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總結>

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範文

工作總結 閱讀(6.49K)

不知不覺中一個快樂有趣的活動又告一段落了,想必你會開拓了視野,一定有不少可以總結的東西吧。但是活動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範文

  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1

教育部部長柳斌說:“在現代社會,不注重閱讀的學生,是缺乏新知識、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學生;不重視讀書的家庭,是文化內涵淺薄的平庸家庭;一個不重視讀書只重視考試的學校,是令人窒息的學校;一個不重視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國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400萬字以上”,國小課外閱讀總量不低於145萬字。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初步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同時“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從而為學生奠定“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國小生的課外閱讀有多重要!那麼,如何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呢?

使閱讀成為必要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一個學生的智力生活侷限於課本,如果他完成了作業,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特殊的科學愛好。”我在語文教學多年的感受是,課外閱讀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和閱讀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1、立足讀書——讀書做人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句話有道理。學生在閱讀時,會下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描述的人物進行比較,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一部英國兒童小說《哈利波特》征服了整個世界。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對哈利的人格魅力印象深刻,他的正直、正義、勇氣和堅韌也沒有失敗。它向我們解釋了人性的一個永恆主題,那就是愛是一種偉大的、無限的、偉大的力量。

  2、要有源頭活水才能三三三五四讀書定心神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對青少年閱讀做了大量的研究,他非常清晰地闡述了閱讀與學習能力的關係。他說:“三十年的經驗讓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賴於良好的閱讀能力”。孩子上國小甚至國中的時候,只有聰明才能考出好成績,但是如果不讀底層,成績越高,就越做不到。

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讓孩子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變得更好,缺乏閱讀的孩子一般學習能力都比較遲鈍。

  3、這一天,我在——讀書寫字

家長們困惑了很久:如何寫好文章。

其實真正提高寫作能力的“捷徑”就是閱讀。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實是最經濟、有效、省心的方式。但是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是最難做的。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會寫——,這是不可能的。寫作需要優美的文字,細膩的情感,深刻的體驗。孩子這麼小,從哪裡得到美好的文字,從哪裡尋找精緻,從哪裡深刻體會?

  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2

培養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閱讀對於語文教學起著相當大的作用。《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規律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這就是說,閱讀起碼應當具備三項功能:一是收集和加工處理符號資訊,二是間接認識事物,三是提升和發展自我。所以,閱讀是文字意義與讀者主體意識之間互相交流、雙向互動的過程,是以文字為物件的認識與操作、建構與審美並行的活動。有人說:“閱讀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緣文會友的交往行為,是書面文化的精神消費,是人類素質的產生過程。”這對我們全面認識閱讀的本質意義是很有啟迪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無論上多少課,只要能夠讓孩子喜歡語文,喜歡閱讀,會表達就算成功了。總結說來,這學期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的:

  一、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援

現在的教育,不僅僅是孩子之間實力的競爭,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競爭。只要是為了孩子好,家長們沒有不大力支援的。所以,要想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致並養成習慣,還要家長接受這種教育理念。另外,一個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應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相互相配合的,有了家長的支援,我們的教育就輕鬆多了。開學之初,在瞭解孩子情況後,與家長經常進行溝通,通過大量的事例,讓家長意識到孩子從小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和書交了朋友,不僅國小、國中、高中的語文成績一定會不錯,而且,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素養,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再結合自己過去教學的經驗,用孩子讀書與不讀書五年下來的差別,進一步證明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好處。這樣的例項,讓家長心服口服,雖然有的家長將信將疑,但是用不了多久,孩子讀書的變化讓他們徹底和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上。

孩子的自制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每天孩子的閱讀必須有家長的監督。規定每個孩子每天晚上必須閱讀課外書不少於20分鐘,家長根據孩子的閱讀情況,填寫閱讀記錄本。有了家長的監督,每個孩子都會完成閱讀作業。

  二、想法調動孩子閱讀的興致

孩子是課外閱讀培養的主體,要想讓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就要想辦法調動孩子讀書的興致。

