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通用21篇)

工作總結 閱讀(1.93W)

難忘的活動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都增加了不少生閱歷,那麼將這些記錄寫在活動總結中,讓自己銘記於心吧。那如何寫一篇漂亮的活動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通用21篇)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

區域活動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資料,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做自己喜歡的事,根據不同教學資料、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持續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樂園區、數學區、結構區、診所區、科學探索區,堅持每一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用心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能夠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取。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取,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數學區設計了“貼畫排排隊”和“圖形拼拼看”的活動,貼畫按規律排序,潛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一個一個的拍起來,還能自己創出新的排列方法。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將形狀顏色不一的圖形拼出好看的小魚,小雞、太陽等讓幼兒提高興趣,自己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圖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圖遊戲後,幼兒們都想到數學區裡玩,還能自己拼出奇特的圖形來。

在結構區中主要設定兩個:一個投放玩具、一個投放紙箱;結構區主要是鍛鍊幼兒的思維潛力,能夠自己動腦創作,幼兒能夠用紙箱或玩具隨便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東西。

讓幼兒從小就懂得有個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寶寶,並且能讓幼兒瞭解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並會進行自我保護,在遊戲中呢掌握一些簡單的自救方法。設定的診所區,首先讓幼兒能明白去醫院就醫的基本步驟:掛號、就診、交費取藥、治療;並明白醫院並不是一個好的地方,從而讓幼兒自己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生病了,並且學會了疾病的一些預防常識,會當醫生,給大家打針看病。

科學探索區主要是讓幼兒用心地動腦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發幼兒智力,增強知識,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潛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展幼兒的交往潛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

透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因此,在以後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組織形式各樣的幼兒活動來激發幼兒遊戲興趣。我們準備把遊戲展示、活動比賽等形式加入到幼兒活動中去,班與班之間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動,取長補短,讓每個活動區能精緻的呈現,也讓孩子們都能盡情的遊戲。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2

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理解,而是教師經過設計、供給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異常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綱要》中提出的“區域活動提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景現總結如下:

1、我們本學期教育區角遊戲的設定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資料在多方面研究下進行了設定:美工區、科學區、閱讀區、建構區、體育區、自然角六個區角。

2、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景而定。閱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幼兒自制繪本、繪本等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來選擇閱讀;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紙盤、面具、一次性紙杯固體膠、雙面膠、印章等創造性強的操作材料,同時鼓勵幼兒貼上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供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諾骨牌、魔尺、放大鏡等材料來培養幼兒探索意識,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育區我們定期的更換材料如高蹺、毽子、皮球、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在玩中鍛鍊,在鍛鍊中玩。建構區是一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區域孩子們及其的喜愛,每次的區域活動這個區的幼兒總是最進取。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3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它也是是幼兒階段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活動。也可以自由的發揮與探索。這學期的區域活動已經圓滿結束,通過我們和全體幼兒的努力,我們的區域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這學期即將結束之際,現將總結如下: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個體活動空間的優越性。

我們班把操作區、科學區、閱讀區、生活區、藝術區、益智區、數學區建立在活動室內;把奶罐拼搭放在臥室裡進行,頭飾、手偶、手搖鈴、雙響筒、快板,三角鐵等進行打擊樂;白板畫畫、毛線、穿珠子、塗顏色等半成品讓幼兒操作閱讀區:各種型別的圖書。科學區裡提供萬花筒、小汽車、動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

二、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

三、區域活動可以作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把區域活動作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

四、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本學期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這樣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五、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六、良好的師幼互動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努力,堅持不懈的抓好區域活動,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4

幼兒園區域遊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遊戲立足於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經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遊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必須的時間內,設定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我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資料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供給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割槽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一、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資料,其餘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我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複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資料,然後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團體教學(上課)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一樣分為三類:(1)研究到團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一樣幼兒的需要,故在團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資料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於教學裝置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後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團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我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資料、材料和玩伴,經過遊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1、圍繞目標創設活動區域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構建,必須由兒童經過自我的操作活動去完成。所以,活動區域的創設不僅僅是多增設一個區,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便於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區域的設定要體現這一目標,在觀察瞭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資料、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決定活動區域的種類。這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也要準確瞭解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活動區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當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於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裡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小飯店”和”海陵早茶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著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那裡每一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活動區域的大目標明確後,可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擬定各區的具體目標。其原則如下:

(1)活動區域的活動材料要緊扣目標。根據目標供給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到達教育目的。

(2)同一資料,各年齡班級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級幼兒現有的活動本事和水平是不一樣的,所以,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資料在各午齡班的活動目標是不一樣的。這樣既滿足了不一樣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願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動區域的目標儘可能與正規性活動目標相聯絡。在制定各活動區域的具體目標時,最好能聯絡教學活動,使非正規性活動與正規性活動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結合必須是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本質而非形式的。

2、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供給材料

有關研究發現幼兒的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在空間小、活動材料貧乏的情景下出現的頻率明顯高於空間大、活動材料豐富的情景。所以,在活動區域的材料供給上應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做到多層次多側面,儘量要豐富多彩。

(1)圍繞同一教育目標供給多種材料。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較易產生興趣。所以,應根據幼兒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所設計、供給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一樣、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覆操作的需要。

(2)根據不一樣教學資料、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堅持新鮮感,樂於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髮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3)根據不一樣發展水平的需要供給不一樣層次不一樣要求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我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應及時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差異,為幼兒設計、供給多層次、不一樣要求的材料,讓幼兒量力而行,使不一樣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本事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

教師在活動區域除了供給多種多樣貼合幼兒需要、興趣的材料外,要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則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供給適度的幫忙。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主角。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要了解幼兒,就要經過觀察。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由此教師應研究兩個問題:一是什麼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忙每個幼兒發展

瞭解幼兒以後的指導能夠採用以下兩種方法,即個別指導和共同參與。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忙,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不斷提高,活動資料更加豐富,並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謂“參與”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兒一齊活動。那裡,參與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確時機進入並參與幼兒的活動能夠擴大及豐富幼兒活動資料。但如果時機不對,可能會使幼兒中止她們的活動。所以,教師應事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加入或何時加入。

區域遊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進取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5

主指導區:美工區

1、摺紙:提供彩色手工紙、剪刀等;

2、玩泥:提供橡皮泥、泥工板等;

3、貼上:廢紙、色紙、香糊、溼巾等;

4、裝飾畫:提供鉤線筆、油畫棒、圖畫紙等;

5、吹畫:提供廣告顏料、墨水、圖畫紙等。

訓練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初步學習用正方形的摺疊方法。初步學習吹畫的技能,能選用顏色來進行裝飾。引導幼兒運用搓、團、壓、印的塑造技能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徵。

科學區

1、好玩的磁鐵:磁鐵、各種含鐵的和不含鐵的物品等;

2、好玩的水:水槍、注射器、有孔瓶子、小水桶等;

3、顏色變幻:主色顏料水、玻璃瓶、棉籤等;

4、溶解現象:鹽、沙子、果凍、食用油、洗髮水等;

5、虹吸現象:玻璃杯、塑料卡紙等。

嘗試運用多種方式感知探索磁鐵的特性。能運用多種工具瞭解水的特性,探索玩水的多種玩法,體驗玩水的快樂。激發幼兒對色感的興趣,嘗試用主色調配變成另一種顏色。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

益智區

1、圖形分類:分類盒、不同形狀的圖形等;

2、數字分類:數字分類盒、寫有數字的汽車若干;

3、圖形排序:排序卡、圖形貼上紙等;

4、圖形拼圖:七巧板等。

學習不受大小和顏色干擾,要求幼兒按形狀特徵進行分類。培養幼兒學習根據數字投放相對應物體的數量。學習有規律的圖形排序。

語言區

1、看圖講述:提供語言圖書等;

2、故事拼圖:提供拼圖等;

3、表演講述:提供指偶表演臺、小指偶等;

4、雙語認讀:字卡、英文字母卡等;

培養幼兒喜歡看圖書,初步學習按順序翻閱圖書並能邊看邊講述圖片的主要內容,教育幼兒愛護圖書。初步學習用小指偶來進行表演,並能講出簡單的故事內容。激發幼兒對文字、英語的興趣。

