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語錄名言 閱讀(4K)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時常會受到啟發,對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感悟,想法有時候一閃而過,不如寫一篇感悟的文章,及時的記錄下來。那麼,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寫感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讀書心得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

最後,我們應該說幾句關於《寫在人生邊緣》的話。

這是一本集子,包括十篇散文。之前有一個小序列,叫人生是一本大書,那裡的文字只寫在人生書旁邊的空白上。每一篇文章都有西方小品的.意義。主要做法是將窄題寬作,或寬題窄說,或衍及旁義,或假裝翻案。看起來醒目,想醒脾,但有理由,不是假裝驚人。至於缺點,西方文獻太豐富,不懂西方文學的人幾乎被炫耀,讀過原文的人不可避免地認為這很有趣。但大醇小瑕,瑕不掩瑜。比如《偏見》、《論歡樂》、《談教訓》三篇都極其精闢。《談伊索寓言》和《魔鬼夜訪錢鍾書》純屬借題。而《說笑》、《吃飯》等文章,則近乎俗氣。最好的一篇鄙意應推《窗》,明亮清新,就像當窗小眺一樣。而文鋒雖然看似偏激,卻含渾不露鋒芒,而且綿密精緻。所謂風人之旨,危在旦夕。這就是以小品正格繩之為例。

最後兩篇文章是《釋文盲》和《論文人》。因為作者是一個一無所獲的文人,所以他非常認真地閱讀它們。竊以為此刻文人盲的人很多,而一為文人便無足觀的廢料又充斥著社會。作者少,讀者少。作者最後一句話:我們應該毀滅文學,獎勵文人——獎勵他們不做文人,不做文學。看似虛偽偏激的人大聲疾呼,其實說這話背後有多少無名的悲傷,不知道該向誰傾訴。

所以讓我這樣列在文人之林的人,真想掩卷而泣。

五四節寫於1946年。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2

《人生》以它所描繪出的濃厚的鄉土氣息、逼真的生活畫面、活生生的人情世態以及主人公對理想、愛情的追求,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尤其是男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令人回味不已。 故事中的高加林,他有自己的理想、感情和人生觀,他不願像他的父輩們那樣,為了溫飽一輩子廝守匍匐在黃土地上,他有知識、有文化,他要發揮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渴求一種新的人生。就這點來說,高加林具有新一代青年的思想和氣質——創造、開拓、不滿足於現狀。然而,高加林的種種努力並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反倒被現實給“嘲弄”了: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裡,他的民辦教師地位被無端擠掉,唯一能夠顯山露水的機會被剝奪了,他痛苦、傷心、憤懣。新一代農村青年形象的高加林,與高家莊這個落後、愚昧、閉塞的小山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高加林進城的心理成為必然。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終於踏進了城裡,來到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一個能讓他施展才幹,盡情揮灑才華的天地;生活的召喚,理想的憧憬,使他幹勁十足。深夜搶險救災,不顧疲勞連夜改寫報道,他切實為自己的人生奮鬥著,拼搏著。

高加林那蔑視世俗、自強不息的闖勁和幹勁讓人感動。然而他也有自身的弱點,當他看到家鄉貧窮、愚昧、落後的一面時,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去改變家鄉的現實,反而選擇了逃避現實。他認為,擺脫了家鄉小山村的羈絆,到外面的世界就可以一顯身手了,可正是由於他的這種軟弱自私,才致使他走過了一段遺憾的人生。

