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報名條件是什麼

職場 閱讀(2.55W)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是專業技術人員准入類職業資格考試。考試報名條件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報名條件,希望對你有幫助。

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報名條件是什麼

  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報名條件

(一)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

1.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具有高等專科以上學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

(二)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中國公民,可以申請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綜合階段考試:

1.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 已取得財政部註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簡稱財政部考委會)頒發的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並且在有效期內。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不得報名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

1. 因被吊銷註冊會計師證書,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2. 以前年度參加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因違規而受到停考處理期限未滿者。

免試條件

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高階技術職稱的人員(包括學校及科研單位中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者),可以申請免予專業階段考試1個專長科目的考試。

免試年度為申請人提交申請的年度,申請人應當於本年度考試開始前提交免試申請。

  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報名方式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報名通過“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分為網上預報名、資格稽核、交費確認三個步驟.

登入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網站,點選“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連結,進入“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進行網上預報名。

首次報名參加專業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須持預報名資訊表、身份證件原件及影印件、學歷證書或中級以上職稱證書原件及影印件,到報名地現場辦理報名資格稽核。

持有國外學歷證書的報名人員,還應當提供學歷證書原件以及經公證機關公證的該學歷已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的中文證明。

非首次報名參加專業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以及報名參加綜合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無需進行報名資格稽核。

報名人員可以在一次考試中同時報考專業階段考試6個科目,也可以選擇報考部分科目。

  註冊會計師的考試範圍

考試用書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根據財政部考委會發布的考試大綱,編寫專業階段考試6個科目考試輔導教材和經濟法規彙編,由出版社出版發行。報名人員可在當地書店、出版社指定的網上書店或報名地自願購買。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不編寫綜合階段考試輔導教材。

考試大綱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綜合階段考試(2017年)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專業階段考試(2017年)

註冊會計師作為向社會提供審計、諮詢等專業服務的執業人員,應適應的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目的就是選拔和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

一、測試科目

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劃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

考生在通過專業階段的全部考試科目後,才能參加綜合階段的考試。綜合階段考試設職業能力綜合測試一個科目,分成試卷一和試卷二。試卷一以鑑證業務為重點,內容主要涉及會計、審計和稅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二以管理諮詢和業務分析為重點,內容主要涉及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和經濟法等專業領域。試卷一設定5分的英文作答附加分題,鼓勵考生使用英文作答。

綜合階段主要測試考生是否具備在職業環境中運用專業知識,保持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與態度,有效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國際環境下運用英語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體現了註冊會計師的職業特性和註冊會計師勝任能力的要求。

為不斷提升中國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國際化水平,加快推進中國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國際認可程序,打造中國註冊會計師走向國際的"通行證",測試考生在國際環境下運用英語進行業務處理的能力,自2010年度起在綜合階段考試百分制內設定英文題。2015年度取消英文題,改為英語作答附加5分。

二、測試目標

綜合階段考試的測試目標不同於專業階段考試。綜合階段考試並不是專業階段考試科目知識的重複測試,而是要求考生在掌握專業階段各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必要的經驗積累,能夠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和相關技能對職業環境中的實務案例,進行資訊的篩選、甄別和判斷,識別業務問題的性質、影響和要求等,運用所掌握的資訊、知識進行深入的業務和財務分析及處理,提出有效的意見、建議或解決方案,並清晰地進行表達闡述。同時,能夠運用英語進行閱讀理解、文字表達和業務處理。

具體來說,職業能力綜合測試主要測試考生的下列能力:

1.與認知、分析和評價相關的能力

(1)能夠識別業務、技術和職業道德問題;

(2)能夠應用技術知識,以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

(3)能夠理解更廣泛的實體經濟活動;

(4)能夠根據已有知識、經驗以及邏輯推理的能力,理解所要解決問題和資料的相關性;

(5)能夠選擇恰當的分析工具;

(6)能夠依據要求、現狀和資料,進行分析;

(7)能夠評估資訊的質量;

(8)能夠分析優勢、弱點、機會和威脅,並根據輕重緩急做出恰當判斷;

(9)能夠考慮競爭對手、企業內部人員以及其他各方的反應;

(10)能夠根據事件、影響、假設以及分析形成的資訊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2.與溝通和表達相關的能力

在對問題的判斷分析和表達闡述中,能夠做到思路清晰、結構合理、論據充分、邏輯嚴密、陳述客觀、表達流暢。

三、測試內容

職業能力綜合測試由兩張試卷組成:以鑑證業務為核心的試卷一;以技術諮詢和業務分析為核心的試卷二(含英文題)。每張試卷的考試時間均為3.5小時。

職業能力綜合測試涵蓋專業階段6科的主要內容,根據綜合階段考試的總體目標、能力要求和實務經驗要求,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涉及的相關法規截至2016年12月31日):[7]