建構區

提供自制的大型紙箱積木、小型積木;提供中型、小型塑料花片以及一些輔助材料。

在模擬結構中學習各種基本的建構技能和建構物體的基本特徵。能根據意感或命題進行有目的建構活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作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教育幼兒懂得愛護玩具和與同伴友好的行為習慣。

音樂區

提供:錄音機、音樂磁帶、各種打擊樂器、節奏卡、頭飾、紙製服飾等;

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學習用不同打擊樂器演奏2/4拍的歌曲,體驗合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大膽表現,激發幼兒熱愛祖國、家鄉的美好情感。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6

區域活動的幼兒評價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重視,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潛力、建構技能、情感態度等各方面的潛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在新《綱要》精神指引下,我們努力改變區域活動中幼兒評價方式,體會到有效的觀察為區域幼兒評價帶給依據,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的結果為幼兒的學習帶給新的平臺、幼兒、教師都是評價的主體。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主人,也是區域活動成效落實的主體,因此生態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還要關注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教師依此進行指導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狀況,主要觀察以下幾方面:

一、幼兒的興趣基礎如何

區域活動具有自由性、自主性、個性化和指導的間接性等特點,每個幼兒能夠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動進行探索、學習。興趣是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一個根本要求。但是,在現實的許多區域活動中,一些幼兒的興趣比較短暫、容易轉移,很難長時間專注於某一活動,致使許多活動都是淺嘗輒止,如:主題活動《螞蟻王國》,開始我們只是在美工區裡投放螞蟻圖案讓幼兒進行塗色、繪畫,剪紙(螞蟻圖形),剛開始第一天,幼兒的興趣比較高,到了第二天,入區時,孩子在區裡待的時間變短了,過了幾天,就已經很少有幼兒光顧這個區域了。於是,與班上老師交流,重新調整這個區域的材料,材料之間有層層遞進關係,容易激發幼兒的興趣,而在群眾活動中,常引導幼兒介紹與交流自己的發現,在此過程中,幼兒對如何運用所有的材料裝飾螞蟻,包括用什麼圖案、什麼顏色搭配以及用泥工、手工製作螞蟻等。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始終持續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活動充滿熱情,實現了幼兒與區域活動之間的用心互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評價幼兒對區域活動是否感興趣,主要看幼兒是否喜歡活動,在活動區域中持續時間的長短,因為幼兒只有感興趣了,注意力才會集中,才會在此過程中用心探索。

二、幼兒能否依計劃活動

區域活動不是幼兒隨心所欲的活動,也不是幼兒在活動區無所事事的活動,更不是幼兒在活動區到處轉悠的活動,幼兒園區域活動強調幼兒要依計劃開展活動。所以,制定計劃是幼兒進行活動的起始(當然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幼兒要能決定自己選取什麼區域、做什麼、如何做、如何度過在區域的時間,也即幼兒要在頭腦中構成一個比較明確的活動意向。在活動過程中,依活動的意向執行、完成活動。每一天下午離園前,教師指導幼兒制定計劃,讓幼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方向,待到明日入區時,幼兒能有秩序、規律的操作。

三、幼兒的參與狀況

評價幼兒的參與狀況要觀察幼兒是主動、獨立地選取區域活動,還是盲目服從別人,或模仿別人選取區域活動;做出選取後在區域是堅持玩一段時間,還是頻繁地變換材料,甚至在於各個區域中游蕩;此外,還能夠觀察幼兒是否關心自己的活動成果,如果幼兒用心參與活動,就會對自己在活動中的表現或最後的成果很關注,透過對活動成果的瞭解,獲得成就感,或是將自己與同伴相比較,對自己進行定位。這些方面都能夠使我們對幼兒的活動參與做出評價。如:在《螞蟻王國》這主題中,讓孩子到戶外觀察螞蟻,孩子們很興奮,雙眼睜得大大的,生怕錯過一點小細節,有的幼兒甚至一邊觀察一邊思索,腦袋裡出現了很多的“什麼”,在回憶時間裡,孩子們獲得很多有關螞蟻的知識。幼兒幼兒甚至因為自己的發現獲得成就感。

四、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

對區域活動中幼兒的社會交往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是看幼兒是經常一個人單獨活動,還是常與別人合作;在合作時是領導者,還是服從者,合作時在團體中處於什麼位置;活動中能否與同伴輪流分享,是否經常與別人發生衝突,經常採用什麼方式解決衝突等,不同的表現反映著幼兒不同的社會性發展水平。如:在建構區,老師帶給廢舊鞋盒,目的讓孩子們利用這些鞋盒搭建一個螞蟻窩,鞋盒大小不一,幼兒要想自己一個人完成這項工作很難,需要同伴的協助,那麼幼兒就會想起找自己夥伴商量一齊來搭建這螞蟻窩,在合作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人交往的潛力。

五、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

社會認知是指個體對他人、自我、社會關係、社會規則等社會性客體和社會現象及其關係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動。社會認知的資料十分廣泛,從其物件看,社會認知包括對自己、他人、社會關係(權威、友誼、公平等)、社會群體、社會主角、社會規範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的認知;對人的認知又具體包括認識人的情感、意圖、知覺、思維、態度、動機、行為等心理過程或特徵。認知又是智慧的直接根源體現,它雖然是內隱的,但能夠透過幼兒的區域操作活動表現出來,所以,評價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認知水平能夠透過觀察幼兒的操作來,尤其是對智力操作材料的狀況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複雜還是簡單,是單一還是複合;操作方式是單調重複,模仿別人還是富有創造、善於變通;操作結果是單一的產品,還是多樣化的表現,如繪畫、拼圖、手工、創編故事等。從中分析,即可瞭解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評價。

六、幼兒區域規則遵守狀況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自由、自主的活動,但並不意味著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夠為所欲為。事實上,區域如果想真正成為一個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幼兒內在地遵守一些規則是保證區域自主、有效開展的前提,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就成為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對於幼兒遵守規則的評價首先要觀察幼兒能否自覺遵守區域規則,如娃娃家要脫鞋進入,活動區門口會畫幾對小腳印,自覺遵守的幼兒會主動脫掉鞋子擺在小腳印上,然後進入;其次,觀察幼兒能否解讀區域環境中的暗示規則,如:在圖書區的牆面上貼有讀書的順序卡通及小寶寶把食指放在嘴脣邊讓大家小聲“噓”的動作,即暗示幼兒進入圖書區時要持續安靜,並要遵循看書的順序:取書

我園在研究的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中,教師們在圍繞著區域活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總結如下:

在上一階段的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繼續以區域創設活動為主,圍繞主題框架產生,思考幼兒的興趣和關注的熱點,跟隨幼兒生成。九月份我園組織幼兒全體教師參加培訓,聽取園長的報告,並跟隨教師聽課學習,教師收穫頗豐,都寫出參觀學習的體會和經驗。

每月教師根據區域活動的狀況教師做出反思,並進行群眾交流總結。

本月底我園組織教師針對本學年課題的開展狀況,教師寫出論文,進行群眾交流,並對教師論文進行評比,按照實際性,價值體現進行評價。

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我園組織各班級對幼兒區角進行佈置,按照各年齡班級的特點及幼兒的特點,利用身邊的資源佈置幼兒區角,讓幼兒參與其中,活動中師幼共同參與,效果好。自從我們教師分出各區域,孩子們似乎產生了個性濃厚的興趣,竟在各個區域外排起了長龍。然而,經觀察後發現,有部分孩子喜歡的其實並不是區域材料,而是在區域裡那種相對隱蔽和自由的感覺。區域裡有墊板,孩子能夠在裡面摸爬滾打,能夠抱著從旁邊架子拿過來的小狗娃娃玩起辦家家的遊戲,能夠躲在物架的後面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們的行為在告訴我們,他們渴望有屬於自己活動的小空間,一個小小的區域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了。

正是由於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區域活動的觀念,把區域活動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本活動,並不斷地學習借鑑→實踐創造→反思提高,才使我們對區域活動內涵的認識,從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漸清晰。我們堅信,區域活動的內涵必定會在教師的開拓創新和實踐反思中不斷地推陳出新,而孩子們也必須會在區域活動這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特殊“舞臺”上健康成長。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7

