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漢中導遊詞範文(通用3篇)

致詞 閱讀(6.13K)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準備的漢中導遊詞,歡迎閱讀。

漢中導遊詞範文(通用3篇)
  漢中導遊詞1

各位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來到美麗古樸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譽的的漢中參觀遊覽,我是此次陪伴大家的國際旅行社的導遊員劉軍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劉或者劉導,我旁邊的這位就是我們的司機簡師傅,簡師傅雖然姓簡,但是他的駕駛技術卻是很不簡單的。接下來的兩天將由我帶領大家暢遊漢中的名山秀水,希望漢中的好山好水能給大家帶來好心情,希望大家在漢中能玩的開心吃的安心住得舒心,並預祝我們此次的漢中之旅能順利結束,謝謝大家!

漢中城內最著名的名勝古蹟就是這座佔地14000平方米、臺垣高聳氣勢恢巨集儼如城壘的古漢臺了。相傳古漢臺建於公元206年,劉邦建國之初漢中太守田叔在此為劉邦建造的行宮。

據《史記記載》,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盟約而立劉邦為漢中王。為了麻痺項羽,劉邦入漢中時燒掉了走過的棧道。進入漢中後,他採納蕭何的建議拜韓信為大將一方面訓練軍馬,一方面儲備糧草。與此同時,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北越秦嶺佔領關中,繼而統一了全國建立了西漢王朝。漢中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漢朝的發祥地。劉邦在漢中的時間雖短,但遺留下來來的古蹟卻很多,古漢臺就是其中的一處。

古漢臺最早叫漢臺,又名七星臺,坐北朝南,最高的臺地高達7米,為人工移土夯成。自漢以來,這裡便成為漢中府署官員的遊樂場所。歷代都有修葺現聳立於東北隅的天漢樓就是望江樓的初稱。明國七年,望江樓經道尹主持重建並正式命名,此後再無更易。我國古代都有在名勝處臨江建樓的傳統。一般統稱為望江樓。也有冠以雅號的如黃鶴樓、滕王閣等。登之可以飽覽山水,陶冶性靈激發詩性。但古漢臺的望江樓卻與眾不同。此樓遠離漢江數裡之遙,為何會謂之望江樓呢?原來漢臺地勢高,加之古漢臺高七米,望江樓正是利用這一高臺優勢。古時漢江水源豐沛,航運繁忙,等此樓可清晰飽覽碧波東流白帆點綴的如畫美景,漢水東去三千里,秦地南來第一樓這裡兩局詩充分表達了漢太望江樓在陝南名勝古蹟中的重要地位。而今,望江樓以其別緻的造型巍峨的風姿成為了漢中的標誌性建築。

望江樓的南面為明朝所建的歸蔭堂。現有古漢桂數珠,每逢中秋時節香氣四溢,成為漢中尋香訪桂的佳處。桂蔭堂的命名和桂樹有關,意在漢中的官員和文人學士都會受到漢桂的庇護。

漢中自古以來就是連線中原、西南之間的必經之地,在中國交通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棧道之鄉”。首相我們先把這個棧字分開來看,左邊是個木字旁,右邊是淺水的淺字去掉三點水,那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佔到在當年是沿河道修建的,而且材料是木頭。我們古人充分利用了當時的自然條件,足以見得我們古人是多麼的的'聰明瞭。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這個電子沙盤,這是以漢中為中心的秦巴交通分佈圖,關於棧道的整體佈局,有南三北四之說,北四指的就是溝通關中和漢中翻越秦嶺的四條道路,又叫北棧或者秦棧,由西向東分別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子午道,又叫子午口,北口在西安的長安區叫子口,南口在漢中西鄉縣叫午口,劉邦當年來漢中時走的就是這條路,他邊走邊燒,最後子午道被燒燬了,迷惑了項羽,劉邦來到漢中後拜韓信為大將,養精蓄銳,聲東擊西,最後取道陳倉道打到了關中滅了項羽統一了天下,這就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典故的由來。子午道與今天的西漢高速的走向大致相一致。儻駱道是依儻水和駱水而取名的,儻水向北流到渭河,最後流到黃河,落水向南流到漢江,最後流入長江。儻駱道與現在西安到漢中的飛機的航線基本上是一致的。褒斜道,南口在漢中的褒谷口,北口在寶雞眉縣的斜谷關,長約235公里。

陳倉道,北口在寶雞市的陳倉,南口在勉縣。南三指的就是從漢中到四川的這三條道路,又叫南棧或者蜀棧。是古代川陝的交通線。李白曾經感嘆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見這幾條路是多麼的崎嶇。這三條道路自西向東分別為金牛道,金牛道上曾經發生了中國古代最大的一場騙局: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天秦惠文王在秦嶺深山踏青狩獵,偶遇蜀王。兩國國君相見,出於禮貌,秦王就將隨身攜帶的價值連城的玉佩贈給了蜀王。蜀王非常高興,想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也用布帕包了一塊禮物送給了秦王,雙方禮貌道別,乘興而歸。

中國人一向內斂含蓄,收到禮物之後一般是不會當面開啟的,於是秦王回家之後開啟一看,裡面包的竟然是黃土。秦王氣的破口大罵:蜀王竟如此的貪財!眾大臣看見這種情況都一起恭賀到:恭喜大王賀喜大王!

