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國中化學研修學結

工作總結 閱讀(3.19W)

以學生為中心的化學教學設計是指設計者運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化學教學理念,採用的教學目標,策略和評價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探究和建構知識的教學活動的策劃。

國中化學研修學結

在教學設計中全體老師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科教學思想,如在設計《原子的構成》教學時,我做的好的方面有: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定預習內容,設定要求學生閱讀的問題,提出討論問題;設計時把握了教學的廣度和要求,不隨意提高知識的難度和深度;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中體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特點。在以後的設計中要加強的方面是合作交流在課堂中的體現,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係。

在平時繁重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急躁思想,因為國中化學的學習時間短、任務重的特點,考試的日期逼近,老師容易回到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時間短,不充分,實質是一種偽“學生中心”。

通過此次教研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反思,結合平時的教學實際,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為教學服務,這就是微教研,也即草根課題。

國中化學研修學結 [篇2]

我認為:無論學習哪一科的知識,都必須培養好對這門知識的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因此,很多人能對它感興趣,有了興趣,我們就會自覺學,認真學!

學習,必須上課認真聽講,但想要精力高度集中,不放過一絲一毫的重點,做起來很難,有時教師講了一個難點,等你好不容易明白過來,也許老師又講了好幾個重點,難點了。因此,我們應在上課之前預習一遍,瞭解這一小節的大概,並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上課時帶著疑問去聽,這樣你便會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試圖捕捉到能解決的訊息,聽課效率大大提高。

當然,學化學並不是有興趣,認真聽便能學好,想學好它,還必須做好練習。我所指的練習並不是說搞題海戰術。題量不必多,但必須有代表性,掌握一種做題方法比做十道題有用得多,我們在平時做題當中不能死做,應在做過幾道同類型的題之後歸納,總結做題方法。

考試之前,我們應如何複習化學呢,這是許多人想問的問題,國中化學中的知識點是很零散的,要複習起來確實很難,但正因為化學中的知識很零散,我們容易遺忘,才更應在考試前系統地複習一遍,那麼,複習時該注重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各個定義、原理,我主張不要死記硬背,這樣只會加重學習負擔,我們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們,這樣也便於解題。其次,要牢記元素同期表中所要掌握的各元素名稱及符號,還有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及性質,用途等。要記住這些,最好能聯絡日常生活及有關實驗記憶,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各重要實驗,我們應在平時觀察實驗時,記住整個實驗,從裝置到操作步驟,從反應現象到應注意的事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平時這樣做,在考試之前一看到有關這個實驗的內容,就會在腦海中浮現整個實驗過程,由字及象,就不易忘記,最後,要把自己不會的,和老師標出重點的題重新看一遍,有不懂的,及時請教老師及同學以求解決。

有人說:“我複習得非常認真,但還是考不到高分。”那你得想想自己是否考試時也像複習一樣認真。考試,切忌心浮氣躁,鈴聲一響,馬上聚精會神,做到心無雜念,不必再想自己複習得是否到位,不必想考好考不好會怎樣,只要認真審題,做題,一切只為了做好它,考試之中,不必規規矩矩地按順序做,當你遇到難題時,一時想不出怎麼做時,不必死鑽,可以先跳過,做後面的題,一般計算都不會很難,所以不要空著,並要驗算是否正確,還有,千萬要檢查答題卡上有沒有抄錯,若是會做的題卻因為抄錯了序號而丟分,太不值得!所以,做完試卷一定在認真複查。

當然,學習方法有很多,每個人都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並預祝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取的好的成績。

國中化學研修學結 [篇3]

一、在學習化學知識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礎、抓思路、抓規律。

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是提高能力的保證。學好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在做題中要善於總結歸類題型及解題思路。化學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規律的,掌握了規律就能駕馭知識,記憶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再如實驗室製取氧氣所需氣體發生裝置為試管。規律為只要是給固體受熱無論是一種藥品還是兩種藥品用來製取氣體都要用同製氧氣一樣的裝置-即試管。抓住規律可以加以運用如給出資訊題告訴實驗室制甲烷氣用醋酸鈉和鹼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雖然我們沒學過這部分知識但根據固體受熱製取氣體的裝置規律可知同製氧樣。再如根據化學式的計算,要抓好思路,什麼題用化學式來計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質量分數的題就先要根據化學式來計算。

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特點

1.元素及化合物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相互滲透關係密切,要把這兩者結合好。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的差異之大,硫酸由於濃、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質上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必須把物質的性質與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聯絡起來。

2.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絡緊密,規律性較強,知識系統都是從單質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質用途製備的順序進行的。而物質的存在、製備、用途都取決於物質的性質。因此學習中應緊緊抓住物質的性質去帶動其餘的。如依據氫氣的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和還原性來推導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記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內容多,即有共性,又有個性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問題,即記通性又記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識對實驗的依賴性強,大部分化學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如氧氣的化學性質通過與c、p、s、mg、蠟燭等演示實驗使你認識到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所以一定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達到印象深刻、記憶牢固、理解透徹。

如何學習呢?

