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教學檢討書

工作總結 閱讀(5.53K)

在不小心犯錯後,為了避免今後再出此類事件,往往要寫檢討書來自我反思,請注意寫檢討書的心態要端正。那麼對應的檢討書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學檢討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檢討書

教學檢討書1

由桑志軍副教授主持開展的“反思性教學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促進語文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課題研究,已經歷時近兩年了,在我校進行了四次課題活動。承蒙學校信任,10月14日由我執教了一節實驗課,我講授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S版六年級上冊11課《永遠的歌聲》。接到上課的通知時,我有些緊張,面對專家的聽課,我要如何去把這節課上好,如何去駕馭這堂課呢?

一、課前準備:在反思總結中吸取經驗,擬定教學目標

我翻開課題實驗筆記,認真去研究上三次課題活動中六位老師上課時,桑老師對這六節課的評析,以及自己和課題組成員聽課後對課堂教學的評價。總結出這六節實驗課共同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教者在授課時,總是試圖面面俱到,而使課堂倉促延堂拖堂。二是教學目標的設定有偏差,把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相混淆,界限模糊,表述不清。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目標都含糊或是不正確,課堂效果自然是要大打折扣。在前三次的課題活動中,桑老師明確地指出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清晰一定要有層次,目標的設定一定要明確表達在課堂上達到什麼能力目標或知識目標。

有了清晰的思路後,我開始備課。首先確定目標,目標的確定必須要考慮單元目標和文字特點,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目標。首先研究單元目標,本單元目標是: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再研究課文,深入研究後發現《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是落實單元導讀要求的最好課例。課後練習設計的問題“當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草藥和小魚的時候,老師為什麼一下子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你對文章題目是怎麼理解的?”也正體現了單元導讀的要求。《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孩子們冒著被狼吃的危險去東山為生病的女教師採草藥和捉小魚這麼一件事。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表達師生情深,很容易引起共鳴。再結合本班學生學習情況,我把目標確定為:1.初步掌握作者通過典型事件,抓住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2.品味文章精彩詞句,感受“我們”對老師真摯的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教育。3.從詞語的替換對比明白用詞的準確更有利於表達真實的感情。

二、課堂教學: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

目標確定之後,我開始根據課文選擇教學內容,盡力避免出現桑老師在前面指出的情況:授課老師在上課時試圖面面俱到而不能完成預先設定的目標。根據課文特點,我改變了授課順序,先分析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然後用一個過渡:“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會讓孩子們冒著被狼吃的危險去為她採藥?”引出寫“老師的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

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寫孩子們愛老師而為老師採藥”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選擇四個最能體現孩子對老師一片深情的句子來展開教學。句子一:“放學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問:‘是男子漢嗎?是,明天就跟我進東山去!我知道東山石溝裡有樣草藥叫菸袋鍋花,專治咳嗽,老師一吃準好。’我馬上想起大人告誡的東山不能去,山裡有狼,可還是立即使勁地點了點頭。”我抓住“拽住”一詞與“拉住”對比,讓學生感悟二牛急切要約“我”去為老師採藥的心情。從“!”“?”這兩個標點去指導學生朗讀,讀出二牛要去採草藥的堅定,從標點符號去體會感情學生很容易把握,當時學生朗讀很到位。然後抓住“我”的心理活動“馬上”“立即”“使勁”三個詞語,讓學生在看似矛盾中體會“我”對老師發自內心的愛,明知有危險但還是毫不猶豫答應。句子二:“而眼尖的二蘭忽然又發現溪裡有小魚,她說老師是南方城裡人,愛吃魚,讓我們抓。我和二牛乾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條條小魚被甩上岸,二蘭和石花就用柳條把它們一條一條地穿起來……”我先讓學生畫出“我們”捉魚動作的詞語。然後從“摸呀,捉呀,追呀,堵哇”四個詞引導學生去想象捉魚時抓魚與歡呼的快樂場面,體會孩子們用盡各種辦法也要抓到魚給老師吃的心情,在歡樂中體會孩子們對老師的愛。句子三:“我們興高采烈地抱著草藥,拎著小魚往回走,迎面碰上來找我們的大人、老師和同學。”這個句子我抓住“興高采烈”這個神態詞讓學生髮揮想象:“孩子們會想些什麼?”讓學生了解在神態描寫中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句子四:“在大人的責罵和追問聲中,我們委屈地向老師獻上了草藥和小魚。老師一下摟住我們髒乎乎的身子,哭了,淚水一滴一滴掉在我們臉上……”這個句子重點抓住“獻”這個字做文章。先讓學生用“獻”組詞,學生很快就脫口說出“奉獻”“貢獻”,再讓學生用另一個字替換,學生自然地說用“送”替換。在詞語的替換中,學生很快就能體會到“獻”更能表達孩子們對老師的尊敬愛戴。通過這樣的詞語替換讓學生又明白了用詞的準確更利於表現人物的感情。在備課時,我計劃抓住“淚水”這個詞做文章,我要讓學生去理解這是激動的淚水,高興的淚水,欣慰的淚水,擔憂的淚水,是老師被孩子們冒險為自己抓藥而感動激動,為孩子們這麼愛戴自己而高興欣慰,為孩子們會被狼吃而擔憂的淚水。再抓住“一下摟住”讓學生感悟到老師愛撫孩子們的溫馨場面,結合課文裡的插圖去感受濃厚的師生情。但是,在教學時一看時間有點緊,居然把這一個重點環節而忘了,這是非常不應該的。

