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

致詞 閱讀(2.98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旅遊從業人員,常常要寫一份好的導遊詞,一篇完整的導遊詞,其結構一般包括習慣用語、概括介紹、重點講解三個部分。那麼什麼樣的導遊詞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1

各位來賓、各位遊客:

大家好,熱忱歡迎您到紅石峽生態公園。經專家考評和國家旅遊局批准,紅石峽生態公園成為國家AAA級旅遊度假區,這是我市目前惟一榮膺此稱號的旅遊地。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九邊重鎮榆林城北5公里處,這裡自古以來是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必爭的邊關要塞,是黃土高原的北端與毛烏素沙漠及鄂爾多斯臺地南緣結合部,也是黃土地農耕文明與蒙古大草原遊牧文化的接壤地帶,來到這裡,大漠與邊地風光盡收眼底。這裡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沙灘與湖泊組合成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是塞上江南榆林的“童話世界”、“人間仙境”。這裡同時是塞上人文名勝紅石峽系列景觀的一部分,古長城從園中穿越,歷史遺蹟點將臺和西夏王李繼遷墓經修復在這裡重現,這裡還蘊藏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生態公園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這裡囊括了陝北文化的精華,相信會給每位遊客帶來美好而愉悅的心情。現在,請大家隨我步入這座融自然景觀、歷史遺蹟與陝北文化藝術的殿堂,去作一次美的巡禮。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屹立在我們面前的公園大門。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這是一塊整石,它高2.4米,長6.3米,來自於東方紅的故鄉佳縣的深山裡,陝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石文化。上面所書的“紅石峽生態公園”幾個大字是現任市委書記週一波在公園視察時所題。

我們再看這個鐵門,它有一個很與眾不同的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合上之後很象陝北窯洞的窗戶,這樣的大門在別處是非常少見的。寓意“吉祥久久”的通道,全部由陝北青石築成。兩旁有“龍鳳呈祥”“九子龍柱”,所謂道上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柱前停一停,好運往上升。這些石柱全部選用有名的清澗石頭,由綏德四十里鋪的民間工匠雕成,充分展現了陝北石雕藝術的動人魅力。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陝北剪紙館。這裡採用的是典型的陝北農家小院建築。黃河岸邊的人家,一般都採用從河裡撈取的大小均勻的石頭來壘牆。現在陝北的農村也有許多人家採用這種壘牆方式的。院子兩側選用了24幅巨型剪紙做牆,內容有社火、勞動、民風等,它們的原作者是有名的陝北第一剪——郭佩珍,她現在已經是83歲高齡的老人了。門口所列的是陝北農村廣泛使用的碾盤和磨,陝北人經常吃的米糕、錢錢飯就是從這裡加工出來的。我們面前的影壁可以使諸位在方寸之間遊遍榆林古城的八景:“龍穴藏珍、紅山夕照、西河漱月、芹澗春香、駝峰擁翠、柳河秋色、寒泉冬蒸、南塔凌霄。”

影壁的這邊是陝北著名的本土畫家栗子明所繪的《九邊重鎮老榆林》,這是一幅反映老

榆林風貌的畫作。下來我們欣賞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態八景,有紙鏤乾坤、高原號子、紅峽映臺、幽冢故里、百石成林、碧湖映柳、沙疑南渡、潭虹霞蔚。“紙縷乾坤”是剪紙世界。這裡所選的就是我國各地很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這幅剪紙就是陝北風俗的一個具體表現......這幅大型剪紙是民間剪紙藝術家郭佩珍用四年時間剪成的《佳縣縣城全景》。郭佩珍是馳名陝北乃至全國海外的民間藝術大師,通過這幅作品大家應該對她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高原號子”,這尊雕塑高15米,是目前表現人物雕塑中最大的一個,也是陝北最大的雕塑。繫著白羊肚手巾的老漢是典型的陝北符號的象徵,他所持握的'嗩吶是陝北人傾訴心聲的古老樂器。老漢高揚嗩吶的英姿,表現了陝北人世代不屈的昂揚精神。