故事中的另一個容易爭論的問題,就是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糾葛。有人認為高加林是現代生活中的“陳世美”,而我卻不這樣看,我認為他們的分手是現實的必然。現代青年對愛情的追求,大多是以志同道合、有共同語言為基礎。劉巧珍雖然有中國農村婦女的傳統美德,溫柔善良、勤勞賢惠、通情達理,而且長得俏麗,然而她缺乏知識、沒有文化,與高加林少有共同言語,更談不上志同道合,他們的愛情沒有堅實的基礎,是不牢固的,所以在愛情和事業的選擇上,高加林選擇了後者,這是必然的;而後來高加林和黃亞萍分手後,家鄉那個曾為他愛至痴狂卻又被他拋棄的姑娘巧珍也另嫁了——在這雙重打擊下,高加林幾乎崩潰了,他揹著鋪蓋卷,灰心喪氣、滿腹辛酸地回到家鄉。 山依舊,水依舊,橋還是那座橋,一樣的景,兩樣的情,一曲《叫聲哥哥,你快回來》蕩氣迴腸,令人肝腸寸斷,得到的失去了,失去的卻永遠不能再得到,那悲痛的哭聲,傾訴了高加林多少的委屈,懊悔和辛酸啊!此時,一條彎曲的路在他腳下延伸,這是一條漫漫的人生路啊!他該怎樣去走呢?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我們該怎樣留下自己的腳印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深思,都要嚴肅對待的問題。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3

文章《人生智慧管理》內容豐富,全方位闡述瞭如何對待人生、怎樣渡過人生的智慧,讀後受益匪淺。要想有一個充實而美好的人生,重要的是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那麼我們該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呢?首先我們要認真學習,把握自我。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我們就得用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識,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懂得美醜,才能把握正確的'自我。第二,我們要做到待人接物和藹可親,其實,禮貌也是提高個人修養道德的重要標誌。要想提高個人的修養,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在與他人相處中,禮讓在先,相互理解,做事不要斤斤計較。第三,為人要誠實守信,做事勤奮節儉,無論是在學習當中,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心須養成勤奮好學,積極進取,誠實守信,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第四,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在生活或學習當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我們不要急躁行事,而是要虛心向人請教,做出了成績我們不要過於驕傲,而是要更謙虛地向別人學習。只有這樣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才會真正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人生的道路既短暫又漫長,既有歡樂幸福又有溝溝坎坎,面對我們的人生,應做到‘四知四自’,即知彼已、知榮辱、知得失、知進退;堅持自省自明、自嚴自律,努力把握自已的人生方向不越軌跡。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4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今天給大家分享樊登老師解讀的《人生海海》。

這本書是被譽為“諜戰文學之父”的麥家老師的超越之作。

莫言、高曉鬆、董卿傾情推薦!

人生如海,潮起時,不忘初心;潮落時,不懼困難。

董卿曾用蘇軾的《定風波》來形容《人生海海》: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對於麥家而言,這本書不僅是他獻給父輩與故鄉的禮物,還是他醒悟人生,放下過去的見證。

這一次,他捨棄了自己諳熟的題材與風格,深入到歷史背後的隱匿中,嘗試著解鎖人性的密碼。

那些文字,充斥著生活的殘酷,也透露著人心的起伏,娓娓道來間,便將一個人的是非難辨,一個時候的波詭雲譎,呈現給大家。

一個傳奇人物,卻藏著一個個的迷題;一個小小村落,卻一次次揭開人性的善惡。

真實與謊言,絕望與希望,在這數十年間,無數次上演。

瑞卡斯曾說:

“人生的旅程就是這樣,用大把時間迷茫,在幾個瞬間成長。”

生命如寄,唯有了解真相,才能寫出真實的故事;只有嚐盡人心,才能留有回味的空間。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是平常;山山而川,人來人往皆難忘。

棋如人生:落子終要無怨無悔

有人問:“與人對弈,最重要的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這麼說:

“棋品如人品,棋藝好壞並非主要,真正的棋品,看的是一個人能否做到落棋不悔。”

世事如棋,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每一事都要謹慎認真,每一次的抉擇,都決定著人生的方向。

而那些落子無悔,對人生無悔的人,才是這個世界真正的強者。

正如書中的“上校”,他是一個“笑話”,卻也是一個“傳奇”。

年輕的時候,上校為獲得敵方情報,周旋於日本女人與女漢奸之間,她們在他肚子上留下了刺字。

而這便是上校一生莫大的恥辱,也成了他心中永遠過不去的檻。

他用一生守護著這個祕密,因為這個祕密,他成了村民茶餘飯後的談資,為了這個祕密,他選擇放棄愛情,自毀前程。

然而,上校從來沒有悔恨過當初的決定,為了國家利益,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無怨無悔。