一、優化主題性區域活動組織實施過程

1、調動幼兒原有經驗,保證活動開展的連續性

在主題性區域活動開展之前適時地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是必要的。只有為幼兒提供與主題相關的、充足的前期經驗才能夠為幼兒正式進行區域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引導幼兒逐步遷移和運用自身具備的經驗,將這些零散經驗進行統合,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

比如在美工區製作雪花火鍋店的招牌時,需要用雪花來裝飾火鍋店招牌,恰巧幼兒之前學習了用剪刀在紙片上裁剪雪花的方法,但隨著時間的遷移,絕大部分幼兒忘記了雪花的製作方法。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回顧雪花如何製作,總結幼兒說出的雪花製作步驟,通過遷移原有的經驗技能更好地進行雪花火鍋店招牌的製作,推動活動程序。

2、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在實際指導中需尊重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的自主性,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自己變成知識的源泉而不是權威。在開展新的主題內容時,一定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去傳授足夠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一個良好的“鋪墊”。

在主題談話結束後的選區環節中,要自覺尊重幼兒活動的想法,盡最大的可能去滿足幼兒活動的意願。關於主題區域活動的時間,需要按照幼兒的所處的年齡階段和活動興趣進行彈性調整,認真對待幼兒在活動中的提問,積極培養兒童獨立思考並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探究意識。

在開展區域小組合作互動活動時,教會幼兒學習傾聽別人的意見,並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斷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活動過程中重視同伴之間的對話,允許並支援幼兒開展無限制討論,提供開放性參考答案,鼓勵幼兒反思自己的經驗,將主題區域活動歸還給幼兒,讓他們在自由中收穫知識、能力和美德。

3、密切幼兒區域遊戲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聯絡

主題性區域活動的構建是一個相對嚴密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在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時,需要強化主體意識,各個活動區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圍繞主題來開展。這裡就包括集體談話、材料投放、區域環境佈置等各方面都應該體現活動主題。

同時也需要強化目標意識,區域活動目標作為整個活動的核心,活動準備、活動匯入、活動展開、活動評價以及活動反思等環節,都要圍繞目標逐步開展和深入。

因此教師在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時,需要有意識地圍繞活動主題和區域目標組織幼兒參與區域活動,密切區域遊戲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的聯絡,使得各個區域活動內容不偏離主題,最終實現預期目標,優化區域活動效果。

4、運用靈活多樣的策略,介入指導幼兒活動

教師的敏銳反應和及時應答,反映的是教育智慧,它源於專業知識、教育觀念以及實踐中不斷地反思。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找準時機,適時介入(不要過早或過晚),促進幼兒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幼兒開展區域遊戲時教師是否需要介入指導、如何介入指導,實際上是價值判斷、得失比較的過程。

所以適時介入和退出都是促使幼兒更好發展的契機。比如幼兒在閱讀區翻閱圖書時,教師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需儘可能地減少對幼兒閱讀活動的介入。一方面為幼兒閱讀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在與繪本、圖書的對話中,去發現、去體驗、去感受,培養幼兒閱讀自主性。

另一方面給予幼兒協商交流的機會,鍛鍊幼兒同伴協商、人際交往能力。在組織開展主題區域活動時,可以採用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比如直接指導,除了語言指導外,還可以嘗試使用的指導方式:觀察、示範、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介入幼兒的遊戲過程。

恰當地點撥、推進、延伸、強化或提升幼兒對主題區域活動的理解與自主學習與操作能力,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發展。同時也要加強間接指導,注重同伴交流互動、材料投放方式的調整、區域環境的佈置、活動規則的隱性作用。

例如在大班的實際觀察中發現,由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在活動中的想法就會多一些。有時候幼兒就會很大聲地和周圍的小朋友說話,出現“串區”行為,導致整個班級環境很吵鬧。

教師可以在組織主題性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強調活動規則的重要性,讓幼兒理解只有以規則為引導,才能更好地享有自由,並啟發和誘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生成規則。規則的制定需要遵循師幼共同討論協商、共同監督遵守,並可以隨著具體的遊戲情境的變化而變化的原則。

二、加強對主題性區域活動的評價與反思

1、堅持重過程而非結果的評價方式

過程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預設目標模式固有的機械主義的傾向。將過程評價引入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更加強調幼兒在主題區域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和探究學習,重視幼兒在區域活動中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得主題區域活動評價不再一味地追求目標、結果等外顯的行為表現。

轉而開始關注、挖掘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固有內在價值,顯示出一定的人文主義色彩。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可以在幼兒的一言一行中見證幼兒的成長,在過程性評價中更易於體現教育的關懷和溫度,更容易使幼兒感受到成長得快樂。

在進行評價活動時,應立足幼兒的長遠發展,靈活選擇作品展示法、主題探究法、集體談話法等多種方法分享活動經驗,引導幼兒在多向互動中梳理和提升自主學習的經驗。

2、提高反思意識,增強反思能力

幼兒教師對區域活動及時、有效地反思是主題性區域活動,能得以深入開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教師反思的內容應是多維度的。比如主題性區域活動目標的達成度;幼兒對主題性區域活動的興趣和專注性;區域環境創設及材料投放情況。

教師對幼兒活動的觀察記錄是否到位;教師的介入指導時機是否合理、主題區域活動評價是否多元、家長對主題的支援與參與度等。總之教師需要具備反思意識,全面看待自己的教學活動,對主題性區域活動的開展作出改進和調整,推動主題性區域活動的跨越式發展。當然反思不僅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外界力量的支援。

比如教育專家的提點、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合作、幼兒園管理者的指導。如果沒有這些支援,教師的反思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就幼兒園本身來講,幼兒園內的教研活動對於教師個人的教學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園本教研更貼合幼兒園的實際教學現狀,能夠更好地實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所以幼兒園裡的所有教師都應該就主題區域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地、細緻地、系統地分析,在一次次頭腦風暴中真正提升教師的反思能力,提高幼兒園課程教育質量。

3、增強家園合作意識,有效利用家長資源

“家園共育”已成為全世界幼兒教育共同的發展方向。幼兒教育必須體現家園情懷,發揮家長在幼兒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那麼在開展主題區域活動中如何發揮家長優勢,實現家園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呢?研究者以“小小美食家”為例,給出以下建議:第一教師可以在主題區域活動開展之前與家長進行初步交流。

讓家長有時間的時候帶幼兒出去參觀一下現實生活中的餐廳,包括餐廳的外觀、餐廳裡的選單、餐桌禮儀、餐廳服務、餐廳宣傳等,作為幼兒參與主題區域活動的一個前期準備。

第二在主題區域開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活動材料不足、材料缺乏新意的情況,教師也可以發動家長力量,讓家長提供一些廢舊材料(如小紙盒、小瓶蓋等)進行材料的擴充,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第三教師可以利用家長開放日的機會,邀請家長親身參與到主題區域活動中來,瞭解家長對於主題區域活動開展的感受,並傾聽家長對於區域活動的意見,在之後的主題區域活動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三、總結

總而言之,將兒童本位理解為在主題背景下,教師充分尊重幼兒個性發展特徵,理解幼兒心理髮展水平,鼓勵他們大膽、自由表達自己在區域活動中的意願,教師則認真傾聽、細緻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幼兒的語言及行為進行解析。

在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教師所採取的教育行為需遵循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教學理念。主題性區域活動更多體現為一種師幼互動,因為只有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與教師“共舞”,才能演奏出和諧美妙的樂章。

因此在開展主題性區域活動時,要遵循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使得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不是隨意地、無目的地玩耍,而是在教師有一定目標的指引下,通過主題性區域活動這一教學形式,促進幼兒適時地、自由地、全面地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8