一、會計

(一)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

1.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劃分

2.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會計處理

(二)固定資產

1.確認和初始計量

2.折舊

3.後續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4.處置

(三)無形資產

1.確認和初始計量

2.內部研究與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3.後續計量

4.處置

(四)投資性房地產

1.性質和確認

2.初始計量

3.後續支出的確認和計量

4.轉換和處置

3

5.後續計量模式的變更

(五)金融資產

1.分類和初始計量

2.後續計量

3.金融資產重分類

4.金融資產轉移

(六)長期股權投資及企業合併

1.對聯營、合營企業投資的初始計量

2.對子公司投資的初始計量(包括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以及企業合併以外的方式取得子公司的初始計量)

3.對聯營、合營企業和子公司投資的後續計量

4.權益性投資核算方法的轉換

5.合營安排

(七)資產減值

1.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和計量

2.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的確認和計量(包括範圍、減值方法、個別和合並財務報表中的處理等)

3.其他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包括範圍、減值跡象的判斷、減值方法等)

(八)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1.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區分及相關會計處理

2.複合金融工具的拆分

3.金融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包括範圍、確認、初始和後續計量、借款費用的處理)

4.職工薪酬的確認和計量(包括貨幣性和非貨幣性薪酬、與離職後福利相關的設定提存計劃、辭退福利以及以現金或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

5.其他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包括預收款、應交稅金、遞延收益等的確認、初始和後續計量)

6.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

7.實收資本和其他權益工具的確認和計量

8.資本公積的確認和計量

9.其他綜合收益的確認和計量

10.留存收益

(九)收入、費用和利潤

1.商品銷售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2.提供勞務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3.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4.建造合同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5.期間費用的構成、確認與計量

6.利潤的構成及相關會計處理

(十)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1.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範圍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確認與計量

3.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會計處理

(十一)債務重組

1.重組方式

2.會計處理

(十二)所得稅

1.資產、負債的`計稅基礎及暫時性差異的認定

2.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與計量

3.所得稅費用的確認與計量

4.利潤總額與所得稅費用的調整

(十三)外幣折算

1.記賬本位幣的確定

2.記賬本位幣變更的會計處理

3.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4.外幣報表折算

(十四)租賃

1.分類

2.承租人的會計處理

3.出租人的會計處理

4.售後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

(十五)財務報表

1.財務報表列報原則

2.個別財務報表

3.合併財務報表(包括合併範圍的確定、合併財務報表的格式、編制原則和基本程式以及合併抵銷原則)

4.每股收益的計算

5.財務報表附註披露的原則和主要內容

6.會計差錯更正的會計處理

7.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會計處理(調整事項、非調整事項)

8.關聯方披露

(十六)公允價值計量

1.公允價值的初始計量

2.估值技術

3.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計量

4.負債及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

5.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可抵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計量

二、審計

(一)審計計劃

1.初步業務活動

2.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

3.重要性

(二)風險識別和評估

1.風險評估程式、資訊來源以及專案組內部的討論

2.瞭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3.瞭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