哪怕被人誤會成“漢奸”,哪怕被人喚作“太監”,他都不爭辯、不解釋,因為他明白,人活一世,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生命總會有遺憾,關鍵在於你怎麼去領悟。

活著,從來沒有完美的人生。

很多事情,終要有舍有得,但只要初心不改,我心依舊,便可活出精彩人生。

電視劇《功勳》中,講述了于敏的傳奇一生。

1960年,錢三強準備組織一群年輕科學工作者,開展氫彈技術的探索。

然而,對於于敏來說,這次任務不同以往。若要參加研究,便必須放棄光明的學術前途,還要隱姓埋名,長年奔波。

可是于敏並沒有猶豫,一心將心思鋪在氫彈技術的研究工作上。

直到28年後,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才逐漸被世人知曉。

有人覺得這幾十年的隱姓埋名,對於敏是一大損失。

可對於于敏來說,無名不等於不被人知道,歲月可以模糊世人的記憶,卻不能改變貢獻的真實。

北宋詩人梅堯臣曾說:“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生活於世,終有所追求,有所期待,為了心中的理想,不畏艱苦,孜孜以求。

一個人對生命最好的尊重,便是拼一個春夏秋冬,換一個無怨無悔。

月如人生:活著難免陰晴月缺

古語云:“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世間百態,人情萬千,誰的人生都有缺憾,可有多少人能耐得住苦難,看得淡生死?

越是存亡之際,越是畏難之時,越能看清生活的真相,人生的.無常。

“我”因為爺爺的過錯,背井離鄉來到西班牙,在一個鞋廠打工,艱難度日,沒有盡頭,只有煎熬。

機緣巧合下,“我”與妻子相愛,此後生活逐步入幸福,然而一場車禍,卻使兩人天各一方。

妻子在臨死前跟“我”說: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如果你死了,我在陰間是不會嫁給你。”

雖然妻子一生短暫且不幸,但她卻始終熱愛著生活,也正是因為對生的勇氣,才讓“我”繼續活下去。

其實,活著永遠比死亡更需要勇氣,因為它不但要繼續承受生活的苦楚,還要承載逝者的希望。

然而,正因為有活著的希望,才讓人們在認清了生活的殘破後,繼續熱愛著生活。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日本電影《入殮師》,曾有這樣一個鏡頭。

小林大悟過橋時,發現河裡的魚在逆流而上,許多魚因為體力不支,累死後被河水沖走,但仍有許多魚堅持不懈的遊。

小林很不理解,反正最後都會死掉,為什麼還要這麼辛苦?

路過的老大爺,聽到後對小林大悟說:

“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中途就算再辛苦,也要回到出生的地方。”

人生何嘗不是一場逆向而生的修行,陰晴月缺總有時,活著便意味著與苦難並行,堅持就等同於和命運對抗。

路遙說:

“在這個世界,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

越是活著,越要忍受歲月蹉跎;越是悲傷,越要學會苦中作樂。

人生海海,不必在意一時得失成敗,只要自己內心感覺幸福,便一切都會值得。

茶如人生:再苦澀亦有回甘

人生就像一杯茶,苦澀有,甘甜亦會來。

生活確實痛苦,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可總有一天,會等到心中的幸福。

就如喝茶一樣,越靠後,越能嚐出茶的醇香。

林阿姨與上校,兩個原本相愛的人,卻被命運所捉弄,半生糾結。

林阿姨因為上校的拒絕,因愛生恨,毀了上校的前程,也間接毀了他的一生。

多年之後,上校被逼成了瘋子。

直到那時,林阿姨才得知,當年她冤枉了上校。上校從來都是愛她的,甚至冒死闖進火海,前去救她。

得知真相後,林阿姨發誓要照顧他一生一世,哪怕上校成了瘋子,她也不離不棄。

在送走上校母親後,林阿姨決定帶上校回自己的老家。

上校一口氣活了近百歲,在愛人的陪伴下,在寧靜安詳中離世。

縱觀兩個人的一生,雖嚐到了生活的殘酷,看遍了人性的黑暗,可他們最終找到了幸福,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白落梅曾說:

“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嚐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