孩子們最喜歡的區域活動又要開始了,他們興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區域,很快,孩子們在自己所在的區域範圍之內開始了遊戲,於是,在各個區域都分佈著很多的孩子,他們歡樂地玩耍著,沉浸在一種歡快的氣氛之中,這時,我有些奇怪的發現,唯獨在美工區空無一人,這是怎麼回事呢?我說:“你們怎麼的不去美工區玩啊?”可是,孩子們充耳不聞,就像沒聽到一般,對我毫不理會,我想,幸許是的這些孩子們只顧專心致志的玩自己的遊戲,而沒有聽到我的喊聲吧?於是,我再次問:“你們誰來美工區玩報紙啊?”(因為在美工區專門擺放了一些報紙,供孩子們玩耍之用),正在這時,萌舉起了自己的手,主動要求,對我說:“老師,我要去美工區玩。”也許是他的帶頭效應吧,接著又有幾個孩子開始逐漸響應起來,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區區玩耍,就這樣,很快,美工區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們。

就這樣,美工區的孩子們終於興致勃勃地開始做起了遊戲,我悄悄地在旁邊細心的觀察著,雖然王紅和那幾個孩子也在玩著“報紙加工廠”的遊戲,可看起來興致並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會兒就草草收場了,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就想離開美工區,這時,我大踏步走了過去,開始耐心的為他們講起了“報紙加工廠”這個遊戲的詳細過程和具體的玩法,並且為她們又重新進行了角色分配,就這樣,在我的精心佈置之下,“報紙加工廠”的遊戲總算是重打鑼鼓另開張,又進行了起來,可是,我剛走到一邊,不大的功夫,美工區又成了一團糟,我趕緊跑過去一看,原來,報紙早被她們棄之一旁,她們竟然興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一見我來了,馬上就又很不情願的玩起了報紙,嘴裡還不停的嘟噥著,這個戲太沒意思了,一副索然無味的無可奈何之色。

在幼兒園裡,孩子們對區域活動十分的喜歡,因為它自由自在,孩子們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協作,而今天“美工區”出現了這種糟糕的情況,卻是我始料不及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本質上來說,孩子們是迫於我的壓力才去美工區的,而就他們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歡去美工區遊戲的,這就說明某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在這次活動結束後,我沉下心來,認真的對整個活動細節進行了分析和思考,總結出了孩子們對美工區絲毫不感興趣的原因:

1.投放材料過於單一

2.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師沒有留足空間

為此,我做了以下調整。

1、增加材料種類

2、投其所好擺放材料

3、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

4、要學會換位思考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9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益智樂園、科學區、表演區、娃娃家、建構區、圖書區、創意美工區、小醫院、寵物店、寶寶餐廳,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這段時間以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六一”慶典活動結束,家長之間還就此機會認真地交流著育兒的經驗,並誠摯地和老師探討著怎麼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得更好一時間,“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共同目標得以體現,家園共育孩子的良好態勢進一步得到昇華。大家真摯的話語,真誠的微笑把這次活動推向另一個高潮。

時光匆匆,轉眼又是期末了。作為幼兒園教研組的成員,我們深感肩負的責任。如何指導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提高保教質量,增強教師自身的素質是本學期我們教研的重點,為此,我們在教研工作中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活動,下面,我們對本學期的教研工作作個回顧與總結。

1、25號早晨,由兩位男教師扮聖誕老人和迎早的教師一起到幼兒園大門口為孩子們送禮物和祝福,讓孩子們感受節日的喜悅。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A、當莊嚴的國歌演奏完畢,孩子們共同高呼:"祖國生日快樂!"B、主持人詳細向孩子們介紹中國的首都、少數民族以及國旗、國徽的含義。

對於新教師的培養,首先我們有意識地安排思想素質較好、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與新教師搭班,讓她們在潛移默化中進步。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直以來,我們幼兒園都開設小喇叭廣播的活動,深受小朋友和家長朋友的歡迎。因為通過小喇叭活動,可以提高孩子的積極性,鍛鍊孩子的膽量,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還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功感。我們採取的是輪流的方式,邀請孩子來說小喇叭,這樣為每個孩子提供機會去嘗試,去挑戰。小喇叭廣播的播出也鍛鍊了我園青年教師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為全面落實上級檔案中所要求的工作,確保此次活動順利開展,我園領導及時召開會議,傳達檔案精神,並對端午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科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通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以後的區域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區域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0

當鮮花在陽光之下嬌豔的綻放,是綠葉最快樂的時刻;當孩子在遊戲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長。在紮實踐行《指南》大力倡導區域活動今天,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迴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一、豐富理論知識,轉變教師觀念,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方法

1、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背景,轉變教師觀念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裡認可接納區域活動。瞭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皮亞傑認知理論提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迴圈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並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援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遊戲有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律法支撐。《綱要》中也規定了“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準則,這些檔案充分顯示了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地位。為區域活動在幼兒園的紮實開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

區角活動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能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的規避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

通過理論學習,老師瞭解區域活動的相關知識,對區角活動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他的意義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兒園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進行科學的區角環境創設和有效的區角遊戲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教技能,解決老師對集體教學與區角活動之間存在矛盾的質疑,教師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少了畏難情緒,各自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佳的區角遊戲空間。

2、掌握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組織方法,讓行動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組長及骨幹教師走出幼兒園,參加縣級骨幹教師培訓,回到園所進行二次推廣培訓,同時,在集中備課及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集體學習,研讀《指南》,明晰各大領域的核心價值,討論實現核心價值過程中集體教學的弊端,引導教師看到區域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並觀摩優秀的區角活動及環境創設,向教師推薦區角活動相關書籍和文章,教師自主學習,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形成的整體認識。

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分為角色、表演、美勞、建構、益智、運動六大類。區域活動的總體設計,要從三點上考慮:首先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小班孩子喜歡娃娃家,中班孩子對建構比較感興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興趣;其次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再次就是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能與課程割裂。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的內容確定,要充分考慮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時代性。比如“超市”,“小醫院”、”點心坊“、”燒烤攤“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

活動室區角的創設一般以5—8個適應,涵蓋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能同時容納班級所有孩子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空間設計要遵循動靜分開,比如建構區和圖書區就不能相鄰,會影響孩子閱讀。娃娃家玩耍時聲音較大,把它放到活動室門邊的角落,既減少了對其它區域的影響,又使孩子來園自然入區,一天的開始就有一個快樂的心情;開放與閉合相結合,全是閉合的很佔空間,與我們活動室面積相對狹小不符,縮小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利於活動操作;相關臨近,比如科學區和數學區就可以緊鄰設定,可以兼顧學科聯絡;巧妙留“死角”,如圖書區就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光線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種植觀賞區可以放在陽臺上、生活區,方便種植活動的開展,又有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區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櫃,吊飾,積木,屏風等隔開;區域的標誌要富有童趣,依據不同年齡特點用圖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簡單文字;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相結合。教師將所要教的知識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資訊,同時獲取相關的經驗技能。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關鍵。材料的擺放要直觀呈現,便於孩子取放,可以藉助蒙氏的方法,讓孩子根據標誌自主對應放物。區域要有明確的規則,師生共同討論後製定,規則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圖示直觀展示,便於理解,大班可以圖文並用。

在掌握區域環境常規建立方法的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到優秀幼兒園實地參觀學習,並收集整理影像資料,返園進行二次培訓。藉助網路資源,收集區域活動相關圖片和視訊。大量的直觀圖片,供老師借鑑學習,老師心中的區角活動已經形成。

二、用理論指導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

1、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投放豐富的材料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瞭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建立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櫃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後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最佳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為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為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遊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於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定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為老師深入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開啟一扇窗。

3、設定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定幾個區,區域怎麼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定,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說法,在親身示範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4、開展常態教研,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集中力量抓好實驗班的同時,區角活動全園推進。將區角活動的開展納入每週的日常教研中,教師們帶著活動實踐中的問題來,在會上陳述自己的問題,在大家討論幫助下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帶著方案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後,老師們又帶著行動的結果來,再次彙報交流自己的研究,請大家對自己的行動結果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後再帶著更新的方案去實踐教學,如此反覆幾次,原來的問題得以解決,新的研究問題又會生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推向深入。