在分析寫老師好的內容時,我主要先讓學生找出寫老師好的總括句,再讓學生具體分析句子老師好表現在哪些方面。這樣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讀懂,師生互動也比較融洽。

三、課後討論:在反思中樹立自信並知不足而明方向

一節課下來,自我感覺還是比較滿意。一是我自己本人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中,在我的感染下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課文情境中,所以整節課都處於一種師生互動積極融洽的氛圍中,課堂氣氛濃厚。二是課堂教學的展開按照我預設的程式進行,指點到位,學生容易理解課文,整節課下來沒有冷場的局面。存在問題是在教學中一直處於一種比較趕的狀態,似乎一直在催著學生往前趕。更不應該的就是“老師為什麼一下摟住孩子們哭了”最能體現師生情這個環節的教學居然遺漏了。

桑志軍副教授的點評很中肯,聽了他的點評,既提高了我的自信又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從而確定了自己今後教學中的改進方向。桑老師是這樣評價的:一是教學目標的設定很到位,能緊扣單元的教學目標及課後練習來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很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沒有眉毛鬍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地講。二是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語言表達流暢,善於啟發引導。三是在教學中有課堂生成,在指導朗讀中當學生朗讀不到位時,能從標點符號的理解去引導,這樣的課堂生成使教學充滿活力。存在的問題是:一是牽引太多,學生活動空間不足,整堂課比較趕。比如在找體現學生愛老師的句子,一學生彙報了四個句子後,另一學生提出異議,指出其中一處不是時,老師直接說“老師覺得這個地方是”,把自己的理解強灌給學生,有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為什麼不讓學生自己分析到底是不是呢?二是問題的設定太直白了,比如在教學抓魚時,設定的問題是“把抓魚的動詞畫出來”,可以換個說法“作者是如何描寫孩子們捕魚的?”這樣讓孩子去找去想,不要老師帶著孩子們去想,不然就牽引太多太緊。

聽了桑老師的點評,真是恍然大悟,可謂一語道破天機。的確如此,回顧自己所上的公開課,自己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時間很緊,一節課下來,很累。自己也很想突破改變,但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因此每節公開課都是如此,走不出這個瓶頸。而桑老師的點評打開了缺口: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對學生不放心,牽引得太多,牽引得太緊。正如桑老師所言:課堂給人一種“請君入甕”的感覺,總是預設好後,就一定要把學生往這個框架裡趕,這是對學生的不信任,說到底是對自己不信任,沒有底氣,怕萬一學生遊離了這個框架而無法駕馭課堂。也正因為如此,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不充分,只是象徵性地思考,然後牽著學生往前趕。

教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奮起改進,這是我上了這節實驗課最大的收穫。課堂中的閃光點要繼續發揚光大,與此同時要改正教學中的不足。要使自己的教學不斷地趨向於完美,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有充足的時間思考體驗,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也使課堂充滿民主氣氛,充滿生機。

教學檢討書2

《哪吒鬧海》是一個家喻戶嘵的神話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哪吒——為民著想、不畏強暴、敢鬥邪惡,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小英雄。學生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而且很感興趣。因此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不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將人物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活起來,並將這個故事講生動。本文的課題很有意思,一個“鬧”字形象地揭示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也是緊扣著這個“鬧”字進行的,效果不錯。

一、緊扣“鬧”字,質疑問難

課始,揭題後,讓學生在談了對哪吒的印象後,引導學生圍繞題目進行質疑。學生一下子發現了課題中的中心詞是“鬧”,圍繞“鬧”這個中心詞,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哪吒為什麼要鬧海?他鬧的是哪裡的海?他是怎樣鬧海的?最後的結果怎樣?如果將這些問題串起來,那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圍繞“鬧”字,想象畫面

許多學生都看過《哪吒鬧海》的動畫片,因此他們對故事的內容比較瞭解。在課文的講讀理解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理解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讀語句、想畫面,將語言文字變成具體生動的“動畫”,並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繪。

