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茶葉企業文化和茶葉出口經營體系的探討論文

職場 閱讀(1.99W)

1990年以來,中國不少地方興起茶文化 熱,飲茶文化得到弘揚,可喜可慶。不過,屬於茶文化範疇的茶葉企業文化,卻被忽略,甚至遭到踐踏,特別是茶葉出口企業文化,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遭受的踐踏尤為嚴重,對茶葉對外貿易、茶文化的弘揚、茶葉經濟的發展都產生負面影響。為此,特呼籲有關當局和茶界同仁引起注意,促進茶葉企業復興茶葉企業文化,並就茶葉企業文化和茶葉出口經營體系作初步探討。

茶葉企業文化和茶葉出口經營體系的探討論文

關於茶葉企業文化

茶業企業文化,是茶葉企業,如茶葉公司、茶廠、茶場、茶葉店、茶館等,從事茶葉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包括企業價值觀念、企業精神、職業道德、企業形象、企業科學技術和文化素養、企業榮譽觀及產品信譽等,是企業在長期生產和經營活動過程中,逐步生成和發展起來的。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文化已滲透到商品的構成要素中,併成為生產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的增長,再也不僅僅是一個以資本為中心的資本的積累和集中的過程,在企業運作中,企業文化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企業文化,使企業講求經營之道,確定正確的企業經營宗旨、發展戰略;培養企業精神,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塑造企業形象,包括經營信譽、產品質量、服務態度、企業環境;提高企業的科 學技術和文化素養,增強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使企業在市場經濟激烈競爭下立於不敗之地,不斷創新和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的國有茶葉企業,經過三、四十年的建設發展,在弘揚中國傳統的茶葉經營之道基礎上,發揮國有經濟在資本和科技投人方面的優勢,吸收現代科學文化,建立起茶葉文化,確立企業經營方針,規範企業行為,嚴格產品生產規程,實行嚴密的產品檢驗制度,保證產品質量,樹立企業榮譽觀和企業優良形象。貨真價實,遵守合同,注重信譽,特別是塑造出良好的國有茶葉出口企業形象,一直是我們在海外推銷祖國茶葉的人士引以為翅的“故鄉”。

譬如,中國綠茶對外貿易,自1956年起實行全國統一的標準茶號及貿易標準樣制度,即中國有關茶葉出口公司、商品檢驗局根據對外貿易和商檢實踐,制訂出代表中國綠茶各個級別品質標準的茶號,如9371(特級珍眉),8147(一級雨茶)等,一個茶號代表一個級別的茶葉產品,形成一系列中國出口綠茶標準茶號,各茶號代表的茶葉品質達到規格化、標準化,並執行統一的各茶號貿易標準樣,使出口的中國綠茶品質保證,常年穩定,全國劃一,燕得國際茶葉市場的公認和讚許。因此,中國綠茶對外貿易,不必看樣議價,憑著一系列的中國綠茶標準茶號,就可以達成 交易,約定俗成,形成中國特有的茶葉出口企業文化。

可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由於國際茶葉市場的'變化以及國內茶葉廠商惡性競爭,使經過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中國茶葉企業文化,特別是中國茶葉出口企業文化遭受踐踏,享譽國際茶葉市場的廠家不再壟斷全球綠茶市場,中國綠茶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不斷下跌,各茶號原標準品質規格不能保證,以致出現降價降質、以次充好,茶號不變,茶葉品質規格面貌全非。同一個號碼茶,如9371.8147.3505等,競有A,B,C.D級內等級之異,給飲譽世界的中國綠茶聲譽造成嚴重損失。我們在海外推銷祖國茶葉的同行,常常慨嘆望不到昔日富有茶葉出口企業文化的“故鄉”。

為此,呼籲復興茶葉企業文化,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貨真價實,保證質量,注重信譽,遵守合約,恢復和保持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信譽。

我曾看到報導,某服裝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提出“一針一線總關情”作為其企業文化的基本精神,心繫消費者。我覺得茶葉企業更應該做到“片片茶葉總關情”,心繫飲茶者。你若注意到,你的茶葉是作為健康飲料供人們飲用的,栽培時,你就不會亂噴農藥;加工時,你就會注意衛生,不新增其它物料。

關於茶葉出口經營體系

中國茶葉出口貿易,以衝破計劃經濟下的茶葉出口體制後,出現一些新景象,茶葉出口渠道多起來,國內向外推銷茶葉的人士也多起來,中國特有的茶類,如綠茶、特種茶出口量不斷增加。但是也出現一些新問題,最突出的是惡性競爭,降質降價,爭奪客戶,出口茶價跌人谷底,令茶葉生產者、茶葉出口商難以招架。

目前茶葉出口仍然延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出口許可證,實行配額管理。近年來,茶葉出口經營權略有開放,除綠茶仍要向北京中央部門申請領取出口許可證外,其它茶類出口許可證批准權下放到有的省,也授於少數茶廠茶葉出口權,但絕大多數茶葉生產者,即使有外商客戶、有自營出口能力,仍然無權經營茶葉出口,仍然不能直接參與茶葉外貿市場競爭。

全國絕大多數商品出口都已放開,如今茶葉供過於求,還要堅持出口許可證,實行配額限制,實在令人費解,對生產者也很不公平。

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生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政府授予部分企業茶葉出口經營特權的辦法,已不適應國內外興起的茶葉市場經濟形勢,弊端殊多。中國茶葉出口體制應省時度勢加以革新,取消茶葉出口許可證,取消配額限制,允許任何有能力經營茶葉出口的企業自營出口,一視同仁,不授特權,不限茶類,不分大小(企業),公平競爭,讓企業自行謀求生存和發展,逐步形成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新的茶葉出口經營體系。

根據本人十多年來在香港從事茶葉國際貿易的體驗,覺得有必要發展茶葉出口業、茶葉加工業(包括茶葉初、精製和拼配)、茶葉種植業相聯合的茶葉出口經營體系。其中茶葉出口業,不必僅限於國內茶葉出口企業,還應積極吸引外商加人或參與;包括綠茶在內的茶葉加工業、茶葉種植業也可向外開放,發展跨境、跨國的合作。本人在內地為茶葉科技人員,1985年兩袖清風到香港,1987年自創茗華公司,經營茶葉國際貿易,經過“八年抗戰”,以我公司為中心,聯合國內茶葉廠商和外國茶葉客戶,形成茶葉出口聯合體系。我們的這種跨境跨國的茶葉出口聯合體系,多年來的合作,基本上相安無事,在茶葉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仍能維持,雖然遇到茶葉質量、價格等問題,亦能自行協商解決,互惠互利,各揚其長,各賺各的錢,我把它概括為各盡所能,各得其利。

這種沒有合約約束的茶葉出口聯合體系,依靠各盡所能、各得其利以及“片片茶葉總關情”的企業文化所維繫,相互利用,相互配合,珍惜茶緣,注重信譽,攜手參與市場競爭,共同謀求生存和發展。我覺得發展茶葉出口業、茶葉加工業、茶葉種植業相聯合的茶葉出口經營體系,由小到大,穩步發展,有利於中國茶葉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希望有關當局輔導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