外,還應建立新課改制定者與一線教師的雙向資訊反饋機制,理論家與實踐者多交流、多溝通、共同發現及時解決新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新課改順利的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

總而言之,這一段時間教育學的學習不僅充實了我,而且更加堅定了我的信念,使我有了一個奮鬥的目標,那就是努力的打好自己的專業知識,積累豐富的教育學理論知識,為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奠定基礎,使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生活中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