秦王問:有什麼可喜可賀的?大臣們說:黃土代表國土,蜀王將自己的國土回贈給大王,還有什麼比您的玉佩更值錢呢?秦王心裡一想,也是啊!於是問道:接下來如何?於是謀士給他出謀劃策。過了幾天秦國放出訊息說:大秦寶物甚多,尤以石牛為最,它每日不吃不喝,但能日日糞金,天天拉黃金。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和秦國的美女都想送給蜀王。這個訊息傳到了蜀王的耳朵裡,蜀王高興得睡不著覺,天上掉餡餅,不要白不要,當即下令蔬果五員大將親帥蜀國大軍迅速打通了蜀國通往漢中的道路以便迎取秦王相贈的禮物。因為迎取的主要寶物就是金牛,於是這條蜀道就叫做金牛道。金牛道開通之後,秦王如約將寶物綾羅綢緞和秦國美女送給了蜀王,蜀王樂的笑不攏嘴。但他沒想到的是,他剛回去幾天,秦國的大軍就浩浩蕩蕩的從他開通的金牛道打了回去,蜀王沒有任何準備措手不及,蜀國就此滅忙,從此蜀國也納入了秦國的版圖。

中間的就是米倉道,因為翻閱米倉山而得名,東邊的那條就是荔枝道了,說起荔枝大家就會不自覺的聯想到了楊貴妃,不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條道路就是玄宗李隆基為愛妃楊貴妃修建的道路。據野史記載,當年了李隆基很喜歡楊貴妃,想娶她為妻,但楊貴妃說:嫁給你可以,但是你必須滿足我吃荔枝的心願,李隆基說這有何難,於是下令立即修建棧道,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巴蜀的新鮮荔枝送往華清宮,也就是李隆基和楊貴妃的別墅。這就是荔枝道的由來。

關於棧道的情況我就介紹的這裡,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著名的漢魏十三品的風光。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就是著名的漢魏十三品了,這些石刻都是當年從褒斜棧道石門摩崖石刻中鑿遷到這裡的,是漢魏石刻中最有名的是三通石刻了,1983年專門建成了專題陳列室加以保護。大家來看這通《開通褒斜道》,簡稱《大開通》。號稱陝南第一名石,刻成於東漢永平九年,是現存最早的東漢摩崖石刻。它全面的記載了開通褒斜棧道的歷史經過。它的書法勁直硬瘦,是我國書法史上由小篆向隸書過渡的重要標本了,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書法價值。

再看這通《故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摩崖,簡稱《石門頌》。從題目我們不難看出“故”就是去世的意思,“司隸校尉”是一個官名,,相當於現在的監獄長,“楊君”是對楊孟文的尊稱,“頌”是對他生平事蹟的頌揚。這通摩崖被稱為漢隸之極品,與略陽的《陠閣頌》、甘肅成縣的《西狹頌》並稱為“漢三頌”。它詳細的介紹了楊孟文上書請求修復褒斜棧道的經過,成為研究漢中古代交通史的重要實物資料了,它的書法勁道,刻在不平的石面上,顯得尤為圓渾,有種古拙自然的意趣,對後世的書法藝術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國之瑰寶。大家都知道商務印書館曾經出版過《辭海》,而其書名辭海二字就是取自於此,《漢中日報》的漢中二字也是取自於此。

大家再看這通《袞雪》摩崖,相傳為魏王曹操所寫。據史料記載,曹操當年兩次來到漢中第一次是曹操為了征討木鬥米教教主張魯而來漢中,第二次適當曹操得知自己的愛將夏侯淵在定軍山之戰中被斬而定軍山面臨失守時率軍來漢中。由於當時曹操和劉備的兵力懸殊不大,於是相持了兩個月之後沒有結果曹操邊退回到了長安。當他親臨漢中時,在褒谷口看到水浪激石如白雪翻滾非常的漂亮,目睹此情此景之後於是欣然寫下了袞雪二字。大家看這袞字,一撇一拉猶如翻滾的浪花,一點有如即將落水的水珠,極富動感。而雪字安靜祥和。一動一靜更體現了曹操書法的獨到。後來有人問曹操“這個袞字為啥沒有三點水呢”曹操笑著回答道“江中之水甚多,何須畫蛇添足”。其實這只是古人的一種稅法而已,我們都知道,古代漢字的書法是激昂就堆成的,他只不過是一個通假字而已罷了。但這足以見得人們對它的喜愛程度了。