生活會苦一陣子,不會苦一輩子,等到苦盡回甘的那一刻,過往所有的痛苦與悲憤都會化為人生的養分。

唐貞元七年,孟郊滿懷信心,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然而卻不幸落第。

之後的數年,孟郊一次次盡興而去,敗興而歸,箇中苦楚,難以名狀。

直到他46歲時,高中進士,放榜的當天,騎上快馬,盡情繞著長安城狂奔一週後,留下著名的《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苦盡甘來,也不過於此。

其實,苦難才是人生的常態,我們身處其中,總也逃不過命運的刁難。

既然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咬緊牙關,闖過驚濤駭浪,熬過天凍霜寒。

歷經風雨才知生活,嘗過清苦方懂人生。

苦極後回甘,是生活的真相,亦是生命的堅持。

夢如人生:夢醒之後只剩真實

麥家在書中寫到:“放下是饒過自己的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人這一生,總是追求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執著於求而不得的幸福。

回憶越多,捨棄越難,直到最後作繭自縛,身不由己。

面對命運的曲折離奇,面對人生的起伏不定,卻只有少數人選擇與自己和解,試著改變現在。

回首往事,那些執念的東西,與整個生命歷程相比,不過是滄海一粟。

有人說:

“一個人的執念有多強,他的人生就有多苦。”

就如書中的每個人,他們都有一生的執念,或活在過去,或執意麵子,或糾結復仇,或愛而不得。

他們在這片看似寧靜的鄉土上,忍受著時代變遷帶來的痛苦與無奈,承受著身份更替所引起的誤解與委屈,而那些生命的苦澀和人生的傷痛,終將他們拉入一次次的輪迴中。

然而,生命中的問題,會變成一個人的束縛,也會變成一個人的財富,它是好是壞,完全取決於我們是否能正視命運,接受當下。

人生如夢,無論夢中是喜是悲,是苦是甜,當夢醒的那一刻,終要回歸真實。

既然歲月易逝,那就坦然面對餘生,接受該接受的,放下該放下的。

如此,才能在有限的人生裡,活出屬於自己的希望。

饒過他人,也就饒過了自己;放下執念,才能與世界和解。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5

好吧,我是被這本書的宣傳語給打動的—————“懂得不順從,才能與眾不同”、“你不必按照別人的期望度過自己的一生”、“如何在常規的世界過不平凡的生活”,就算看了再多的勵志書籍,對於過著普通生活的我等凡人而言,這些話語是很有誘惑力的。於是,在懷著希望自己也能像封面上那隻跳離擁擠小魚缸而進入寬敞大魚缸的金魚一樣,我翻開了這本書。

說實話,我開始是持著懷疑態度來看這本書的。我甚至先是非常快速地翻閱了整本書,就是為了找到作者克里斯。吉爾博在周遊世界並且做了大量義工工作的時候是否已經結婚,是否有了孩子。如果他在周遊世界並且同時已婚並且有了孩子,那麼我認為他的的確確是超過了框住的人生了。當然,世界上也有不少人是帶著全家人包括孩子去周遊世界的,不過那個距離我等凡人可以學習的目標實在太遠了。

不過,在我發現克里斯。吉爾博已婚但是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對他的`佩服之意並沒有減少。因為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發現克里斯。吉爾博是一個超級有智慧的年青人。他其實已經深刻理解“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的內涵,並且非常科學地統籌安排自己的人生時間。他捨去傳統的按部就班的讀書步驟,他在高中沒有讀完的情況下,就申請了社群大學開始攻讀大學本科學歷,在發現自己喜歡的科目能夠拿到A,而不喜歡的科目只能拿到D之後,他非常聰明地大量申請自己喜歡的科目,並且同時申請了另外一所大學來攻讀學分。最後他18歲就拿滿了大學學分,順利畢業了。他捨去了過舒適安逸的生活,選擇自主創業,都成功了,但是他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並且能夠繼續支援自己做義工,所以他並不以掙錢為目的,卻選擇去幫助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他遠赴非洲做了4年的義工,同時默默地做著其他的專案來養活自己。這樣精彩的人生,又豈能簡單以是否是富翁來比較?

