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學術交流發言稿

演講稿 閱讀(2.29W)

21世紀的國際競爭對我國人才的科學素養(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提出了極高的要求。物理學理所當然地承擔著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重任,為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教,應當成為今天我們的物理教學觀。

學術交流發言稿

物理學本身就是科學知識、科學過程和科學文化的統一。新課改“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能力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正是物理學本質特徵在物理教育中的反映。

科學知識是物理教學的基矗但哪些知識是更重要的基石呢?比如對於“牛頓定律”的教學,以往許多人認為關鍵是牛頓第二定律,而牛頓第一定律不過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例而已。但我認為牛頓第一定律包含著力、慣性、參考系等最富成果的科學概念,正是它摧毀了亞里士多德觀念的基礎,引導牛頓以全新視角審視引力,從而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成為超越哥白尼日心說的科學革命。所以我在“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中就非常注重而且認真的引導學生沿著科學的探尋之路學習了本部分知識,這樣即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對問題的認知水平,收效甚好!

科學過程和方法是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智力活動過程。將科學過程和思維方法引進物理教學,不僅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更能領略到前輩大師的科學思想、精神、作風和獨特的研究方法,得其精髓,以便借鑑。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我認為伽利略對落體運動的研究歷程,歷史地展示了科學家的批判意識、猜想假設魄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實驗驗證的科學作風。所以對於該部分知識我的教學重點是科學家的思維研究過程,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結論式的闡述、灌輸。又如在“天體的運動”,一節的教學中,傳統教學關心的是應用萬有引力定律來計算天體的週期、質量、線速度、角速度等,但我覺得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過程,卡文迪許的扭秤設計和對引力恆量的測定,開普勒建立三大行星定律的過程,包括幾位傑出的科學家本人,才是值得濃墨重彩的地方,因為這正是科學智慧和科學文化之所在。巴甫洛夫說過:“有了良好的思想方法,即使是沒有多大才乾的人也能做出許多成就。如果思想方法不好,即使有天才的人也將一事無成。掌握物理思維方法、養成科學態度,是學生學習物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在教學中非常注意物理思維方法教育。通過生活中的大量的例項,使學生習慣於排除次要因素用模型法思考物理問題、用控制變數法研究物理規律、用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法、等效替代法等解決物理問題。這樣一來,經過長期的鍛鍊,學生對於物理學習的興趣越來越高,效果的確不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對待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對科學價值的認識,其核心是價值觀問題。它的形成是以科學知識技能的心得和對科學過程、科學方法的感悟為載體的。科學和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它又是一把“雙刃劍”,當人合理明智地利用它時,它給人類帶來恩惠和福祉;若處置不當或濫用,又必然造成資源環境、生態或道德倫理上的災難。愛因斯坦對青年學生講道:“……如果你們想使你們一生的工作有益於人類,那麼你們只懂得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奮鬥的主要目標……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超過會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物理教育的本質不僅是物理知識和方法的傳遞,更是心靈的喚醒。新教材通過各種形式敘述科學史實、名人軼事,展現了科學家活生生的精神、意志、情感、作風、智慧,長期堅持這樣的潛移默化教育,才能使一代新人培養健康的情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願意將個人的奮鬥和科學事業、社會發展與人類和平進步緊緊聯絡起來。所以在我的課堂上時刻都有愛國主義及價值觀問題的教學。

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沒有人文教育內涵的“純知識”教育,只能捨本求末,買櫝還珠,知識或技能成為沒靈魂的東西。掌握科學知識的人一旦失去靈魂,就缺失了道德良知,對人類、社會、自然的破壞力也許將更加巨大。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不能把“完整地傳授學科知識體系”作為目標,我們的學生應當成為健全的、社會的人,能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確保“人、自然、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師是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時代和社會都希望學生在學校接受最優等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職責是不僅教學生一些知識,還要和學生一起共享先進文化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