“紅峽映臺”,遊客可遊覽微縮長城、點將臺。點將臺的臺高、大小臺階數、外圍的墩臺數與我國的歷法、節氣有關,遊客可搜尋其中奧妙。“幽冢故里”是修復了的西夏王李繼遷的墓地。“百石林”,是精選陝北自然石組合而成林,其中兩塊月牙石耐人尋味。“碧湖映柳”,湖雖小卻格外清澈,據傳說王昭君曾用此水洗過臉。“沙疑南渡”,遊倦走進沙灘上帳篷,望著懸空而過的吊橋,恍然置身江南。“潭虹霞蔚”,湖水壩口水流飛瀉,騰起霧氣,陽光下幻化出彩虹,有云蒸霞蔚之妙趣。

生態八景足以陶冶情致,它的外部景觀壯麗雄奇,內部景觀則彷彿一處置身於烽煙之下的歷史和自然的世外桃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完美結合。生態公園還舉辦過冰雕展、滑草賽、摩托車和汽車競技等,給遊人和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機會。難以計數的遊人與家人、戀人、朋友敞開心的溝通,將所有的重負都釋放於深情的山水間。

生態公園期待能帶給您美好快樂的記憶。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2

紅石峽東西兩壁除石窟外,還在石窟間、殿壁、石崖上就石摹刻,題匾相連,佈滿東西兩壁,琳琅滿目,幾無空隙。原有摩崖石刻160多幅,由於自然風蝕及人為破壞,現僅存大小題刻120餘幅,其中東崖85幅,多為明清以來官吏儒士文人所題。題刻筆力雄健遒勁,諸家書法並存,真、草、隸、篆俱全,還有難得的`滿文題刻,筆法各異,鑲刻有別。字大者丈餘,小者不及寸。形制以橫幅為主,兼有楹聯、條屏。石刻有題詩、紀功、紀遊、題詠等,內容多抒發愛國豪情,讚譽秀美山川。紅石峽實為一大書法藝術寶庫,歷來讓慕名而來的遊客歎為觀止。

我們沿東壁坡路下行。東壁原建有紅山寺,寺內有隧道可通“天門”、 “地門”。從“天門”登峽頂,中有翠然閣,“地門”即臨榆溪河谷。據石窟內1487年碑刻《建立石佛殿記》記載,紅石峽最早開鑿至少可追溯到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明成化年間維修後,改為雄山寺。到清康熙年間又重修,更名鎮遠寺。現在寺廟石窟大多為明成化年間至嘉靖間開鑿修建的。1673年,因洪水沖毀翠然閣而重建,複稱“雄山寺”。後經多次維修。解放後,紅石峽得到人民政府的度重視和關心,曾多次加固修復。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3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屹立在我們面前的公園大門。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這是一塊整石,它高2.4米,長6.3米,來自於東方紅的故鄉佳縣的深山裡,陝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石文化。上面所書的“紅石峽生態公園”幾個大字是現任市委書記週一波在公園視察時所題。

我們再看這個鐵門,它有一個很與眾不同的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合上之後很象陝北窯洞的窗戶,這樣的大門在別處是非常少見的。寓意“吉祥久久”的通道,全部由陝北青石築成。兩旁有“龍鳳呈祥”“九子龍柱”,所謂道上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柱前停一停,好運往上升。這些石柱全部選用有名的清澗石頭,由綏德四十里鋪的民間工匠雕成,充分展現了陝北石雕藝術的動人魅力。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陝北剪紙館。這裡採用的是典型的陝北農家小院建築。黃河岸邊的人家,一般都採用從河裡撈取的大小均勻的石頭來壘牆。現在陝北的農村也有許多人家採用這種壘牆方式的.。院子兩側選用了24幅巨型剪紙做牆,內容有社火、勞動、民風等,它們的原作者是有名的陝北第一剪——郭佩珍,她現在已經是83歲高齡的老人了。門口所列的是陝北農村廣泛使用的碾盤和磨,陝北人經常吃的米糕、錢錢飯就是從這裡加工出來的。我們面前的影壁可以使諸位在方寸之間遊遍榆林古城的八景:“龍穴藏珍、紅山夕照、西河漱月、芹澗春香、駝峰擁翠、柳河秋色、寒泉冬蒸、南塔凌霄。”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4