克里斯。吉爾博在書中非常誠懇地提供了很多如果打破常規生活的思維和方法,就算各國國情不同,但是理念是相通的。所以如果想過不順從的人生,那麼首先學會取捨吧。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6

看完這本《知識改變人生》,讓我想起了十多年前那個令我痛苦、迷惘但又充滿期待的大學聯考,想起了為大學聯考準備艱難煎熬的日日夜夜。我生長在農村,二十年的求學生涯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因為讀書,我從偏遠的山村走進大學校園;有了知識,我才有機會走進城市的大門在城市中工作生活;通過學習,我不斷地更新自己適應生活,不斷地調整自己感受生活。這本《知識改變人生》是送給即將參加大學聯考的學弟學妹們,讓他們通過很多的事例和道理之後,明白自己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應該具備一種什麼準備的心態。對於已經在職場上沉浮的我來說,除了對過往的回憶之外,更多的還是從大學聯考的回憶中提煉一種智慧與毅力,用來告訴自己:考試講方法,生活亦然。

我們都希望生活充滿歡樂、幸福,生活其實也是這麼希望我們的。初入職場的時候,有沒有一些資歷稍老的前輩指導你應該高調做事,低調做人?你的領導有沒有和你說細節決定成敗、從小事做起?在職場混跡多年以後,是不是仍有人在勸你要看得開一些,或者有人激勵你要給年輕人做個表率、多給這個集體多一些正能量?這個時候,如果你想起當年的大學聯考,會不會覺得老師們同學們加油,大學聯考以後你們就能跨入大學殿堂了的教誨,同學們之間加油,我們一起在某某大學見的約定,怎麼和我們如今的生活有如此多的相近:一樣都需要有積極的心態,一樣都需要我們去努力,一樣都是朝著一個目標奮鬥,只是論及生活,我們的目標沒有當年的大學聯考那麼明顯。

龍應臺對她的孩子說:我讓你上學,並不是期望你考出高分,而是希望你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可以多一些選擇的機會。這話對於我國過去的大學聯考,甚至現在的大學聯考依然是不合時宜的,現在的大學聯考依然是多數農村孩子跳出農門的.獨木橋、改變身份的準憑證;在官二代、富二代橫行的今天,悲催的他們甚至有可能面臨大學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但在如今的城鄉隔離和不平等的教育體制下,大學聯考依然是農村孩子走向自立自強的不二選擇,從農村出發,經歷大學聯考的淬鍊,走進城市的大學,然後在城市中生存下來,這裡面需要的不僅僅是毅力,還有積極的心態,必要的生存技能以及努力的態度。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說,他們雖然壓力較小,但同樣面臨著競爭擇優的壓力。相比來說,現在的大學聯考比以前更激烈了,考生們比拼的不僅僅是知識;然而,這句話對於他們來說依然有效,對於我們每個人(不管是經歷過大學聯考還是沒有經歷大學聯考)來說依然有效: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人生。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7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就是說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識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

隨著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了。這個世界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人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複雜的。人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人到了這個時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山自然不再是單純的山,水自然不再是純淨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一個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永無休止和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迴圈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裡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於是抱恨終生。但是有些人通過自己的修練,終於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頓開,迴歸自然。人這個時候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與處世了。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

不可否認,這也是智者哲人於囂囂塵世間頓悟而生的關於人生的思考,是對人生和世界思考和認識的“三種境界”。垼垼

由此想起,國學大師王國維曾以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串聯了晏殊《蝶戀花》、歐陽修《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三首詞中的三句話,將本來不相干的這三句名言連綴成“三重境界”之說,總結出人生的三種境界:

1、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是一種歷程)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執著)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種釋然)

後人公認這三種境界將歷史上無數大事業家、大學問家成功的祕密結晶於文學意象之中,是走向成功的三種境界。

也有後人引之為愛情的“三大境界”

於此,我不由得又想起我一直所信奉、遵循並努力追求的“人生三大境界”。(雖然我的“三大境界”並無前人鑑許,也不一定有後人肯定,而只是我的一己之見。)

《論語·學而》中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一段名句,歷來為人們所熟知。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歷來的解釋都是:學了以後,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也高興嗎等等。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

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但我更認為,這三句話,是孔子所闡述的“人生三大樂趣”,也就是“人生三大境界”:

一是要有廣博的學識

二是要有廣泛的交往

三是要有廣闊的心胸

以廣博的學識為底蘊,以廣泛的交往為載體,以廣闊的胸懷為依託,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豐富多彩而有意義的人生,才是真正快樂的人生!

