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2017董卿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幼兒 閱讀(3.2W)

從濮存昕朗讀老舍的《宗月大師》、柳傳志讀《寫給兒子的信》開始到老狼、餘秀華追憶青春,女排姑娘齊齊亮相為郎平朗讀,走過12期的央視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6日晚收官。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朗讀者最後一期觀後感,歡迎閱讀。

2017董卿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1】2017董卿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朗讀者》開播圍繞著“遇見”的主題詞,收官時圍繞著“青春”告別,一頭一尾的呼應,頗具趣味。

董卿董卿

“有人說,青春是那麼美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消逝得太快,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拼勁全力,好好生活。感謝收看《朗讀者》,明年再見。”說完這段告別詞,主持人董卿轉身離開,舞臺上大門也緩緩關閉……上週六晚,央視《朗讀者》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後一期節目。

從第一期的“遇見”到最後一期的“青春”,在過去3個月中,《朗讀者》以12個各具特色的主題詞,吸引了各種各樣的朗讀者。他們的人生故事和深情朗讀,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節目的熱度也水漲船高,豆瓣評分更高達8.6分。

據悉,5月15日,《朗讀者》還將在央視綜藝頻道推出特別節目,少年偶像王源[微博]等的訪談和朗讀部分都將在特別節目中與觀眾見面。

從“遇見”開始 以“青春”告別

“青春就是充滿希望,充滿生命的活力。”繼馮小剛[微博]、老狼[微博]、郎平等人的亮相之後,在《朗讀者》最後一期的尾聲,錢穀融、韓美林、余光中、馬識途、喬羽、馮驥才、方成、賀敬之8位文藝大家特別獻聲。他們中,最年輕的75歲,最年長的102歲,卻不約而同地道出心中對“青春”這一主題詞的理解。

這個收尾,讓人不禁聯想到《朗讀者》開播的第一期。當時,圍繞著“遇見”的主題詞,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憶起當年將林徽因的詩歌《別丟掉》翻譯成英文送給喜歡的姑娘,念著詩句的許淵衝竟流淚了。青春不老,一頭一尾的呼應,頗具趣味。

事實上,觀看《朗讀者》堪稱一次“遇見”與“青春”同在的旅程,精彩片段接二連三。談“選擇”,作家麥家首次披露了他與青春期叛逆的兒子之間“苦戰”,他寫給兒子的信被封為“最美家書”。說“禮物”,倪萍[微博]與董卿兩代央視主持聚首,倪萍更難得地披露了她一度離開主持舞臺的原因。詮釋“味道”,93歲的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聊起了中國古詩詞獨特的韻味和美感……這些精彩篇章讓舞臺上的朗讀者呈現出年輕的精氣神,也讓無數觀眾,尤其是年輕人與節目結緣。正如董卿在最後一期節目中所說:“我還記得節目開播的那一天,我站在這裡和大家說,你好。我們那期節目的主題是遇見,我說希望這一次的遇見讓我們彼此感受到更多的美好。我感受到了。”

240篇“10萬+”熱度不止在熒屏

記者注意到,從總體熱度來說,《朗讀者》在過去的三個月收穫頗豐:線上下,“朗讀亭”走訪了北京、上海、南京等13座城市,吸引了大量普通人的參與。在線上,節目的短視訊點選率不俗,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播放量高達5000萬,音訊版《朗讀者》則在喜馬拉雅App擁有了38萬訂閱使用者,收聽量達3億多次。而在收官之際,與《朗讀者》相關的、擁有“10萬+”閱讀量的微信訂閱文章多達240篇,各類與《朗讀者》相關的書單推薦、閱讀參考也絡繹不絕。

不僅如此,在不久前的戛納電視節上,《朗讀者》也吸引了外國節目版權方的關注。法國赫夫·休伯特電視製作公司就曾主動詢問節目是否有出售模式的意向,希望在法國、比利時、瑞士等地區製作法語版的《朗讀者》。

對於這樣的熱度,董卿也曾感慨,自己最初沒想到節目會收穫那麼高的新媒體熱度,“很多人問我,你覺得為什麼年輕人會喜歡《朗讀者》,我就說為什麼你覺得他們不喜歡呢?他們成長在一個更富裕、更開放、更文明的社會,他們接受著更良好的教育,我們不要低估了他們的審美和判斷力,自以為了解他們就喜歡某一種型別的節目”。

