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讀《人生》有感精選15篇

語錄名言 閱讀(2.1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人生》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人生》有感精選15篇

讀《人生》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令我感觸很深。

趙美萍9歲時,父親便過世了,媽媽又給她和妹妹找了個當礦工的繼父。而繼父為了節省錢,讓趙美萍輟了學,只供妹妹上學。不滿14歲的趙美萍,開始獨自上山砸石頭。有次趙美萍用賺來的錢買了一本書,被母親發現後,還狠狠的扇了她一個耳光。

看到別人的家庭如此美滿,自己的父母對自己如此不解,僅15歲到19歲就寫了10封遺書,可每次她都堅持活了下來。19歲,趙美萍揹著14本日記本踏上了上海打工之旅。在打工期間,她吃盡了苦頭,受盡了委屈,但仍努力學習著。終於有一天,國小學歷的趙美萍去面試名刊編輯記者,以自己苦難的經歷,打動了領導,被錄取了。而現在,她已是一名非常優秀的作者。

趙美萍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仍是那麼堅強,仍是那樣刻苦努力的學習;在工作中,她努力向著給自己定的目標奮鬥,贏得一句又一句的好評。

我由趙美萍阿姨的.苦難史,不由的想到了自己。趙美萍阿姨小時候和我現在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當我吃著甜爽的冰淇淋時,趙美萍阿姨象我這麼大,正在讀著自己攢了好久的錢偷偷買的書;當我玩著電腦遊戲時,趙美萍阿姨正掄著大錘,在山上砸著石頭,累得滿頭大汗,晒的黝黑,手都磨起了老繭……

趙美萍阿姨還說了句不得不讓人回味的話:我雖然沒進過大學深造,但是社會也是一所大學,我的經歷就是一筆旁人無法企及的財富。

是啊!大學生畢竟是有侷限的,而社會需要各種人,誰也無法意料某時某刻會在什麼地方,又會發生什麼事,只有去親身經歷,親眼去看,親手去做,收穫才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壘上一層。

就讓趙美萍阿姨的精神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吧!

讀《人生》有感2

《人生》這本書,是爸爸送我的十五歲生日禮物。鵝黃的封面上,寥寥幾筆畫出一輪夕陽、一條沒有盡頭的路與一抹孤寂的背影,“人生”二字遒勁有力。接過書,我像著了魔似的,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夏日傍晚,悶雷滾滾,彷彿有怒不敢言似的,讓人心裡又悶又溼,不痛快。主人公高加林光著身子,汗流浹背,向我奔來。我隱隱感覺不妙。老兩口看見兒子,笑了;而他,卻一頭倒在床邊。這是怎麼了?老兩口替我問出了答案——原來,他高中畢業後,回村裡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不料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不得不重新回到黃土地上勞動。讀到此處,我為高加林感到不甘,可有什麼辦法?生活彷彿從來就是如此不盡如人意。

此後,高加林每天拼命幹活,卻絲毫沒減輕心中的憤懣。快陷入絕望之際,他遇到了巧珍。在巧珍眼裡,高加林是完美的,她以滿腔熱情換得了高加林的注意;而在高加林看來,巧珍只不過是一個他在跌倒時可以與他分擔痛苦的人。他心性高,自然看不上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姑娘,儘管他倆在草垛上賞月,在別離時相擁而泣……或許他流露過真情,但那隻不過是感動而已。

終於,高加林等來了機會。他進城時遇見了老同學黃亞萍,兩人有太多相似點,一拍即合。很快,他在巧珍來送狗皮褥子時,向她表明了心跡。他選擇了黃亞萍,並依靠她的關係進城工作。巧珍在落寞之餘嫁了人,與高加林再無瓜葛。可惜好景不長,高加林依賴裙帶關係進城的事情敗露,他再次回到了那片一直想逃離的黃土地。一切又回到原點,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這不禁令我想起一句話: “萬物走到盡頭皆是迴歸,而我還在自己的軌跡上追尋著遠方。”

合上書,淡淡的黃土氣息彷彿還在鼻尖縈繞。讀完高加林的人生,我開始相信宇宙中或許真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就像老人常說的.,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我不止一次地想: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意義何在?人生帶給我的困惑纏繞在我心底,剪不斷,理還亂。隨著時間流逝,我才慢慢明白一些。

