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95句

語錄名言 閱讀(1.45W)

適度享樂而不忘追求善行的人才是最賢明的。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佛語的語錄95句,大家快來看看吧。

2021年經典佛語的語錄95句

1、生活裡的那些困惑,何嘗不是對人生的一種提醒,更好去思索和探索,活出那些有意思的想法,用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周圍的氛圍,而不是在煩惱當中以牙還牙,更不是盲從自己的固執和狹隘,自己關閉自己認識世界的意識。

2、千條路萬條路,心路最難開通,只要開通了心路,人生路走就能一路通暢。千朵花萬朵花,心花最難培育,只要培育了心花,人生路上就能一路芬芳。千條河萬條河,心河最難渡過,只要度過了心河,人生路上就能一路平順。千盞燈萬盞燈,心燈最難點亮,只要點亮了心燈,人生路上就能一路光明。

3、青蔥的歲月,浪漫的季節,瀰漫著深情,曉風吹不醒夢中人。

4、人生如果沒有目標,那麼生活也只不過是繞圈圈而已,人生的真正起點應該是設定目標的那一刻。

5、要鏡中人笑,照鏡的人要先笑。

6、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7、"我們可以缺錢、缺衣、少食,可是千萬別缺德","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8、佈施及愛語,或有行利者,同利諸行生;各隨其所應,以此攝世間,猶車因釭運。

9、因為有了愛心,才會有真正的和諧;因為有了智慧,才會有真正的文明。

10、不能不在乎褒貶,不能太在乎褒貶。人既是獨立的個體又處在群 體之中,一言一行都會被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解讀。關鍵在於自己,要 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像褒的那樣好,又是否真的像貶的那樣不堪。

11、佛說,用覺悟的心修行就是最好的修行,而離開生活本質的修行算不上真正的人世修行。

12、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舍誓願。不以一眾生惡故,舍一切眾生。

13、佛學上有句話叫"心無所住",即一個人的心執著於什麼,就會被什 麼困擾。看重名利的人,他的心就往往只停留在名利上,進而被名利困 擾、勞累,人生也就變得索然無味。淡泊名利,方能還自己的心靈自由。

14、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絕別人的批評,但也絕不盲從。害怕別人 批評,拒絕別人批評,或聽到批評就失去主見的人,顯然心理脆弱。

15、真正的菩薩存在於人們的心中,他是慈悲與善良在人們心中的人格化,所以菩薩就在我們的身邊。捨近求遠去尋找理想中的菩薩,是永遠也找不到的,那隻能使自己失去寶貴的生存機會。

16、人生必須學會妥協,妥協之後自己也安然。

17、一個人如果得志與失意時都能把握自我,處變不驚,心無分別,那他一定是個了不起的大德之人。一如佛家講,愛人如愛己,天下的女人都是自己的母親,天下的男人都是自己的父親,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此,便沒有了分別心,心中的愛才能昇華為大愛。

18、人活著與死亡只是肉體的異化,死亡的實質是靈魂的新生。

19、當你覺得整個世界都背棄了你時,不要悲傷,請相信,上帝只是背過身去,醞釀一個更美的擁抱給你。不要覺得這只是安慰人的話,女口果你建立一個想要逆轉命相的心念,併為此發心為善,你就一定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結果。請記住,如果一扇門關了,上帝一定會給你開啟一扇窗!

20、令他得樂,是名為好,亦名為善,亦名為福。

21、人生的意義不在於名利與感情,而是慈悲與智慧。因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覺覺他。

22、十四、佈施如先立基堵,而後造宮室,施、戒亦復然,菩薩眾行本。

23、以洗器餘食著於淨地,令彼處眾生即得利樂,我說斯等亦入福門,況復施人!

