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

語錄名言 閱讀(1.02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警句很是熟悉吧,巧用名言警句有助於我們正確對待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健康、有益的興趣愛好。你知道什麼樣的名言警句才能算得上是優秀的名言警句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1

1. 拒腐蝕,永不沾。 ——毛澤東

2. 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

3. 一文雖微,能汙清白人格,萬金價昂,難收公道人心。

4. 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政自明

5. 防微杜漸,勿使小節成大惡; 反腐倡廉,常將警鐘鳴心頭。

6. 草生峰不顯偉岸,鬆長谷底不失高節。

7. 人生惟有廉潔重,世界須憑氣骨撐。

8.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毛澤東

9. 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改進黨的作風。 ——鄧小平

10.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陳雲

11. 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 ——陳雲

12. 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江澤民

13. 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 ——胡錦濤

14.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 ——胡錦濤

15. 為政要廉,辦事要公,用人要當,作風要實。 ——吳官正

16. 鐵面無私,凡涉科場,親戚年家須諒我; 鏡心普照,但憑文字,平奇濃淡不冤渠。—— 清·朱圭在浙江做主考官時自署大門聯

17. 兩袖入清風,靜憶此生宦況; 一庭來好月,朗同吾輩心期。—— 清代貴州巡撫署齋聯

18.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在廣州查禁時自題掛於廳堂的對聯

19. 廉吏無宦樂,達人不折腰。——古格言聯

20. 人誰無過,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是亦足矣;我非愛財,來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 清·周鳳楞再題學款經理處聯

21. 仕於朝者以饋遣及門為恥, 仕於外者以苞苴人都為羞。—— 明朝某吏部自署門聯

22.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 明·袁崇煥聯

23. 廉不言貧,勤不言苦;尊其所聞,行其所知。—— 古格言聯

24.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清·紀昀聯

25. 百里才疏勤補拙;一官俸薄儉能廉。—— 清·姚步瀛撰聯

26. 為政不在多言,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桂林撫署聯

27. 潔廉為心,忠信為仗;文章在冊,功德在民。—— 柳州侯祠聯

28. 不愛錢,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將名言,貪婪者跽跪;

29. 取束芻,取縷麻,定斬徇軍律,保民保國,正氣壯河山。——杭州西湖嶽墓聯

30. 口貪得餌,終將為釣者所虐;翅縛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飛。與聲色犬馬“零距離”,難免失誤;同清正廉潔“長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 [金]元好問《元遺山集》

31. 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32.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飛

33. 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宋]朱熹

34. 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戰國]《荀子·正名》

35.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李商隱《詠史》

36.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37.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之。—— [宋]蘇軾《范增論》

38. 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裡?—— [宋]邵雍《男子吟》

39.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唐]王勃《騰王閣序》

40.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知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

41. 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言行彙纂》

42. 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伯養說》

43. 廉者士之美節,汙者士之醜行。士之不廉,猶女之不潔。不潔之女,雖功容絕人,不足自贖。不廉之士,縱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訓》《叢書整合初編》

44. 不求不爭於民,而民知遜;不求不貪於民,而民知廉。——宋·楊萬里《見執政書》

45.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46.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憂君哀民,獨睹亂原,好善妒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漢·王符《潛夫論·實貢》

47. 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則地與之財。君子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毀廉。知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東漢·馬融《忠經》

48. 廉恥事大,死生事小。——《宋史·葉夢鼎傳》

49.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50. 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51.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間閻話短長。——明·于謙《入京》

52. 從政不為己,掌權不謀私。清清白白做官,老老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2

一、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警句

1.,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3.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4.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5.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6.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7.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8.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9.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0.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破也,而不可奪赤。——《呂氏春秋》

11.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2.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3.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4.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15.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二、弘揚傳統文化的勵志名言

1.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2.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3.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4.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5.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6.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7.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8.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9.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10.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1.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3.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14.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5.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6.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17.,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18.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9.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20.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韓非子·喻老》

三、關於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

1.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2.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4.損,謙受益。——《尚書》

5.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7.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8.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9.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10.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1.於勤,荒於嬉。——韓愈《進學解》