初春,我去鄉間田地裡寫生。線條自筆端緩緩流出,我恣意描繪著一幅幅蘊含勃勃生機的畫面。田間有一條小溪,淺淺吟唱,緩緩流淌。拂面而來的風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好聞得很。遠處跑來一個小女孩兒,她用稚嫩的眼神打量著我。她身後跟著一位老人,滿頭華髮,精神矍鑠。小女孩兒掬起一捧溪水,看著水中映出自己的影子,綻放笑容。她指著小溪問:“爺爺,溪水為什麼會流啊?”老人沒給出回答。“那溪水流到哪兒去了?”她又問。老人笑笑,蹲下身子,掐了一片綠葉,葉片上滾動著幾滴水珠;又折下一朵野花,那花尖兒上頂著一顆亮晶晶的露珠。“這溪水呀,就像人生一樣,會一直向前流動,你長大就明白了。快走吧,你奶奶要擔心了……”老人一邊將綠葉與野花放在小女孩兒手中,一邊和藹地說。我不知道她聽懂這番話沒有,我好像懂了——人生就像溪水一樣,雖不知它為什麼流動,它要流向何處,看似沒有意義,卻一直存在。當我們老了,追逐過名利之後,心閒淡下來,再來田間散步,或許會發現這條溪流很細,流得可能不遠,盡頭就在岸邊的樹葉上、花尖上。

盡頭還可能在哪兒呢?冥冥之中,我被這樣一個聲音促使著放下畫筆,去找尋。

讀《人生》有感3

記得在我園開展的《迎新年教職工讀書會暨新教育實驗教師部落格沙龍活動》結束後,我又到幼兒園圖書室借閱圖書,當我在一本本粗略翻閱的時候,一本《追尋有意義的教育》封面上的一段文字吸引著我,先來分享一下封面的這段文字吧:當我們越來越多地沉溺於瑣碎而庸常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教育生活狀態有些疲勞且單調與乏味之時,我們作為教師個體的生命狀態是低迷的,也許這時候我們需要從庸常化的教育生活中找到閒暇的心靈空間,讓我們從日常教育生活的慣習中超越出來,以他者的姿態來反思,回味我們自己的教育生活經歷,提升我們作為教師存在的生活意義與質量。教育敘事也許能成為一扇我們的心靈通向日常教育生活之意義世界的門扉。

是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對一個幼兒教師來說,她的工作狀態往往是從早晨與孩子的問候開始。緊接著,運動了,學習了,遊戲了,一連串的忙忙碌碌有時會麻木了我們的神經。而看到這樣的一段文字,好像找到了一位相知的朋友,又突然間好像呼吸到了一股新鮮的空氣。也許,我也需要利用寒假時間從庸常化的教育生活中找到閒暇的心靈空間,回味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於是,我把這本書帶回家放在床頭,一有空就翻閱著、閱讀著。全書分為三輯,教育生存的真實記錄——追尋有意義的教育——教育人生的真情守望。讀著書中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從別人那兒,我彷彿讀到了自己。也讓我倍感辛慰和鼓舞,他們的直言不諱讓我折服,他們將教師最真實的生存狀態以最真實的方式展示出來,而這些都是一直被掩蔽起來的`屬於教育的弱點甚至是傷疤。“看著以前發黃的日記,我驚訝於自己對教學、對學生的這份用心,雖然剛參加工作的我,不免幼稚、無知,可那份對工作的熱情卻是現在遠遠不及的。那時的我,不光勤奮、謙虛、善於向同行和前輩請教,而且從為數不多的日記中,我發現了自己非常可貴的一面,那就是善於思考,不順從權威,雖然,我仍然偶爾流露對國小教師這項工作的不甘心。但這並不代表什麼,理想和現實本來就存在差距。

幸運的是,我很快發現了自己的價值。”我也曾對自己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所面對的煩瑣和壓抑而感到不滿;我也曾對幼兒教師被美化的生存狀態而反感。但我所做的努力除了自己得到一大堆壞情緒外,最多也是在不會公開的日記或者家人面前發洩一下。然而,《追尋有意義的教育》這書中的十位教師,他(她)們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敢於為教育而呼喊。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們都與教育結緣,儘管有的已經離開教育一線,但都不曾停止對教育真正意義的追尋,而在這追尋的過程中所嚐到的酸甜苦辣能以如此坦然的心態陳述出來,並作出那麼深遂的思考,他們是值得敬佩的。然而更要敬佩的是主編劉鐵芳老師,他對教育,對教師人生如此真誠的敘述,也許很多人會以一種讚美詩或歌唱的方式來表達關注,但我想教師更需要的是一種傾訴。

正如劉鐵芳老師所說:“我們不敢奢望簿簿的一本小書能給當下教育帶來什麼,如果讀者能在掩卷之際感覺心中有一種無言的感動,一種對教育、對教師人生幽微的溫情,我們就心滿意足了”。也許,這本書真的無力改變更多的什麼,但至少改變了我的心境,更加堅定和慶幸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能每天面對這些形形色色且不斷成長變化著的孩子們。在煩瑣與細碎中追尋著那份寧靜,因為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價值應該在孩子們身上得到體現。所以,在我們付出的同時,也會從孩子們的各種回饋中時不時獲得小小的感動,浸潤我們的心房,並在相互感動中享受著幸福。這本身就實現了一種價值,一種生命的價值,而且是教師所特有的。