24、如果你希望心想事成,希望能量充沛,做任何事都事半功倍,首先必須淨化你的氣場,減少負面的能量磁場。一般來說,正面的磁場能量,它一定是純淨、明媚、芬芳、明亮的,並閃爍著祥和美麗的光環,這種光環看不見,卻一直圍繞在你周圍,就像一頂華蓋或斗篷。此時,和你有類似頻率能量的人便被你感召,自然地圍繞著你。而當你是純淨而充滿光澤的,佛陀、仙界及更多靈性的物質便會被你吸引,為你保駕護航。

25、不要把金剛經單純地看作佛經,它還是一本智慧之經,讀通了(金剛經》,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試試看。

26、常以慈心教化天下。

27、當愛處於激情澎湃的潮頭浪尖時,我們用真心去感受它;當愛處於細水長流的小溪時,我們依然用真心去感悟它;當愛像一潭死水不再起波瀾時,我們再用真心去攪動它,讓它重新煥發生命的活力,這才是我們經營一份真愛的制勝法則。

28、戒為道基初人三寶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菩薩本業瓔珞經》卷下,大眾受學品

29、幸福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錢帶來的物質愉悅,也不是顯赫一時的聲名帶來的精神滿足。幸福只是一種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平凡中體味出美的態度,一種讓人可以在簡單中領悟甜蜜的態度。

30、菩薩千手千眼,凡夫也千手千眼。不同的是,菩薩千眼觀察眾生受苦,而以千手救度出苦;凡夫千眼看人家的不是,千手往自心中抓進煩惱。

31、很多修行者都認為禪定是迅速成辦解脫的捷徑道。的確如此,但前提是要懂得何謂禪定。若將止息一切妄念、在無分別狀態之中安住,視為唯一禪定之見解,則為大謬。如是修持禪定者,永遠不會有解脫的時機,因為這種無分別狀態已經遠離了菩提心、信心等一切出世間功德。

32、得失一向是第次交錯的纏繞著,人間世事終難兩全。收穫的喜悅如清風歡樂的拂過心海,一時間蕩起歡喜的漣漪,如春花綻放在眉宇間,卻短暫的只一個轉身的光陰,就已是落花成泥。紛繁中雲水禪心消繁成簡,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多彩的人生,亦是水墨簡約的韻致。

33、只有內心清淨,才能體會幸福幸福應從內心的清淨中來,世界上的種種繁華虛榮,並不能使你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因為刺激只能留存片刻,無法永恆。耳、鼻、舌、身、意所得來的感官快樂往往是暫時的,比如看一場電影或聽一場音樂會,曲終,場散。

34、也許有那麼一天,我會飲盡紅塵最後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後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雲淡風輕。

35、慾望使人失敗,無私令人成就;煩惱使人痛苦,覺醒令人快樂;執著使人束縛,放下令人解脫;無明使人迷惑,智慧令人證悟。

36、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麼,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和執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什麼,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和慾望。

37、和則常安。

38、慈悲仁愛之心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雖然現在是經濟社會,更多的人需要通過賺取財富證明自己的價值,但財富跟著愛心來。即便是生意人在經營的過程中,做些善事,也有助於經營。擁有救人救世的心胸才是世間最珍貴的無價之寶。

39、真正的無價之寶,不是價值連城的古董、鑽石之類的東西,而是愛心 與慈善。當我們給那些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及時的幫助時,我們就 得到了無價之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關愛他人,不要只為自己 著想。

40、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忍而無忍,才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41、欲修佛法,當勤精進。……所以者何?是身無常,無有決定壞敗之相,不得久住,終歸磨滅,未得法利,恐中壞故。

42、既已歸命彌陀,全然交給彌陀,我就不再屬於我,而屬於佛;既屬於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兒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們只能懷著十分的虔誠接受佛賜,豈可以自己的好惡對佛的作品評頭論足、挑三揀四呢?