園長與教研組長針對活動研討表格設計交換意見,開誠佈公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能依據我園教師的現狀對錶格內容做針對性的調整,目的只有一個,開創我園教師區域活動研究的新模式,細化研討內容,豐富研討主題,將教研與區域活動充分融合,讓研究引領發展,在研討中提升,在互動中共進。通過區域活動的常態教研,進一步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真正踐行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將老師的目光從注重老師的教,吸引到幼兒的學,在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支援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及運用,從幼兒活動的表現與反應中,去評析教師支援策略的科學性與適宜性,並提出積極的建議,和老師一起討論最佳策略,在互動研討中共同提高,達成共識,形成最適宜的幼兒學習支援策略,並推廣至全園。通過5月份的家長開放日觀摩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家長,對區角的設定,材料的投放,如何觀察幼兒,怎樣給予幼兒最有效的指導等問題分別從主觀組織,客觀觀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評析,提高教師指導區角活動的能力。

針對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問題,有的認為區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動,孩子是主人,教師給孩子提供相關領域的材料,且都是開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師只能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幫助,而且介入的時機與方法一定要科學有效。與有教師認為在孩子活動以前就預設活動內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討與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同時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無縫對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師在用隱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動,集體活動的前期經驗獲得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區角活動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以便於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教學。集體教學的延伸活動也有一大部分在區角中完成。針對集體教學時間侷限性問題,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可將教學活動的學具材料,投放至區角,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語言活動《小花籽找朋友》,教師在上課結束後,將頭飾,圖片,圖畫書等材料投放至語言區,孩子們興趣極濃,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礎上,還進行故事創編和續編,圖畫書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的科學活動不適宜採用集體教學,如大班科學活動《測量》,更適宜在區角完成。讓孩子們在充分操作與探究中發現現象,啟迪思維。所以說,區角活動的內容教師是可以預先設定的,只要我們的材料投放足夠科學,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再加上我們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巧妙介入,孩子們會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穫成長。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取決於老師對孩子們需要的正確解讀,而要了解孩子,細緻科學的觀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們老師心中有《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徵及教育目標都瞭然於心,那麼我們就能在各種活動中有的放矢的實施我們的教育,不錯失任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架,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從應然水平到實然水平的一次次飛躍,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師現場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現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並以活動中的老師為鏡,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為,找到區角活動中自己的位置。觀摩活動後的專題對話,教師們各抒己見,有質疑,有震撼,有反思,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摸索和實踐中,對區角活動的質疑在逐漸減少,班級的區角創設初具模型,區角活動的開展老師心裡有了譜。區域規則由原來的教師說了算,變成了現在的孩子說了算,教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孩子制定規則,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區域的人數限制,圖書區的安靜讀書,輕輕翻書,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等。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在用自己的小手將規則用圖畫表達,張貼,大大提高對規則的遵守程度。因為他們不但知道了要這麼做,還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

5、進行階段性經驗交流,同伴互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對老師的區角活動指導水平有了更清晰地瞭解,對老師的薄弱環節也瞭然於心,在期末請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實驗班級班長做經驗介紹,通過身邊榜樣的分享,讓老師們少了一份障礙,更好的借鑑,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師分享的教師活動介入策略“如何面對孩子活動中的糾紛”:當幼兒因材料發生矛盾時,教師不應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間景象或孩子的報告匆忙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幼兒雙方充分表達,將自己的遊戲想法告訴同伴,引導發生矛盾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理解對方的想法,需求,並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讚賞出現親社會行為的幼兒。(師幼間的精彩對話摘錄:明明:我想要這個這個盒子。師:可以給琪琪嗎?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師:那怎麼辦呢?都想要盒子,可是隻有一個盒子。明明:輪流玩!師:好主意,可是誰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後明明玩.師:可以嗎?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後她玩,(琪琪立刻答應,鬆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師:琪琪對你真好,她讓你先玩,你應該對她說什麼?明明:謝謝!師:這個琪琪讓你先玩,下次你讓琪琪先玩,好嗎,(點點頭),師大加讚賞琪琪:你讓了明明,真好,輪流玩,兩個人都能玩到!)通過老師細膩的過程的呈現,教師們一目瞭然,被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師給了孩子尊重與理解,並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學習交往,解決問題。

教研組長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做以總結,並根據活動的存在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解決大家踐行中的共性問題,答疑解惑,點對點解決問題,把區角活動開展有力向前推進,我們的區角活動翻開新的篇章。

6、邀請專家來園,答疑解惑

在已經有了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帶領老師走出幼兒園,參觀優秀園所的區角環境創設,開闊眼界和思路取長補短,並邀請專家來園進行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專題對話會,為教師答疑解惑。老師們帶著問題學習,帶著疑惑觀摩,少了盲目性,有了專家的引領,方向更加明確,

三、以課題為依託,讓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走向深入

在不斷摸索向前的過程中,不時回頭看,找問題,查漏洞,將區域活動開展引向深入。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成為我們的一大瓶頸,自主性的區角遊戲活動開展不夠。區域活動的評價過於籠統,浮於形式,形式單一,老師成為絕對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評與互評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研究為依託,引領老師就一個點不斷走向深入。我園申報的市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也讓我們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師觀察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解決區域活動開展的實際問題。

隨著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不斷深入,老師眼中有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讀懂孩子,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踏進孩子們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區域活動是孩子需要的,有助於孩子快樂成長,更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令牌。唯有在區域活動這片沃土上不斷耕耘,才會讓它碩果累累,那就讓我們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待孩子們意外的美好。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1

區域活動是一種把幼兒的學習融入到遊戲的課程模式,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課程觀,是指教師按照教育目標將整體活動範圍有意識地劃分成多個小區域的活動空間,然後有計劃、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遊戲夥伴和活動內容,進行主動交往和主動探索。因此,跟集體活動相比,區域活動更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

本學期我們也開展了關於區域的教研活動,現在將本學期區域工作做以下總結:

教研主題:《如何通過有效的材料投放開展班級區域活動》

從新學期開學,各個班級的區域材料都沒有進行更替或增加,各個區域裡還是原來的材料。每次讓新增材料,老師們就特別頭疼,感覺這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整體區域活動開展的不理想,尤其是角色扮演類活動,幾乎沒有班級開展。區域活動統一變成了桌面遊戲活動。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教研活動,和老師們進行討論瞭解,分析班級區域材料可以如何新增投放、怎樣開展有效的區域活動。通過研討,使我們的區域活動開展的更豐富。

問題一:班級區域材料投放都來自哪裡?

問題二:怎樣讓家長積極參與材料的收集?

問題三:如何開展有效的區域活動?

通過教研會議老師們的積極發言討論,大家也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班級區域活動材料投放和區域活動開展出現的問題。關於材料投放,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情,也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讓家長了解需要什麼樣的材料,為什麼需要?幼兒將會用這些材料做什麼?將最後的操作成果呈現給家長。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區域材料,還能增強老師和家長的溝通,還能增進家園共育。對於班級區域活動的開展,因為各班級每天有不同的活動開展,所以我們將根據年齡段,對各個班級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進行固定,這樣不僅保證了幼兒能夠參與有效的區域活動,而且也方便了老師們相互參觀學習。

以上就是本學期區域工作的總結,希望下學期能更上一層樓,將工作做的更好。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2

在進行區域活動時,我們班張xx總是靜靜的坐在圖書區進行看書。每次教師走到她面前進行引導,她還是喜歡看書之後經過教師的引導後慢慢嘗試玩益智區、美工區等。為了張xx能夠得到各方面的發展,教師細心的觀察著她的變化。一天,在選擇區域時,驚喜的發現語不在執著的選著圖書區、益智區、美工區,而是慢慢又嘗試新的區域娃娃家。教師看到孩子的細微變化,就在一旁靜靜的等待和觀察著。剛開始只看見語一向在旁邊觀看和模仿著別人的動作。沒過多久,在汪雅睿的引導和幫忙下張xx也開始慢慢進入了主角,和悅悅一齊洗菜、燒飯,漸漸地也開始和同伴間有了交流。

分析:

1、對投放材料的分析

娃娃家的材料投放是比較形象和並且貼進孩子的生活經驗。娃娃家是主角性區域,需要孩子們扮演各種主角。但在活動中需要教師的引導,同伴之間的引領,我們班張xx是個很內向的孩子,她不會主動選擇,但在汪雅睿的引領下,張xx也慢慢融入了娃娃家,也會在活動操作各種材料。

