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魅力四川解說詞完整版

致詞 閱讀(7.88K)

這裡,是橫斷山脈的最高點,也是四川省的最高地。這座巍峨的巨峰,海拔7556米,被稱為“蜀山之王”。貢嘎山,是珠穆朗瑪峰的姊妹峰,“貢”在藏語中是“雪”,“嘎”則是“潔白”之意。在它的周圍,大大小小的雪峰,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雪山家族,延伸出綿延不絕的山脈與河谷。流淌在四川境內的岷江與大渡河等眾多水系,都發源於這雪峰與山脈的深處。

魅力四川解說詞完整版

63歲的阿尼,是藏族人歌唱《格薩爾》史詩的“仲肯”。在藏語裡,“仲肯”就是講故事的人。四川的甘孜和阿壩地區,是中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區之一。他們在這裡種植青稞,修建寺廟,世代繁衍,在藍天與白雲之間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藏族人的眼裡,高高的貢嘎山是一位女神的化身,她日夜看護著這裡世代相傳的古老生活。而在他們的身邊,也還有另外一位偉大的人物始終相隨,庇佑著草原的富庶與安康。

這位偉大的人物就是“仲肯”阿尼故事中的主角——格薩爾王。阿尼15歲時夢見了穿白衣騎白馬的格薩爾王,從那以後,他就成為了一名把傳唱《格薩爾》史詩當作一生使命的說唱藝人。

阿須草原,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這裡,是故事開始的地方。阿須草原上的吉蘇雅格康多,是史詩中格薩爾的家鄉,公元1038年,他誕生在這裡。千年以後,故事描述的場景在這裡幾乎沒有一點變化。山谷裡,兩條小溪匯合成一條河流,經過綠草如茵的草原,緩緩地流向遠方。

史詩中的格薩爾勇猛無比,是最出色的武士,曾經在黃河上游,建立強大的邦國。為了讓格薩爾能夠完成降妖伏魔的神聖使命,說唱藝人賦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

造成半人半神的英雄。從此格薩爾施展天威,征戰四大妖魔,先後征服大小150多個部落,讓子民實現安居樂業。

在藏區,大約有150多名《格薩爾》說唱藝人行走在草原與鄉寨,傳唱著古老的傳說故事。“嶺國每個人嘴裡都有一部《格薩爾》”,這是草原上流傳的諺語。根據藏文史籍的記載,雪峰之下,古代就有名為“嶺”的大部落國。四川甘孜州的德格、石渠、白玉等地,曾經是嶺國的核心地區。

《格薩爾》的歌聲,就像草原上四處飄蕩的風。從世界屋脊到北亞草原,格薩爾的故事在傳唱中逐漸豐富成為200多部、170多萬行的規模,它是當今世界上最長的史詩,在口口相傳中世代流傳。

對於藏民族來說,格薩爾不僅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保佑自己的神靈。在家裡儲存一部《格薩爾》的手抄本,已經成為藏族家庭的傳統。牧民們希望通過格薩爾的無邊威力,避邪降魔,給家人帶來吉祥如意。

阿須草原上,牧民們依然保持著史詩中描繪的遊牧生活方式。他們每年根據季節的變化不斷遷徙,在格薩爾的歌聲中,尋找水草豐美的草場。這樣的生活千年不變。草原上的孩子從小聽著《格薩爾》的故事長大。從這部古老的史詩中,他們學習天文歷算、宗教觀念,還有自己民族的歷史

甘孜州德格縣,德格印經院正對面的雕版房內,《格薩爾》說唱藝人阿尼正和製作雕版的師傅合作,要將《格薩爾》最經典的故事用傳統的雕版技藝記錄下來。這是德格印經院自1729年建立以來,首次將雕版印刷應用於《格薩爾》史詩的記載。

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德格印經院,這裡印製的經書包括藏傳佛教各個教派幾乎全部的經典。除此之外,還印製有關藏族文化的各種典籍。凡是出自德格印經院的經卷,都有一個統一的稱號——“德格版”。

在印經院服務的藏族青年,每天都會準時來到這裡印製經書,而且每印刷一頁紙張,就會虔誠地低頭膜拜。對於他們來說,印製經書,就是自己的修行。

德格印經院採用手工雕刻印版,已經延續了近300年。印經院裡大部分刻版師的手藝,都是祖輩相傳。古老的印版被儲存在印經院裡,現在依然可以印出清晰的文字。而德格造紙的原料也十分獨特,主要採用瑞香狼毒花的根鬚,這種植物是一種藥材且含有輕微的毒性。用它作原料造出的紙,雖然質地較為粗厚,但是纖維柔性好,不易脆裂,並且蟲不蛀、鼠不咬,能夠久藏不壞。

如今,德格印經院裡古老的印版,又將增添新的內容。《格薩爾》最經典的三個故事《天界篇》、《英雄誕生》和《賽馬登位》將在德格印經院被記錄下來,那些被傳唱千年的古老故事將作為藏民族最寶貴的文化財富,以一種新的方式永久儲存在德格印經院。

講述格薩爾王故事的歌聲,伴隨著時而豪邁時而輕盈的舞姿,在草原上日復一日地流傳。“會說話的都會唱歌,會走路的都能跳舞”,這或許是對藏民族最貼切的描述。格薩爾的說唱,是藏族人的文明史詩與輝煌記憶,而每當跳起熱情的鍋莊和絃子舞,火熱的生活,才又一次真實地浮現在笑容和衣袂之間。

《魅力四川解說詞完整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