好了由於時間關係我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為止,接下來的時間請大家自行參觀,謝謝。

  漢中導遊詞2

各位遊客,歡迎大家來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西北小江南——漢中觀光遊覽!很高興能在這人傑地靈的魅力之城與大家相識,在這您不僅能欣賞到秦巴漢府的闊大,也能領略到江南水鄉的神韻,更能感受到歷史帶給您的人文氣!我呢是漢中職工旅行社的一名導遊員,我叫任志華,大家可以叫我任導。我旁邊的這位師傅姓王,他是漢中市十佳旅行車司機之一。此次漢中之行將由我和王師傅陪大家一起度過,我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預祝大家在漢中吃的舒心、玩的開心、住的安心。祝願大家把最難忘、最美好的回憶留在這裡,把愉悅舒適的心情帶回家!謝謝大家!

各位遊客大家好,現在我們離開了下榻的郵政大酒店,前往今天參觀的第一站古漢臺。古漢臺是漢王劉邦的行宮,又名七星臺。1958年漢中市政府在此基礎上建成了現在的漢中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十分豐富,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20分鐘的行車,請大家往窗外看前方不遠處就是古漢臺了。請大家攜帶自己的隨身物品、關好車窗隨我下車。謝謝大家!

現在大家看到的高樓就是望江樓,古人在此留下了“漢水東去三千里,秦地南來第一樓”的詩句。現在請大家和我一起看一下“漢家基業”漢基。公元前206年,項羽違背“誰先入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郡南鄭”。劉邦認為漢中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自然不願意來。蕭何勸諫道:“漢中,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願大王能王漢中。”劉邦從謀如流,便率軍由子午道來到漢中任漢王一職。他來到漢中後,發現漢中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河流縱橫,盛產魚米,便利用此地休養生息,操練士卒,囤積糧食。此後,他又拜韓信為大將軍。採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計策,一舉攻出散關,平定三秦,奠定了漢室帝業之基。劉邦為紀念他從由漢中發跡,遂定國號為“漢”。這裡一直被視為漢室帝業的象徵,有詩為證:留此一杯土,尤為漢家基。著名學者餘秋雨來漢中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是漢人,說漢話,寫漢字,我建議每個中國人尤其是漢族人都把這裡作為自己的老家,我建議大家有空能常回家看看!

經過桂蔭堂我們來到這裡,大家看到的兩幅壁畫,右手邊這幅就是家喻戶曉的鴻門宴。描繪的是劉邦先入關中激怒項羽,惡戰在即,劉邦到鴻門找項羽謝罪,九死一生逃回壩上的情景。左手邊描繪的是劉邦當年設壇拜將時的情景。右手邊呢是拜將圖,劉邦在鴻門逃離虎口後,在蕭何的推薦下拜韓信為大將軍,並採用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出三關,一舉拿下三秦大地!下面我們去參觀棧道陳列室!

大家看這個棧道的棧字,棧道的“棧”字,左邊為“木”字旁,說明棧道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木材,右邊為“淺”字的右半邊,說明棧道主要順著河谷,依淺水區而建,一方面運送木料簡便易行,另一方面取水方便。因為古代沒有先進的開山工具,聰明的古人採用“火燒水激”法開鑿棧道,符合今天物理學“熱脹冷縮”的原理。用猛火燒之,就近取河谷之水激之,在堅硬的岩石上開鑿柱孔、壁孔,立木為柱,上架木樑、石樑,鋪之以木板,供人、車行走,這就是棧道。漢中被譽為“棧道之鄉”,在中國古代交通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據《戰國策·秦策》記載: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漢中自古以來就是連線中原、西南之間往來的必經之地。棧道分“南三北四”,共七條棧道。北棧有、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因連線秦地,又名秦棧。南棧有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因連線蜀地,又名蜀棧。在七條棧道中以褒斜棧道最為重要,是修建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最短、最為合理的一條棧道。褒斜道是橫跨秦嶺、連線關中與漢中、巴蜀的主要通道之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一條國家級“高速公路”。褒斜道以秦嶺為界,北邊沿斜水河谷而建,出谷口為斜谷口,連線關中眉縣。南邊沿褒水河谷而建,出谷口為褒谷口,連線漢中,因此稱為褒斜棧道。

