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當代廉政語錄

語錄名言 閱讀(2.24W)

1 人只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知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 ——清·陳弘謀《從政遺規》卷下《言行彙纂》

當代廉政語錄

2 見金錢財帛不懼刑網,徑自受納,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彈雀,何況性命之重。乃以博財物耶? ——唐·吳兢《貞觀政要·貪鄙》

3 為清官死,死有餘榮。 ——明·朱祖文《北行日譜》

4 貪而棄義,必為禍階。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注引

5 貪利者害己,縱慾者戕生。 ——清·金纓《格言聯璧·悖凶》

6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而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 亡亦無所不至。 ——《五代史·馮道論》

7 公則生明,廉則生威。 ——清·朱舜水《伯養說》

8 居官者廉不言貧,勤不言勞,愛民不言惠,鋤強不言威, 事上盡禮不言屈己,欽賢下士不言忘勢。庶乎官箴無忝。 ——明·錢琦《錢公良測語·治本》

9 蒞官之要,日廉日勤。 ——南宋·胡太初《晝簾緒論》卷二《盡己篇》

10 廉者士之美節,汙者士之醜行。士之不廉,猶女之不潔。不 潔之女,雖功容絕人,不足自贖。不廉之士,縱有他美,何足道哉! ——宋·真德秀《西山政訓》《叢書整合初編》

11 貪者自貪,廉者自廉,關鍵在於人,與錢本身無涉。 ——梁實秋《錢》

12 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錄》

13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宋·林逋《省心錄》

14 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漢《黃石公三略·下略》

15 大臣不廉,無以率下,則小臣必汙;小臣不廉,無以治 民,則風俗必壞。層累而下,誅求而己,害必加於百姓而患仍中於 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 ——清·王永吉《御定人臣儆心錄》

16 山陰杜氏日:作官第一清畏,無求人知。苟欲人知,同列 不慎者眾,必譖己,為上者又不加察,適足取禍耳,但優遊其間, 默而行之,無愧於心可也。 ——明·楊昱《牧鑑治本》

17 上好利,則下思聚斂;上求賄,則下肆蟊;不懷愧心,但 逞私慾,遞相企效,習以成風;閭閻日殘,紀綱日壞,不可以禮義 勸,不可以刑法懲;此由廉恥之道衰也。 ——唐·陸贄《全唐文》卷四七三

18 士大夫若愛一文,不值一文。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四《清廉》

19 不以其道得之,謂不當得而得之。

20 不求不爭於民,而民知遜;不求不貪於民,而民知廉。 ——宋·楊萬里《見執政書》

21 夫貨賄上行,則賞罰之柄失;貪求下布,則廉恥之道衰。 ——唐·陸贄《全唐文》卷四七三

22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

23 爾以金玉為寶,吾以廉慎為師。爾以夜昏可納,吾將暗室不欺。 ——唐·姚崇《辭金誡》

24 務為清廉仁愛之官,勿作苟且貪汙之事。 ——清·徐棟、丁日昌《牧令書輯要·屏惡》

25 多欲者必放於利,放於利必重賄。賄聚於公則國敝,聚於私 則家危。??故牧民者,秉義黜利,廉儉是先。廉則絕私,儉則寡慕。 ——清·福臨《資政要覽·窒慾》

26 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 慢,廉則吏不敢欺。 ——《清碑·官箴》

27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 ——《資治通鑑·漢紀十八》

28 傷風害理,莫甚於私。暴物殘民,莫大於賄。 ——唐·陸贄《全唐文》卷四七三

29 亦有小廉曲謹,而不能有為,於事終無益。 .——明·薛碹《薛文清公從政錄》

30 至廉而威。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31 進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32 君子不名之廉者,國-賊也。 ——林紓《析廉》