三、藉助“鬧”字,講述故事

本篇課文的一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將這個故事講生動。因此,在學習全文的基礎上,播放動畫片《哪吒鬧海》的片斷,這樣這個故事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加豐富、生動起來。然後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回憶哪吒鬧海的故事經過,並試用自己的話來講講。再同桌試講,相互指正。最後指名讓學生上臺講述,可以讓學生邊講邊配上合適的動作,師生不斷評價。

教學檢討書3

這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在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關注並樂於參與音樂活動,以提高他們音樂鑑賞能力和創造力。每一個環節都緊緊圍繞主題,循序漸進地展開,注重環節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主題鮮明。針對學校現有的條件,充分利用帶圖畫的大歌單,為教學增添了美感。整個教學過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使學生有感情地表演了《打花巴掌》,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認識到作為教師,除了要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專業能力外,還要具備其他一些綜合能力。如怎樣很好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得教學環境更加和諧融洽,這對能否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具備很強的應變能力,時刻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以事先設計的教學構思為基礎,但不受其侷限,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只要真正從學生出發,為學生量身定做的一節課,就是真正成功的一節課。

教學檢討書4

這節課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學會歌曲《小酒窩》,本來主題童年就和小酒窩有些聯絡,我就根據教材從幸福的童年引出可愛的小酒窩。並且把歌曲想像成一組解讀幸福的密碼。當我說同學們的幸福都住在酒窩裡時,他們都笑了,還互相指點著看,課堂氛圍就一下子活潑了。我又提出了有密碼可以把幸福請出來時,同學們都很好奇,以至學歌時都很投入。所以,在引導學生學唱一首歌時,我認為首先要讓他們覺得這是一首好聽的歌,是他們愛唱的,這除了歌曲本身的因素外,教師的引導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另外,由於沒有經驗,我在設計教案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全面,以致上課的時候出現了學生提出沒有小酒窩該怎麼辦,這是根本不會料到的,我想起培訓的時候有老師說過,在上這堂課的時候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一些紅色的小圓紙,上課時發給學生,貼在臉上充當小酒窩,既可以提高學生積極性又能解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我想下次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

現在的三年級沒學過譜子,所以他們要學唱一首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就是老師的教學方法在起作用了。這一點不言而喻,這首歌由於開頭兩句是一個同旋律的級進,我就採用聽一聽,找區別的方法,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並且把歌曲中的注意點難點都放在裡面,學生再唱時就不大會犯這一類的毛病了。讓學生試著唱一唱的時候,我覺得先得讓他們聽清楚旋律,他們一旦積極性高了就唱起來特別地響,走調了也不會發現,所以得讓他們從心裡唱到輕輕地唱到用美妙的聲音歌唱。學生會唱一首歌了,他們就會特別高興,然後每個人都會唱得非常響,這時我就得提醒他們用感情來唱了,但單純地說請唱得有感情是不現實的。所以我想出來了這麼個辦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說說應該要怎麼來解決。

現在缺乏經驗和這方面的見識是我最大的問題,有時課堂應急不夠機靈,出現無法自然銜接的現象,這些都有待我今後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思想,積極探索,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

教學檢討書5

這學期在閱讀教學中,我逐步嘗試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一隻小鳥》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時,我讓學生抓住小鳥的動作“跌”,體會當時情況危急,速度快。“血從樹隙落到地上”的“落”字,體會到小鳥的傷勢很重。我又讓學生抓住老鳥的動作“斜刺裡兩隻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理解斜刺,讓學生反覆讀,從中體會到親情的偉大。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展開想象:那隻小鳥後來怎樣了?孩子們的心情怎樣?他們會怎樣想呢?通過討論交流,讓學生體會到什麼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喜愛。

不過,這節課有點頭重腳輕了。根據這篇課文淺顯易動懂但文字寫得很美的特點,我先把側重點放在前面,讀中體會這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體會小鳥的快樂,感受語言美。並適機進行想象力的拓展訓練,如除了看見“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小鳥還可能看到什麼?“‘自然’也含笑著傾聽一般”,那麼自然會有哪些人或物在傾聽小鳥那清脆柔美的歌聲呢?快了體會得非常好,但結果這麼一來一節課40分鐘就已經去掉了一半不止了。以致於小鳥受傷的部分,由於時間關係,老鳥偉大親情的體現就處理得有點草率。當有同學讀出讓他感受最深的一句:“它的血從樹隙裡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來。”我著力渲染出那種悲傷沉重的氛圍來,效果是達到了,但深化還不夠,看來,對比的落實的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還有,在對一、二自然段的分析中,我還應該引導學生感受因為有了小鳥清脆柔美的歌聲,大自然的這種和諧美才會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這樣一來,也就為解釋“鳥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它們”找到了依據,不會學生只是單一回答了。