2、對幼兒行為的分析

張xx在我們班是一個比較內向、慢熱的孩子。在區域活動或者遊戲活動中她喜歡一個人,並且很少跟教師和同伴之間有交流。但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引領下慢慢的願意跟好朋友接觸,慢慢的交流。每次張xx有一點點的提高,教師都會當著全班的孩子很誇張的表揚她,讓她慢慢感受到自豪感。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都會時不時的跟她交流和合作各種材料,讓她慢慢感受到教師像媽媽一樣的溫暖,慢慢理解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從而慢慢的敢於嘗試各種遊戲。

3、分析與調整

在娃娃家的活動中,雖說對其他孩子去娃娃家遊戲比較普通。但在張xx的身上,我覺得她已經邁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慢慢嘗試新的活動,嘗試結交新的好朋友。既然孩子已經有所改善,教師應當為幼兒創設更多的平臺和搭建更多的支架(如:在個人秀中讓孩子單獨或多人表演上臺表演、在遊戲中引導張xx結交更多的朋友、請本事強的孩子或者外向的孩子多跟張xx遊戲合作等等。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3

幼兒園區域活動,在我們的幼兒園工作中很熟悉,我們的區域活動很容易流於形式,使得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顯得雞肋一般。尤其是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這個主角的位置在哪我們教師是跟孩子一齊玩,還是隻做一個旁觀者。在這幾年的工作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讓幼兒主動參與區域活動,主動探索學習。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幼兒的“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願,激發幼兒自由探索的願望,培養孩子動手動腦的本事,孩子能夠自由選擇遊戲的材料、方式等,按照自我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讓遊戲真的成為孩子的遊戲。教師協助參與,促進幼兒發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供給者、觀察指導者,教師要注意不斷的在不一樣區域來回的觀察和參與遊戲,不能只參與一個區域中與孩子游戲而忽視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針對幼兒區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一齊操作、發現,一齊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

區域活動的指導,教師的介入要適時適度。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發揮孩子的主導地位,按照孩子的意願進行遊戲,不代表教師能夠不管不問,而是要找準時機予以介入。比如在孩子有求助行為的時候;發生糾紛現象的時候,發生困難的時候等。教師介入活動時還要適度,多給孩子鼓勵、啟發、暗示,比如孩子在活動中向教師求助的時候,不是直接告訴他“你應當這樣做”,而是說“你能夠試著這樣做”,儘量讓孩子自我去發現與探索。

總之,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歡樂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做觀察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們要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以遊戲為基本形式,調動孩子活動的主動性、進取性,為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而努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4

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幼兒在這個學期中,明顯進步了不少。就拿區域活動玩的情況來說吧。以前和現在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第一,玩區域活動時的主動性。現在孩子一到教室就知道要開始玩區域活動了,基本上不需要老師的提醒了,都能自己主動去選擇區角玩了,至於有幾個新來的就另當別論了。以前,孩子還處於穩定情緒的情況下,個別還要老師的安慰等,部分幼兒還有點害怕,一進來就坐到椅子上,有的自己坐一會兒就去玩了,而有的則要老師叫了他以後才去玩。

第二,玩區域活動時的意向比較明確。以前,孩子玩區域活動時,基本都是想到哪裡就到哪裡,特別是喜歡到人多的地方,還有就是比較依賴老師,看見老師在哪裡就去哪裡,玩的時候隨意性也比較大,很容易摸不著頭腦。現在,孩子在玩區域活動時,最大的區別就是男孩子喜歡搭積木、串珠等建構材料,女孩子則喜歡扮家家。在玩的時候,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去的地方,並能簡單的擺弄一些玩具,為自己提供一定的幫助,有時候還會和自己的小夥伴進行簡單的交流商量。建構時也有了方向,要給誰搭建一所房子,朝著這個方向搭建成功,並有了喜悅的心情。

第三,玩區域活動時的耐心也漸漸養成。以前,孩子是很容易被別人給打擾的,一有什麼新奇的馬上放下自己玩的玩具,去玩別人的玩具了。所以也造成了玩具到處亂放。現在,孩子雖然也會有所走動,但不會像以前那樣把玩具拿來拿去,如果實在是沒什麼好玩的才去別的地方玩。像搭積木那裡,幾個孩子要玩很長時間,先是個別幼兒自己的搭建,後來變成大家一起搭建,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亂玩的現象。這個要以後慢慢培養的。

相對而言,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孩子都在進步,老師也為他們高興。區域活動也是在一天一天的摸索中,讓孩子成長的,畢竟有太多的東西要讓孩子學會。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5

我班開展區域活動依據自己班孩子的能力以及平時去別的園參觀的經驗,總結了一些方法,還比較實用。

首先要做的是帶孩子來到開放的區域前,介紹今天開放的區域,讓孩子熟悉區域裡的物品,介紹我們要進行哪些活動,講清楚就可以讓孩子有目的的活動,老師的教育目標也達到了。

在區域活動中看幼兒的狀態,當孩子的活動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教師要給與適當的指導,給孩子提要求找線索,“孩子,這樣幹行嗎?”“老師想要個XX,你能幫我嗎?”“現在已經很好了,如果能把這裡變個樣子,它會看起來更好。”“可以和其他小朋友換換嗎?”“你們兩個一起玩會是什麼樣子?”教師不斷的丟擲問題,引導孩子不斷的進行嘗試。

結尾精彩環節展示,這一環節可以介紹作品,也可以給孩子機會說說你們小組最愛玩的是什麼,以便下次多投入這個材料。這個環節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孩子參與下次活動的興趣。

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延伸,雖然活動材料不能全是有關主題的,但每個區有一到兩個涉及點,我班教材有《車來了》《1到5的認識》依據這些添了組裝小汽車,小夾子變變變,孩子們通過玩複習了學過的知識。

區域收放找“能人”。區域材料的收放對大孩子來說不成問題,但對小孩子來說注意力廣度不夠,東西一多眼花繚亂。這就需要幾個“能幹”的寶貝協助能力弱的小朋友來收拾,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其它寶寶也會收放自如。

做任何工作一定要有想法。能幹加巧幹才會有效果,前提是老師得付出,這個過程是要相當有耐心的,苦過才有甜。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6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我的意願和潛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現將我園近幾年來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定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資料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思考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定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定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取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取,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大班具體設定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用筷子夾珠子種子、扣鈕釦、繫鞋帶、編辮子、織衣服、縫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數學區”:用小石頭數數、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啤酒殼做成響鈴,奶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芭蕉葉、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用乾花、乾草製作賀年片、用種子粘成各種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種物體形狀、製作小陀螺等;“科學區”裡帶給樹葉變色、物體沉浮、用品彈性、餅乾麵包桔子皮食物發黴等等。

活動區設定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割槽: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另外,還利用樓梯轉角等開設“私祕區”等;並根據遊戲狀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狀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搞笑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能夠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定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能夠讓幼兒貼上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帶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帶給難易程度不一樣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型別的活動也透過帶給不一樣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一樣幼兒進行自主選取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潛力水平不一樣,所以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一樣水平的幼兒帶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項鍊”遊戲、教師帶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一樣拼(4、6、8、10)都就應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著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不就應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帶給舞臺、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教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狀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傑傑為“娃娃家“人數已足不能進入娃娃家遊戲而苦惱,又不想去其他遊戲區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終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阿喬在不留意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阿喬,有的以暴力攻擊阿喬,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孩子在做一件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個他一些幫忙,他不但印象深刻,還會感受到教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一次,當教師看到娃娃家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貌,教師立刻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娃娃家,原先孩子們覺得每一天都是做飯,抱娃娃,收拾房間,太無聊了,於是教師立刻說:這天小舞臺有一場十分精彩的表演,孩子們就忙著抱好娃娃去車站坐車到劇院看錶演了,看完表演後,又到超市裡買食品與零食,參觀建築角的建築等等,遊戲的資料又豐富了起來,教師適當的指導,不僅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家門,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絡。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

