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經典禪意的語錄集合89句

語錄名言 閱讀(2.72W)

一日,60後老師對90後弟子說:人要經歷飢餓才懂得飽食的 幸福。弟子於是餓了一天,一天後飽食一頓,卻沒有體會到飽食的幸 福,相反他獲得了飢餓的幸福。問其故,答日:飢餓可以減肥,不用 減肥藥了。行者言: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禪意的語錄89句,歡迎大家分享。

經典禪意的語錄集合89句

1、在現在生活中,很多人為了所謂的"面子"該想的不敢想,想說的不敢說,能做的不敢做,把自己套上圈子永遠跳不出來。然,時光猶如流水。永遠不會再回來,何必在意過去。何必擔憂未來,人也許永遠不會弄明白為什麼活著,那就順其自然吧!坦然的面對明天!

2、潑灑的歲月,有時讓我們雀躍,有時讓我們平靜。我們雀躍的是一時的心境,我們平靜的是平時的心情。人生就是這樣,經歷過所有的風風雨雨,最後一切歸屬到所有的闌珊裡,然後朝自己笑笑,再放下青春而啟程。著墨的記憶,潑灑的青春,一直洋溢在我們生命的闌珊處,經久的回憶,經久的感念。

3、與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了諸世間及一切法,平等無二。

4、人的一生,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坎坷和磨難。很多事情都是在無法預料中發生。而體弱多病的我更加要勇敢的面對困難,選擇堅強地走下去。要學會不抱怨,不去怨天尤人,有時候,處境不太好,會抱怨,就像海水永遠在那裡低聲嗚咽。

5、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

6、茶可清心,淡淡的一絲香甜,柔柔的一縷心音,暖暖的一份真情,那份幽香,那份清醇,那份淡雅,都在默默地品味之中,都在那驀然回首中感悟著人生的真諦,簡單就好。茶不像烈酒一樣充滿戲劇性,她追求的是真正朝夕相處的平平淡淡。她需要你用心去細細的品。

7、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我們以正思維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只是佛像而已。什麼是佛?清淨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師

8、用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講話,為了事業成功,努力去傾聽別人的話吧!

9、一日,老和尚叫小沙彌同念一段經文,規定唸完才有飯吃。

10、如果常人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與本性相悖,必然無所適從。譬如處在道德淪喪、物慾橫流、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的社會環境中,一個人無論是富可敵國,還是一無所有,都無一例外地內心煎熬,難於取合。

11、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12、不僅要奉獻財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誠的慈悲心。

13、通途法門,從因向果,先求完善人格,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漸行成佛;唸佛法門,從果向因,不論何種罪人,先保證其必定成佛,再來莊嚴、完善人格。

14、生活不是一帆風順,於是我們在生活中苦苦的掙扎,眼睜睜地看著幸福漸行漸遠,無力之時,禪飄然而來,借給我們一雙慧眼,幫助我們找找被生活遮掩的幸福。原來,幸福是一種感覺,存在我們內心深處,幸福給我們溫暖,給我們鼓勵;幸福是一種表情,無論何時都能保持微笑的弧度;幸福是一種心境,即使深陷困境仍然心如止水;幸福是一種追求,成就了生命的意義與生活的美滿。

15、若有於此聖法之中,無信於善法,無禁戒,無博聞,無佈施,無智慧於善法,彼雖多有金銀、琉璃、水精、摩尼、白珂、螺璧、珊瑚、琥珀、瑪瑙、玳瑁、硨磲、碧玉、赤石、旋珠,然彼故貧窮,無有力勢。《中阿含經》卷二十九,《貧窮經》

16、人生的精彩,來自淡泊。淡中交耐久,靜裡壽延長;掃棄焚香可見清 福,養花種竹必自安樂;淡飯粗茶有真味,明窗淨几可安居;知事少時煩 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得點閒眠真可樂,吃些淡味自無憂;淡飯盡堪充 一飽,錦衣那得幾千年;守本分而安歲月,憑天性以度春秋。淡泊之人, 不只是雅人,更是高人。

17、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可泯滅愛心。愛心是促使一個人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自私走向無私的源頭。具有愛心的人,縱然平凡,也決不庸俗,因為他們懂得:心中時時傾注善良和寬容,就會獲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18、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絕別人的批評,但也絕不盲從。害怕別人 批評,拒絕別人批評,或聽到批評就失去主見的人,顯然心理脆弱。

19、人在面對財富時要有智慧,這種智慧並不是指讀書識字的智慧,而是追求道德修養完善的智慧。凡追求人格高尚者都信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樣的人能夠遵循人格的要求,有所為,有所不為,能夠"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他能把大富大貴的日子過得非常有意義,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物質上,都不忘向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佈施;同樣,他也能把勞心勞力的日子過得非常愉悅,並引導他人獲得心靈的釋放。

20、我們能不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臉上能不能經常帶有一絲笑容,口中能不能經常說一些溫柔的話語,關鍵是每天要做心的訓練,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見,要用正面、樂觀的心態來培養自己的清靜之心。