12.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13.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14.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15.無諂,富而無驕。——《論語·學而》

16.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17.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8.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9.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20.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3

1) 數學是科學的皇后,而數論是數學的皇后 高斯(Gauss)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絃,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學可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能給予以上的一切。 ——克萊因

2) 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 ——康扥爾(Cantor)

3) 在數學的領域中, 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 ——康扥爾(Cantor)

4) 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向無窮那樣深深的觸動人的情感, 很少有別的觀念能像無窮那樣激勵理智產生富有成果的思想, 然而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概念能向無窮那樣需要加以闡明。——希爾伯特(Hilbert)

5) 數學是無窮的科學。 ——赫爾曼外爾

6)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 ——P。R。Halmos

7) 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 它就充滿著生命力, 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終止或衰亡。——Hilbert

8)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這樣的特性: 它們極易從事實中歸納出來, 但證明卻隱藏的極深。——高斯

9) 哲學家也要學數學,因為他必須跳出浩如煙海的萬變現象而抓住真正的實質。……又因為這是使靈魂過渡到真理和永存的捷徑。——柏拉圖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4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6.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廣譬》烈士:有抱負.有作為的人。

7.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9.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1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1.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於今日》

13.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4.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6.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1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20.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列傳》

21.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2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2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5.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31.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32.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33.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5.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36.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于謙《無題》

37.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鄭燮(xiè)《題畫·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40.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名言}.

42.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孟子·告子下》

4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45.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名言}.

46.能勝強敵者,先自勝者也。——《商君書·畫策》

4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8.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49.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鹹用《送人》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5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52.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53.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5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55.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56.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名言}.

57.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5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59.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60.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61.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佈列傳》

62.記己有恥。——《論語·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63.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名言}.

64.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65.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才真的是不知羞恥啊!

66.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67.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楊雄《法言·君子》

68.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朱熹《朱子語類》倦十三

69.五刑不如一恥。——呂坤《呻吟語·治道》

70.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龔自珍《明良論二》

7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7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7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7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有了錯誤而不改正,這便真叫錯誤了。

7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77.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白居易《與元九書》

78.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79.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8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論語集註>卷一》

81.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王守仁《改過》

82.秦惡聞其過而亡,漢好謀能聽而興。——薛瑄《讀書錄》卷十

83.改身之過,遷(發揚)身之善,謂之“修身”。——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8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增廣賢文》

85.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麼愛人,怎麼恨人。

86.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87.仁者壽。——《論語·雍也》

88.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8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90.寬則得眾。 ——《論語·陽貨》

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9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94.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榮辱》

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戰國策·魏策》

96.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鑑》卷九十六 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97.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98.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正蒙·乾稱》

99.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100.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10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君子與人和諧相處,卻有自己的主見;小人容易苟同別人,卻不能與人和平共處。

10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104.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0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106.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訓》

107.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108.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錄》{關於傳統文化傳承的名言}.

10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1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1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純潔的友誼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樣清澈透明。) ——《莊子·山木》

1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114.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115.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116.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1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5

1、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2、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爾基

3、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4、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馬大·安諾德

5、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6、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8、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9、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10、不伴隨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將成為滅絕的文化。——邱吉爾

11、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愛獻生

12、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印度

1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14、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15、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16、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17、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1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訓儉示康》

19、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祕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2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2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22、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2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5、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愛默生

2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27、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鑑》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2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3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

3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3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33、夫人必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管子·五輔》

34、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35、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3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37、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38、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矇昧無知的最後一層裱糊板。——馬洛利

3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40、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41、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4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3、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裡德

44、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46、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世俗智慧的藝術》

4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48、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49、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5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51、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52、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關於文化的名言警句6

1. 多行不義,必自斃。(《春秋·隱公元年》)

2. 聖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老子》)

3. 驕淫矜侉,將由惡終。(《尚書·畢命》)

4. 不恆其德,無所容也。(《易經·鹹傳》)

5. 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禮記·表記》)

6. 見利不忘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禮記·儒行》)

7.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春秋·莊公二十四年》)

8. 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禮記·哀公問》)

9. 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墨子·兼愛》)

10. 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墨子·天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