1、開學之初,先不著急從理論上強調讀課外書的好處,而是通過聽讀訓練讓孩子漸漸喜歡讀書。每天,我會給孩子讀一篇故事情節生動的小文章,或者是童話,或者是寓言。每次聲情並茂地朗讀,把孩子帶進故事中時,我就會嘎然而止,讓學生猜猜下面會是什麼樣的情節,這種訓練“吊起”了孩子的胃口,對課外書產生了興趣。再下來,我給孩子讀課外文章的時候,讀到精彩之處,我會停下“哀求”孩子們:“同學們,今天老師嗓子疼,你們自己看看吧。”這樣,孩子的讀書胃口又被“吊起”來了。漸漸的,我鼓動孩子們自己去買書,每當孩子們買來新書,我就要在班裡“大肆宣揚”,並讀上面一篇好的文章給孩子們聽,買書的孩子自然很驕傲。於是,孩子們自己去“買書”的“胃口”又被調動起來了。孩子走進書店,面對豐富多彩的書籍,孩子們一則更加喜歡讀書,二則學會了自己選擇圖書。接近課外閱讀,走進書的世界,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廣闊世界的大門。

2、讓每個孩子每天都要在書包裡裝一本課外書,早讀的時候,讓孩子們讀書一段時間後,我會獎給孩子十分鐘的閱讀,我讀故事,讓孩子聽。每堂語文課前2分鐘或者講完課文後,或者是在孩子們寫完作業後,我都要獎給孩子聽讀故事。每到聽讀故事的`是後,孩子們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就是這種課內外的結合,孩子們讀書的興趣漸漸提高了。

3、不定期地舉行讀書比賽,每次比賽,讓學生讀一小段文字,讀的正確流利地都可以獲得一張小獎狀。每週,都要在全班評比“讀書小狀元”,採訪小狀元的讀書經驗和讀書感受,為其他孩子樹立榜樣。

  三、為孩子創設良好的讀書氛圍

在家庭裡,請家長在孩子讀書的時候把電視的聲音調小些,為孩子創設安靜的讀書氛圍。更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剛上二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少,閱讀課外書之初肯定有困難,所以,家長在一邊的幫助會使孩子儘快度過這個難關,通過一段時間的課外閱讀之後,孩子的識字量會逐漸增加,讀書不再那樣困難,自然會越來越感受到讀書的妙處。

在學校裡,通過課文的閱讀檢查孩子的近段閱讀情況,對於讀書有進步的,大力表揚,對於讀書很困難的,老師或者其他同學婉轉提出建議。

通過這樣半年的訓練,不少孩子已經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並通過讀書促進了大量識字。現在有的孩子已經兩天能夠讀完一本《淘氣包馬小跳》。把讀書的習慣交給孩子,讓孩子受益終生,是我所努力追求的。我們語文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善於捕捉、利用生活資源,將我們的閱讀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絡起來,精心策劃一些語文綜合活動,採用多側面拓展、多渠道貫通,使活動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任意遨遊。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年級課外閱讀活動總結3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確實閱讀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他不僅能夠拓寬人的視野,還能夠提升人的素養。在這個資訊騰飛的時代各種好看的電視節目,各種好玩的遊戲正佔據著孩子們的大腦,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已把書本看的不重要了。通過本學期閱讀知道課的逐步推行,我們班的課外閱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孩子們不再把他們的課外書當做擺設了,課餘的時間他們還會主動要求看書,真是令人高興。總體說來,這學期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的:

  一、建立班級圖書角,整合班級資源

在農村國小閱讀資源匱乏,加上低年級孩子適宜看拼音讀物,學校圖書室的圖書又有限,我就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擁有的書籍交到我這裡進行登記,再通過借閱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學生們將自己喜歡的書借到後,我發現有大部分的孩子還是能夠捧起書自己去看,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是做做樣子、走走形式。我並不責怪他們,畢竟只是初次以正式的形式接觸閱讀。但在收集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的書籍除了一些童話跟故事書外,較多的是一些《作文起步》跟《日記起步》等,也許是家長考慮到孩子學習的原因吧,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面太窄,學到的是一些陳舊的知識,沒有提供一些較新的資訊,一些有好評的書家長根本不瞭解,更談不上購買。

