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有關簡單的勵志故事

語錄名言 閱讀(1.45W)
  簡單的勵志故事:快樂人生的四句話

一個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和尚,人們都稱他為智和尚。

有關簡單的勵志故事

少年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和尚笑著對他說:“孩子,你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有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就可以看出,不管他們怎樣解釋,都不可能使他們真正明白重要的道理,就只好隨他們去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絲毫得意之色。

智和尚接著說:“我送你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您是不是說,在我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別人,這樣痛楚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狂喜也就變得平淡一些?”

智和尚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智和尚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別人的獨立性,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和尚哈哈大笑:“阿彌陀佛,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和尚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閱歷。”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道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人都還時時提起他。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認識別人,被別人認識,認識自己,

用一顆真誠的心將三者統一。

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

關鍵在於認識自己,把自己當成自己,才能快樂此生!

簡單的勵志故事:認識自己,看清自己

古剎裡新來了一個小和尚,他積極主動地去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我新來乍到,先幹些什麼呢?請方丈支使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對小和尚說:“你先認識和熟悉一下寺裡的眾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來見方丈,殷勤誠懇地說:“寺裡的眾僧我都認識了,下邊該去幹些什麼呢?”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說:“肯定還有遺漏,接著去了解、去認識吧。”

三天過後,小和尚再次來見方丈,滿有把握地說:“寺裡的所有僧侶我都認識了。”

方丈微微一笑,因勢利導地說:“還有一人,你沒認識,而且這個人對你特別重要。”

小和尚滿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禪房,一個人一個人地尋問著、一間屋一間屋地尋找著。在陽光裡、在月光下,他一遍一遍地琢磨、一遍一遍地尋思著。

不知過了多少天,一頭霧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裡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頓悟了,趕忙跑去見老方丈……

  勵志心得:

世界上有一個人,離你最近也最遠;世界上有一個人,與你最親也最疏;世界上有一個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記……這個人,就是你自己。

人這一生最難做到的就是認識自己,所以古希臘的作者在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廟門上留下了這樣的警訓:“人啊,認識你自己!”

看不清自己,不認識自己,結果往往就是活不明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不明白人活著有什麼意義。如果活了一輩子,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應該去幹些什麼都沒搞清楚,又何談活得幸福、做出成就呢?

人生第一要事:認識自己,看清自己,才能懂得人生的意義

很多人活得夠用心、夠努力、夠忙碌、夠辛苦,但就是活得不快樂、不幸福、不成功,因為他們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知道什麼該堅持什麼該放棄。

人們總是喜歡去關注別人,卻忘了花點兒時間去審視自己,於是便有了諸多煩惱。其實人這一生應付自己就夠頭疼的了,何苦再把別人的煩惱加諸於自己身上呢?

要開心每一天,我們就需要更多的“覺悟”。如何去做呢?借一雙佛眼,看清自己,認識自己。活著,只要能對自己有一種清醒的認識,就能活得明白,活得真實,活得從容,活得快樂。

  簡單的勵志故事:別人擁有的,真的比你的好嗎?

我們常常會犯一種錯誤:望著別人的飯碗,丟了自己的碗。總以為別人碗裡的是好東西,自己碗裡的就不如人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這追求、理想的實現,大概就可以說是幸福了。具體來說,幸福是因人而異的:愛是幸福,年輕是幸福,天天有個好心情是幸福,一片樹葉只要擁有樹,也是幸福,凡此種種。

以前有兩隻畫眉鳥,一隻在樹林裡自由自在,一隻在籠子裡養尊處優。它們互相羨慕對方的自由或安逸,於是互換了位置。

可惜好景不長,最後兩隻畫眉鳥都死了。走進籠子的畫眉鳥困在狹小的空間,因心境消沉憂鬱而死;走出籠子的畫眉鳥沒有捕食的本領,只能望天興嘆,最後因飢餓而死。

兩隻畫眉鳥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望著別人的飯碗,丟了自己的碗。總以為別人碗裡的'是好東西,自己碗裡的就不如人家。

我們人類也常犯這樣的錯誤。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看不到,而感到別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適應,更想不到別人的幸福往往是自己的墳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這追求、理想的實現,大概就可以說是幸福了。粗一看似乎“幸福”這個概念對人們來說是共性的東西。它很概括,就像字典裡的解釋一樣: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但誰能一下子把這裡的“境遇”、“生活”具體化?因為幸福是因人而異的:愛是幸福,年輕是幸福,天天有個好心情是幸福,一片樹葉只要擁有樹,也是幸福,凡此種種。

在臺灣有這樣的說法:有菜籃子可提的女人最幸福。這種說法可能使人茫然。現實生活中,無論男女,大概都有提籃買菜的經歷。有誰會把它和幸福聯在一起?但仔細思忖,就會覺得這句話並不是刻意強調提籃買菜本身有什麼特別之處,它是告訴我們:幸福其實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點滴之處,我們時刻擁有它,卻常常無視它的存在。

這山望著那山高,是人們的普通心理。但人們往往忽視了自己也站在山上,也擁有一座山。擁有幸福,卻常不自知,是因為我們把幸福太完美化了,以至於別人那羨慕不已的目光,我們也毫無察覺。

其實,幸福不是海市蜃樓,對於它,我們大可不必追求完美,更不必把對幸福的擁有高置在成就大氣磅礴之業、遭遇蕩懷激烈之情上。幸福,是極平凡的,它無處不在,無遮無攔,如朗月懸空,擁有它無需代價。只要用心去感應,它時刻伴隨你。

哲人說:最美滿的生活,就是符合一般常人範例的生活,井然有序,但不含奇蹟也不超越常規。好似花開花謝,樹枯樹榮,這恐怕是對幸福的最好詮釋了。

別忘了,幸福就是頻頻與我們打招呼的老熟人,你不是常碰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