讀《人生》有感4

最近視力嚴重下降,週末兩天啃了三本《平凡的世界》,昨晚又啃了馬老師推薦的書,他說“《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沒錯兒,路遙的小說就是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捨不得放下。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在縣城當了三年的老師。但沒想到被書記兒子頂替了教師職位,被迫回到了農村,全家都陷入深深的絕望。作為家中獨苗,雖然是農民的兒子,但他從小也是被嬌生慣養的,沒有幹過農活,他自己也極度排斥當一個農民,因此感到絕望,每天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第一次去賣饃,作者對他內心的活動描述的很細膩,讓我們身歷其境的感受到高加林當時的困窘,難受,最終躲進圖書館短暫忘記這個痛苦。但天黑才發現自己還沒有把饃賣出去,回去的路上碰見村裡的姑娘巧珍,巧珍熱情的幫他賣掉了饃,後來美麗善良的姑娘巧珍向他表白了,他感覺自己應該就是一個農民了,所以接受了原本排斥的這個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跟心愛的人勤勤懇懇的生活著。

正當他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的時候,他突然被提升為幹事去了縣城工作。重新回到城裡,當了記者,一次次優秀的表現,讓他很快脫穎而出。幹部子弟黃亞萍向他表白了,和巧珍比,亞萍更活潑,時髦,甚至有些任性,但他們有很多的共同話題,他動搖了,也最終選擇拋棄那個曾經在他人生低谷陪伴他的巧珍,看到此時,有點難受。

好景不長,他因走後門調動工作被舉報,他又被迫得回到農村去。他和亞萍分了手,沮喪的回到了村裡,但巧珍已經卻嫁給了別人,儘管如此巧珍還一直幫他張羅著讓他去當教師,加林懊悔不已……曾經一度以為自己自命清高,現在卻已經釋懷。

高加林不願意像父母那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當個農民,他有自己的夢想,他渴望去大城市發展,他究竟對錯,真的不好說。也許就像《人生》當中說的那樣,現實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誰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讀《人生》有感5

最近有幸拜讀了李燕傑老師的《人生九級浪》。感覺收穫頗豐,心潮澎湃,於是忍不住寫下這篇讀後感。

李老師的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經典帶你重走人生路”通過列舉經典歷史人物的名言來給我們傳遞先人的為人、處事思想。其中鬼谷子的先養氣,後治人的謀略、老子的適度論、曾國潘跨越歷史的治學與治世理念都給我很多很多啟迪。其中又以周易對知識和智慧的區分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知識可以相互傳授,而智慧只能相互啟發”;“知識,或許主要告訴人們這是什麼。那麼智慧則告訴你,它為什麼是這個,將來發展下去又如何。”

在現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價值觀更加青睞“知識”,因為知識是最容易獲得的,也是最容易轉化為生產力的。一直以來,我都在追求“知識”,卻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感悟智慧。卻沒有意識到越是到了社會的高層次,比拼的越是智慧的高低。身為時代的接班人,或許我要漸漸將重點放在啟發智慧上。

第二部分“節約你的人生成本”則主要反映了李先生對待人生的樂觀積極的態度。他在這部分的第一面就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在於活了多久,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是否為人們獻上了一顆赤子之心;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把幸福與美好的'東西全部獻給他人”我個人認為李先生對待事物的態度是無論做什麼都盡力而為,無論遇到什麼挫折都絕不退縮。強者不一定要是能力出眾的,卻一定是當你遇到挫折想要放棄的時候敢於回頭勇敢地向困難繼續邁步的人。但是當事情做完考慮回報的時候不要要求太多,十成好事能夠佔三四成就可以了,企圖把十件好事全獨佔,其結果只能落個失意與失望。

如果說第二部分是嚴格精密的控制自己行為的不二法門,那麼第三部分“生活容不得半點矯情”則更加側重於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敞開懷抱去感受愛,去感受快樂,去調節自己的內心世界,自己的情緒。這部分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在過去的幾年裡,我一直在思考人活著為了什麼。而在李先生的書中,我竟然就找到了答案。

李先生在“平安地生,寧靜地死”一節中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生本無意義,全靠自己賦予!”一句話如醍醐灌頂。是啊!我為什麼一定要苦苦尋找別人眼裡的人生的意義呢?其實人生的意義都是自己賦予的。你給自己的人生意義多少的高度,它就是一個多少的高度。人,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活得精彩而正派。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很多人到了老年都喜歡出書,但是我看了很多,絕大部分都是在回憶自己做了些什麼,而很少有人真正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總結思考自己對待人生,對待世界的態度,還能夠用這麼淺顯易懂的話寫下來,讓我們這些不是很能舞文弄墨的人都能看得懂。單單這一點,就非常值得我們尊敬和仰望的。更難能可貴的事,李先生一直以來都秉承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原則,以自己作為榜樣,留給我們學習。聽說李老師忍受病痛的折磨已經好幾年了,可是依然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回過頭來想想,我們現在遇到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