33 潔己。居官不言廉,廉蓋居官者分內事。孰不知廉可以服 人,然中無所主,則見利易動。 ——宋·陳襄《州縣提綱》卷一

34 若君子,律身固己廉矣,一日當官,憂君國之憂,不憂其 身家之憂,寧靜澹泊,斯名真廉。 ——林紓《析廉》

35 直不近禍,廉不沽名。 ——《新唐書》卷一六三《孔巢父列傳》

36 治民莫若平,臨財莫若廉。 ——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辯政》

37 故某願與同僚各以四事自勉。何謂四事,日律己以廉、撫 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是也。 ——宋·真德秀《西山政訓》

38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憂君哀民,獨睹亂原,好善妒惡,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漢·王符《潛夫論·實貢》

39 晉之失政,賄賂已耳,交遊已耳。 ——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十一

40 理官莫如平,臨財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寶也。 ——東漢·馬融《忠經》

41 清靜無為,則天與之時;恭廉守節,則地與之財。君子雖 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毀廉。知為吏者,奉法以利 人;不知為吏者,枉法以侵人。 ——東漢·馬融《忠經》

42 惟廉者能約己而愛人。 ——《明史·循吏傳》

43 欲學廉介,必先知足。觀於各處難民遍地餓莩,則吾輩之 安居衣食,已屬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 ——清·曾國藩《勸戒淺語十六條》

44 欲請廉字,須從儉字下工夫。用人宜少,官氣宜輕,常如 教官衙門規模。所出既少,所入自可不苟。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

45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漢·桓寬《鹽鐵論·疾貪》

46 廉方自守。 ——《KSY,-書·李固傳附李燮》

47 廉仁公勤四者,及為政之本領。 ——宋·真德秀《西山政訓》《叢書整合初編》

48 廉者,居官之一事,非能廉遂足盡官也。六計尚廉,漢 法,吏坐髒者,皆不得為吏。 ——林紓《析廉》

49 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反漢書·列女傳》

50 廉恥事大,死生事校 ——《宋史·葉夢鼎傳》

51 廉能之吏,上司賢之、百姓愛之、身名俱泰、角度常覺寬 然。 ——清·徐棟、丁日昌《牧令書輯要·屏惡》

52 聚斂之臣自媒,不顧後害。 ——《宋史·王覿傳》

53 不可一毫妄取於民,若在任衣食不能給者,公堂資而勉 之,其或廩祿有餘,亦當納之公堂,不可私於妻孥,競為華麗之 飾,以起不平之心,違者天實臨之。 ——南宋·袁採《袁氏家訓》

54 為官清廉亦可,安得全才。 ——《金史·世宗本紀下》

55 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 ——《後漢書·嚴光傳》

56 既察且慎,福祿攸歸。 ——《北齊書·魏收傳》

57 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 ,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論語·子路》

58 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濟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 ——《左傳·昭公四年》

59 民樸一,則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則奸不生。 ——《商子·農戰》

60 水濁則魚困,令苛則-民亂。 ——漢·劉向《說苑·政理》

61 為官長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62 為政者,莫善於清其吏也。 ——唐·魏徵《群書治要·劉廣別傳》

63 至清廉平。路遺不受,請謁不聽,據法聽訟,無有所阿。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64 吏祿厚則養足,養足則無求於民,無求於民,奸軌息矣。 ——晉·袁準《袁子正書·政略》

65 上清而無慾,則下正而民樸。 ——漢·劉向《說苑·說叢》

66 廉而自忘其廉,則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明·宋縭《古今藥石·捲上》

67 世之廉者有三:有見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節而不苟取 者;有畏法律保祿位而不敢取者。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 上也;、尚名節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祿位,而不 敢取,則勉強而然’斯又為次也。 一明.宋縭《古今藥石.捲上》

68 人臣有二懲:日私,日偽。私則利己徇人而公法壞;偽則 彌縫粉飾而實政墮。公法壞則豪強得以橫恣,貧賤無所控制而愁怨 多;實政墮則視國民不啻越秦,逐勢利如同商賈而身家肥。此亂亡 之漸也,何不可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