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國小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1.83W)

十六年前的回憶文章屬於回憶式文章;文章運用了 首尾呼應、倒敘和對比的寫作手法;文章是採用第一人稱按照時間的順序和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國小六年級下冊語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藉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真誠對話,在讀書體悟中,感受李大釗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

的人,並從中受到薰陶與感染。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李大釗言行的重點語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在讀

中加深對人物的瞭解,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1、創設情境,挑起學生的讀書慾望,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臺,拉近時空距離,以文字為載體,讓學生、教師、作者之間情感交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 播放歌曲《五月的鮮花》,生聽。

師 當這優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生談自己的看法(無數革命先輩)。今天我們就要通過學習第10課

來認識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優秀領導者之一的李大釗同志。出示李大釗的畫像。誰來介紹一下李大釗的資料。生介紹。

師板書課題:十六前的回憶 ,生齊讀課題

  二、讀題質疑,匯入新課。

1.學生讀題,教師在關鍵詞下面做上記號:十六年前的回憶

2.教師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質疑。

(學生質疑:誰回憶?回憶誰?回憶了哪些事情?為什麼說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疑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將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讀順。

2.讀書反饋。

(1)讀詞(書籍 抽屜 嚴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強 待了一會兒)

(2)整體感知。

師:這篇課文是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寫的,這年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16週年——李大釗烈士犧牲於1927年,所以文章題目叫《十六年前的回憶》。那麼課文主要回憶了李大釗同志的哪些事?同學們可以迅速地再瀏覽一下課文,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

師:(板書: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被害後。)

師:(指板書)同學們,其實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父親李大釗身上的故事。找出時間的詞語。看來,大家已經對課題和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同學們真會讀書。

  四、師生介紹資料

同學們,對於李大釗這個人,對他所處的時代,對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們都可能不太瞭解。我和大家一樣,我也作了預習,給大家提供這樣一些資料——同學們,1927年,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的支援下,率兵進關,佔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正在勝利北閥的國民革命軍,還下令通緝在北京堅持革命鬥爭的李大釗同志,但李大釗同志毫不畏懼,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仍然留在北京從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張作霖逮捕,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在獄中繼續領導黨的工作,4月28日被敵人絞死。為了延長他的痛苦,敵人對他用刑的時間長達40分鐘,比別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犧牲時還不到38歲。李大釗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共寫下577篇文章。

  五、集體交流,走進人物內心。

(一) 學習被捕前部分

1、輕聲讀這一部分:

2、討論:

(1)“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這句話在這裡有什麼作用?

(承接第一節,引起下文的回憶)

(1)指名讀第一段。

“被難”是什麼意思?(遭受災難的意思,這裡指李大鍘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軍閥割據,張作霖入關,佔領河北等地,鎮壓革命運動。)這一段是文章的開頭,主要講了什麼呢?(講我永遠忘不了十六年前父親被害這一天。)

(2)指名讀第二段。

(1)父親平時是怎樣對待我們提出的問題的?(總是耐心他講給“我”聽)這次為什麼這樣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麼意思?(因為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向孩子們談心的時候,而且燒燬檔案的事情是很難向孩子說清楚的。“含糊”指說話的意思不清楚。)

(2)從哪些地方看出局勢越來越嚴重,李大釗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父親早出晚歸,整理書籍和燒燬檔案,工友被捕。)

過渡語:過渡 對於孩子的問題李大釗的回答是含糊的,對於妻子和朋友的勸告,他又是怎樣回答的呢?

是啊,儘管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越來越緊張,儘管同志們多次勸他離開北京,儘管母親不止一次勸說他,可父親總是堅定地說(課件出示父親的話)讀好父親的話,從讀中體會父親對革命事業的高度負責精神。

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這裡的工作多麼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麼了。

——由“堅決”體會到李大釗說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

給句子換個說法:我哪能離開呢。。。。。。(我不能離開)

討論父親為什麼不能離開?

——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體會到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

——由“現在是什麼時候”“多麼重要”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這句話是對人物的什麼描寫?(語言)李大釗這種堅守革命崗位的態度應該怎樣讀?(聯讀、指名讀、評讀、欣賞讀)

(c) 多種形式的朗讀課文,讀中體會李大釗不同於普通人的地方——是一個把黨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3)李大制在局勢十分嚴重的情況下,為什麼堅決不離開北京?這說明了什麼?

(李大釗是北京黨組織的負責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勢非常危急,個人處境十分危險,但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這表現了他高度負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