這樣,三個方面就有了合理的而又相互聯絡的解釋,所以,我認為,這應該是孔子的人生的精闢的分析和闡述!也正因此,近十幾年來,我一直把它作為我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標。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8

《活在當下,靜心修行》一書的作者付娜,雖然剛逾而立,但是十年的風霜雨雪錘鍊出生命的堅強,十年的酸甜苦辣豐富了生命的內涵。十年之中,她以敏銳的目光觀察著這個世界的冷暖寒涼,以睿智的思想思考著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在書中,作者以簡潔、凝練、流暢的文字,抒寫著自己對生命的價值和人生方式的理解。傾心寫作這些文章,她的文字充滿了一種激越的生命力,欲破紙而出,感染讀者。她通過自己和他人對生活的領悟,加上許多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讓讀者備受鼓舞,釋緩壓力,解除痛苦。

一本好書,讓我們《活在當下,靜心修行》,讓我們共同去關注和閱讀,與作者做一次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改變我們的人生——從現在開始,昇華我們的生命——從這一本書開始。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9

在火車上忽忽悠悠的過了一天,手機訊號不好,斷斷續續的,上網很困難。於是我把帶來的書《不抱怨的人生》全部看完。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專注地看書了,這本書寫的很好,開導我們女人善待工作,理解上司,寬容丈夫,體恤父母,關注孩子、愛惜自己。總之看的我如醉如痴,現實中的種種不快之事浮現在眼前,分析之,查詢自身原因。

書中告訴我們:如果我們生活中有種種不如意,想抱怨的話,那麼我們先想想我們擁有什麼?穩定的工作,健康的身體,健在的父母,和睦的家庭?還要什麼?人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盡善盡美?不完美才是真實的美,才是生活的常態。這麼想了,心裡的.糾結、煩惱就一定會減少許多。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家庭中老公身上能挑出很多缺點不和我們心意;孩子的成長也感覺比我們的預期有不小的差距;年邁的父母思想保守,看法做法和我們也不太合拍,這麼想就問題多多,日子好像就沒法過了?

有時想想我們女人即患得患失又求全責備?總是要求自己家人(老公、孩子)比別人要強,要完美,就是不考慮自己是不是也比別人強,也比別人完美?還是那句話:要求別人易,自己做到難。你希望孩子、老公成為你的驕傲,那麼你是不是也是他們的驕傲呢?

今天讀了這本書後,及時地又一次地提醒了自己:要嚴律己寬待人(主要是自己的家人),別以‘愛的名義綁架、束縛親人,讓大家都圍著自己喜怒哀樂轉才舒心滿意。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啟示實在太多了,以後當自己不開心時、想抱怨時就再讀此書。時時反省自己,爭做不抱怨的幸福女人。幸福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用心靈和智慧營造的。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0

寫在生命的邊緣,寫完這一生,回頭看,我們會是什麼樣的書?

我從來不想或者真的沒有能力仔細評價一本書,拆開來欣賞。那不是它的真實性。然而,錢先生深厚幽默的寫作技巧和跨越古今中外各種文章的深刻經歷,都是你不得不專心閱讀的原因。

在他的話裡,我看到了很多自我的缺點。這種藏在文章裡的棍子,突然當頭一棍,讓自己清醒了很多。

錢先生說: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可以笑,我們跟著他笑;假裝幽默的小臉很可笑,我們對他微笑。他是一個真正有幽默感的人,讀他的文章,就像他在說話,在聰明的'話語中和他微笑,而不是聳人聽聞。

文字是永恆的東西,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過時;錢先生的文章就是這樣。70年後,幽默和深刻的含義一點也沒有減少,適用於每個時代的每一個階層。

