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安全工作會議的講話

演講稿 閱讀(2.89W)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總結“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十二五”時期和2015年安全生產工作任務,推動中央企業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為實現“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提供安全保障。安全監管總局對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孫華山副局長專門到會講話並將提出要求。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安全工作會議的講話

一、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國資委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牢牢把握出資人定位,督促和指導中央企業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安全業績考核,不斷夯實企業發展基矗各中央企業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安全監管總局、國資委的工作部署,切實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採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為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安全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

科學的安全生產理念,是搞好安全生產的行動指南。幾年來,國資委提出的“鐵腕治安全”、“誰不重視安全、組織上就讓他不安全”、“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帶血的利潤”、“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品牌”等安全管理理念,已經得到中央企業的廣泛認同,並逐步成為廣大幹部職工共同的價值取向。中國石油確立了“以人為本抓安全”的“人本觀”,“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預防觀”,“安全源於責任心、源於設計、源於質量、源於防範”的“責任觀”,“安全是最大的節約、事故是最大的浪費”的“價值觀”,“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親情觀”,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天字號工程和第一要求,納入了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廣核集團明確提出,“安全是企業安身之基、立命之本,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中核集團、中國電科、中國華能、中國國電、中材集團強調,安全是央企的第一政治,是幹部的`第一責任,是員工的第一幸福,是企業的第一效益。通過深入開展安全理念的普及教育,中央企業安全發展的意識普遍得到增強。

(二)安全生產責任進一步落實。

各中央企業按照國資委提出的“一崗雙責”要求,通過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實施安全風險抵押,推行領導安全承包、幹部安全述職,嚴格安全考核和責任追究等一系列措施,逐級強化了安全生產責任制。中船重工、兵器裝備集團、中國華電、中電投集團、國機集團、水電顧問等企業,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連續多年與下屬企業一把手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將安全指標與企業負責人業績、單位工資總額掛鉤;所屬企業層層分解安全生產指標,將責任、目標、任務逐級落實到基層崗位,把安全業績與幹部的“帽子”、員工的“票子”捆在一起,堅持重獎重罰,實行“一票否決”,使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中煤集團深刻總結安全生產經驗教訓,構建了“黨委重視安全、行政主抓安全、技術部門保障安全、生產部門落實安全、監管部門監督安全”的責任管理體系。

(三)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各中央企業按照國資委頒佈的《中央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結合企業和行業特點,不斷探索創新,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是積極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安全管理體系。許多中央企業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大國際對標力度,把傳承安全管理優良傳統與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相結合,形成了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標準和體系。中航集團、南航集團、東航集團以國際民航安全標準為基礎,全面推行了航空運營人安全管理體系(SMS);神華集團、國投等企業針對礦業安全風險點,採用了國際職業安全協會(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統;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核電等企業按照風險管控要求,建立了健康安全環保管理體系(HSE)。這些體系的共同特點是:通過優化安全生產管理要素,形成了“設計-實施-檢查-改進”的動態迴圈模式。

二是各項制度逐步規範。中央企業普遍建立了符合本企業安全生產實際的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範,為安全管理體系的有效執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化集團堅持每年修訂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時將新的規定要求納入制度體系,確保安全生產製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中糧集團、中國五礦、通用技術集團、中國化工等企業根據業務領域不斷擴充套件的實際,及時修改完善了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並嚴格執行,促進了企業的安全管理和轉型升級。

三是組織機構更加健全。中央企業普遍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定期分析安全生產形勢,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強化了安全監管部門,配備了專職監管人員,建立了從總部、直屬企業到基層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高危行業企業還設定了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一批企業還積極探索設立安全總監製度,成為安全生產監管的新亮點。中國石油、國家電網、中國五礦、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企業還在總部設立了安全總監,進一步強化了總部對所屬企業的安全生產管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交集團、中國水電集團、葛洲壩集團等企業向下屬單位層層委派安全總監,加大了對基層單位的監管力度。

(四)安全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

中央企業始終把抓基儲練內功、求實效作為一項長期性工作來抓,既打牢了安全管理基礎,又提高了安全生產執行力。

一是加強基礎建設。車間、班組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安全管理的重點。廣大中央企業著力加強基層建設,把安全生產工作層層落實到各個車間、班組和基層崗位。兵器工業集團結合創先爭優廣泛開展“建立平安班組”活動,努力提高班組全員安全意識和崗位安全技能。中國大唐在班組建設中深入開展“三講一落實”活動,即在生產作業前講任務、講風險、講措施,在生產過程中抓好落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是推行標準化管理。各中央企業大力推進“企業達標、崗位達標”,安全管理基礎進一步加強。一汽集團、東風公司、中國北車、武鋼等企業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制定了考核評級細則,開展了專項檢查、評比和達標活動,操作規程進一步規範。

三是強化培訓教育。中國建築2010年組織10個培訓講師團,深入各工程局開展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培訓員工2萬餘人。中船集團加強勞務工管理,完善師徒帶教制度,禁止新進廠勞務工獨立進行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提高了勞務工安全意識和作業技能。

(五)安全生產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各中央企業大力推進“科技興安”戰略,普遍加大了安全生產科技投入,“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安全投入年均超過400億元,許多企業的安全投入遠高於國家或行業標準。通過開展重大課題科研攻關,實施安全技術升級改造,為企業的安全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航天科工在全系統推進“安全感測器工程”建設和應用,建立跨區域、多層次、網路化的安全生產監管系統,做到了“隱患早發現、違章早糾正、事故早預防”,提高了安全生產資訊化管理水平。中遠集團、中國海運、中交集團、中國外運長航等企業,積極推進船舶防海盜“安全艙”建設和防海盜器械的開發、研製、使用工作,遠洋船舶安全性顯著提升。中國建材、中國水電集團、華潤集團等企業自主開發了安全管理資訊平臺,啟動健康安全環境(HSE)管理資訊化建設,並全面上線執行,為各層級企業安全管理、資訊交流、經驗分享、安全文化建設等提供了平臺。

(六)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央企業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要求,普遍建立健全了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培訓、演練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落實應急物資與裝備,提高企業應對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自然災害的應急管理能力。面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玉樹地震、南方雨雪冰凍、強颱風襲擊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各中央企業快速反應、沉著應對、妥善處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國家財產和群眾生命的安全,樹立了中央企業的良好形象。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建立了電網安全風險辨識、評價、控制、釋出、改進工作制度,每年迎峰度夏前都舉行聯合反事故演習。中國海油建立了預案、指揮、資訊管理和救援隊伍“四位一體”的應急管理系統,注重應急培訓和演練,並在實戰中經受了檢驗。中交集團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每年組織開展集團層面的應急演練,“十一五”期間,年平均投入應急演練費用達到2700多萬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加強應急通訊體系建設,形成了抗災超級基站、高空布放基站、地面應急通訊車相互聯通、天地一體的應急通訊網路。

“十一五”期間,中央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保持穩定並趨於好轉,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趨於下降,特別重大事故明顯減少,一些企業事故多發勢頭得到遏制。2010年,中央企業百億元銷售收入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15,比2005年下降了53%。重點領域安全生產業績持續改善,中央煤炭企業百萬噸死亡率平均為0.075,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央建築施工企業百億元產值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處於全國行業領先水平。

上述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安全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長期以來的有效監管和積極支援,同時也是奮戰在中央企業安全生產戰線的專業隊伍和廣大幹部職工積極努力、紮實工作的結果。藉此機會,我代表國資委和國資委黨委,向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廣大幹部職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