21、丈夫運用無礙.不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無生,愚人被他禁系。

22、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錢帶來的物質愉悅,也不是顯赫一時的聲名帶來的精神滿足。幸福只是一種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平凡中體味出美的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簡單中領悟甜蜜的態度。

23、心無妄想,即是佛國 無妄想時,一心即是佛國;有妄想時,一心即是地獄。眾生造作妄 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

24、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隨時隨地都可以得到禪定。當我們依這樣的禪定而有了覺性時,內心就不會再有迷惑。而這個沒有迷惑的心,就會有智慧如實地看待各種事物,這就是所謂的覺悟。

25、其心不動,猶如山王。

26、佛,看不到、摸不著,但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心中坦然,心念純淨,心中便有佛。

27、我們從無始以來在此輪迴的大苦海中,被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壞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個嚴重得病的患者一樣非常可憐。如果缺乏善知識的引導,也沒有聞、思、修佛法,根本無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也無法證得心的本來面日——自生智慧。

28、不要妄逞聰明,不要丟人現醜,不要枉費心思,作無用功,這些都會弄巧成拙。只要鸚鵡學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29、煩惱之惡鉤,牽人不自在,猶如地獄卒,擲人人湯火。

30、實實在在的道不是看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確切去實踐,才能表達出真道。

31、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會得到自利,這便是所謂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32、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能照明,名之為心;心理平等,名之為佛心。

33、《孟子》有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生活中,當我們有些東西拿不準,分不清時,最客觀的辦法就是始終堅持正確的發心,不管有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要不了多長時間,事物都會由陰轉陽,呈現本來面目,花開見佛!這是事物的本質規律。

35、寧受惡戒一日中斷無量命根,終不養蓄弊惡弟子不能調伏。

36、修學生活禪有四個要點: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將修行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世間;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37、佈施並不只是送施財物,而是能放下對物質的貪慾;持戒並不只是斷惡行善,而是能生起對輪迴的出離;忍辱並不只是壓抑憤怒,而是能調伏內心的嗔恨;精進並不只是努力修法,而是能時時刻刻保持法喜;禪定並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於本然的自覺;智慧並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38、猶如大石山,四風不能動,色聲香味觸,及法之好惡,六人處常對,不能動其心。心常住堅固,諦觀法生滅。《雜阿含經》卷九,第240經

39、時光留不住,歲月留不住,朝霞留不住,星光留不住,閃電 留不住,風雨留不住……人世間能留住的東西極少,留不住的東西很 多。越過當下,越過剎那,我已經不是我,你已經不是你,你我也同 樣留不住。唯有活在當下,把握剎那,或許我們的靈魂能夠留下,並 得以釋放永久的生命芳香。

40、有求有私,會受環境控制;無求無私,才能勇敢堅定。

41、學佛法最根本的'課題,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後,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個基本的方向,要確認真理是原本如此的。

42、十方一切如來,色目瞋恚,名利刀劍,菩薩見瞋,如避誅戮。《楞嚴經》卷八

43、禪定是一種境界,自由是一種心態,雖然抵達自由可以通過不同的禪修方法,但是絕對的自由只是從心靈角度而言。

44、不要把生活裡的故事想像的多麼複雜,生活樸素的不過就是一道平常的菜,快樂也罷,煩惱也罷,不過就是油燜茄子罷了。

45、大氣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認認真真幹好手頭的事情,不為名利而爭鬥,不為錢財而糾結。大氣之人能讓自己的世界海闊天空,即便一時失意,終得大器晚成。該來的終究會來,該走的也一定會離開。凡事都存在前因後果,因緣成熟了,果報便產生了,無法阻擋。

46、恆愚法師:所有的路,無論主動或被動,都是人選擇的。某段時期的人生,只有一種味道,內心再苦,你都只能面對這種味道里,要麼麻木沉淪,要麼振作自救。也許有人會說,我真的沒有選擇,其實路有千萬條,任何時候都不是隻有一條道。該扛起時,別推卸責任,別輕易把抱怨養成習慣。

47、自性本來不生也,本來不生即是本來不動。生滅即指無明,意謂自性中本無無明,說有無明,由於妄見耳。

48、人越長大,心越慈悲。曾經無法容忍的,也都漸漸包容。經歷過遺憾的心,更加柔軟。學著向生活臣服,接納人生的不完美。倚一脈光陰綻放如花,捧一懷心語安放心靈,飲晨露,品暮風,淡做骨。一顆冰心,眷戀著寂靜,牽念著簡單。沉澱歲月的凝香,不懼風浪,不畏紛擾,淡淡微笑,淡淡感謝。

49、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

50、禪者的心態,是使人在精神和思想上擺脫世事的紛擾,淡泊名利,進入一種與世無爭、潔身自好的寧靜祥和的精神狀態。時代的變遷,世事的紛擾,恩怨的情仇,不過是過眼雲煙。人當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以灑脫、超然的態度去應付世俗的生活。人生的道路也會變得廣闊,更能活得清閒、自在、瀟灑和開心,發現生活中的樂趣,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51、小鳥、老鼠偷吃田地、家裡的糧食,這不是你有心送給它們吃的,是不淨佈施。

52、佛法的真理像是渡過苦海的船橋,是砍斷我執的利刃寶劍,是治療心靈的甘露妙藥,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燈。所以在我們滄桑的人生裡,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會使我們的前途更加光明,才會減輕我們身心上的壓力、操勞、憂愁、痛苦等等,更會喚醒我們沉睡中的真性,最終令我們證得大智慧。

53、好好珍惜此刻健康的自己,一輩子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長;好好善待今生有緣相見的人,因為下個輪迴中很難再次遇見。

54、忍辱修得很好的人,受到別人傷害時,他也能得到一種開心的感覺。

55、春有百花,秋有明月。夏有涼風,冬有飄雪。心中若無煩愁事,便是此生好時節!祝吾友開心!

