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演講稿>

校長在教代會上的講話

演講稿 閱讀(1.77W)

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熱議是個不爭的事實。有人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有教育體制的因素,有教師群體自身的因素,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其實,我認為教師職業倦怠問題,和其他行業一樣,關鍵是心理倦怠的產物,這一現象由來已久,所謂“幹一行怨一行”,就是前人的總結。正如人總會出現心理低潮期,有時候,突然莫明所以的,心裡感到一陣不安,比較煩躁,若有所失,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總認為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可是又找不出原因,就那麼沉彌在一種難以自拔的狀態當中,灰色的暗影籠罩在頭頂,天空黑沉沉的,就連呼吸都覺得有點缺氧了。筆者認為,教師職業倦怠由來已久,無法消除,只能通過多種有效方式的調節,儘量克服。而從學校層面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有效干預,對於教師克服職業倦怠感,有著重要的意義。

校長在教代會上的講話

一、從教師職業倦怠的概念和積極心理學定義界定來看,教師職業倦怠是“心脖,“心脖仍需“心藥”醫。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魯頓伯格研究職業壓力時提出了職業倦怠的概念,主要是用來描述個體在長期的工作壓力下,由於得不到有效緩解而產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憊。具體表現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熱情衰退,對他人逐漸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這是弗魯頓伯格對職業倦怠這一概念的基本闡述。實際上弗魯頓伯格在進行心理學研究時提出的這一概念並不僅僅是針對教師這一單獨職業群體,而是對各行各業中的人在長期從事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換句話來說,只要是人,只要長期從事某一職業,因為在工作強壓下不能及時、有效緩解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憊而表現出的工作熱情衰退、工作成就感降低等精神狀態,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倦怠感。

根據弗魯頓伯格對職業倦怠的闡述,我們也可以套用他的觀點,所謂的教師職業倦怠也就是教師這一職業群體因為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壓力下,由於得不到有效緩解而產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憊。具體表現為:教育教學能力下降,教育教學熱情衰退,教師對同行、對學生乃至對社會逐漸冷漠以及教師自我成就感降低等。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這股思潮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釘塞裡格曼·謝爾頓(Kennon M. Shel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他們的定義道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普通人的活力與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主張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使人類走向幸福。

由此看來,積極心理學對於克服教師職業倦怠感,真的是一副“良藥”。

二、針對當前社會,尤其是教育界內部激烈爭論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具體原因,如何從學校層面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干預,以幫助教師克服職業倦怠感?

根據部分研究成果及學術觀點,當前社會人們討論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大致有兩方面:

1、來自社會的巨大外部壓力,使教師職業倦怠感不斷攀升。

社會上將教師比作“紅燭”、“春蠶”,一方面是對教師群體的讚賞,而另一方面則又是對教師“恪守師道”的從嚴要求。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各界對教師的`期望也越來越高,有的甚至達到苛求的地步,比如學生安全問題、批評教育問題、體罰懲罰問題、“亂”收費問題、學生減負問題等等,只要教育中有那麼半點閃失,家長來了,民眾來了,媒體來了,曝光多了,熱議多了,社會輿-論譴責自然風吹一面倒指向社會眼中的曾經是高大光輝形象的教師。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讓教師不得不謹小慎微。作為學校,雖然無法改變來自社會對優質教育需求的巨大壓力,但可以從行動上和思想上引導教師從正面來看待社會問題。尤其是校長,一定要能頂住壓力,開展工作時,不能畏首畏尾。以安全問題為例,現在的很多學校,為了保險起見,能不組織儘量不組織大型活動。究其原因,“怕出事”所以少幹事甚至不幹事。這樣的學校,很明顯,就是個懼怕“高壓線”的群體,教師因為“怕”,職業倦怠感肯定嚴重。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開展傳統特色活動,作為校長,不是不怕。但只要活動安排得科學合理,安全預案做得細緻到位,學生安全肯定是有保障的。我校多年來組織學生春遊遠足、野炊等大型活動,從未出現安全事故。敢於組織有安全保障的活動,表面上雖然是學生們在開心地活動,但孩子們的快樂,是會感染到,我們的老師肯定會有著歐陽修式的快樂的!

2、多重身份,自我施壓,不堪重負,成為教師職業倦怠的誘因。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新變化促使了新課程改革一輪接著一輪,在面對教學理念創新求異的要求下,教師群體必然面臨著知識的更新、觀念的轉變和實踐的再創造。社會、學校、家長、學生既要求教師群體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要求教師群體擁有健全高尚的人格,不僅身正躬行,還要為人楷模,不僅要保護學生的身體,還要慰藉學生的心靈,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領路人,還要成為學生成長的貼心人……可以說,一旦進入校園,教師的責任大了,教師的義務多了,教師的事情雜了,教師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了,而成為社會希望的多面手,被重新定位的多重角色的教師群體,如果不能完成好這些角色,必然受到家長和學生乃至社會人士的問責。教師在這種特殊性的“多重角色”之中工作,必然自我施壓,緊張、忙亂程度可想而知。這必定成為導致教師身體疲乏、心理厭倦,職業倦怠的誘因。學校是教育人的場所,隨著社會對公民素養需求的不斷提高,學校承擔的功能角色日趨多樣,是無法改變的。作為學校,特別是學校領導層,要能體會到教師的艱辛。人不是萬能,盡力就行!學校領導層要能成為教師的知心人,要能經常性感同身受地和教師交流看法,用積極心理學的主張,引導教師正確的看待自己的職業。我校每週二的例會,是學校領導層和教師的交流平臺。例會,只會成為“表揚會”,不會成為“批評會”。個別問題只會就事論事,私下溝通。例會交流的主題始終堅持:“我們不是神,我們從事的是良心工程。”“對得起良心就能對得起百姓!”所以,我們每多付出一些,我們的學生便多了一分收穫,我們的良心上又添加了一枚砝碼。學校領導層要儘量從教師心理入手,運用積極心理學干預,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以緩解教師來自自身的壓力。

當然,教師職業倦怠是個永恆的話題。緩解教師壓力,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有著很多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以上僅就學校層面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干預教師職業倦怠問題談了自己一些膚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