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1.38W)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16單元中的課文。課文講的是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比腳印的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雪地裡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16單元中的課文。課文講的是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比腳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話。講的是在一個雪花飄飛的日子裡,小馬、小鴨、小雞、小狗來到雪地裡。他們觀賞著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腳印,小雞的腳印像一片片竹葉;小狗的腳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鴨的腳印像一片片楓葉;小馬的腳印像彎彎的月牙。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這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認識課文的14個生字。

3、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鳥、小雞、小鴨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學教程:

  一、設情境,揭示課題。

歌曲匯入。(欣賞《可愛的動物》,學生可隨著音樂聲,自由做動作)

師:冬天到了,下了一場雪,有些可愛的小動物不怕冷,紛紛來到了雪地上當起小畫家。(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雪地裡的小畫家》)他們畫的畫是什麼樣的?讀了課文,你們就明白了。

點評:【導語的語言親切而又簡單,一開始就讓學生隨著音樂進入一個“有聲有色”的動物樂園中學習。使學生不僅能明白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

1、自讀課文: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課文:課文一共有六句話,請小朋友們按順序讀每一句話,再想想它的意思。

3、檢查初讀效果:

(1)通過讀課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動物都畫了什麼?(引導學生用“小雞畫了────────”等句式說話。

根據回答,貼出(小鳥、竹葉、小狗、梅花、小鴨、楓葉、小馬、月牙)的圖片。

(2)你能把剛才四位小朋友說的話在課文中找出來嗎?

4、師:這些小動物畫的畫為什麼會不同?我們一句一句來讀,好嗎?

點評:【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對詩歌有了一個整體感知。接著讓學生用“小雞畫──────── ”的句式,說清課文大意,把感知課文與聽說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創設情境,讀好課文。

1、指導讀第一句話。

(1)指名讀第一句。

(出示本課插圖)

(2)第二個“下雪啦”後面為什麼用感嘆號?

(3)指導讀:你能同學們驚喜興奮的心情,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自由讀。)

2、指導讀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

(2)理解“小畫家”指誰?

請同學到臺上按順序指出動物圖片上的動物名稱。

(3)指導讀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讀告訴大家嗎?(指名讀、齊讀)

3.指導讀第三句。

(1)自由讀第三句,邊讀邊想想每種動物畫了什麼。

(2)指名讀

(3)指導讀

①他們畫了什麼?你們見過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嗎?誰能畫給大家看一看。

請四名同學到黑板前畫,跟小動物畫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這些小動物還能畫別的嗎?

(學生說:不能,因為它們的腳趾各不相同,一種腳趾只能印一種腳印)。

③反覆朗讀句子。

4.指導朗讀第四句。

(1)自由讀第四句。

(2)指名讀第四句。

5.指導讀第五、六句。

(1)自由讀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動物們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來玩。青蛙為什麼在洞裡睡覺呢?

(3)反覆讀句子

6.齊讀課文。

點評:【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一年級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藉助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慾,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

  四、複述課文

在情境中背誦。

教師提示:你們能看著圖來給大家介紹雪地裡的小畫家是怎樣畫畫的嗎?

點評:【背誦、複述是讀書內化的重要過程。本課設計不提背誦兩字,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完成背誦,在不知不覺中幫助學生重構語言模式。】

  五、識字訓練

(1)小組內合作識字:這篇課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學會記住它們?小組同學合作學習,哪個字你記住了,就把好辦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2)交流識字:你記住了哪些字?說說你是怎麼記住的?

點評:【學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學習,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共同識字。教師適時補充。】

  六、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