56、願佛法的人生伴隨你;觀音的慈悲充滿你;文殊的智慧帶領你;地藏的願心加持你,普賢的行願成就你!

57、最難開啟的是心門,可一旦開啟,你會看見陽光燦爛的世界,熱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場修行,活的是一種心境。

58、我們相處最多的人其實是自己,可有多少人能正確認識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我們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常常以誠懇、虛心的態度聽聽身邊朋友對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能做到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並積極去改進,人生一定會簡單、燦爛,問佛:"世間為何多苦惱?"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59、修行人,不能自己毀滅自己。儘管善業寥寥無幾,惡業如數家珍;終日活在惡報之中,仍不能縱容自己。人身猶如如意寶,不可荒廢。佛法猶如甘露,不可 不飲;善知識猶如解脫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脫道,到達彼岸面見諸佛。

60、修行人就是要把心修得平平的,頹喪不可以,每天激昂也不可以,就是要讓心遠離執著。

6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很多美好的事物似乎都隱藏著一些遺憾。有時甚至因為錯過或失去而傷感,其實失去不一定是遺憾,也可能是圓滿的開始。而得到也不一定常擁有,一切終將走遠,別丟了自己,真實的走近自己,花落,花開…人生最美的風景,是內心的一份淡定與從容。

62、不同情況的人,內心的感受不一樣,有的是苦,有的是樂。

63、不謀其前,不慮其後,不戀當今;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64、你有多難,忘記你就有多難。愛你有多苦,恨你就有多苦。現在,我站在你面前了,可是,你認不出我,你不知道我愛你,我想,這是世上最疼的事情了。

65、要讓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老是去想說全世界都是壞人,這樣子是不對的。壞人當然是有,但是這不是說所有的眾生都不好,品行高貴而且慷慨的還是大有人在。

66、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

67、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68、鄰里睦,鄉黨和,人肯吃虧善緣多。李翁鄭婆常贈果,張兄王嫂每送禾。有茶且喝,有話直說,慮什麼?

69、"理謂理趣,道理廣也。性為法性,心性深也。若窮其理趣,則盡其體性。今此經中,意趣體性皆窮究也,此借《周易》‘說卦’之言。"——澄觀《華嚴經疏》

70、佛說,命運並不是天生註定的,而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當命運不濟時,我們需要去改變它。若想改變命運,最重要的不是改變別的,而是心態。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71、應作如是觀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

72、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73、露水的寂靜之味,卻是無法模擬無法拼湊的。其幽密其清涼其濃淡深淺,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脣可以品嚐的。

74、用傷害他人的手段來掩飾自身缺點的人,是光榮的。

75、我因無愛而成佛,你貪戀凡塵如何成佛?我懺悔。懺悔無用。你有未了的前緣,去吧,去續你的姻緣,我等你回來。為此,我在菩提樹下求了五百年。

76、但離卻有無諸法,心如日輪常在虛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無棲泊處即是行諸佛行,亦便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77、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四十二章經》

78、云何一法應多所作?謂:於諸善法中不放逸,此一法是應多所作。云何一法是應當修?謂:可意俱行之身念,此一法是應當修。——《阿含經》

79、修德有順有逆。順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極而徹證,證而了無所得。逆性而修,愈修愈遠,修極而永墮惡道,墮而了無所失。

80、參禪三階段:一、執著尋找禪的本體,無所得;二、粗通禪理,卻拘泥於"我即空",似悟而實未悟;三、頓悟瞬刻即永恆,我即佛、佛即我。

81、一個不殺害別人的人,就不會造成別人殺害他的原因。我們不希望別人加諸我們的,我們也不要加諸別人。

82、捨棄於忿怒,除滅於我慢,解脫一切縛,不執著名色,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以不忿勝忿。以善勝不善。以施勝慳吝。以實勝虛妄。

83、別人都沉溺於身心的放任而獨他調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別人都在做夢,而獨他清醒一樣。智者就像原野中賓士的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84、覺悟了的智者們深知這個道理,他清醒地保有自己,不隨慾望情緒起伏,因此他成為自己的主人、生命的主人,他變成真正快樂的人啊!

85、我們誦詠的經典雖不多,但若遵照著去實踐,並從其中獲得正確的見解,斷除內心的愚昧,身心也會得到淨化,不再跟隨外界的起伏而變化。

86、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

87、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88、知道事物應該什麼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麼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89、人嘛,只要不傷天害理,只要對得起自己,只要不是盲目的衝動,幹什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