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老子的經典名言(15篇)

語錄名言 閱讀(3.16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經典的名言吧,名言作為一種引導、啟用、推動教學的手段,具有釋疑解惑、點撥誘導、強化聯絡、深化認識的功能。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子的經典名言,歡迎大家分享。

老子的經典名言(15篇)

老子的經典名言1

1.書就像雨後的彩虹,陰天的太陽,黑夜的燈光。

2.汲取知識力量,建設美好家園。

3.我讀書,我快樂;我讀書,我飛翔;我讀書,我陶醉。

4.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5.書,讀起來!

6.享受閱讀,品味人生。

7.踏著進步的階梯,邁向心靈的彼岸。

8.與書香為伴,與智慧同行。

9.喜愛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10.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聖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

11.與經典同行,為生命閱讀。

12.品讀人文社會,開啟書香生活。

13.我讀書,我進步;我讀書,我快樂。

14.索取,只有在一個場合才能越多越好,那就是讀書。

15.我讀書,我優秀;我讀書,我快樂。

16.讀書對於智慧,也像體操對於身體一樣。

17.讀書點燃智慧,知識照耀人生。

18.書是生命之源,可讓你少一些粗俗,多一些高雅。

19.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20.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21.書需要你慢慢去煮,才能揮發它那誘人的香味。

22.書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橋樑,而學習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

23.讀書之於精神,恰如運動之於身體。

24.書是唯一不老的東西。

25.讀書使人快樂,使人高尚,使人優雅。

26.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27.書如海,平靜中積澱,澎湃中昇華,品讀中成長。

28.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29.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31.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與名著為伴,塑造美好心靈。

32.讀書放飛夢想,拼搏成就未來。

33.絕無三聚氫胺,不含防腐劑,絕對健康。

34.書是智慧的翅膀,讓我們在知識的天空自由翱翔。

35.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36.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

37.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38.讀書吧,它會使我們插上理想的翅膀。

39.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40.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41.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42.人有坎,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

43.學問須有自己意思;專法他人,而自己無獨立之精神,大為不可。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45.多讀書多學習多求經驗,就是前途的保障。

46.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47.努力不懈的人,會在人們失敗的地方獲得成功。

48.韜略終須建新國,奮發還得讀良書。

49.你若需要時間,還得自己把他造出來。

50.失敗是常有的,如果你能站起來,成功就在眼前。

51.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

52.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博覽群書拓寬視野。

53.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54.千淘萬浪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55.書是指引我們走上成功之路的明燈。

56.好書如同好友,一生相伴,可鑑,可勉。

57.沐浴書香,與書為友,快樂成長。

58.與其用華麗的外衣裝飾自己,不如用知識武裝自己。

59.書香伴我成長,閱讀圓我夢想。

60.矢志向學,敢於勝利。

61.忙於採集的蜜蜂,無暇在人前高談闊論。

62.品一杯好茶,讀一本好書,願能與書一生為伴。

6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64.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

65.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66.讀書是學習。

67.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68.要痊癒的病人不辭熱痛的鍼灸,要上進的讀者也決不怕惡辣的書。

69.學會讀書就是點燃火炬。

70.運動的能量來自食物,思想的光輝來自書本。

71.選書應和交友一樣謹慎。因為你的習性受書籍的影響不亞於朋友。

72.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

73.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74.學者有自立之志,當拔出流俗,不可泛泛與世浮沉。

75.讓書香溢滿校園,讓心靈徜徉書海。

76.養心莫若寡慾;至樂無如讀書。

77.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78.讀書是至樂的事。

79.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

80.行萬里路,究不若讀萬卷書之重要。

81.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2.讓讀書成為習慣讓積累成就輝煌。

83.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

84.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後再來寫作。

85.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86.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87.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

88.煩躁的你向它訴說,快樂的你和它分享。日記是我的忠實夥伴。

89.書香縈繞,情滿外校。

90.經常不斷地學習,你就什麼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91.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

92.生命因閱讀而精彩,人生因學習而快樂。

93.活到老,學到老,學到八十仍嫌少。

9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95.學得生動,學得深入,學得有效。

96.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97.知識改變命運,智慧書寫人生。

老子的經典名言2

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2、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3、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4、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5、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6、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9、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第十八章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14、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1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18、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19、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2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2、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2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2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25、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2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2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2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31、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2、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33、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老子的經典名言3