回頭想想現在的大學生,很多人標榜混日子為生活宗旨,想法設法使自己付出的少些,得到的多些,還總結歸納出了一整套的“理論”,“經驗”,沾沾自喜的傳授給別人。現在的社會太多的浮躁,慢慢開始蔓延到大學內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唯利是圖,拜金主義。漸漸喪失了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應該有的熱情與活力。以前,我也被這種氛圍所感染,總覺得別人幫我就是天經地義,自己做點什麼就很吃虧,弄到最後自己死氣沉沉的。但是看了李先生的書,我內心的熱情又一次被喚醒了,我終於明白,人生在世,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那些表面的名和利,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生,所以我呼籲大家,都敞開心懷,感受別人的愛,也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愛。

愛吧,愛一切善良的人,即使你不愛我,我也要愛你,愛就是理解,愛就是體諒,愛就是獻納,愛就是無私,愛就是犧牲了自己,也要使人得到慰藉!人類有了愛,就沒有跨不過的山,人類有了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艱難。

從今天開始,張開雙手,擁抱世界,開啟心扉,做一個陽光的人!

讀《人生》有感6

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的選擇,只有做出選擇才會知道背後的結果,是事遂人意亦或後悔不已。遺憾的是我們不能知道結果再做選擇,但我們做選擇的時候可以不忘初心。

高加林的人生充滿了無法統一的矛盾:農民與城裡人的身份矛盾,巧珍和亞萍的伴侶矛盾。

高加林的教師被下,但他不甘於在土地刨挖一輩子,他開始意志消沉,在他自暴自棄的時候,巧珍出現了,給予了他最真誠的關心,也給予了他最純真的愛。他開始試著與這片土地相處,去接受自己農民的身份,但大地並不能讓他施展抱負,這讓他既痛苦也無奈,可是生活並沒有給他選擇。當馬佔勝給他提供捷徑的時候,讓他有了選擇,他滿心歡喜的進城了,他抱著一絲僥倖享受了權利帶來的便利。

他開始努力工作,毫不吝嗇的施展他的才華,他過上了嚮往的生活,才華有了施展之地,社會地位也提高了,自尊心也得到了滿足,生活似乎開始給他選擇了。

生活有了選擇,人生也就開始了選擇。當亞萍出現的時候,他不再是自卑的那個少年,他可以興奮的在縣文化館和亞萍高談闊論,從國際問題談到文學;當巧珍出現的時候,他不再是對她親熱的少年,他對巧珍的家長裡短感到乏味,他排斥巧珍用錢對他的關心。當他把亞萍的詩裝進口袋的時候,當他送巧珍紅頭巾的時候,他的初心開始掙扎了,他依舊忘不了是那個親切可愛的.巧珍陪伴自己度過了灰暗時期。

但是,當他把愛情和前途聯絡在一起時,他做出了選擇,放棄了初心,巧珍成全了他,他開始了和亞萍的羅曼蒂克,他的心也開始飛向了大城市。

當他以為他已經在城市紮根的時候,他忘了埋住他這條根的只是浮土而已。當他走後門的事情被舉報,他才知道眼前的不是一座橋而是一道他不願承認的虹。他又要成為農民了,和亞萍之間消失的鴻溝又出現了,生活收回了給他選擇的權利,但他卻依然得掙扎。幸運的是,當他重新紮根回那片土地時,土地又重新接納了他,但巧珍已嫁做他人婦......

人生面對選擇時,是沒有辦法逃避的,倘若能不忘初心,那不論如何選擇都不能太后悔。一個選擇也許會影響一個時期甚至是一生,但還好,人生不只一個選擇......

讀《人生》有感7

生活中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高加林因為隊長的一句話丟掉了工作,又因為隊長祕書的一句話,得到了個工作,最後還是要靠巧珍的求情獲得工作,人生完全被動,()看似造化弄人,其實也並非完全無法掌控。當然,首先有時代的原因,在那個時代,法制法規沒有完全健全,特別是社會底層人民,走後門、拉關係比比皆是,這是時代的悲哀。我們總認為如果沒有隊長兒子的頂替,高加林沒有丟掉教師的工作,巧珍的愛情也就沒有機會表白,他們的命運或將不一樣;但我們同樣可以想象,如果高加林考上了大學,名正言順的當名教師,他的工作也就不會因為隊長的一句話而丟掉。而另一方面,如果高加林真正的強大,即使當了農民,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又或者如果真正的強大,就能客觀的分析黃亞萍的愛情,他能否要得起。正是,他心內的軟弱,或者視野的狹窄,讓他對得失看得太重,對所謂世俗的成敗看得太重,要靠著巧珍的愛情才有勇氣當農民,剛剛工作有點起色,就迫不及待的想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結果轉來轉去,丟掉愛情,失去事業,回到原點,唯一的收穫,因為是心底的踏實吧。

