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致詞>

宣傳片解說詞積累

致詞 閱讀(2.22W)

1 自然地理概況

宣傳片解說詞積累

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東北部約10 km處,有一座聞名遐邇的熊耳山。熊耳山海拔483 m,呈東西走向,東西綿延6 km,南北寬3 km,面積約18 km2,是一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遠遠望去,熊耳山像一隻大白熊,頭東尾西地橫臥著;主峰像一扇張開的熊耳,故名熊耳山。

熊耳山為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崮型地貌,屬沂蒙山脈。區內山巒疊嶂,溝壑縱橫,低山連綿,丘陵遍佈,總體地勢東高西低。區內大小山頭40多座,以熊耳山、方山、九頂蓮花山、越峰山等代表。山系走向大體為北東向,呈雁行狀排列。

熊耳山山勢雄偉奇險,仰觀熊耳山,一峰突起在群山中,石崮雲繞,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群峰拱衛柏蒼松鬱。從山頂俯視山下,眾水交絡,泉水叮咚,綠野山花,搖枝輕語,一展秀色。據《嶧縣誌·山川》記載:“熊耳山,城北六十五里,巨梁山之左,界碑嶺之南,高聳巍峨,周圍岩石峭立數百丈,唯一鳥道可上”。熊耳山叢集崮、雙龍大裂谷、臥虎洞、龍抓崖崩塌地質災害遺址等自然奇觀為一體,堪稱“天造地設,鬼斧神工”之作。

熊耳山的崮形山體,是山東獨有、華北罕見地貌形跡。這種奇特山勢形成於距今約5.4億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紀淺海相沉積,結束於距今約6700萬年前的新生代喜馬拉雅運動。它們經受了強烈的地殼切割和抬升運動,經過漫長年代的浸蝕、溶蝕、重力崩塌和風化等多重地質作用形成。平坦崮頂就是平頂山地的遺存,崮頂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隱含了地殼抬升運動的重要資訊。

熊耳山地質地貌景觀獨特區內擁有形態各異的石灰岩崮群,其“崮”形地貌景觀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崮”的山形奇特,《辭海》把抱犢崮專門作為解釋“崮”字的典型山體。其自古以魯南72崮之首著稱,今又被譽為“天下第一崮”。而且區內具有華北稀有的岩溶地質地貌景觀。2000年7月世界國際旅遊組織外國專家一行考察後認為:熊耳山雙龍大裂谷、溶洞群等岩溶地貌景觀是中國一處極具地質考古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的景區。因此熊耳山地質遺蹟保護區的地質、地貌、景觀在國內和國際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儲存完好,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國內外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的地質遺蹟資源。

2地貌景觀

地貌景觀是在多種地質營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定觀賞性、具有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的地質遺蹟。熊耳山地區的地貌景觀可分為岩石地貌、構造地貌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有:石鐘乳、石筍、石柱、黃龍洞、臥龍洞、四梯洞、天洞、神仙洞、觀音洞、八戒洞等;構造地貌有獅子峰和玉女峰;流水地貌有龍床峽谷和滄浪淵峽谷。環境地質遺蹟分為地震遺蹟和災變地質環境遺蹟,進一步分為雙龍大裂谷、龍抓崖、獅子峰和玉女峰等。

2.1碳酸鹽奇峰

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區內的山體普遍具有典型的碳酸岩奇峰—崮形地貌。如抱犢崮、杏山、方山、熊耳山、大陡山、東鑲山、西鑲山、雞冠子崮、軻轆崮、碾盤山等,形成了地質公園區內特殊的地貌景觀——石灰岩崮群,山頭高高突起,有的像一座座城堡,有的像雞冠、駝峰、道士帽形象各異,多姿多型。崮的特徵是山頂平平,四周陡峭,在地貌學上崮屬於構造地貌中的桌狀山或方山地形,一般形成於上部岩層較堅硬,厚度較大,下部岩層較軟的水平岩層發育地區。

2.2岩溶洞穴景觀

由於區內屬寒武紀碳酸鹽巖分佈區,而且構造裂隙極為發育,為岩溶地質地貌景觀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條件。區內寒武紀硃砂洞組和張夏組灰巖中溶洞遍佈,比較集中發育的有熊耳山和抱犢崮。比較著名的岩溶地質景觀有雙龍大裂谷、黃龍洞、臥虎洞、四梯洞、天洞神仙洞、觀音洞、八戒洞等。

(1)雙龍大裂谷

雙龍大裂谷是熊耳山最主要的地質景觀,位於山頂海拔488 m高地的南坡,地理座標為東經11737ˊ08″,北緯35°00ˊ20″。沿山體410 m等高線分佈。該裂谷由五億年左右形成的海相沉積——厚層狀石灰岩,在中生代時發生強烈構造運動,形成30和110走向的二組其扼裂隙,在後期內外地質營力的作用下,發育成為裂谷。因東西、南北走向的兩條裂谷,在空中俯瞰尤如二條舞動的蛟龍,故而得名“雙龍大裂谷”。

“雙龍大裂谷”總長度500 m左右,寬1~15m不等,高10~30m,主體部分自西向東分四段:

第一段長約100 m,寬約4 m,高25 m,南壁多處有大-片石鐘乳自上而下垂簾吊掛其上,奇形怪狀,千姿百態;

第二段俗稱“龍抓崖”,為單壁,長約100 m,南部崩塌,約數百噸的大塊巨石二十多塊,墜落崖下,分佈在3000 m2的範圍內,當地人稱為“飛來石”;

《宣傳片解說詞積累》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