至於未來的第二季,除了節目中董卿的一句“明年見”,節目組也暗藏“彩蛋”:《難忘今宵》的詞作者喬羽算是節目中最後一位出場的“朗讀者”,“明年春來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正道出了節目與觀眾相約來年的心願。

  【2】2017董卿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第一季圓滿收官,或將輸出海外

“當我走出演播室,我的面前是已經泛亮的天色,我的身後是在黑暗當中正拆除的舞臺,我在這個中間,多麼強烈的對比。再過幾個小時,那個我為它辛苦了一年多的舞臺就會消失。我用盡了最後一絲力氣,在心底和它說再見……”這是主持人董卿回憶起《朗讀者》最後一次錄製時的場景。這檔掀起朗讀熱潮的文化節目,前晚在央視一套、昨晚在央視三套播出了第一季最後一期,第二季預計將於明年和觀眾見面。

收官之作“大手筆”,8位文藝界大家獻聲“致青春”

《朗讀者》第一季最後一期,關鍵詞是“青春”。節目請來了郎平和女排姑娘、歌手老狼、導演馮小剛、詩人餘秀華……節目尾聲,更有8位特別的朗讀者獨家獻聲。他們中最年輕的75歲,最年長的102歲,都是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和文學家。雖然他們的普通話並不標準,聲音甚至還有些顫抖,但對觀眾的觸動卻是巨大的。網友直呼:“這個逆天陣容!給節目組跪了。”

這8位文藝界大家的獻聲,實屬不易。錢穀融,現當代文藝理論家,著有《論“文學是人學”》,這次是在醫院為節目朗讀的;韓美林,北京奧運會福娃的設計者;余光中,《鄉愁》的作者,他說如今自己仍對讀者有責任;馬識途,已102歲高齡,其作品《夜譚十記》被改編成電影《讓子彈飛》;馮驥才,《珍珠鳥》等作品多次入選中國小和大學語文課本;方成,將中國民間傳說和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繪形紙上,比如鍾馗、濟公等俠義之士皆栩栩如生,因身體原因已很難說話,但仍堅持拍攝;賀敬之,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了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喬羽,是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和《難忘今宵》的詞作者。

“看到這個結尾真的很驚喜。”觀眾王可怡說,從這些加起來700多歲的大家身上,深深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青春是韓美林念起 《初戀》中 乍甜還酸的青蘋果 的美好;是馮驥才《哦,中學時代》中 把這時光變成希望的一切 的堅決;是賀敬之《雷鋒之歌》中 人應該怎樣生,路應該怎樣行 的磅礴;是錢穀融朗讀魯迅的《生命的路》中 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 的奔跑;是余光中《民歌》裡 只有黃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的自豪;是喬羽作詞的《難忘今宵》中 青山在,人未老 的豪情……青春就是希望和無悔的選擇。”

12期節目期期引發共鳴,文化魅力打動觀眾

第一期是“遇見”,接下來是“陪伴”、“選擇”、“禮物”……《朗讀者》12期節目的關鍵詞,每次都能引發無數觀眾的共鳴。這讓節目取得了傲人的成績:節目播出3個月以來,在豆瓣網評分最高達9.5分,連續6周位列豆瓣綜藝板塊推薦位第一。截至5月1日,《朗讀者》節目相關視訊全網播放量超過7.45億次。

在引發朗讀熱潮的同時,《朗讀者》以聲載道、以文傳情的核心思想更是獲得了高度肯定。作為衡量事件現象級程度的重要指標,《朗讀者》在微信公眾號上閱讀量達10萬+的“爆文”已累計達225篇。

與大多數綜藝節目“全明星陣容”不同,《朗讀者》拼的是內涵和文化魅力。比如第一期節目的最後一位嘉賓、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衝先生,應該說是第一期節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賓,也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較遠的一位嘉賓,但他的講述卻引起了最多的關注和讚賞。正如董卿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我覺得大眾並不在乎是否熟悉這個人,而是看他的講述能不能引發共鳴。許老先生的可愛、執著、情難自禁,真的是打動了無數人。”