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將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從那些題字的內容,我們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可以一睹“紅山夕照”的風采: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這也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這裡還保留有開鑿於宋元時代的佛寺和石窟,遺憾的是現今除了某些洞窟的彩繪和雕刻外,其他已不復存在。另外,於1472年開鑿於峽谷半山腰的廣澤渠也令人驚歎稱奇! 作為長期以來的邊關鎖鑰,眾多將領、文人留下了許多題刻,從宋代到民國的都有,不過遺憾的是好多古代題刻已經被刻意毀壞了。還有若干洞窟,成為信徒朝拜的'去處,有意思的是還能看到送給神仙的錦旗。

去之前無法想象沙漠南緣的榆林竟有如此大片綠色之地。峽谷兩岸,綠樹蔥鬱;峽谷之中,河流奔湧,水聲陣陣。河邊的天然沙灘是這個陝北城市市民休閒親水的好去處。在市內長城路乘公交可直達終點站鎮北臺,下車往西走一公里即到達.紅石峽是陝北榆林的一個蔚為大觀。雖然是在一個峽谷中,可是湍急的河水沖刷著河岸''兩面的石壁上鐫刻著歷代的名人題詞''古香古色的窯洞裡有很多菩薩,人們熙熙攘攘的觀賞美麗的景色。

榆林很有名的摩崖石刻,有陰刻,也有陽刻,最有特色的是陰陽

刻,主要是明代以來的一些名人題刻,因為刻在河邊的紅色砂岩上,所以被叫做紅石峽。近些年,風化十分嚴重,再過若干年,估計就會消失了,所以,要看的的人,還是抓緊去看! 紅石峽距鎮北臺不遠,步行就可到了,在公交站對面馬路的方向,有指示牌。紅石峽的自然風光很美,最壯觀的是摩崖石刻群,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作品;還有石窟古剎,遠看有點象龍門石窟;這裡山上的石頭是紅色的,兩山之間一條河,岸上垂柳青青,河邊一片沙灘,有如南方的山清水秀;這裡也是電影“東邪西毒”的取景地。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榆林。我是夕陽紅國際旅行社的金牌導遊胡姐,希望我們合作愉快!今天我們一起觀賞古城榆林的勝景——紅石峽。請隨我來!

紅石峽又名雄石峽。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3公里,便到了東西對岸紅巖對峙,楊柳成蔭,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奔騰其中的紅石峽。《榆林府志》上說:紅石峽“山皆紅石,環列若屏障,落日照

之如霞起”,“山之兩崖,飛湍電轉,紅影外浮”,“峽中榆柳蔭映,鳧鷺唼呷”。所以遊人說,紅石峽風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一勝景”。

關於紅石峽的起源,《榆林府志》說: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湧出南流。西夏國王李繼遷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為穴,埋葬祖先,復引水其上。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於此。”現碑已毀。

另一種說法是,1472年,餘子俊任延綏巡撫都御使,準備修長城。當時,紅山北邊,清水河的水汪了個大海子。海子中間的水寨中住著一夥搶奪蒙漢人民牛羊、糧食、衣物的水賊。為消滅這夥強盜,餘子俊便派人在此鑿石為渠,引海子的水從榆林城西南流入無定河。水退後,餘子俊派大軍消滅了這股強盜。當時,把鑿開的`石峽叫紅石峽,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兩岸鑿修的灌溉叫廣澤渠。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6

