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

幼兒 閱讀(2.43W)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而刻意減少對負面新聞的“攝入”,一方面是擔心孩子會因此而悲傷,另一方面也是擔心無從迴應孩子對於負面事件的疑惑和問詢。

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

有一個媽媽在微信裡記錄了她的孩子看了“東方之星”沉船事件後的反應:

在床上翻來覆去的兒子忽然對我說:“媽媽,人活那麼久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對嗎?”隔了一會兒又說:“世界有第一天嗎?世界的最後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兒子這是怎麼啦?是因為作為媽媽的我最近老在看“東方之星”的新聞嗎?對於孩子的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間接受了我的情緒刺激,還好他說完沒多一會兒就睡著了。

世界不總是美好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到底需不需要對孩子遮蔽“負面”、“傷感”、“殘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過的一本書,《守護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個方法》,作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麗貝卡·貝利和精神病護理資格護士伊麗莎白·貝利,她們在書中提到了類似的場景,是美國發生“911事件”後的一個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長以為可以讓自己的孩子與外面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隔絕,但是最終他們將無比驚訝地發現孩子竟然知道那麼多資訊。

我認識的一個家庭,父母對孩子封鎖了紐約世貿大樓遭攻擊的事情。他們家裡沒有電視,但依舊小心翼翼,從來不在家中討論這則恐怖新聞。

一天下午,有架飛機飛過他們的房屋上空,孩子就問飛機上是好人還是壞人,顯然,孩子從別的地方聽說過飛機恐怖事件,這時孩子的父母才認識到應當與孩子認真討論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幫他理清思路……

家長不要自欺欺人,以為孩子什麼都不知道,事實上,孩子對自己能夠接受到的資訊格外敏感。比如像兒童綁架這樣的新聞,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和不適感比成年人要嚴重得多。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這類事件是發生在同齡人身上。家長可能不瞭解孩子的擔心,或者覺得很難開口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所以,這兩位作者的基本態度是:不要以為可以讓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所發生的事情隔絕,同時作為家長要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

當孩子看到這類比較傷感、恐怖的新聞時,應該如何迴應,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採訪了宋慶齡幼兒園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師,徐老師同時也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她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不用刻意迴避

沒有必要刻意迴避負面新聞,事實上父母沒有辦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許不會在家裡瞭解,也有可能在幼兒園聽別的孩子提起,就像“東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兒園有新聞播報環節,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迴應,認可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和你說起這個話題,父母迴應的原則是正面迴應、認可孩子的情緒,但要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深入討論。

比如當孩子說“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迴應,認可他的情緒:“是的,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爺爺奶奶去世了,他們的家人一定很傷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討論了,畢竟學齡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

如果孩子表現出他的擔心、害怕,家長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懼感。比如,遇到飛機失事的新聞,孩子表示以後再也不敢坐飛機了,那麼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飛機起飛、降落,發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後飛機會推遲起飛,這就是飛機的工作人員為了保障飛行的安全,飛機起飛前都有叔叔會檢查飛機的狀況。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現出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要通過傳遞正面、積極的資訊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發生地震之後,可以和孩子討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去幫助在地震中受災的人;再比如在這次翻沉事件中,有幾個叔叔得救了,那麼學會游泳就比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長的情緒也會影響孩子

家長收看此類新聞也要適度,注意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如果家長自己感到焦慮、沒有安全感,孩子也會被家長的恐懼感傳染。

那麼具體到孩子說“媽媽,人活那麼久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對嗎”這樣的問題,徐老師建議媽媽可以這樣回答:“如果活得時間長,可以多點時間實現願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員,又想做消防員,你就可以做幾年的消防員,再努力做宇航員,那是多棒的事情!”選擇孩子喜歡的,他覺得有意思的事情說。當然,有時候也只是孩子一時的感嘆,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傷,還是要具體看孩子的表現。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人,媽媽大條點也沒有關係,不用擔心是不是要回應孩子的每句話,因為孩子已經內心很敏感,如果媽媽亦步亦趨,反而強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當時沒有迴應,但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後續表現,這種負面情緒是不是持續,如果持續就要幫助孩子疏導、消除他的恐懼感。如果孩子沒有再提,那麼父母也不用再舊話重提。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徐老師還是建議“正面迴應,點到為止”。

這個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發生,也有壞的事情在發生,往往壞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負面新聞出現時,我們會不會出於對孩子的“保護”,關掉電視。或者是因為我們擔心孩子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後,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迴應孩子,但實際上我們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和孩子之間談論的話題也不可能永遠只是圍繞著我們自己這個小世界,當談到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時,我們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點點時間,想一想:

“我給孩子傳達了什麼樣的資訊”,這些資訊“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勵孩子以更寬闊的視角去認識當前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