另外,教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主角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到達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教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主角,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主角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程序。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主角資料不熟悉時,能夠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狀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帶給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教師就能夠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用心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用心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用心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潛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終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教師一方應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忙他掌握必須的技能,有提高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我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潛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取遊戲材料,選取活動資料和合作夥伴,按照自我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我的意願進入不一樣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取不一樣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狀況,我們兩位教師不是自我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樣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用心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構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僅有透過幼兒自我的體驗構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五、本園特色

1、本園遊戲活動現狀:每週每班平均進行兩三次遊戲活動,幼兒對遊戲活動的需要還不能完全滿足。遊戲材料的帶給比較精細逼真,尤其是剛經過了全體教師的教玩具評比活動,教師都花了心思為幼兒準備製作,遊戲材料豐富、形象。但教師對於有些遊戲活動的特點及組織策略瞭解的還不夠清晰,不明白該怎樣對幼兒的遊戲進行指導,以及遊戲中的指導策略。

2、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制定了下列目標

(1)針對教師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將針對不一樣的主題遊戲詳細介紹。

(2)教師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圖示,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

圖示,它是一種表示某一件事情或事物的符號,它帶有形象性、簡潔明瞭性等特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標記,我們運用圖示的方式對幼兒進行間接的指導。

具體措施

1、有目的的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為遊戲的開展做好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成人的勞動,並可適當參與勞動,帶給給幼兒參與勞動過程的機會,積累生活經驗。

(2)提醒幼兒留意觀察身邊的事物,發展幼兒的觀察潛力,為幼兒帶給反饋生活經驗的機會。

2、以圖示的形式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1)教師學習遊戲指導策略中的“標誌制約法”,瞭解本指導策略的運用方式,思考如何用“標誌”指導幼兒進行遊戲。

(2)教師在本班遊戲中觀察圖示對幼兒遊戲的指導作用,及時進行記錄,並反思、調整。

(3)教師相互交流自我對遊戲中圖示的運用的觀察及思考,吸取研討活動中的精華,並運用到本班遊戲活動中。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7

區域活動是幼兒階段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他們能夠在活動中根據自我的喜好選擇活動,能夠自由的發揮與探索。此刻我將小班區域活動的開展做如下總結:

一、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既要研究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活動採用固定與靈活設定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小班具體設定了以下區域:“生活區”:、喂寶寶、扣鈕釦、、編辮子等;“數學區”:數字象棋、圖形投放盒等;“表演區”:頭飾、手偶、手搖鈴、雙響筒、扇子、各式各樣的服裝、快板,腰鼓等進行打擊樂;“操作區”:白板畫畫、穿編花籃、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蘆、幹樹葉、毛線、穿珠子、塗顏色、喂小鳥等半成品;“科學區”裡供給望遠鏡、小汽車、九連環、動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閱讀區:各種型別的圖書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區:廢舊紙箱、廢舊易拉罐、幼兒園供給的大、小積木玩具,因為我班可利用空間比較有限,經過商量我班將較為安靜的區域操作區、科學區、閱讀區、數學區建立在活動室內;將表演區、搭建區建立在活動室內的床上,區域活動時將床鋪疊好,以供幼兒進行區域活動。生活區安排在室外欄杆上,將操作物品安裝在欄杆上,即方便又有立體感,大大供給了利用空間。操作區的白板安裝在牆上,以供幼兒方便操作並根據活動情景靈活調整

同時,我們也根據我們的主題活動將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在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也能進行學習活動,提高活動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區,會投放一些平時做寶寶秀時剩餘的一些材料放在區域中,讓孩子有時間時或是進行區域活動時去操作。秋天落葉,我們會帶孩子到院子裡撿一些形象的葉子,擺放在區域中,孩子在區域中會貼上、會用手去撕、會插在頭上當頭飾等。我們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葉子方面比較有天賦。在數學區中我們會放入俄羅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讓幼兒自我去看、去比較,培養幼兒進取動腦的好習慣。在美工區中會投入剪刀、油畫棒、橡皮泥、空白紙、水彩筆等,在平時的藝術操作中剩餘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兒去參考、去仿照。有些幼兒購買的橡皮泥中會有一些模具和步驟圖,我們也會將這些現成的材料投入到區域中,方便幼兒自由選擇。在表演區,會投入一些自我用毛線編的假頭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響板、玩具劍等,供給豐富的材料。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供給難易程度不一樣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型別的活動也經過供給不一樣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一樣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能夠滿足不一樣

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有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這也就決定了每個幼兒的本事水平不一樣,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幼兒因,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一樣水平的幼兒供給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小班美工區“穿珠子”遊戲、教師供給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穿到兩種顏色間隔穿再到三種顏色規律性穿。益智區投放的拼圖,按塊數的不一樣拼(4、6、8、10)都應當體現層次性。

三、教師的指導

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教師的現場指導顯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導幼兒根本不明白該怎樣做,所以說教師在這個區域活動中顯得十分重要。作為教師,要始終要清楚自我應處的位置,不應當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供給舞臺給幼兒自由發揮,能夠做示範,但不能過多的干涉幼兒的操作,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主角。

觀察、再指導。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觀察能夠幫忙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比如:我們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區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紙也有大有小。熙森剛開始操作,他根本不明白大的糖紙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紙包小的糖果,經過很長時間後,熙森還是沒有掌握其規律,亂包一氣,當然,包出來的形狀肯定不好看,有的還都沒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伸出援助之手,充分發揮自我引導者的主角,給熙森指條明路。這個時候,熙森豁然開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對於包糖果印象很深。作為教師,我們就要了解幼兒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適宜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由此可見,教師的適時介入也十分的重要。再舉兩個例子:默默很想進表演區穿區內的漂亮衣服。可是表演區內的小朋友已經很多了,小朋友們在玩過家家的遊戲,也沒有區牌能夠用了。可是默默還不想去別的區域裡玩。教師就可引導他教師可引導他:“你想一想怎樣才能進去”當他想出“當一名客人”的時候,孩子最終以一名“舅舅”的身份進入到表演區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遊戲中,強強在不細心碰壞了小朋友搭的動物園的時候,孩子們一時,很激動,有的埋怨強強,有的以暴力攻擊強強,有的不知所措,教師立刻說:動物園是不是“地震”了,我們趕快搶救動物,把動物園修好吧!於是孩子們又重新投入到了新遊戲當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將發生的糾紛。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

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教師有時做調解員,有時做旁觀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放下自我的身份,以夥伴的身份進入到遊戲中。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孩子在進行區域活動時發生的較多是矛盾,所以教師應以調解員的介入遊戲中,用適宜的方法幫忙孩子解決。

為了調動幼兒進取性,教師的指導儘量用鼓勵和肯定的方法,幼兒之間存在著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進取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本事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終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區域活動能夠更好的鍛鍊幼兒的進取性,對幼兒的動作、言語、思維、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發展。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資料和合作夥伴,按照自我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整個區域活動中也不會干涉幼兒的自由。例如:幼兒能夠根據自我的意願進入不一樣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能夠選擇不一樣的活動形式和活動資料。教師不佔主導地位,幼兒是自由的,發散思維很強的。在我們小班,在區域裡玩得最開心的當屬強強、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鎮昊。幼兒自我構成規則。

五、特色

對於我們幼兒園來說,特色就是棋類遊戲,我們小班的棋類遊戲有身體動動棋、動物的食物棋、數學棋、相反朋友棋及各類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遊戲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膽操作、勇於創新。可能小班的幼兒沒有接觸過棋類遊戲,學習起來比較的吃力,相信在過年後會有所減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對各遊戲的特點和組織策略還不是很瞭解,本學期,我將針對不一樣的主題遊戲做深入瞭解。

2、在平時的遊戲組織中,仔細觀察、探索各遊戲的特點及組織策略。

3、利用進區卡,指導幼兒有序進行遊戲。區域裡進入幼兒數量有限,以保證幼兒在區域內的安全與質量。

4、投放豐富的區域材料,保證材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5、可是多的干涉幼兒的區域活動,尊重幼兒想象力。

6、區域活動一切以安全為主,投放安全、利於幼兒操作的材料。

我參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對於區域活動不算是很瞭解,也不太懂,我剛剛接觸區域活動,在這方面還很不成熟,有說的不準確的地方請見諒。可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會很欣慰。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8