紅石峽是歷史文化名城榆林的第一勝景,不僅有著優美的邊塞風光,更因它是一處大型摩崖石刻群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塞上碑林”。它同時又是中共陝北黨的重要革命活動地點之一。1992年,陝西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__年申報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石峽東西兩壁對峙,鬼斧神工,峭拔如削,榆溪河水勢湍急,穿峽直達榆林城西。因為此地山皆紅石,故而得名紅石峽。又因山勢雄偉,峽峰高聳,亦被稱為雄石峽。大家面前的這個俊秀的門樓,其門洞上額鐫刻著“紅石峽”三個字,它是我國著名美術家、教育家王森然先生89歲時的'墨寶。王森然先生早年曾在榆林中學執教,是劉志丹烈士的導師。此門樓是紅荷峽的入口處,請大家隨我進去。

站在這裡,方圓不是很大的峽谷內,亭臺樓謝,疊石懸崖,石室古橋,洞壑清泉,盡收眼底,我們也已置身於絕妙的藝術畫廊了。這邊東崖高12米,長250米;對面西崖高18米,長248米。兩壁雙峰對峙,依壁鑿石成窟,史載有明代所創石窟叫窟,窟內原有石造像、泥塑像、浮雕石刻、碑刻題記等,“革命”中遭受嚴重破壞。現存大小石窟33處,大多分佈在東崖,西崖僅有5窟,部分窟以隧道連通。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7

各位來賓、各位遊客:

大家好,熱忱歡迎您到紅石峽生態公園。經專家考評和國家旅遊局批准,紅石峽生態公園成為國家AAA級旅遊度假區,這是我市目前惟一榮膺此稱號的旅遊地。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九邊重鎮榆林城北5公里處,這裡自古以來是漢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必爭的邊關要塞,是黃土高原的北端與毛烏素沙漠及鄂爾多斯臺地南緣結合部,也是黃土地農耕文明與蒙古大草原遊牧文化的接壤地帶,來到這裡,大漠與邊地風光盡收眼底。這裡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沙灘與湖泊組合成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是塞上江南榆林的“童話世界”、“人間仙境”。這裡同時是塞上人文名勝紅石峽系列景觀的一部分,古長城從園中穿越,歷史遺蹟點將臺和西夏王李繼遷墓經修復在這裡重現,這裡還蘊藏著許多動人的傳說。生態公園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這裡囊括了陝北文化的精華,相信會給每位遊客帶來美好而愉悅的心情。現在,請大家隨我步入這座融自然景觀、歷史遺蹟與陝北文化藝術的殿堂,去作一次美的巡禮。

大家首先看到的是屹立在我們面前的公園大門。細心的`遊客會注意到,這是一塊整石,它高2.4米,長6.3米,來自於東方紅的故鄉佳縣的深山裡,陝北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石文化。上面所書的“紅石峽生態公園”幾個大字是現任市委書記週一波在公園視察時所題。

我們再看這個鐵門,它有一個很與眾不同的特點,兩頭高、中間低,合上之後很象陝北窯洞的窗戶,這樣的大門在別處是非常少見的。

寓意“吉祥久久”的通道,全部由陝北青石築成。兩旁有“龍鳳呈祥”“九子龍柱”,所謂道上走一走,能活九十九。柱前停一停,好運往上升。這些石柱全部選用有名的清澗石頭,由綏德四十里鋪的民間工匠雕成,充分展現了陝北石雕藝術的動人魅力。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陝北剪紙館。這裡採用的是典型的陝北農家小院建築。黃河岸邊的人家,一般都採用從河裡撈取的大小均勻的石頭來壘牆。現在陝北的農村也有許多人家採用這種壘牆方式的。院子兩側選用了24幅巨型剪紙做牆,內容有社火、勞動、民風等,它們的原作者是有名的陝北第一剪——郭佩珍,她現在已經是83歲高齡的老人了。門口所列的是陝北農村廣泛使用的碾盤和磨,陝北人經常吃的米糕、錢錢飯就是從這裡加工出來的。我們面前的影壁可以使諸位在方寸之間遊遍榆林古城的八景:“龍穴藏珍、紅山夕照、西河漱月、芹澗春香、駝峰擁翠、柳河秋色、寒泉冬蒸、南塔凌霄。”

