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鄉村茶葉產業考察報告

職場 閱讀(1.79W)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統一安排,由縣人大副主任白紹雲、縣政府副縣長楊清平帶領縣委農工部、財政、農業、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和達仁、東川、雲蓋寺、木王、大坪、廟溝、柴坪7個基地鎮鎮長及7個茶葉基地村組幹部共30餘人的考察團,對XX縣峽口鎮江榜村生態觀光茶園、柳樹鎮清泉村無性系良種示範茶園、楊河鎮孫家溝村無性系良種茶園、陝西東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現代農業園區、茶葉清潔化生產線和堰口鎮新巢茶葉公司工廠化育苗中心進行了認真考察學習,達到了解放思想、開拓眼界、看到前景、增強信心的目的,並形成以下考察報告。

鄉村茶葉產業考察報告

  基本情況

XX縣位於陝西省南部山區,面積3240平方公里,轄18個鎮260個村18個居委會,總人口41萬,其中農業人口34.37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該縣屬北亞熱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區,生態環境優良,具有優越的宜茶環境,產茶歷史悠久,自古就是“茶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

從六十年代就開始,西鄉歷屆縣委、縣政府把茶業作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堅持抓基地擴規模、抓龍頭闖市場、抓質量樹品牌,促使茶業向規模化種植、標準化加工、市場化營銷,形成了茶農得實惠、企業得市場、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目前已成為陝西省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產茶縣,先後獲得中國著名茶鄉、中國著名經濟林(茶葉)之鄉、中國茶產業發展政府貢獻獎、長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綠茶重點區域名優綠茶生產基地縣、全國採茶芬芳地—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名茶之鄉等諸多榮譽。

1.基地建設實現規模化。全縣茶園面積達27萬畝,採摘面積14.5萬畝,茶葉產量6387噸、產值7.97億元。其中萬畝以上的產茶鎮10個,種茶農戶達到5萬餘戶,從事茶業生產人員約15萬人。

2.茶葉加工趨向精細化。全縣茶葉重點企業39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戶、市級6戶,擁有茶葉清潔化加工生產線10餘條,茶葉初制加工廠達到279個, 17家茶葉加工企業通過 iso9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10萬畝茶園通過無公害食品基地和產品認證,11戶企業取得綠色食品認證及有機茶加工和產品認證。

3.產品營銷邁向市場化。主要針對外貿銷售、辦公接待、勞保福利、家庭飲用、禮品饋贈等消費需求進行茶葉生產開發,產品先後出口俄羅斯、新加坡、美國、日本、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暢銷北京、上海、福建、廣州、武漢、成都、重慶、西安、漢中等地。

4.產業效應呈現多元化。該縣茶葉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最能帶動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優勢產業。同時,拉動二、三產業增收過億元,茶農戶均增收3875元,人均增收千元以上,每年還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3.6萬人,直接增加勞務收入1.18億元。

主要經驗

1.政府重視,強勢推進。2000年以後,XX縣委、縣政府明確提出了建設茶業經濟強縣奮鬥目標,圍繞“四大茗園”基地建設,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套班子分別抓一個茗園,成立“四大茗園”領導小組,四大班子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抓點示範,並把茶葉基地建設納入各鎮的主要工作業績進行考核,加快了茶業發展步伐。

2.部門聯動,加大投入。1997-2005年政府每年財政設立專項資金500萬元支援茶葉產業,設立茶葉局, 2006年至今,縣委、縣政府每年財政設立專項基金1000萬元,用於茶葉獎勵和補助,農工部結合縣情出臺茶產業發展土地流轉政策,編制規劃,成立縣、鎮土地流轉中心;發改部門在專案申報、審批方面給予傾斜;交通局負責茶葉基地道路規劃、設計、建設;水務局負責茶園灌溉設施建設;農業部門負責制定修編產業規劃,技術指導培訓等。形成了“政府投入、專案整合、部門聯動、督查考核”機制體制,為西鄉茶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合力。

3.建大基地,做大園區。按照“連片種植規模,政府給予不同數額的獎勵,政府免費提供苗木,農戶經營種植,鎮村流轉土地,企業經營”的三種經營模式和兩個轉變(由過去的點播茶種轉變到現在的.無性系栽苗,由過去的茶葉上山轉變到林果上山,茶園進川),以“四大茗園”建設為突破口,建設高標準茶葉基地。

4.打造品牌,拓展市場。以茶會友,節會為媒,強化品牌宣傳,連續13年舉辦西鄉茶文化節,高規格舉辦2013中國綠茶產業發展促進會,積極組團參加省茶葉節、西安茶文化博覽會、濟南茶博會、北京國際茶博會、楊凌農高會等大型茶事活動,今年午子綠茶榮獲31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5.科技支撐,增強後勁。建立茶業中等專業學校1所,每年培訓1萬人次,並獲得國家級資格證認證,持證上崗;實行“一代十,十代百”的方式,指導茶農生產。組建茶葉技術服務中心站5個,茶葉研究所3所,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新裝置。