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搭建區、數學角、科學探索、閱讀區、西城小醫院,堅持隔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進取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景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出飛機、船。投放豆類、米類、樹葉,讓幼兒練習貼上畫。投放手套、棉花、線,讓幼兒製作手偶玩具……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我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進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絡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裡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在我們《西城小醫院》,才開始我們與幼兒一齊進入主角,那樣幼兒自然表演有點釋放不出。我們就退出,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角》設計了“數字蛋寶寶”的活動,本事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根據數字找到畫,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畫和數字該成了“轉筒”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與相同的畫對應。更改遊戲規則後,本事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角》遊戲了。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景,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忙,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景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齊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經過努力,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所以,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19

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理解,而是教師經過設計、供給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異常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合《綱要》中提出的“區域活動提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景現總結如下:

1、我們本學期教育區角遊戲的設定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資料在多方面研究下進行了設定:美工區、科學區、閱讀區、建構區、體育區、自然角六個區角。

2、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景而定。閱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幼兒自制繪本、繪本等操作材料讓幼兒根據自我的喜好來選擇閱讀;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紙盤、面具、一次性紙杯固體膠、雙面膠、印章等創造性強的操作材料,同時鼓勵幼兒貼上自我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供給一些幼兒操作材料:骰子、小木棍、七巧板多米諾骨牌、魔尺、放大鏡等材料來培養幼兒探索意識,讓幼兒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育區我們定期的更換材料如高蹺、毽子、皮球、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在玩中鍛鍊,在鍛鍊中玩。建構區是一個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區域孩子們及其的喜愛,每次的區域活動這個區的幼兒總是最進取。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20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自主性綜合遊戲活動,幼兒在簡便愉快、豐富多彩的操作環境裡自由分配主角,增長各方面的社會知識。我園各班級根據實際情景開展了不一樣的區域活動。我班開設的有:化妝區、人間美味餐廳、美工區、娃娃家、建構區,經過一學期幼兒的操作,對幼兒平時在操作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以下反思。

1、合理投放活動材料。區域活動中的操作材料必須儘可能豐富多樣,並且貼合本區域的操作特點,富有必須的趣味性。操作一段時間之後,還應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應充分地研究幼兒興趣及個性發展的需要,能夠經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材料。此外,活動區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和探索性,還應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不一樣難度的材料。

2、教師適時合理的指導。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恰到好處的介入是最重要的。在進入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應給幼兒講明該區域的活動要求與玩法,並且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應詳細介紹新添置的活動材料,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資料。活動中,教師請幼兒根據自我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成為區域的主人,自由分配主角,自主式、商量式的操作。區域活動中,既研究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活動後教師與幼兒一齊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悅,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常規。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十分重要,比如: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對操作材料要愛惜,操作完之後應將材料整理好並且歸位。從小教幼兒愛惜物品是一種美德,這樣的話,教師精心準備的材料有必須的操作期限。活動完幼兒習慣性地將材料整理好,提升了幼兒收拾整理物品的本事以及自理本事,幼兒自身獲得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經過一學期我班區域活動的開展情景,使我在實踐中不停地摸索總結,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幼兒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幼兒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我將繼續擔當幼兒區域活動中的觀察者、指導者、合作者、完善者的主角,讓幼兒自主地操作、歡樂地操作,在操作中學到各種知識和本領。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篇21

在幼兒園各項教學活動中,區角活動有著它獨特之處,它不僅僅深深地吸引著每一位幼兒並且還使幼兒在其中得到發展。所以重視區角活動,合理開展豐富的區角活動,必將使每一位幼兒得到更深的發展。走進童心世界,不僅僅僅是尊重、瞭解、理解幼兒,還應努力促進其發展。然而“養料”從哪裡來,僅僅靠在群眾教育活動中汲取的那些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是幼兒們對該教育活動資料不必須會充滿興趣;二是在群眾教育活動中幼兒們動手參與的機會太少。這不免讓他們覺得乏味,於是幼兒的用心性就不是很高,這就需要我們透過觀察與分析,找到一種使幼兒得到發展與提高的途徑,這種途徑便是區角活動。因為區角活動有著它優越的條件:

1、參與區角活動幼兒完全是自願的,幼兒能夠自主行為,不受控制,沒有被強制之感;

2、在區角活動中幼兒各方面的潛能得到發揮和體現。由此可見區角活動已成為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必然所在。

對中班的孩子來講,對事物的興趣顯得極為重要。因為這一年齡段幼兒的夢想、信念尚未構成,知識經驗的積累來源於興趣,興趣能把幼兒的認知與行為統一齊來,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例如: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就很好的體現了認知與行為的和諧統一,幼兒在這個活動區角里幼兒在玩一玩,串一串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學會按規律排序、區別長短、認識顏色,還能使幼兒的手、眼、腦得到更好的協調發展。再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孩子們在練習夾豆子的過程中,自然的就練習了分類、數數,以及認知各種農作物的種子,同時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培養,小手肌肉群也得到了協調發展。

在觀察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對區角活動往往是興致很高,每次到活動結束時,仍有許多幼兒玩得樂此不疲,總是要求教師在玩一會兒,這就證明幼兒對區角活動充滿興趣。當幼兒對某一事物充滿興趣的同時,他們就會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也就是吸取養料,而這種學是用心的學,主動的學,歡樂的學。區角活動屬自由的遊戲活動,幼兒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動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又需要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熟練、靈活地運用技巧來解決問題。例如:有一次,兩個小朋友在我們的“想一想,之後串”活動區角里玩兒,不一會他們倆境用我們為他們準備的操作材料小吸管拼擺起小房子來,由於小吸管長短不規則,拼出來的小房子歪歪斜斜,可是他們在那裡拼擺得津津有味。並且他們還高興地喊:“教師,教師快看看,我們擺得小房子多漂亮!”這時我順著他們的興趣加以引導,引導他們拼擺出一幅完整的畫面。還有一次,幾個小朋友在建構區裡玩,他們商量著用廢舊紙箱做的大型積木,搭建一個“小超市”。就在他們分配主角時爭吵了起來。這時我們及時參與了活動中,由於我們的參與,孩子們的戰爭自然就結束了。並且很高興得玩起了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學會了“您好,歡迎光臨、歡迎下次再來等禮貌用語”。

在區角活動中,我們需要研究教育物件,依據特定的教育物件的實際,主動創造適宜有效的指導方法。不斷地發現問題,就不斷的提高。例如:我們班的幾個小朋友,由於他們的年齡比較小,理解問題的潛力比較差,所以在數學群眾教育活動中,比較較抽象的問題不宜理解。於是,我們在區角里,專門為他們創設了數學操作區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來理解、來感知。在他們操作的過程中我們給於指導。記得有一次,在玩區角活動時,我們發現趙一舟小朋友對物體一一對應的點數還存在著必須的困難,於是我們針對這一實際狀況,在區角活動中為他創設了“篩子”遊戲區角,來激發趙一州對數的學習興趣。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及時給與指導與幫忙。透過一週的區角遊戲活動,趙一舟果然對數產生了興趣,對一一對應的正確點數物體的數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隨著區角活動發展的深入,我們使每個區角資料更加豐富起來,使他向縱深發展,讓幼兒不斷理解新的挑戰,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得到提高。例如:我們的“夾一夾,數一數”活動區角,讓本來不會使用筷子的幼兒去夾數大的粗造的東西,給他一個成功的體驗。本來有的孩子會使用筷子了,我們會讓他夾數更小更圓滑的東西,給孩子創造一個自我挑戰的機會。

我們開始創設區角活動的時候,難免會讓家長們幫忙我們蒐集一些廢舊材料,為此還得到了家長們的不理解。可是透過我們的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們觀摩了幼兒的區角活動狀況。使家長們真正的瞭解了區角

活動的好處所在。在家園半日開放活動觀摩幼兒的區角活動時,我們班的家長感慨地說:“別說是孩子了,就連我們當家長的也想動手玩一玩”、“你們創設的這些區角,真正能挖掘孩子們的潛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孩子們在區角里,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在一齊玩得這麼開心,孩子在那裡學會了交往、學會了合作。這正彌補了獨生子女時常在家一個人獨處的缺陷。”可見,我們創設的遊戲區角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