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下金牛道,它涉及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據說當年秦王在秦嶺中游玩巧遇蜀王,兩國國君相見,秦王非常高興就把自己隨身的玉佩送給了蜀王,來而不往非禮也,蜀王也回送了禮物,中國人講究含蓄,秦王不好意思當面開啟,回國後開啟一看,非常生氣,原來蜀王送給他的是一包黃土,正要發怒,手下一位謀士靈機一動說:恭喜大王,賀喜大王黃土代表國土啊。秦王大喜,便照謀士的注意,讓人給蜀王傳信說,我們大王準備送給你們幾頭能糞金的石牛。蜀王大喜,偏派了5位大力士,遇水搭橋,遇上開山,沒想到秦王派了大批軍隊跟著大力士滅掉了蜀國,這就是金牛道的來歷。下面去參觀被稱為國之魁寶的石門十三品展室。

這裡展出的都為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就是以自然山崖為依託,稍事修整後刻上文字。石刻之風,興於秦而盛於漢,兩千多年來,綿延不斷,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通摩崖石刻《大開通》,曾在泥沙青苔下沉睡了數百年。最初,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它是一通溢滿生命能量的藝術品,而以為那些剛勁有力的線條,不過是崖壁的自然龜裂。審視《大開通》的開通二字,書法家看到了古拙開張,政治家看到了開創開拓,哲學家說它包容天地,軍事家則想到了開疆拓土,應該說這正是對漢中歷史的認識,也是對漢中精神文明的理解。

大家知道,梟雄曹操詩文華蓋天下,他的書法卻十分罕見。現在大家看到的袞雪摩崖,相傳為魏王曹操書寫。史書記載,曹操一生兩次來到漢中,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聞訊愛將夏侯淵被刀劈定軍山,便親帥大軍四十萬,來到漢中與自己的老對手劉備一決雌雄。人算不如天算,兩個月過去了,總是相持不下。心情鬱悶,在部眾的陪同下來到今天的褒河散步,看到水激岸石捲起的千層浪花猶如白雪翻滾,回首往事,一時心情澎湃、感慨萬千,便提筆寫下了滾學兩字,以抒情懷。大家看,這兩個字近篆而非,行筆縱放不羈,確有波濤澎湃之勢。以此來表現自己的風采神韻和魏武精神。

好了,古漢臺的講解到這就結束了,請大家自由參觀,半個小時後我們在門口集合。

  漢中導遊詞3

各位尊敬的遊客,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漢中的張良廟景點參觀:

我姓宋,大家叫我宋導就可以了,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廟內參觀。

張良廟位於秦嶺柴關嶺南麓,紫柏山東南腳下,距漢中留壩縣城17公里處的廟臺子街上。

相傳為漢高祖劉邦的主要謀臣,“漢九年級傑”(張良、肖何、韓信)之一的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後,就“激流勇退”,託名“辟穀”,隱居於此。後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風,在這裡建廟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稱“張良廟”。張良為“漢九年級傑”之首,劉邦自己就這樣說過:“出謀劃策,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安撫百姓,籌集糧餉,我不如肖何;統帥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

此三位都是人傑。”但張良深知和劉邦共事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安樂,所以當西漢立國之時,正是張良“辭漢”之日,留在秦嶺深處的紫柏山上潛心修道辟穀成仙。此舉正中劉邦下懷,當他當了西漢開國皇帝之後,就敕封張良晉侯。400年之後的東漢之末,張良的第10代孫張魯做了“漢中王”,為了尊崇先祖不以功高蓋世而討封,不以位極人臣而自居的超群拔俗之德,便修建了這座“漢張留侯祠”。從那時起,這裡就成為道教活動的勝地中心,四方攬勝者絡繹不絕,爭相觀光。這座古廟猶如一面歷史的鏡子,反映著張良其人其事以及世代百姓對他的崇敬。

張良廟傍山依水,古樸典雅,終年雲靄繚繞,頗有仙家靈氣。柴關、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個圈椅狀,廟前一水和廟後一河又成環抱之態,廟四周幽靜肅穆,方圓百里蒼松紫柏挺拔蒼翠,大有護法衛道之像。二水輕流低吟,如琴鳴曲;鳥語清脆,空谷傳音;再加以廟宇玲瓏,樓臺迭現,常使風塵僕僕的遊客,如去雲霧飄渺,變幻無常之境,頓生飄飄欲仙,遊身世外之感。張良廟融名勝、古蹟、文物、風景於一體,成為陝南著名的遊覽勝地。

剩下的時間,各位可以仔細端詳,領略一下張良廟的仙家靈氣。另外,請大家在遊覽過程中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破壞公共文物。祝大家玩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