就像作者說的:"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去盲目追求實際上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所謂的現實,就是即成的事實,也就是要為曾經的'自己負責,對得起良心,試想,即使高加林一路高升,與亞萍愛情事業雙豐收,巧珍的身影也不會輕易在他心中消失吧?就像《漂亮朋友》裡的喬治。迪魯瓦一樣,在世人看來如此成功、風光的婚禮上,他心裡想的卻是剛剛吵架分手的情人,難道這不是最大的悲哀嗎?

人生,不應該像蒲公英一樣,隨風飄蕩,應該像一粒種子,不管到哪裡,都要生根、成長。做人,要像一棵大樹,不管生長在怎樣的環境中,根都要深深的扎進土裡;幹都要挺直,不隨風而倒;莖偶爾可以彎曲,葉可以隨風致意,但都改不了我成長的意志。

讀《人生》有感8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著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說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著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說,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讀《人生》有感9

這本書是在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她總結出來的。很久前,王通老師也說過這個方法:進入一個行業時,找到這個行業的100個問題,並回答出來,一本書就成了。

這本書更向是於高我的對話,確實有很多我也想問欣頻老師的問題。我關心的有5個問題:如何閱讀,如何產生並管理創意,如何管理時間,如何規劃旅遊,如何寫作。

畫完腦圖後再看一眼,試著把自己拔高一個高度,發現這本書居然可以用9個字來總結:看得見,摁得住,提得起。很佩服欣頻老師對當下的覺察能力。

關於閱讀,欣頻老師說:七副靈魂感官同時讀一本書,吸引七套養分。

因為她同時要寫7本書:美食,網路,旅行,小說,電影劇本,創意,漫畫。所以,在看一本書時,就有七副靈魂,都在吸收書中的精華。看到相關的資訊,會在書的折角上畫上相應的字母,然後寫張紙條,丟在對應的檔案箱中。等到進入寫書期間,再將這些相應的養分聚集起來。

上次參加讀書會時,馨竹分享她的讀書經驗時,也是這樣做的。她關注的是建築,風景,美食。

悟:那我關注什麼呢?知識框架,營銷,創意,經濟,邏輯,心理,身心靈。

關於創意,欣頻老師說:沒有工作,只有遊戲。

這句話我的理解是:你用什麼心境和態度看待工作,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有人問:遇到創意瓶頸什麼辦?

她回答:重新找回刺激,珍惜讓我掉眼淚的故事,音樂和對話。分析這些事情為什麼會讓我掉眼淚,然後在我推動感動力量時去聽。

當被問到,創意如何變成文字時,她回答:看書和電影,看到創意如何利用意志力,化成真實的力量,高度,速度,看別人如何面對生命中的問題,把這些問題變成一個很大的力量,然後展現出來的生命創意是什麼。

去看藝術家的作品,揣摩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的童年可能會怎麼樣,她畫這幅畫時的想法,她是怎樣的情緒一筆一筆地畫出來,然後去看她的傳記去推理,反覆這個過程,培養自己的觀察力,推理力。

透過電影,虛擬體驗不同版本的人生;去穿透事物背後的意義,重新定義身邊的事物。

悟:看了這些文字後,會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欣頻老師看完一部電影,一本書,會給我們那麼多啟示?因為她穿透事物的.本質。而方法就是,看見,揣摩,推理,印證,再總結。

關於寫作:找到寫作流。

所謂寫作流,就是那種突然間你有很多話想寫的感覺。原本我以為這種感覺是可遇不可求。

欣頻老師給了三個方法:養成寫作習慣;專注,剋制與管理慾望;分析感動,找到觸刺點,找出劇情驅動程式。

悟:我買過很多創意文案高手的資料,鬼鬼,塘主,空手等。發現凡是做得好的人,都喜歡收集,分類和整理。

我看過欣頻老師整理的書,電影和音樂。她很知道自己在某個時間聽什麼音樂。其實她是記住了這些音樂,這些電影帶給她的情緒。

比如,她多次有提到,寫作時聽什麼音樂,因為這些音樂對她的腦波有刺激。Ok,我能找到我寫作時的音樂嗎?我能記住哪些音樂感動我嗎?一定可以找到。

關於旅行:找到你非去不可的那幾個地方。

在被問到去哪裡旅行時,她有回答:如果人生只剩下半年,你最想去哪?

