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曾國藩座右銘說說40句精選

語錄名言 閱讀(1.52W)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則不屈於物,忍劇則不擾於事,忍撓則不折於勢,忍窮則不苟於進,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曾國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曾國藩座右銘說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曾國藩座右銘說說40句精選

1、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2、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3、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於其間,又其次也。

4、為學貴在起初要有決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進的心態,最後還要有堅貞永固的定力。

5、天下無容易的境況,天下無困難的境況;終身有快樂之處,終身有憂愁之處。

6、總是必須腳踏實地,能勤於做好小事,才可能日日有起色而見功效。

7、敬與恆這兩點,是貫穿一個人的'始終的做人工夫。

8、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曾國藩書信》。

9、真美人不甚爭珠翠,真書家不甚爭筆墨。——《曾國藩書信》。

10、人必中虛,不著一物,而後能真實無妄。蓋實者,不欺之謂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著一物,心中別有私見,不敢告人,而後造偽言以欺人。若心中了不著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別著私物也。——《曾國藩家書》

11、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曾國藩家書》

12、凡利之所在,當與人共分之;名之所在,當與人共享之。——《曾國藩家書》

13、兒女聯姻,但求勤儉孝友之家,不願與宦家結契聯婚,不使子弟長奢惰之習。——《曾國藩家書》

14、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家書》。

15、一日無進境,則日日漸退矣。——《曾國藩日記》。

16、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國藩日記》。

17、人要為善,先要明善始得。——曾國藩

18、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曾國藩

19、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20、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慾,俱可以殺身。 ——曾國藩

21、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22、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23、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日闊。

24、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25、長吏多從耕田鑿井而來,視民事須如家事;吾曹同講補過盡忠之道,凜心箴即是官箴。

26、勤儉節約,未有不興。 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27、盛世創業重統之英雄,以襟懷豁達為第一義;末世扶危救難之英雄,以心力勞苦為第一義。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28、廣其識則天下大。——曾國藩

29、人有過喜談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過惡,聞之漫無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謂大公,以責人之心責己,是謂大勇。 ——曾國藩

30、任事者當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當設身利害之中。 ——曾國藩

31、吾不如者,吾不與處,累我者也。與我齊者,吾不與處,無益我者也。惟賢者,必與賢於己者處,賢者之可得與處也,禮之。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 ——曾國藩

32、我在軍中多年,難道沒有一點可取,只因一個傲字,百無一成,所以諄諄教各位弟弟引以為戒。

3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34、在待人上,曾國藩告訴紀澤,名之所在,當與人同分,利之所在,當與人共享。在行為上,曾國藩要求兒子舉止要重,發言要慢,還要記住,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方可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以成才。他要兒子做有才有德之人:勤儉節約,自我約束,吃苦耐勞,能屈能伸。

35、他此時尚有三種選擇:一是起兵反叛清朝, 二是儘量示弱維持現狀,三是裁撤湘軍以明心志。曾國藩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第三條路,他本想將湘軍全部裁撤掉,後經人勸諫提醒,才保留了約兩萬嫡系精英。自古擁重兵之人,要麼問鼎皇權,要麼被打敗擊潰,像曾國藩這樣主動裁剪、自行解散的並不多。

36、人生由立志開始, 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若能立志, 聖賢豪傑, 無事不可為。

37、易責人而樂譏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無遺行,後可責人;家罔闕事,後可譏俗。

38、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苟為否則,則昏於豢養,敗於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39、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苦衷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40、居有惡鄰,坐有損友,藉以檢核自慎,亦是進德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