教學檢討書6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頂峰,為中國四大小說之首。《林黛玉進賈府》是歷來被選入高中語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這回主要講述寶黛的初次會面,以及為以後的感情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賈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實寫或虛寫,都有了簡要的輪廓。篇幅相對有點長,但層次鮮明,語言優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經比較突出的顯現。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即是對《紅樓夢》的初次感受,也是為以後的整篇閱讀奠定興趣的基石。

在以往的教材中,此課文是出現在高二的教材,現在讓高一的學生學,相信會有一些難度。但從教材編寫的角度來看,讓高一學生學習是有好處的,藉此機會接觸《紅樓夢》,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能夠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這部大部頭。

上此課前,原本打算找86版的電視連續劇和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觀看,記得了05屆教授此課時就把學生帶到多媒體,讓他們看林黛玉進賈府的電視,學生非常感興趣,課堂氣氛也活躍了不少。但後來我發現,觀看電視劇,學生對人物形象較為關注,對人物性格也有了一些把握,但看了電視劇後,就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而忽略了對名著語言的品味鑑賞,這與語文教學的宗旨是相悖的。語文課就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在上這節課時,上課前沒有組織觀看劇電視劇《紅樓夢》,也沒有向學生展示與《紅樓夢》有關的圖片資料,在介紹完作家、時代背景及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後,就充分利用語言文字的間接性,通過“點評式讀書法”的介紹和運用,再加上對欣賞方法的適當點撥,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貼近文字,走進文字,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從而領略文字所蘊涵的豐富內容,從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學大師運用文字的高超技藝,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例如引導學生點評林黛玉,從“眾人的眼裡”、“鳳姐的眼裡”、“寶玉的眼裡”,從課文找出相應的語句,然後讓學生進行點評,並且告訴學生:點評,就是圈點並批評。圈點,是在需要評論的地方畫圈或點點,做些符號;批評,就是評論。點評的方式有圈點、總批、眉批、夾批等。如寶玉眼裡的黛玉:“細看形容,與眾各別: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我就提示學生特別注意“愁”“病”等詞來體會她的“體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詞來體會她的“多情”,並在原文加上一些點評符號如著重號等以提醒學生注意。接著對這一段文字點評到:“氣質超凡脫俗,容顏美貌多情、體弱多病”。王熙鳳眼裡的黛玉時,我還插入了脂硯齋的評語:“真有這樣標緻人物,出自鳳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筆看”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而對賈寶玉的分析中,主要抓住別人對寶玉的評價、兩首《西江月》的判詞以及黛玉眼中的寶玉來理解寶玉的性格特點。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對一些關鍵詞的理解一步步地走進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提示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認真揣摩語言,細細咀嚼品味”。這樣一來,其實就是讓學生將那些朦朧膚淺的感覺用文字進行加工、提升從而表達出來的過程。換言之,也就是引導學生讀文學作品從“看熱鬧”的層次提升到審美鑑賞的層面。 這樣的教學處理,既避免了學生淺嘗輒止的不良思維習慣,又使學生能更明確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讀名著,提高鑑賞力。

為了進一步理解賈府中的人物,我還設計了一個探究題:探究《林黛玉進賈府》中的哭和笑,從人物的哭和笑當中理解人物性格,透視賈府的環境。並且讓學生跟著林黛玉的行蹤,和林黛玉一起細心觀察賈府,瞭解賈府這一典型環境對生活在這裡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怎樣的影響。

最後,還佈置了練筆,讓學生寫“我眼中的黛玉”,在寫之前,我先讀了“網友之黛玉”和“專家之黛玉”。

語文課通過文字的間接性,引導學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韻味,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使學生在鑑賞的過程中獲得精神愉悅,審美享受。引導學生體會曹雪芹描寫人物不僅寫人物外在的形貌,還通過極精練的語言寫出了人物的神韻的高超技藝。本課也旨在通過這節課教給學生閱讀名著的方法,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

授完課後,我開玩笑似的問學生:學完這課,有沒有激起你們一點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呢?文科班學生表示通過這節課,極大地激發了他們閱讀《紅樓夢》的興趣,但理科班的同學則表示興趣不大,看來,文理科班的教學應有所區別才行。

本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少。還有課時嚴重超時,原計劃用四課時教學的,最後用了六課時,這無形中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有時可能會適得其反,本來想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結果有可能反倒讓學生厭煩,估計理科班的情況就是如此。如何做到長文短教,深文淺教,依然是我今後教學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教學檢討書7

這是一篇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的詩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樂學的境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是這樣做的,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愉悅的情緒是實現學生探究性學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百必備的條件。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我根據課文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讀書,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激情,在讀中品味,展開想象,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大地巨人的形象,大自然的神奇美麗自然地就留在學生的腦海裡。

其次,我注重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進行有心靈的溝通和交流。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給予他們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