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文學概論期末考試總結

工作總結 閱讀(2.66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學概論期末考試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學概論期末考試總結

一、選擇填空

1、文藝學是一門以文學為物件,以揭示文學基本規律,介紹相關知識為目的的學科,包括三個分支,即文學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史。

2、美國當代文藝學家M、H、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一書提出文學四要素的著名觀點。

3、文學文化學又可以說是一種最新的文學理論形態。

4、首先是列寧用“反映”這個詞說明了文學是對於生活的反映。

5、伊瑟爾提出“隱含的讀者”的概念。

6、在魏晉以前,文學的文化含義是居於主導地位的。

7、查理斯·巴託作出一個意義深遠的區分:詩與繪畫、雕塑、音樂、藝術和修辭等納入七種“美的藝術”之中。

8、話語的要素:說話人、受話人、文字、溝通、語境。

9、話語蘊藉的典範形態:含蓄和含混。

10、文學定義: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

11、精神生產的概念最初見於《德意志意識形態》。

12、詩人的職責不在於描述已經發生的事,而在於描述可能發生的事。

13、文學創造的主題是具體的社會人。(馬克思)

14、創作主體對客體審美價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觀為思維特徵。

15、材料是文學創造的第一要素。

16、“詩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評價巴爾扎克時使用的一個概念。

17、高爾基曾不無道理地把文學稱之為“人學”。

18、克萊夫·貝爾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文學作為認識活動,以內在尺度創造藝術真實,要義是求“真”,體現為“歷史理性”。

二、名詞解釋

1、文學本體論:文學本體論認為,文學活動的本體在於文學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為本體的作品,並不是指傳統理論中的內容或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是僅僅指作品形式,即所謂“肌質”、“隱喻”、“復義”、“含混”、“語境”、“反諷”等語言學或修辭學因素。

2、話語蘊藉:話語蘊藉是指文學活動的蘊蓄深厚而又餘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表明文學作為社會話語實踐蘊含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有兩層意思:第一,整個文學活動帶有話語蘊藉屬性。第二,在更具體的層次上,被創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字帶有話語蘊藉屬性。

3、藝術概括:簡括地說,就是作家依據自己的體驗和認識,以主體的審美價值追求能動介入的方式,對富有特徵的`事物給予獨特藝術處理,從而在主體與客體相統一的基礎上,創造既具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又具有相當普遍意義、體現著一定審美價值取向的藝術形象之方法。

4、審美理想:也稱美的理想,是指審美主體在長期社會實踐和審美活動中形成的、由個人審美經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歷史文化傳統的關於美的理想觀念或範型。特徵:首先,審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鑑賞的原型和最高典範。其次,審美理想是直觀形象與理性觀念的結合。第三,審美理想是個體性與群體性的統一。

三、簡答

1、文學活動發生的四種學說:巫術發生說(弗雷澤《金枝》)、宗教發生說、遊戲發生說(康德)、勞動說。

2、文學活動發展的幾種動力:有的人認為文學發展動力是社會風氣的變化;有的人認為文學發展與時代變化密切相關;還有的則認為文藝發展動力是某種非人力可以改變的因素;還有學者從文學內部來探求文學發展動因,以為文學的發展像自然界執行一樣只在於它的內在動因;另外,還有學者認為,文學的發展只是文學固有因素的不同組合引起的形態變化。

3、文學的審美意識形態屬性的表現:無功利與功利,形象與理性,情感與認識。

4、精神生產的特殊性:精神生產觀念地創造物件世界;精神生產以符號活動來創造觀念世界;精神生產是富於個性的自由創造活動。

5、靈感:是指形象思維中因偶然機遇的觸發而產生的豁然貫通、文思泉湧、創造力發揮到極致而寫作格外得心應手的高效率狀態。

特徵:

1)、從靈感產生的情形來看:不期而至;偶然突發

2)、從靈感出現後的狀態來看:專注敏捷,緊張亢奮

3)、從靈感的功能來看:超常獨特,富於創造(怎樣看待靈感?)

四、論述

藝術真實的含義;

五、評析

文學創造

一)、物化階段產生的矛盾

(一)“手”“心”不一:在具體寫作時,作家會出現創造出的意象與構思中的形象不一致,造成心手不一,這就是意圖與作品的矛盾。

(二)矛盾產生的原因:

1、主體易變性:情感/情緒/審美價值

2、構思易變性:進行/深化/拓展

3、動機易變性:在創造過程中由於外部刺激造成創作動機的改變

(三)矛盾的表現:

1、意圖有時不適應人物性格的發展邏輯當作家創作的人物形象的性格逐漸成熟後,便形成自己的性格邏輯和成長軌跡,常常違背作家創作的意圖按照自身的邏輯發展。

2、作家創作動機中途變換作家在物化的過程中,由於

外在的刺激或從材料中發現了新的寓意,從而突破原有的創作意圖而產生新的意圖。

二)、語詞提煉與技巧運用

1、語詞提煉:

(1)語詞提煉的內涵:是指在物化階段作家要尋找最準確的文字元號把心中的形象、意念,準確、生動、鮮明地呈現出來。

(2)語詞提煉的原因:首先,自然界的千變萬化:時間上/空間上;其次,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個人的多樣性/事件的無限性/感知的細微性/情感的無窮性。

2、技巧的運用:

(1)技巧運用的含義:是指創作主體將構思好的內容和中心意念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和修辭手段恰當的、充分的、自如的表現出來的方法或能力。

(2)技巧運用的原則:

①為物化形象的內在物理服務合理性

②為形象所要表達的中心意念服務——合情性:合乎情感發展的邏輯;合乎情節發展的邏輯。

三)、即興與推敲

1、即興:即興是在某一刺激或內在衝動的作用下,作家興會來臨,迅速完成作品的情況。即興創作的條件:首先,材料儲備/情感積累。其次,環境氣氛/心理契機。再次,綜合心力/長久醞釀。最後,天賦氣質/本領技巧。

2、推敲推敲是作家在文字操作過程中反覆選擇、調動詞句,以求準確、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物化具體化的操作手段。推敲的內容:語詞:精雕細刻細節:提煉加工人物:安排設定章節:結構轉換意境:合成營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