旅行是後天的混血,把自己當成是當地人,用照片,視訊,錄音,記下那些感動你的瞬間。回來後歸檔。需要時瞬間跳到這個檔。

這就是欣頻老師的高明之處。她永遠摁得住這引起感覺,並且還能夠再次拎起來,回味。

記得成都上課時,她有分享自己黑關的經歷。最初餓得不行,她就想象自己吃龍蝦時的感覺,聞到什麼,口感怎樣,觸控到什麼……然後跳到那個場景。明明是什麼都沒吃,但是會在頭腦裡上演龍蝦大餐,也會覺得特別美味,特別飽。

關於時間管理:圓夢筆記本

年度計劃;月度計劃;夢想清單,人生藍圖,銀行卡資訊,帳號密碼,最新簡歷,星盤合理,今年收穫,每日行程,座右銘,購物清單……

悟:無非是規劃,整理與控制,我也可以做得到。趁著6月還沒來,先把基礎的資訊整理一下,從6月開始,整理出自己的圓夢筆記本。

Ps:看得見,當下的情緒;摁得住,能夠記錄下來,並且分別儲存;提得起,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拿出來使用,能夠觸發情緒瞬間回到那個感動自己的當下。嗯呢,我也能夠做到。

讀《人生》有感10

看《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書感覺真的很不錯,感悟很多 感觸也深,全書充滿了空靈的味道,主張用沖和、平淡的內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特別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保持一顆淡定的心。人非聖賢,更有七情六慾,怎能把持的如此之好呢?思想覺悟的'昇華提升你的拿捏能力,點到即止,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昇華的覺悟會告訴你該如何難得糊塗的去無限激情追逐人生,實現自我

或許人生再多的歷練都不如一顆淡定的心來的強,我們的生活里正因為缺少了這份淡定才會多了很多的煩惱 甚至於糾結在心無法自拔,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 任何故事都會有著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度是否就不會那麼在意,面對生活裡來去的人和事,我們最最缺少的或許就是它 淡定,誰說平淡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呢?

轟轟烈烈的愛很美,可是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面對感情裡的欺瞞、背叛、拋棄和各種的心酸,真的太傷人,很多人都嘗試過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好受嗎?不好受,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麼在意呢?我們的生活裡除了愛情其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人生不是隻為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人而存在,美好的東西很多,儘管它們的背後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走過了 嚐到了 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並不寂寞,滿足於心,停止那無邊的慾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讀《人生》有感11

《人生》這本小說以高中畢業生高加林為主線,描述了他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的過程。在此期間他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發生了情感糾葛,使得小說資料更加跌宕起伏。

在我看來,高加林身上體現了自強不息,敢於向命運挑戰的品質,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夢想和抱負,關心社會問題,能夠融入時代變遷之中。但他卻不能認清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使得他在人生路上嚐盡酸甜苦辣。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充滿著變遷,當高加林拒絕了劉巧珍,和黃亞萍開始了短暫的幸福生活,當高加林被人舉報他進城背後的故事,當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感受到家鄉人的淳樸。他最終認清了現實,他最終褪去了驕傲。

貫穿整部小說,我雖然喜歡高加林有夢想,有追求的.性格,但他卻不能堅守本心,在名利與金錢面前放棄愛他的人。相比高加林,劉巧珍的堅強豁達,勤勞賢惠,通情達理,對高加林矢志不渝的關懷不禁讓人感嘆,即便最終劉巧珍嫁作他人婦,而她身上體現的完美品質卻讓人難忘。

人生或許就是從得到中失去,從失去中得到。正如小說中所說:“生活,有時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讓現實變成夢想”,所以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必須分清現實與夢想的差距,不必患得患失,做最好的自我就能夠了。除此之外,人生中充滿了選擇,所以我們要堅定信念,不被外界環境所動搖。正如小說中順德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摔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了,那就變成死狗了……”

人生猶如一條小路,有時蜿蜒有時平坦,可是路再難行我們也要堅定地走下去。人生沒有十全十美,樣樣順心,我們活著,經歷著,堅持著,誰也無法預知以後會發生什麼,會經歷什麼,我們要用豁達的胸襟經歷人生,寬廣的胸懷去生活,而不是怨天尤人,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於我們即將踏入社會的人來說,前路漫漫,考驗和誘惑隨處存在,如何選擇會變得極其重要。可是我們不必驚慌,只要我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勇氣和意志,即便不成功,也無憾。

讀《人生》有感12

冰心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豔它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汗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磨難,然而人生最美麗的,不是擁有鑽石般堅硬而又閃亮的外殼,而是風吹雨打、歲月煎熬的逆風人生。我認為,那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財富!