戛納電視節引關注 ,《朗讀者》或將輸出海外

《朗讀者》不僅在國內成為現象級節目,在海外也引起了關注。

上個月,在世界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視聽與數字內容交易會——戛納電視節舉行期間,法國赫夫·休伯特電視製作公司發來郵件,詢問《朗讀者》是否有出售節目模式的意向,並在郵件中大讚《朗讀者》。赫夫·休伯特電視製作公司表示,《朗讀者》是他們近年來看到的最讓人眼前一亮、最令人興奮的文化類節目,他們想購買《朗讀者》的節目模式,在法國以及比利時、瑞士等法語區播出,他們有信心該節目會在歐洲掀起一陣朗讀的風潮。

如果雙方合作順利,在不久的將來,觀眾就可以看到海外版的《朗讀者》了。國外製作公司對《朗讀者》的看好,將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節目模式的對外輸出,體現了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給中國的綜藝節目特別是文化類節目打開了一扇窗戶。

  【3】2017董卿朗讀者青春觀後感

從濮存昕朗讀老舍的《宗月大師》、柳傳志讀《寫給兒子的信》開始到老狼、餘秀華追憶青春,女排姑娘齊齊亮相為郎平朗讀,走過12期的央視文化情感節目《朗讀者》6日晚收官。

遇見、陪伴、選擇、青春,透過這些節目中的'朗讀主題,我們不難發現,這檔節目能夠征服觀眾,主持人董卿背後花的工夫可不少。

《朗讀者》口碑爆棚,製作人、主持人董卿是首當其衝的要素。在節目《中華詩詞大會》中,董卿對各種詩文的熟練運用,讓她成了觀眾心目中“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典型代表,而這樣的形象對同樣的文化節目《朗讀者》加分不少。董卿在《朗讀者》中既是主持人,又是製作人,無形中又為《朗讀者》增加不少關注。

最後一期仍走情懷路線

6日晚本季《朗讀者》最後一期節目中,董卿選擇了一個非常有情懷的詞作為朗讀主題:青春,為此節目組請來了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歌手老狼,以及導演馮小剛和詩人餘秀華。

老狼在現場坦言,自己還未成名前,曾是一位搖滾青年。那時候,同樣處於青春年華的高曉鬆組建了“青銅器”搖滾樂隊,苦於沒有主唱,於是找到老狼。老狼僅憑《天天想你》和《我要的不多》征服高曉鬆,成為樂隊主唱,之後合作了《同桌的你》、《睡在上鋪的兄弟》,從此一炮走紅。

在老狼看來,青春就是荷爾蒙,是不計後果的閃亮日子。“當年校園最受歡迎的就是文藝青年。那時候搞搖滾樂為了出風頭留長髮,最長留到過腰,成功打造了一個流浪歌手的形象。”

因出生時倒產缺氧造成的腦癱,行動不便、口齒不清的詩人餘秀華則用“晦澀”來形容自己的青春。她告訴董卿,得知父母不希望她繼續讀高中後,她一個人跑到校長辦公室,要求繼續讀書。餘秀華直言,至今都害怕別人看自己吃飯,“怕搞砸,一個人自卑的心理不是一時半會能解除的。”

最後一期還有一個亮點,當下青少年偶像、重慶小夥王源用一段《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節選,得到了粉絲一致叫好。

明星普通人情感成催化劑

現在回顧《朗讀者》這檔節目,我們可以發現,屢屢刷爆網路的並非是某位明星或者名人的參與,大家真正關注的是他們在朗讀中流露出來的,和普通人無異的情感。

柳傳志朗讀《寫給兒子的信》,它本就是自己對兒子的真情流露。李亞鵬朗讀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引爆話題,也是因為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女兒李嫣的情感。這期節目播出後,微博評論中相當一部分觀眾在感慨:“再大腕的明星,現實生活中也是普通人。”

來自各行各業的素人嘉賓,也是《朗讀者》的一大亮點。董卿請來的無國界女醫生蔣勵、鮮花山谷夫婦、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等嘉賓,讓大家領略到了一種情懷,那就是普通人在做不普通的事。

正因如此,最近又才傳出《朗讀者》在戛納電視節期間,收到法國赫夫·休伯特電視製作公司詢問,是否有出售節目模式意向的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