  二、利用閱讀指導課,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閱讀指導課的開設真正的將閱讀落實到了實處,閱讀也不再是說說的事了。我本學期閱讀指導課所上的材料是學校統一購買的《中華傳統美德故事》,這本書上所講道德都是些歷史上出現一些美德故事,故事的形式大都一樣只是內容不同,我通過對前幾個故事來指導學生去閱讀,再結合童心讀書記錄卡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看一本書,如何積累一些有用資訊。這本書我大概帶學生看了五六個故事,之後的一些內容在閱讀指導課上讓他們自己去看,從童心讀書記錄卡中反映出我班有一大部分被孩子還是認真看的,但由於這學期過於匆忙沒有去檢驗效果如何。如果下學期能制定一套檢驗閱讀效果的方案更好,讓孩子們回顧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閱讀落到實處,不能像我這樣草草收場。

  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孩子愛上閱讀

1、開設班級讀書會。

聽說一小的老師要給我班同學上一堂《唐詩》的閱讀指導課,我異常興奮,這到底是一堂怎樣的課呢?我很期待,一本厚厚的書如何教孩子,聽到課後我茅塞頓開,原來詩不用一首一首的教,要教就教給他們方法,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我利用這有利的時機,讓我們班的孩子利用這借來的資源好好背背唐詩,再通過一堂課的時間讓孩子們自由競爭,通過緊張的較量我班張冬雨同學一口氣背出了27首,在不假思索的情況下背出那麼多首其實這挺難的。當我看到那些優勝選手上臺領獎時那高興勁,我心裡很高興,孩子們其實只要給他一些小小的鼓勵,他們會覺得是無限的光榮。現在在我的腦海中還回蕩著班上同學在底下數:“一首、二首、三首、四首……”的聲音,我相信在那一刻他們每個人都是快樂的。

2、師生共讀。

這學期我將晨會課的十分鐘用於閱讀,我在圖書室借了一本秦文君寫的《小香菇前傳》,這是一個系列叢書。這是一個美麗而溫馨的故事,它將帶你走進香咕天真、純美的童年世界,瞭解她實實在在的生活;去分享她的快樂和煩惱,感受她對親情、友情的態度和給予別人的溫暖和真誠。這是編輯推薦的理由。書的內容很適合二年級的孩子閱讀,但只有兩套,怎樣利用這有限的資源呢?於是我就以讀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我介紹書中的人物級人物關係時,孩子們就被它吸引了,雖然我知道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是無法把這5本書讀完,但我知道孩子們感興趣就意味著我將它們引入了閱讀這條道路。在學期末由於忙於期末複習,我將《小香菇》擱置起來了。當有一天一個家長來問我哪裡能買到《小香菇前傳》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愛上了這本書。在暑假來臨時我看到吳老師跟檀老師借這套書時,我知道老師的推薦在孩子心中所佔的位子有多重要。

3、嘗試繪本教學。

繪本我們的孩子接觸很少,在南京回來之後學校要求我們上一節彙報課,其實相伴名師的風格學出來那是不可能的,當我聽到竇桂梅老師上的那節《我的爸爸叫焦尼》時,我深深的被震撼了,一本書裡只有那就幅圖外加一些句子,但她給我帶來了新的啟示:繪本的閱讀要讓孩子學會在圖中找出作者的思想所在,在句子中讀到告訴我們的道理。他並不是一本簡簡單單的圖畫書,它所含的意蘊深遠,那就要靠讀的人去品。於是我選擇了《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個繪本來上了一節閱讀指導課,雖然效果一般,但我踏出了這一步,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經過這學期的摸索,雖然閱讀指導還只處在初期,但經過我們的實踐驗證,我相信我們的閱讀指導回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