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美國加拿大考察報告

職場 閱讀(3.11W)

市政府:

美國加拿大考察報告

為加快優化我市海洋經濟產業和轉型升級,促進我市海洋海灣以及岸線等可持續開發利用,2017年9月29日至10月6日,由市海洋與漁業局xx局長帶隊對美國紐約、洛杉磯和加拿大溫哥華等主要海洋城市進行了考察學習,並與紐約海岸管理委員會、紐約cc總商會,以及美國最大的水產企業—海神叉公司等進行了友好而深入的座談交流。

所考察的地區和拜訪機構在岸線整治、海洋物流和漁人碼頭等產業發展和建設方面的成果、做法和經驗給考察團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很好地借鑑和學習。

一、立法先行,以人為本,城市海岸線實現功能、景觀、經濟綜合協調發展

美國海岸線全長 22680公里,是世界上海洋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實行海洋管理的國家。加拿大海岸線長達243792公里,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佔世界海岸線總長的25%。美國、加拿大同屬海洋大國,也是海洋強國,在海岸線建設和管理方面雖不盡相同,但卻有著三個明顯的共同特點。

一是堅持始終把岸線立法放在第一位置,並堅持執行,為岸線保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保障。1972年10 月27 日 , 美國國會頒佈了《海岸帶管理法》,從使而海岸帶立法管理作為一種正式的政府活動首先得到實施,在此框架下由各州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加拿大也早在186

問題。據此,美國1972年釋出《海岸帶管理法》制定了國家海岸帶管理計劃,確立了保護海岸帶自然資源;對重大設施建設進行有序排列;保護和恢復海岸歷史、文化等12項措施。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紐約提出讓所有紐約人步行10分鐘就可以到達一個公園的目標;對於濱海綠化,提出了具體到“棵”的目標;每年政府提出上百條岸線整治細化舉措,對於每一條舉措將如何運作以及帶來的影響都闡述得清清楚楚,無論是政策措施,還是立法程式、實施主體、行政手段等都進行考量。此外,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意見。據統計,每年海岸規劃整治期間需走訪了千餘名市民、團體倡導者,會見100多組社群團體,通過密集的諮詢會、訪談、問卷調查、媒體討論、社群講座等,形成社會共識。這樣,城市規劃不僅體現了多元主體利益的訴求,實施起來自然也容易得到全民支援。

二、海洋漁業發展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較為完善

在洛杉磯期間,我們對美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洛杉磯港、以及洛杉磯山派垂魚品超級市場的進行了考察,同時與美國海神叉海洋食品公司查克先生進行了的交流座談。美國海神叉海洋食品公司總部位於西雅圖,是全美最大的海洋食品公司,年產值達30億美元,擁有大型遠洋捕撈船80餘艘,在太平洋、大西洋海域作業,已形成了從遠洋捕撈、水產加工、海陸空物流運輸於一體的完整發展體系。

以上我們看到,隨著美國經濟技術的發展,美國的捕撈企業、家庭養殖專業戶和水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大,實行機械化作業、企業化經營,並採用產地直銷的大流通形式,有自己的捕撈船隊,加工團隊,建立了供應鏈資訊管理平臺和水產品加工配送中心,在漁港進行集配,然後直接銷售給大型超市、終端連鎖集團、水產品食品加工企業或批發商,最終送達消費者。 在流通環節,大型零售商主導的水產品供應鏈管理模式占主導地位。美國水產品供應鏈大都是以大型零售商為主導的模式。美國水產品供應鏈較短。水產品80%以上由生產者或生產者團體在產地將產品進行分級、包裝等處理後,直接送往大型超市、零售連鎖店或配送中心。美國水產品供應鏈以客戶為核心,主導權在供應鏈的下游,它們在生產加工企業與捉摸不定的消費者之間提供著有利的連線,能夠最方便、最快捷地蒐集到決定供應鏈運作的關鍵資訊並與供應鏈節點企業共享,使供應鏈能夠更為快捷地響應市場需求的變化並作出反饋決策。

這種由消費者需求“拉動”的供應方式,是目前世界上供應鏈管理最為有效的模式

另外,美國的交通運輸設施十分完備,公路、鐵路、海運物流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遍佈城鄉公路呈網狀結構。鐵路運輸也十分方便,儲運裝置機械化程度高,一些水產品收購站和倉庫、加工廠建有專門的鐵路線。通訊設施先進,漁業資訊網路發達,網狀傳遞模式的資訊流為美國水產品供應鏈的發展也提供了良好的資訊科技保障。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較好的實現了海洋產業轉型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

“漁人碼頭”興起於歐美。在美國舊金山、中國澳門、日本東京、英國利物浦等城市,都有著名的漁人碼頭。國內外許多海濱城市的“漁人碼頭”,多偏向旅遊等方面,漁業元素已較少。而此次考察的加拿大溫哥華“漁人碼頭”在兼具旅遊的同時,卻獨具自身特色,仍然是一座服務漁業的“漁人碼頭”,在整個大溫哥華地區裡,漁人碼頭屬於亞裔移民的聚居地,日本、印度及華裔移民將其本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帶至此地,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特色,至今仍是加拿大最大的商業捕魚港口,目前含有大小漁船泊位400餘個,遊艇泊位80餘個,陸上佔地面積約180畝。

《美國加拿大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