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 治大國,若烹小鮮。

6.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7.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10.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3.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6.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7.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18.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19.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0.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21.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22. 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3.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4.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5. 穀神不死,謂玄牝。玄牝之門,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6.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27.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28.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9.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3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1.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2.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33.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4.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35.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36.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7.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38.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9. 治人事天,莫若嗇。

40.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1.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2.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3.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4.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45.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46.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47.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48.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49.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50.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51.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52.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53.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54.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老子的經典名言4

1、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3、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大國之不義也,則同憂之。

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5、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7、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8、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10、善勝敵者,不爭。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12、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13、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14、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15、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6、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1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9、水至柔而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為百穀之王,善處其下也。上善若水。

2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23、有狀混成,先天地生,寂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24、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2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6、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28、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0、子曰鬱郁乎文哉,誠不我欺。

10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02、水:柔,靜,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

103、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10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0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10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107、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108、勝利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於天下得志。

109、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10、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11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1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老子的經典名言5

1、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5、治人事天,莫若嗇。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8、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9、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10、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的經典名言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人事天,莫若嗇。

治大國,若烹小鮮。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老子的經典名言7

1、希言自然。《道德經》第二十三章

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7、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13、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經》第六十六章

14、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第七章

1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7、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道德經》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道德經》第二章

19、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第五章

2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22、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辮若訥。

老子的經典名言8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老子的經典名言9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4、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5、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1、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4、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18、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0、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2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2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4、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2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6、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7、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2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9、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2、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3、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35、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36、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8、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3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40、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44、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46、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47、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4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5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1、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5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5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54、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55、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5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57、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5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6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62、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63、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6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66、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6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6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9、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0、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7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72、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7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74、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5、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76、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7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8、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7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0、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8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82、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8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84、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86、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7、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8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90、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9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92、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93、治人事天,莫若嗇。

94、治大國,若烹小鮮。

95、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97、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9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99、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00、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01、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0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0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的經典名言10

1、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注的相關文章。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1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的經典名言11

1、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2、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4、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天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

5、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6、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7、夫惟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8、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9、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10、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老子的經典名言12

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7.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10.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2.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4.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5.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16.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7.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老子的經典名言13

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遠。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2、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3、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4、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6、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9、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10、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1、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12、豫呵其若冬涉水。

13、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4、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5、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1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7、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8、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9、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20、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21、做人的道理:心思要細,志氣要大,心智要圓,行動要方,才能要多,事情要少!

22、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4、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5、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26、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7、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28、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29、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30、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3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32、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3、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5、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36、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3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39、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1、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4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

4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44、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4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46、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4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8、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9、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50、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1、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52、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53、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54、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5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5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7、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8、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9、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6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2、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63、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4、子曰: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恆古多變,誰生吾哉!

65、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6、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6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6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69、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0、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71、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7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3、知足者富。

74、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75、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77、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78、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老子名句

7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80、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81、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82、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8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84、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8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8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87、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88、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89、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90、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91、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92、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9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94、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9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9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9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98、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9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00、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10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0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3、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4、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10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106、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10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08、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09、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0、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1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112、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113、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如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4、將欲取之,必先之。

115、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16、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17、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8、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11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20、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1、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2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23、小國寡民。

124、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慾。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125、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2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127、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128、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129、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130、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老子的經典名言14

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1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智不自智,而後人莫與爭智。

16、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1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0、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1、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4、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8、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29、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30、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3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1、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8、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9、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0、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1、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智不割。

12、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3、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14、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5、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19、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20、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22、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5、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6、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2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0、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3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3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4、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35、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3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7、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3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39、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4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4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4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3、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的經典名言15

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2、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6、使人行者,身先行之。

7、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8、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9、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10、聖人無死地,智者無困厄。

11、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12、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13、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14、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15、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16、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17、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8、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9、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1、子曰鬱郁乎文哉,誠不我欺。

22、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4、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25、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2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27、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2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

29、天下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30、知人者智,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1、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4、原生質,質生空,空生時,時生萬物。

35、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36、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37、水:柔,靜,處下,善利萬物而不爭。

38、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39、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40、江海所以能成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

41、無為則無心,無心則無慾,無慾則無求。

4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功遂,身退,天之道。

43、美之為美,皆惡已;善之為善,皆不善已。

4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與父,留之何用。

4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46、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

47、聖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8、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9、上善若水,君子如玉。長夜未央,寂寞成殤。

50、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1、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52、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損不足以奉有餘。

5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54、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56、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57、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已愈多。

58、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59、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60、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