4.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三)風險應對

1.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

2.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式

3.控制測試

4.實質性程式

(四)銷售與收款迴圈的審計

1.銷售與收款迴圈的特點

2.銷售與收款迴圈的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

3.銷售與收款迴圈的重大錯報風險

4.測試銷售與收款迴圈的內部控制

5.銷售與收款迴圈的實質性程式

(五)採購與付款迴圈的審計

1.採購與付款迴圈的特點

2.採購與付款迴圈的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

3.採購與付款迴圈的重大錯報風險

4.測試採購與付款迴圈的內部控制

5.採購與付款迴圈的實質性程式

(六)生產與存貨迴圈的審計

1.生產與存貨迴圈的特點

2.生產與存貨迴圈的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

3.生產與存貨迴圈的重大錯報風險

4.測試生產與存貨迴圈的內部控制

5.生產與存貨迴圈的實質性程式

(七)貨幣資金的審計

1.貨幣資金與業務迴圈

2.貨幣資金涉及的主要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

3.貨幣資金的重大錯報風險

4.測試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

5.貨幣資金的實質性程式

(八)對特殊事項的考慮

1.財務報表審計中與舞弊相關的責任

2.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法律法規的考慮

3.註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

4.前任註冊會計師和後任註冊會計師的溝通

5.利用內部審計工作

6.利用專家的工作

(九)對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特殊考慮

1.與集團財務報表審計有關的概念

2.集團財務報表審計中的責任設定和註冊會計師的目標

3.集團審計業務的承接與保持

4.瞭解集團及其環境、集團組成部分及其環境

5.瞭解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

6.重要性

7.針對評估的風險採取的應對措施

8.合併過程

9.與組成部分註冊會計師的溝通

10.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11.與集團管理層和集團治理層的溝通

(十)其他特殊專案的審計

1.審計會計估計

2.關聯方的審計

3.考慮持續經營假設

4.首次接受委託時對期初餘額的審計

(十一)資訊科技對審計的影響

1.資訊科技對內部控制的影響

2.資訊科技中的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測試

3.資訊科技對審計過程的影響

4.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和電子表格的運用

5.不同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問題

6.資料分析

(十二)完成審計工作

1.審計完成階段的工作

2.期後事項

3.書面宣告

(十三)審計報告

1.審計意見的形成

2.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

3.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

4.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5.在審計報告增加強調事項段和其他事項段

6.比較資訊

7.註冊會計師對其他資訊的責任

(十四)企業內部控制審計

1.計劃審計工作

2.自上而下的方法

3.測試控制的有效性

4.企業層面控制的測試

5.業務流程、應用系統或交易層面的控制的測試

6.資訊系統控制的測試

7.內部控制缺陷評價

8.出具審計報告

(十五)質量控制

1.質量控制制度的目標和對業務質量承擔的領導責任

2.相關職業道德要求

3.客戶關係和具體業務的接受與保持

4.人力資源

5.業務執行

6.監控

(十六)職業道德

1.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2.職業道德概念框架

3.註冊會計師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具體運用

4.非執業會員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運用

(十七)審計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

1.基本要求

2.經濟利益

3.貸款和擔保以及商業關係、家庭和私人關係

4.與審計客戶發生人員交流

5.與審計客戶長期存在業務關係

6.為審計客戶提供非鑑證服務

7.收費

8.影響獨立性的其他事項

三、稅法

(一)增值稅法

1.徵稅範圍與納稅義務人

2.稅率與徵收率

3.一般計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4.簡易徵稅方法應納稅額的計算

5.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徵收

6.出口貨物、勞務及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的退(免)稅和徵稅

7.增值稅徵收管理、稅收優惠、增值稅發票的使用與管理

(二)消費稅法

1.納稅義務人與徵稅範圍

2.稅目與稅率

3.計稅依據與應納稅額計算

(三)關稅法

1.徵稅物件與納稅義務人

2.關稅完稅價格與應納稅額的計算

3.關稅減免和徵收管理

(四)資源稅法和城鎮土地使用稅法

1.資源稅納稅義務人、稅目與稅率

2.資源稅計稅依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

3.資源稅減稅、免稅和徵收管理

4.城鎮土地使用稅稅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五)房產稅法和土地增值稅法

1.房產稅稅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2.房產稅稅收優惠和徵收管理

3.土地增值稅納稅義務人與徵稅範圍

4.土地增值稅稅率、應稅收入與扣除專案

5.土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6.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

7.土地增值稅稅收優惠和徵收管理

(六)企業所得稅法

1.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2.資產的稅務處理和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的所得稅處理

3.企業重組的所得稅處理

4.稅收優惠

5.應納稅額的計算

6.源泉扣繳

7.徵收管理

(七)個人所得稅法

1.納稅義務人與徵稅範圍

2.稅率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3.應納稅額的計算

4.稅收優惠、境外所得的稅額扣除和徵收管理

(八)國際稅收

1.國際稅收協定範本和典型條款

2.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

3.境外所得稅收管理

4.國際避稅與反避稅

5.轉讓定價

四、財務成本管理

(一)財務管理基本原理

1.財務管理的內容和職能

2.財務管理的目標與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3.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