閉上眼睛,我看到了錢鍾書這本大書,充滿了生活和各種各樣的註釋,這只是他生活的一瞥,但顯示了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1

再讀《人生》時,已過而立之年。記得初讀路遙的《人生》,剛剛讀國中,彼時的年紀,只嬉笑或惋惜於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對於作者煞費苦心隱蘊文中的描寫和哲思,則無法參透。當十多年後,靜心再次品讀,有種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無法平靜。

多年來,對於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邊同齡的朋友們熱議的話題,但一直無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會想,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價值……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創作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依然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裡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後,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裡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可謂一語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強大的則是內心的堅韌。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滅,此段經歷會必會成為他最寶貴的財富。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記得自己當初因為一份不甘心,離開了家鄉優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報考了中央機關。等到了大城市、擠進中央機關之後才發現,現實中的榮耀遠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擾卻遠比想象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2

這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完美這句話一說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天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閱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麼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此刻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裡深愛著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他,劉立本二女兒)高明樓,劉立本(村裡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德順老漢(村裡面的光棍,人生閱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裡到農村,農村到縣裡,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鬥的一生,心裡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臺,讓他兒子三星當。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著他,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穫感情以後,心裡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裡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縣裡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同學亞萍也在縣裡面,在學校裡面就以前喜歡過高明樓,一向很仰慕他的才華,為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為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裡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併為之奮鬥,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高加林,社會的現實往往跟我們個人理想有矛盾,當社會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我們卻能改變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能偏離最基本的。先做人,後做事,無論任何時候最的。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3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復又回去的曲折人生歷程。在城鄉間輾轉,他既選擇過努力與堅持,也選擇過放棄與告別,其間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說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著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於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後,他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裡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雲,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著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走後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這一波三折的人生歷程,唏噓的同時,讓人深思: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命運?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為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才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著夢想,有著掙扎,有著追求,有著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著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說:“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說:“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捨,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願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願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4

看完這本《哲學與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淺,也才痛恨眾多所謂的哲學人士的.誤人子弟。

其實哲學是“哲人解讀凡人感受之學”,而這種感受只是略略高於生活,能給凡人深思和啟示,能讓凡人帶著思考和追求活在這個世界上。

每個人的一生都帶著哲學,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學,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學。人為何而活,哲學給出很多答案,本書沒有給出答案,傅先生卻一直在用行動證明著什麼。也許,每個人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有頓悟的感覺,但那時已無法交流。

對《哲學與人生》這本書而言,都只不過是哲學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這朵浪花卻讓我產生了對哲學的濃濃興趣,也許這就是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雖不曾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

說來慚愧,自高中以來,就沒有真正靜下心來去讀一本好書。在毛概課上,聽了孫老師的教誨,就決心讀一點書。以前總是讀很多文學作品和歷史傳記,所以便買來《哲學與人生》,通過讀哲,也確實讓我收穫了很多,領會了很多。

《人生》讀書心得感悟15

《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的創作,前半部分的自問自答的形式,先探討了神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全書的大前提,如果不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不尊重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那麼之後的.靈魂、命運、信仰等問題根本無從談起。接著楊絳先生對本書所談的“人”進行了界定,即人世間每一個具體的人。並且每次談到一個新問題的時候都會先進性定義,如“靈魂”、“個性”、“本性”、“靈性良心”等。並且有問有答,內容層層遞進,絕沒有隨意的篇章,邏輯嚴密清晰。這本書不是學術論文,但是楊絳先生卻依然以作學術論文的態度和嚴謹對待。

如果問及崇拜的偶像,我必答楊絳先生無疑。在她身上總能看到閃光點。胡河清曾讚歎:“錢鍾書、楊絳伉儷,可說是當代文學中的一雙名劍。錢鍾書如英氣流動之雄劍,常常出匣自鳴,語驚天下;楊絳則如青光含藏之雌劍,大智若愚,不顯刀刃。”楊絳先生一生在探尋的過程中審視自我,關注內心,不讓生活拿走自己的想法,磨平其稜角,還要保持對自我的肯定與欣賞,保持對人生的努力與堅持,所以她的人生自帶光環,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