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發言

演講稿 閱讀(1.24W)

一、基本情況2010年學院共有本專科畢業生682人,本科簽約率91.8%,與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考研率3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考取各級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編制近30人,總體就業率達98.7%。2010年學院計劃招生690人,實際招生報到729人,超額完成了招生任務。

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發言

二、主要做法和體會(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學院形成了“黨政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院團委牽頭、分級負責、責任到人,層層落實”的就業工作體制,做到了“三結合、四到位”。“三結合”即就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指導畢業生就業與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相結合、畢業生就業與畢業生產實習相結合;四到位,即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到位、經費投入到位、獎懲到位、人員落實到位。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學院就業工作的開展。

(二)轉變觀念,形成合力,力促就

針對就業過程中畢業生熱衷於考公務員、事業編、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對中小企業和基層單位缺乏熱情的情況,學院加強對畢業生擇業觀教育,努力營造健康的擇業教育氛圍。開展致畢業生、家長、全體教工、用人單位“四封信”活動,轉變觀念,形成合力,加強用人單位與學院溝通了解。通過企業老總、知名校友到學校“現身說法”,引導學生降低期望值,到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工作或創業。

(三)認真排摸,個案指導、人文關懷認真做好就業排摸工作,針對排摸出未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事業單位及未簽約學生的情況,深入瞭解其就業意向要求中的省份、區域等要求,把就業困難學生及就業弱勢群體作為重點。對未簽約和有業不就的學生登記造冊,院系領導、班主任、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輔導員及關工委,密切關注畢業生思想動態,實行“一對一”談心,根據畢業生自身實際、社會背景、個人願望及存在實際困難,有針對性地“個案指導”, 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理性就業。木材科學與工程系劉念華主任,對該專業每位畢業生的實習單位、是否考研、想與何種單位簽約、需要如何幫助都瞭如指掌,進行專門輔導諮詢,熱心為學生答疑解惑,積極幫助學生順利完成職業選擇,充分體現對畢業生的.人文關懷。

(四)搶抓機遇,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學院實行院、系領導劃片分割槽域拓展就業市場制度,立足山東,面向全國。在穩定省內17地市就業市場基礎上,開拓以天津為中心的“環渤海灣”就業基地。2010年以來,重點抓住國家環渤海經濟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等重大經濟發展戰略機遇,著力拓展京津冀遼等省外就業市常環渤海經濟圈畢業生簽約數量由2006年初的不足5%上升到2010年的28%。

學院結合專業社會實踐,藉助送科技“三下鄉”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淮河、太湖、長江、黃河和海河流域,南水北調工程和山東省西水東調工程,參與社會實踐,加強校地溝通,尋找就業機遇。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校畢業生以良好的素質、較強的業務能力贏得用人單位青睞,近年與這些流域和工程單位簽約的畢業生逐年增多,打破了他們非“211”、“985”學校畢業生不簽約的常規。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等成為我校“大學生青春創業實踐基地”,拓展了就業空間,實現了就業區域的新突破。

(五)化劣勢為優勢,實現就業質量的新提高就業質量關係學生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學院針對部分單位對農業院校的工科專業不瞭解的情況,加強與實習基地、對口行業聯絡,通過走訪、校地科技合作等多種形式,向用人單位介紹學校辦學優勢、學院專業特色、學生業務能力、科技創新及社會實踐等。許多單位瞭解了學校、瞭解了專業、瞭解了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2010年學院舉辦的就業市場中,中國水電基礎局、中國水電四局、中國水電十三局、中建二局、中建八局、中建安裝局、中鐵十局、山東鋼鐵集團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30餘家大型企業到校招聘。在提高畢業生簽約率的同時,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