43、雖然我們皈依很早,卻仍未生起虔誠心,說明我們業障很重;雖然我們學佛很久,卻仍未生起出離心,說明我們貪慾很大;雖然我們修行認真,卻仍未生起菩提心,說明我們私心很強;雖然我們打坐很久,卻仍未樹立空性見,說明我們無明很深。

44、人生宛若大夢一場,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 夢,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暫的幸福,當然無法發現自己掌中的明珠。 所以,做人必須要認識自己。

45、濟貧要用愛心,教富要用耐心。

46、何必山巔與水涯,安心隨處便為家。有人問我西來意,笑指長天落 晚霞。

47、業障重的人,發心較難;一旦發心,往生更容易。比如山頂重石,一旦推動,直奔谷底。故說唸佛往生為五濁惡世眾生之難信法、易行道。

48、世人因為心中無法保持淡泊的境界,因而難以把握"身在俗世,心卻出離"

49、我們時常要審視我們的思想與言語、行為,永遠正直快樂地行事,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即使行厄運時,都會有貴人出現幫忙,因為你平時累積的功德,已成為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影響著你周圍的人。

50、猶如金在礦,處石不堪用,銷煉得真金,作眾莊嚴具。賴耶性清淨,妄識所熏習,圓鏡智相應,如日出雲翳。平等真法界,佛與眾生如,非斷亦非常,大悲恆不盡。諸佛法性身,本覺自然智,是真勝義諦,唯佛方證知。《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十

51、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52、生命就像一種回聲,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穫什 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你為別人著想的話,別人也會為你著想。

53、失去了東西,人們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54、恆以四攝攝諸眾生,謂與財寶令其富樂,可意語言令聞歡喜,或以同事勸導誘進。如是一切,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令其快樂,復以方便鹹使發心,授以正法,令其開悟。"四十華嚴"卷六

55、成佛之道分為道諦與滅諦。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於道諦。滅諦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方便道與智慧道。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於方便道。智慧道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成佛之道有兩種,暫時安樂之道與究竟解脫之道。宗教、哲學與科學是屬於前者,後者是超越宗教、哲學與科學。

56、佛陀、正法與僧寶,此三外之歸依境….上師、本尊與空行,此三內之歸依境….氣、脈、明點三精要,此三歸依密境也……顯現、空寂與無別,此三了義歸依境….若欲脫離無邊苦,應以身心作歸依,全體交付三寶尊!《密勒日巴大師歌集》

57、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說,若有眾生於此言教起於執著,如是等類,不應依趣。《大寶積經》卷五十二,菩薩藏會

58、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59、痛而不言,我們需要人性的堅強來踏破荊棘阻礙,我們需要人生的智慧來抵擋風雨飄搖。其實,痛而不言是在向我們傳達一種信念:風雨過後,必將迎來彩虹。到那時,回首向來蕭瑟處,必定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佛說,你生氣,是因為自己不夠大度;你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悲傷,是因為自己不夠堅強。

61、禪是禪非:無常,意味積極,珍惜當下緣分,願一切眾生幸福;無我,意味豐富,一切事物是眾緣而成,只有無我才能成就一切事法,無相才能翻成森羅永珍,無生才能演繹生滅。深信無常的本性,保持覺照,深信身心世界本來具足佛性,心不外尋,就能欣賞當下勃勃生機的萬物,享受自己內在和周圍生活的快樂。

62、當瑣碎之事、不如意之事索繞著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禪語有云:"隨緣自適,煩憂自去。",隨緣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進取的精神,是一種達觀的處世法則。

63、現在上師為你灌頂的時候,在你的身、口、意種下了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種子,最後叫無二身。

64、禪是禪非:簡單,是生活最高境界。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從簡單到複雜再精煉為簡單。簡單,開始是一種單純,最後是一種高度濃縮。不經歷複雜的簡單,品不出豐富的味道;嚐盡人間百味,還是清淡最美;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簡單,是看透人生的智慧結晶。

65、人生是一方田,種什麼得什麼是因果迴圈,誰也逃不離;人生是一場戲,想什麼遇什麼是悲喜交替,誰也躲不開。痛就痛了,痛,讓你認識自己,也看清了別人。敗就敗了,站起來拍拍灰塵,有多少人會在乎你摔過跤?世間多少事,經歷過了,看得清了,心就靜了。