影壁的這邊是陝北著名的本土畫家栗子明所繪的《九邊重鎮老榆林》,這是一幅反映老

榆林風貌的畫作。下來我們欣賞具有時代特色的生態八景,有紙鏤乾坤、高原號子、紅峽映臺、幽冢故里、百石成林、碧湖映柳、沙疑南渡、潭虹霞蔚。“紙縷乾坤”是剪紙世界。這裡所選的就是我國各地很有代表性的一些作品。這幅剪紙就是陝北風俗的一個具體表現......這幅大型剪紙是民間剪紙藝術家郭佩珍用四年時間剪成的《佳縣縣城全景》。郭佩珍是馳名陝北乃至全國海外的民間藝術大

師,通過這幅作品大家應該對她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高原號子”,這尊雕塑高15米,是目前表現人物雕塑中最大的一個,也是陝北最大的雕塑。繫著白羊肚手巾的老漢是典型的陝北符號的象徵,他所持握的嗩吶是陝北人傾訴心聲的古老樂器。老漢高揚嗩吶的英姿,表現了陝北人世代不屈的昂揚精神。

“紅峽映臺”,遊客可遊覽微縮長城、點將臺。點將臺的臺高、大小臺階數、外圍的墩臺數與我國的歷法、節氣有關,遊客可搜尋其中奧妙。“幽冢故里”是修復了的西夏王李繼遷的墓地。“百石林”,是精選陝北自然石組合而成林,其中兩塊月牙石耐人尋味。“碧湖映柳”,湖雖小卻格外清澈,據傳說王昭君曾用此水洗過臉。“沙疑南渡”,遊倦走進沙灘上帳篷,望著懸空而過的吊橋,恍然置身江南。“潭虹霞蔚”,湖水壩口水流飛瀉,騰起霧氣,陽光下幻化出彩虹,有云蒸霞蔚之妙趣。

生態八景足以陶冶情致,它的外部景觀壯麗雄奇,內部景觀則彷彿一處置身於烽煙之下的歷史和自然的世外桃源,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完美結合。生態公園還舉辦過冰雕展、滑草賽、摩托車和汽車競技等,給遊人和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機會。難以計數的遊人與家人、戀人、朋友敞開心的溝通,將所有的重負都釋放於深情的山水間。

生態公園期待能帶給您美好快樂的記憶。

關於陝西紅石峽導遊詞8

這是一座石牌樓,其上書“榆陽勝景”四個字,為20__年依照原樣修復而成。1872年,榆林總兵劉厚基出邊征伐途經雄山寺,見其破敗不堪,人難行走,為使勝境重現昔日光輝,便捐資修葺,拓寬道路,築堤植柳。豈料第二年夏,洪水氾濫,石巖崩塌,道路墜毀。劉公又捐資開山鑿道,直達洞門,遊人探幽尋勝始能自由徘徊,並在河灘栽種楊柳,在此處建造牌樓一座,並刻書以壯觀瞻。同年秋,寺下堤防又為洪水所淹,樹木無存。劉公再消巖築堤,並請陝甘總督左宗棠郵寄“榆溪勝境”四字和“白雲初晴如月之曙,黃唐在獨與古為新”楹聯,嵌刻於崖壁。經劉公三次修築,雄石峽這一名冠塞上的風景名勝才得以儲存。

“威震九邊”為一品頂戴撫陝使者葉伯英巡視榆林時所題。1888年,英軍衝破清廷邊防侵人西藏,朝野上下一片恐慌。第二年,朝廷派出多名官員巡視各邊,葉伯英奉命巡視的`就是九邊(遼東、宣化、大同、寧夏、甘肅、薊鎮、太原、固原、延綏)重鎮之一的延綏(即榆林)。當看到榆林軍事力量雄厚,戒備森嚴時,揮筆書寫“威震九邊”讚譽紅石峽關隘險要,軍事威嚴,聲名震撼北域邊疆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