當我讀了《人生貴在磨練》這篇文章時,我真的是受益匪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巴菲特的故事,他成功的經歷真的是耐人尋味:有著“美國股神”稱號的沃倫巴菲特,年輕時,在沒有經歷任何人生磨難之前,他的父親不讓他接手自己的公司,甚至把他逼出了家門;當有了一定的人生經歷,遭遇了人生種種的挫折和磨難之後,他的父親主動找他接手公司。他最終也沒有辜負父親對他的.期望,將公司發展成了一家全球矚目的大公司。

讀完這篇文章,我頗有感悟:沒有經歷過困苦磨練的人生,是不可靠的人生。也許不經歷坎坷也能成才,但經歷過艱難險阻,能使你積累豐富的人生經驗,增強你的毅力。因此,人生多些磨練和困苦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帶著經歷過的困難,在這理想和信念,總會有生命中幸福花開的的時候。就像巴菲特,他父親的公司倒閉,他甚至想過去自殺。但最終他不甘心就這麼認輸,他認真思索了自己在打工中得到的經驗,一一總結了自己失敗的教訓,便再也沒有灰心喪氣,咬緊牙關挺起胸膛從頭再來。所以說,那些人生中經歷過的困難,才會成為你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每個人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但這是有挑戰性的,肯定要克服種種障礙,要吃很多苦頭。然後,當你通過自己在失敗中總結的經驗戰勝了自己,有勇氣去克服一切困難,真正做到了,就常常能品嚐到一般人無法得到的甜蜜,領略到一般人無法看到的風景。其實,生活似大海,挫折就似大海中的波瀾,是他賦予了大海的神祕與驚喜,如果餓哦們選擇了海洋,就不要渴望未來的人生能一帆風順。只有勇敢的面對挫折,才能迎來彩虹的出現。=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你跋涉千山萬水時,當你歷盡挫折磨難時,驀然回首,會發現一切微不足道,發現一切如此多姿多彩,讓我們勇敢的迎接挫折,迎接美麗的未來吧!

讀《人生》有感13

張克男的媽媽一紙檢舉信便把還在雲端飄飄然的高加林拉到了地面,處理的結果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真是的猶如從天堂跌落到了地獄。

黃亞萍呢,她喜歡高加林但又怕他當農民,所以她矛盾的痛苦。

生活對於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定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不選擇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

高加林呢,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離他遠去,黃亞萍的生活更是退出了他的生活之中,如今該怎麼辦呢?

生活啊,真是開了一個玩笑!

曾經失意的時候,有巧珍在自己的身邊安撫自己,而如今呢,巧珍已經嫁與別人了,命運讓他品嚐了一下甜美的滋味就重重的把他拍打在地上,這一次還能站得起來嗎?

或許,生活就是想要讓他明白,所有的悲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為了虛榮而拋棄生活的原則,如果不是生活給他重擊讓他止步,虛榮只會把他帶入更加無可挽回的深淵。

只是,現在是否太遲了,事業沒有了,珍愛的人也丟棄了,生活還要怎麼繼續呢?

讀《人生》有感14

前些日子出差,乘坐列車去牡丹江,上車找到座位坐穩後,順手掏出隨身攜帶的散文詩精裝本讀了起來。讀著書,卻總感覺一些異樣的目光掃射過來。我抬起身,向我座位的前後左右巡視了一圈,我就注意到了一個現象:車廂裡的旅客,有的,幾個人集聚在一起摔撲克,有的在織毛衣,有的在吃東西,更多的人在睡覺、聊天。難怪很多人把我當成異類多瞧了幾眼,只因我在看書!忽而我又想到了我住宅區附近的社群活動室,每每從那裡經過,裡面都是煙霧瀰漫、麻將聲聲。似乎“社群活動”只是打麻將。又聯想到農村的現狀:一年中近半年是農閒季節,而絕大多數農民也便是在麻將聲中度過的。我不否認打麻將也是一種娛樂活動,可我總是覺得這種生活過於單調,也過於低俗了。

我說的這幾種情況雖沒有什麼代表性,但也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一個社會現象,就是:大多數人還同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還沒有認識到讀書的妙處,社會的良好讀書氛圍還沒有形成,人們的文化素養還有待於提高。

本想就這個話題寫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看法,呼籲人們重視讀書,恰逢全國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國家級遠端培訓開始了。通過空中課堂,有幸聆聽了北京教育學院蘇立康教授的講座:語文與人生。所以想在此一併談談我對讀書的看法。

聽蘇教授的講座,真讓我大開眼界。我如坐春風,覺得是一種精神的享受,是一種靈魂的提升。蘇教授淵博的學識、文雅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真不愧是教授,有大家和學者的風範!