66、人在得不到的時候,什麼都可以不介意,得到之後,什麼都會有點介意。這是愛情,請你不要介意。有人問,那個人比較痛苦,還是留下來的那個人比較痛苦?應該說,愛的最深的那個人比較痛苦。

67、言下便自認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無法,此心即法,法外無心。心自無心,亦無無心者。將心無心,心卻成有,默契已。

68、有一種幸福叫知足。寧靜知足、內心淡定是人生之鴻福。面對生活中的諸多不順意,抱怨和發牢騷都於事無補,與其消極對待,不如包容現實的不完美,留一份寧靜給自己,存一點淡泊在心底。"人生百年知何似,應以飛鴻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生命中有許多東西都不值得去強取,知足於現有的生活,去領略和享受人生的快樂,而通過快樂這扇心窗,我們也就找到了幸福的方向。

69、生活中與他人之間的不快和誤解,生活中的不幸和悲傷……讓所有的煩惱都在海水漲潮的時候隨著潮水的逝去而消失;用心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每次幫助,把心中的感激和彼此之間的快樂和友誼刻在石頭上,讓它能和石頭一樣不朽。

70、人家是說了再做,我卻是做了再說。人家是說了也不一定做,我卻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71、最難開啟的是心門,可一旦開啟,你會看見陽光燦爛的世界,熱情明媚的自己。生活是場修行,活的是一種心境。

72、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痛苦的深度也決定快樂的知明度。痛苦是快樂的來源,知足是幸福的根本。想要快樂~就要痛苦。

73、所謂言傳身教——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人是否成才,在於你對社會有過多少地付出、有過怎樣的奉獻。

74、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迴歸到自身的當下,就是要學會好好地吃飯、好好地睡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去面對一切應該做的事情。

75、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76、我的意思不是說不用再去從事貿易或發展規模,經濟上的成功是一件好事,它尤其可以讓那些失業的人有工作可以做,這樣對自己、對別人、對整個社會都好。如果全部的人都過著出家人的生活,靠施捨度日,經濟就會崩塌,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餓死了!(笑)我知道到時候佛陀一定會怎麼說,他一定會對比丘們說:"現在,大家都出去幹活!"(笑)

77、世間萬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萬物。

78、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

79、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不可說者,指佛家實相也,實相一相,所謂無相,故不可說也。因一說即為相也。

80、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

81、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82、假使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一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一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一經落空了自在,多少人在今天一經流離失所。

83、廣結眾緣,就是不要去傷害任何一小我。

84、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

85、參問之要在專一,不強作為,只守本分,鬚根腳有透脫處,明見本來面目。

86、平常心是道,然才起念待要平常,早乖差了也,此最為微細難湊處。

87、觀諸眾生,是佛化身,觀於自身,為實愚夫;觀諸有情,作尊貴想,觀於自身,為僮僕想。——《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無垢性品》

88、常正確地觀察淨心觀照,看清感官輸入所引起的心識作用,看清這顆心由快樂逐漸變成貪著,由貪著逐漸變成痛苦,又由痛苦逐漸忘懷而消失。

89、過去的覺悟者們教導我們:別讓內心不好的作用興起造作,要讓內心好的作用施展出來,自己關照自己的心?將心淨化得完全沒有痛苦因子。

90、師曰:不擬時如何知是道?南泉曰:道不屬知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是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虛豁,豈可強是非邪?

91、懈怠之人,猶如舂杵,有二種事,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損壞;二者不能自立,棄地即臥,漸不堪用。——《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

92、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93、每個人都需要有信仰,無論你有無宗教背景或無神論者,信仰即是追求,促使人活下去的力量。生存是人類和所有生物在物質慾望上的本能。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要為了繼續存活下去而不斷掙扎努力。信仰,則是人類在精神慾望上的本能。有時候,甚至能超越肉體物慾上的本能,驅使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94、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正觀。

95、心態放寬 愛誰誰 愛咋滴咋滴。對誰再好 轉過頭來還是會捱罵。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