1.要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如物質結構的初步知識揭示了元素性質特別是元素化學性質跟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揭示了化學反應的本質,揭示了分子形成過程及化合價的實質。這就為正確書寫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奠定了理論基礎。

2.要總結規律並掌握物質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質總結出一般規律同時還要把握住物質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有機化合物可總結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蠟燭等與氧氣反應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規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再如學習第八章酸,通過鹽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學性質學結出酸的一般規律,但對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濃h2so4的吸水性和脫水性,硝酸的強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則就會出現錯誤。

3.要定期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注意縱橫聯絡形成知識網路。元素化合物知識雖然繁多、零碎,但根據彼此之間的聯絡可以以某物質為中心將其聯絡串成一個知識網路,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結構化,條理化。

4.將元素化合物中類別相似的知識歸為一知識塊進行橫向比較,辯清異同點使知識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從具有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比較它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實驗操作看h2、co分別還原cuo的操作一樣,不同點是co還原cuo需進行尾氣處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顏色不一樣,還原性的產物都有金屬或水或co2,從反應型別看co與cuo的反應不屬於置換反應。

三、化學計算的學習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學計算的基礎知識。

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進行化學計算的依據。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質的變化規律不十分明確,就會把題做錯。如式量這個概念它只表示一個化學式如h2o的式量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為22:9,若生成4克c同時還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質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後再進行有關計算。如把c和d的質量比仍按22:9進行計算就是錯誤的,反映出你對式量的概念還不清楚。

2.掌握並運用好解題步驟

解題分為三步即審題、析題、解題。審題就是閱讀原題,理解題意瞭解特點和型別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題斷章取義,粗心大意。析題就是剖析原題,在審題基礎上弄清關鍵詞語的含義,對眾多事實或複雜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挖出隱含條件及內在聯絡找出突破口,從而確立解題思路和方法。這是解題中最關鍵的一步。解題是在析題的基礎上進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確結果。

3.注意解題規律和思想,掌握解題技巧

要善於從典型題的分析中找出其特點、規律和思路,能舉一反三,要做一題知多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質量守恆定律這是九年級化學方程式綜合計算題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中的主要思路。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熱完全反應後剩餘固體質量為c克生成o2多少克?運用質量守恆定律可求出o2質量是a克+b克-c克。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質量分數為39.2%,kmno4中氧的質量分數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熱完全分解後哪種物質產生氧氣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kclo3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要大,但要是認真分析抓住完全反應這個關鍵詞語,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雖含氧元素的質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轉化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轉化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再如有feso4和fe(so4)3的混合物測得混合物中s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混合物中fe的質量分數是多少?此題按元素質量分數求可做出來但很繁索,可以巧解。即從物質巨集觀元素巧妙地過度到微觀原子個數來找出質量比從而可以進行計算。無論feso4或fe2(o4)3中“so4”是不變的所以:s:o原子個數比1:4,質量比32:64,1:2設混合物的質量為1,已知s元素質量為a%,則o元素的質量為2a%,那“so4”的總質量為3a%所以fe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a%。

國中化學研修學結 [篇4]

國中化學相對高中高中來說要簡單得多,基本上是從反映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出發。對於在校的國中生而言,學習化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能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去分析各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解決問題。這個難題可以通過運用相應的學習工具來解決,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課題的成果—— “vcm模擬實驗”軟體,提供了高度模擬的實驗環境,從搭建實驗器材、測試過程到記錄資料各個步驟和在實驗室實際操作情景完全一致。用 “vcm模擬實驗”反覆操作實驗,觀察現象,熟悉各個化學實驗的要點。這也是近幾年化學會考命題的方向和趨勢。會考化學目前日益靈活,更趨向於學生的獨立思考,注重學生設計、探究的能力,在考題中實驗考點分量加重,實驗題型變化較過去變多。

化學是以實驗基礎,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在化學知識中,許多知識如化學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質等,都是通過化學實驗而獲得的。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必須學會對實驗進行準確的觀察,並在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從而把握化學知識。那麼,如何正確觀察實驗、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該注重一些什麼呢?

首先,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

設定課本實驗的目的在與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才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國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定的幾個實驗都是為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因此,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反應前後物質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變化屬於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後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新物質生成,從而判定該反應是否屬於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留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刺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其次,明確觀察的要素和程式,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

對於實驗,特別是一些過於複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的要素,實驗過程中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的目的,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學知識。

那麼,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

第一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為:1、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的顏色、狀態、氣味等);2、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通電等);3、反應裝置(用什麼作反應器具、裝置有何特點等);4、操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藥品先後順序如何等);5、其他(如藥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

第二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澱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

第三階段(實驗後)——觀察要素:1、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3、儀器拆分順序;4、儀器整理等。

隨著實驗的深入和知識水平的提高,越來越要求學生能夠深入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全面掌握化學知識。假如不能全面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往往會因為觀察的片面性而導致種種問題,如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更為嚴峻的是在實驗詳細操作過程中,可能回導致失敗或危險,如加熱固體藥品時,試管口為向下傾斜,導致試管破裂;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如果不遵循實驗前先通氫氣一段時間後再後加熱、實驗後先撤酒精燈一段時間後再撤氫氣的順序,必然導致實驗失敗和危險(爆炸)等。

第三、協調多種感覺器官。

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不僅僅依賴眼睛觀察來完成。在很多實驗中,還需要藉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關於硫燃燒的實驗中,除用眼觀察之外,還需藉助鼻聞(二氧化硫的氣味)、用手摸(摸集氣瓶感覺熱現象)等。只要這樣,才能全面獲得感性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