蘇教授的講座主要分兩個部分:閱讀與人生,寫作與人生。下面我就報告的第一講《閱讀與人生》並結合我自己的理解,來談談我的體會和感悟。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不僅在於人有會思維的大腦,更重要的是,人追求的是高品質的生活。如果人還只是停留在吃喝拉撒的簡單生活狀態,或只是處於一種野性又蠻荒情境之中,或只是一種簡單的娛樂,沒有更高雅生活格調的追求,那又能比動物強多少呢?的確,現在是金錢和物質的社會,人們的物慾在急劇彭脹,大多數人追求的是豐厚的物質生活,整天忙忙碌碌,而精神世界卻是一片荒蕪。歸根結蒂,是花花綠綠的世界迷惑了他們的雙眼,功利的滋生髮展擠壓了他們高品質的生活。其實,古今中外,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也不在少數:像蘇教授舉的阿基米德,亞歷山大大帝,還有我國的學者孫也芳,他們個人資財缺乏,物質貧瘠,環境艱苦,精神卻是無比富有。當然,也有許多平凡人物,追求的也是精神生活的豐富。生活雖清貧,精神世界卻是那樣富足。那麼,他們何以有如此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是從人類的知識寶庫——書籍中取得精神食糧。

讀書,可以對人的精神產生極大的影響。人的成長是一個慢長的過程,都是由最初的矇昧到混沌初開,進而進入知識殿堂的,然後逐漸進入極高的精神境界。而在這個過程中,讀書,無疑是一個捷徑。書籍,是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文明史,是前人精神遺產的記錄,也是人類文化遺產的凝聚。人類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靈動的才智,無不棲於根深葉茂的語文之樹。好的書籍能滌盪汙濁,提精煉粹,陶冶身心,它匯聚了凝重又傳送著浪漫。人類生生不息的`知識和文明的傳承,幾乎都是通過書籍來完成的。英國學者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高爾基也說過:“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對於有文化的人,讀書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視讀書,它是我的一種寶貴的習慣。”可見書籍的重要性。書籍,是作者精神的產物,成書過程,是作者精神活動的過程。而讀書,是我們在與作者進行心靈和情感的交流,讀一本好書,就是在與偉大的人物談話。尤其是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奠基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良好的讀書習慣,對青少年的成長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讀有價值的書,書中的精髓會成為你的思想信念,會影響你對生活道路的選擇,並促使你形成健康的人格,將會受益終身。所以說,書籍,會從你純潔的心靈出發,引你走向深廣,走向博大。

蘇教授講座的目的,是讓廣大的語文教師和學生了解語文與人生的密切關係,更加熱愛語文,熱愛閱讀。希望社會上的人,都能通過閱讀和寫作來提升精神品味、文化修養和內涵,提升人格,盡而提升整個社會的人的素質。

很大程度上,良好的社會的風氣在於教化和影響,而在教化和影響社會風氣的過程中,語文教師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語文是個人文學科(這裡指的是大語文),它的基本內容是談人生。我們的語文教材,無論是哪個年級的課文,很多都是涉及到人生和理想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語文老師的點化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而然會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並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個性。語文教師是學生一生中接觸到的可以談人生、談理想抱負的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傳統教育還是現代教育中,只有語文教師默默守著自己知識的百花園,理性世界的芳草地,獨立地提升著自己的文化和人格修養。而一個稱職的語文教師,常和學生探討的課題是:怎樣做一個人,我們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語文教師深厚的人文素養和高尚的生活志趣,對學生有極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語文與一個人的人生有著密切聯絡,一個人是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決定他是否是一個有品味,高格調的人,而我們的語文教師對此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具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志趣,幽默的談吐,儒雅的風度,高尚的人格修養。用我們的知識和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和薰陶學生。用自身具有的良好閱讀習慣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記得一個偉人說過:一個民族的競爭力取決於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決於這個民族的人口數量,而是取決於它閱讀的力量。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民族的閱讀風氣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也就形成了。

如果真的這樣,我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種情形就會不復存在。願我們的學校書聲朗朗,願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瀰漫著書香的溫馨和諧的社會!

讀《人生》有感15

文章主要寫主人公高加林命運的曲折,也形象的反映了當今社會走後門,靠關係的以至於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高加林幾經波折,卻也因此遇見了心地善良,美麗,樸實心像金子一樣的農村姑娘巧珍,並相愛,可又一次命運的轉機讓他遇見了高中時愛慕的同學黃亞萍在權衡自己的未來和愛情的時候,他放棄了後者選擇了自認為的前程拋棄了巧珍,和身世背景都好的的亞萍走到了一起,當再一次晴天霹靂的打擊落到他頭上時,彷彿做了一場夢,終究要回到現實!可回頭才發現那金子早已不在!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總是感覺生活在給我開玩笑其實不是生活開我們的玩笑而有時恰恰是我們在開生活的`玩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不管以後我們在哪什麼處境什麼地位都應該知道把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不能忘本。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杯無價的咖啡並且是隻能喝一次的!所以呢我們要細細品嚐。!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