6.壯大龍頭,推進產業化經營。幫助龍頭企業解決好水、電、路、訊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並從工商服務、稅收優惠、土地流轉、土地使用、產品標準制定、專案申報、基地認定、產品質量安全認證、資金貸款等各方面,落實優惠政策,促使企業進一步壯大規模,擴大生產。

幾點建議

通過考察學習著XX縣抓茶葉工作經驗,結合我縣實際,提出我縣發展茶產業建議:

1.精心編制規劃,科學合理佈局。要結合我縣氣候、土壤、地形、地貌等特點,做好茶園基地規劃。要制定出《XX縣五年茶葉產業發展規劃》(2014-2018年)和各《年度茶園發展計劃》。要把達仁、柴坪、雲蓋寺等鎮培育成萬畝茶鎮;以達仁、木王、雲蓋寺、柴坪、廟溝、東川、大坪7個茶葉基地鎮為重點村,連片建設高標準茶園基地鎮。力爭到2015年全縣建設茶葉基地10萬畝,其中建設平地高標準密植茶園2萬畝,發展有機茶基地2萬畝、無公害茶基地5萬畝,建設無性系示範園1萬畝。

2.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堅持“誰發展就獎誰”的原則,制定XX縣茶園建設面積核驗及獎補資金兌現辦法、茶產業發展考核細則和土地流轉辦法。每年通過縣財政、部門爭取專案等多種途徑設立1000萬元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中縣財政不少於500萬元),用於獎勵和補貼(無性系栽植連片發展茶園100畝至500畝的每畝獎勵500 元,500畝至1000畝的每畝獎勵700元,1000畝以上的每畝獎勵900元;點播的連片500畝以上,每畝獎勵150元,連片點播300-500畝的每畝獎勵100元),各包抓部門要在專案和資金上給予傾斜扶持;土地流轉需堅持“平等、自願、有償、合法”的原則,探索以土地為股份的農村股份合作制,組建集體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完善土地流轉市場體系,規範土地流轉程式。

3.努力開拓思路,建設現代園區。依託國家木王森林公園、塔雲山景區和雲鎮省級文化古鎮,在雲蓋寺、柴坪、達仁等鎮積極探索走茶葉和旅遊發展相結合的路子,把茶葉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龍頭企業培育發展到茶園觀光,體驗茶葉採摘、加工、品嚐和體驗民俗風情於一體的休閒旅遊產業。

4.壯大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做大茶產業,必須培育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一是做大企業規模。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集中優勢資源,整合專案資金,加大對現有茶葉生產企業扶持力度。同時,在貸款等方面對現有茶葉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二是加快產業化步伐。配套建設茶葉育苗基地、茶園基地,積極開展訂單生產,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茶農和營銷大戶成立茶葉協會、茶葉產業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形成企業、協會、茶農利益共同體,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發展路子,實現“茶園變車間,茶農變工人”的產業化格局。三是培育營銷市場。要超前規劃建設茶葉專業市場,打造茶葉產品多渠道流通,建立和完善以茶葉批發市場為主,專賣店、專賣櫃為輔的營銷網路,形成茶葉產業銷售鏈條,解決好銷售問題。

5.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茶農素質。縣農業局要設立專門茶葉生產辦公室,強化人員配備和財力支援力度,組織協調、督導檢查、及時瞭解掌握茶葉生產情況,為縣委、政府提供依據和決策。企業要引進3-5名茶專業人才,對茶農提供服務和技術指導。縣農技站、農廣校、職中,要結合自身優勢長期開辦茶葉技術培訓班,每年組織茶農大戶到外面學習,邀請專家來縣開辦茶技術培訓班,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1000人次。

6.打造優質品牌,擴大競爭優勢。品牌是市場的通行證、質量的保證書。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強力宣傳秦嶺泉茗鎮安茶葉品牌,讓鎮安茶葉品牌走向市場,有較高知名度。同時,要加強品牌管理和原產地保護,集中力量打造“秦嶺泉茗—鎮安慄香緣”系列品牌。二是標準化生產,農業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組織相關專家,結合名優茶市場需求及其趨勢,形成一套從茶園管理、茶苗、採摘、精製、包裝、倉儲至銷售各環節的技術標準。三是提升品牌競爭力。按照“適度規範,在規範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逐步規範”的思路,進一步規範我縣茶葉市場秩序,堅持品牌、質量、標準、包裝、宣傳“五統一”管理,加大企業、品牌整合力度,提升企業實力、產品質量和品牌效益,促進茶產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7.嚴格督導檢查,建設考核體系。縣委督查室、政府督室要把各鎮及各部門茶葉生產情況作為每年重點督查內容,對茶產業工作完成任務較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對敷衍了事的要限期整改;縣委組織部、人社局要把茶葉生產納入涉及鎮重點專案進行常態化觀摩,按照完成比率進行排名定位,並與幹部評優樹模、公務員評定相掛勾。縣委農工部、縣農業局要經常深入基地鎮、基地村檢查面積落實、茶葉的科管、品種改良等工作,力爭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把茶產業打造成為我縣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