4.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

(二)財務報表分析與財務預測

1.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方法

2.財務比率分析

3.財務預測的步驟和方法

4.增長率與資本需求的測算

(三)價值評估基礎

1.利率

2.貨幣時間價值

3.風險與報酬

(四)資本成本

1.資本成本的概念和用途

2.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

3.普通股資本成本的估計

4.混合籌資資本成本的估計

5.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五)投資專案資本預算

1.投資專案的型別和評價程式

2.投資專案的評價方法

3.投資專案現金流量的估計

4.投資專案折現率的估計

5.投資專案的敏感分析

(六)債券、股票價值評估

1.債券價值評估

2.普通股價值評估

3.混合籌資工具價值評估

(七)期權價值評估

1.期權的概念、型別和投資策略

2.金融期權價值評估

(八)企業價值評估

1.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和物件

2.企業價值的評估方法

(九)資本結構

1.資本結構理論

2.資本結構決策分析

3.槓桿係數的衡量

(十)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1.股利理論與股利政策

2.股利種類、支付程式與分配方案

3.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十一)長期籌資

1.普通股籌資

2.長期債務籌資

3.混合籌資

4.租賃籌資

(十二)營運資本管理

1.營運資本管理策略

2.現金管理

3.應收款項管理

4.短期債務管理

(十三)產品成本計算

1.產品成本分類與變動成本法

2.產品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3.產品成本計算的品種法

4.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批法

5.產品成本計算的分步法

(十四)標準成本法

1.標準成本及其制定

2.標準成本差異分析

(十五)作業成本法

1.作業成本法的概念與特點

2.作業成本計算

3.作業成本管理

(十六)本量利分析

1.本量利的一般關係

2.保本分析

3.保利分析

4.利潤的敏感性分析

(十七)短期經營決策

1.短期經營決策概述

2.生產決策

3.定價決策

4.訂貨決策

(十八)全面預算

1.全面預算概述

2.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

3.營業預算的編制

4.財務預算的編制

(十九)責任會計

1.企業組織結構與責任中心劃分

2.成本中心

3.利潤中心

4.投資中心

(二十)業績評價

1.財務業績評價與非財務業績評價

2.經濟增加值

3.平衡計分卡

(二十一)管理會計報告

1.內部業績報告

2.質量成本報告

五、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一)戰略與戰略管理

1.公司戰略的基本概念

2.公司戰略管理

(二)戰略分析

1.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2.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分析

(三)戰略選擇

1.總體戰略(公司層戰略)

2.業務單位戰略

3.職能戰略

4.國際化經營戰略

(四)戰略實施

1.公司戰略與組織結構

2.公司戰略與企業文化

3.戰略控制

4.戰略管理中的權力與利益相關者

5.公司治理

6.資訊科技在戰略管理中的作用

(五)風險與風險管理

1.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

2.風險管理的目標

3.風險管理基本流程

4.風險管理體系

5.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

(六)內部控制

1.內部控制概述

2.內部控制的要素

3.內部控制的應用

4.內部控制評價與審計

六、經濟法

(一)法律基本原理

1.法律基本概念

2.法律關係

3.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與經濟法律制度

(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1.民事法律行為制度

2.代理制度

3.訴訟時效制度

(三)物權法律制度

1.物權法律制度概述

2.物權變動

3.所有權

4.用益物權

5.擔保物權

(四)合同法律制度

1.合同的基本理論

2.合同的訂立

3.合同的效力

4.合同的履行

5.合同的擔保

6.合同的變更與轉讓

7.合同的終止

8.違約責任

9.幾類主要的有名合同

(五)合夥企業法律制度

1.合夥企業法律制度概述

2.普通合夥企業

3.有限合夥企業

4.合夥企業的解散和清算

(六)公司法律制度

1.公司法基本概念與制度

2.股份有限公司

3.有限責任公司

4.公司的財務會計

5.公司重大變更

6.公司解散和清算

(七)證券法律制度

1.證券法律制度概述

2.股票的發行

3.公司債券的發行與交易

4.股票的上市與交易

5.上市公司收購和重組

6.證券欺詐的法律責任

20

(八)企業破產法律制度

1.破產法律制度概述

2.破產申請與受理

3.管理人制度

4.債務人財產

5.破產債權

6.債權人會議

7.重整程式

8.和解制度

9.破產清算程式

(九)票據與支付結演算法律制度

1.支付結算概述

2.票據法律制度

3.非票據結算方式

(十)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

1.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概述

2.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制度

3.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制度

4.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管理制度

5.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6.企業境外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十一)反壟斷法律制度

1.反壟斷法律制度概述

2.壟斷協議規制制度

3.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制度

4.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制度

5.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規制制度

(十二)涉外經濟法律制度

1.涉外投資法律制度

2.對外貿易法律制度

3.外匯管理法律制度

四、實務工作經驗積累的建議要求

《考試製度改革方案》中建議考生在具有一定實務工作經驗基礎上參加綜合階段考試,本大綱建議考生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積累實務工作經驗:

1、職業敏感性和商業意識--能夠發現或意識到企業內部、外部的問題和壓力的變化,並能評估企業的績效和風險識別及應對。

2、應用技術知識——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專業階段的知識和技能,並能夠有所深入。

3、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能夠識別問題並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評估事件的可能影響,做出自信的決定且提出處理建議。

4、專業判斷——能夠提出恰當、有效的專業處理建議,符合組織的戰略目標。

5、溝通——能夠通過恰當的表達方式使提出的處理建議和解決方案有效地影響利益相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