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人生格言古語

語錄名言 閱讀(1.31W)

格言又稱箴言,可以作為人們行為規範的言簡意賅的語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格言古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人生格言古語

人生格言古語

1、天下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道德經》

2、用一人焉,則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則慮其可欺,而又設一事以防其欺。——《黃宗羲》

3、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孫子兵法》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王x明》

5、鶯逢日暖歌聲滑,人遇風情笑口開。——《湯顯祖》

6、一事起則一害生,故天下常以無事為福。——《洪應明》

7、講論詩詞,笑談街市,學難似風裡揚絲,一世常如此。——《關漢卿》

8、模稜氣象,養成不黑不白,不痛不癢之世界,誤人家國,已非一日。——《曾國藩》

9、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曾國藩》

10、兩陣對圓,只見呂布頂束髮金冠,披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隨丁建陽出到陣前。——《羅貫中》

11、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於人?——《曾國藩》

12、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曾國藩》

13、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14、村夫硬似鐵,光棍軟如棉。——《增廣賢文》

15、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孝經》

16、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當先。——《增廣賢文》

17、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增廣賢文》

18、在天為命,在義為理,在人為性,主於身為心,其實一也。——《朱熹》

19、欲人勿惡,必先自美;欲人勿疑,必先自信。——《馮夢龍》

20、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能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勢必潛消。——《洪應明》

21、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自快意中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洪應明》

22、謠諑之來本非意料所備,息謗莫若自滌,流言止於智者,盡其在我,何懼人言。——《李鴻章》

23、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24、如國家無孤一人,正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羅貫中》

25、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羅貫中》

26、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曾國藩》

27、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道德經》

28、男兒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29、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與父,留之何用。——《道德經》

30、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納蘭容若》

3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洪應明》

32、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云爾。——《論語》

33、少年不識愁滋味,卻道新涼好個秋。——《辛棄疾》

34、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

35、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36、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馮夢龍》

37、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羅貫中》

38、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39、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孫子兵法》

4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經》

41、題詩寄汝非無意,莫負青春取自慚。——《于謙》

42、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增廣賢文》

43、驚覺相思不露,原來只因已入骨。——《湯顯祖》

44、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馮夢龍》

4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

46、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國藩》

47、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白居易》

48、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羅貫中》

49、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李清照》

50、積錢積穀不如積德,買田買地不如買書。——《增廣賢文》

51、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禮記》

52、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曾國藩》

53、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見異思遷。——《曾國藩》

54、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55、如花美眷,怎敵似水流年。——《曹雪芹》

56、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道德經》

57、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朱熹》

58、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

59、風花之瀟灑,雪月之空清,唯靜者為之主;水木之榮枯,竹石之消長,獨閒者操其權。——《洪應明》

6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