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精選7篇)

心得體會 閱讀(1.3W)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精選7篇)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1

銀行是經營風險的特殊行業,合規經營是銀行穩健執行的內在要求,也是防範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銀行櫃面的操作風險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每個業務流程上的操作員都是一個微小的風險點,操作風險涉及銀行各條線、各部門,覆蓋銀行業務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到銀行每一個員工。其中櫃面業務是銀行經營中風險案件的高發部位,如果在治理中出現偏差,風險隱患將無處不在。櫃面業務操作風險控制不好,就可能帶來聲譽影響、管理影響和發展影響。因此,對櫃面業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已變得刻不容緩。

銀行操作風險,是指由於內部程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者執行適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衝擊等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風險。客觀地講,農村信用社近年來不斷完善和加強內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各道防線的執行、監督、考核及問責方面還存在疏漏和薄弱環節。要儘量降低銀行櫃面的操作風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控制:管人、管章、管賬、管庫。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風險防控文化氛圍,加強人員管理。高層人員要以身作則,積極培育櫃員養成主動合規的思想習慣,從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動上付諸實施。

一要樹立合規辦事意識。牢固樹立“合規創造價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堅決剔除憑感覺辦事、憑經驗辦事、憑習慣辦事的陋習。

二要樹立相互監督意識。同事之間的信任必須建立在遵章守紀、按章辦事的基礎上,發現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要主動提示、制止,並視情況向所在機構報告,這是銀行業從業人員與同事相處的基本原則。

其次,對櫃檯的業務操作要進行全流程的監督控制。對櫃面業務辦理的全過程要實行事前、事中、事後監督,即:事前監督——受理業務時,臨櫃人員要對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手續完整性及資料準確性進行認真審查;事中監督——對會計處理的憑證、帳表內容和資料進行復核,對經辦的一切帳、簿、證、據、表要進行逐筆審查和複核,未經複核的支款憑證不得付款,報表不得上報、單證不得簽發。事後監督——對已經處理過的會計帳務實行再核對,必須保證所有櫃員的業務操作均須有人在事後進行序時的不間斷審查,檢查中對重要業務的處理過程包括櫃員流水中的授權授信特殊業務進行重點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最後,還要制定規範科學、嚴密完善的內控機制,如崗位責任制、複核制度、審批授權制度等,將內部崗位進行職責細分,不同崗位職責分配要合理、科學,體現相互制約的目標,使每個員工在其崗,明其責,每一崗位必須對內控措施的落實承擔責任,從而形成完善的崗位責任體系。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2

在銀行業務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客戶對於銀行網點的不滿和期望,以及網點運營效率低下等各種風險因素都迫切要求銀行業對現有內部風險積極進行防控。郵儲銀行為全面提升內部風險防控意識,提高綜合競爭力,認真學習現代銀行的風險管理經驗,從穩健經營出發,從為城鄉居民提供基礎金融服務和從事低風險的資產業務起步,通過不斷加強銀行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逐步拓展新業務提高經濟效益。

根據隊伍的現狀,確定內部風險的防控重點和方向,確定培訓物件和內容,制定和落實好培訓計劃,積極引進商業銀行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理念。改善員工的知識和專業結構,全面提高員工整體素質,使其逐步適應郵儲銀行的發展需要。最大限度降低風險,主要採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

1.加強領導。

內部風險防控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網點自主內部控制功能的提升,把推進內部風險防控作為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客戶滿意度,提高網點的營銷服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乃至撬動全行內部安全意識,實現工作目標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作為對內部風險防控的內容、步驟、目標和要求都進行明確,為降低內部防控風險提供科學依據。

2.堅持原則。

堅持優化布控、提高效益原則。本著“穩定內部風險結構”的思路,合理調整內部安全意識,提高網點的創效能力。根據不同的區域和經濟條件,加強對基礎網點和自助網點的安全風險進行建設,各部門要對自身的安全問題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監督和評價考核, 對執行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以確保內部風險控制的質量和效果,通過網點形象建設工作促進網點全方位功能的提升。。

3.建立機制。

控制銀行內部風險是為了更好的為客戶提供服務,增加產品銷售,但如果不重視內控制度建設、規章制度的落實和風險理念的教育,甚至以犧牲風險來增加服務的便利性,則有可能導致轉型的失敗。因此,加強員工思想道德教育和風險意識,狠抓制度落實和按章操作,建立先進的風險控制文化和合規文化,督促網點整改,鞏固風險安全檢查效果。

4.完善措施。

通過專業的合規風險教育去進行企業改革,用統一的標準,規範網點的營銷模式,實現服務標準化和客戶體驗的一致性,以提高產品銷售能力,提升客戶滿意度。從而提高網點內部控制的全面轉型,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高。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3

自1998年郵政獨立運營以來,中國郵政人在近幾年的時間時一直在摸索郵政運營的最佳模式,尋找郵政業務最佳契機和途徑。我國郵政儲蓄網點超過36000個,其中2/3以上網點分佈在縣和縣以下農村地區,已成為我國連線城鄉的最大金融網。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掛牌成立,是我國郵政金融事業發展歷程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是我國郵政體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階段性成果,也是在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金融體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項新的重要成就。隨著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的結束,中國郵政蓄銀行成立伊始,合規風險逐漸成為除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之外的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重要風險。

合規作為一門獨特的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如今已經得到全球銀行業的普遍認同。如何大力倡導銀行自身的合規文化,建立一個有效的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成為各家銀行的當務之急。淮南子有訓:“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因此,必須把"合規風險"放到與銀行業三大風險,即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同等重要的程度來重視。

一、正確理解合規風險與銀行三大風險

合規風險"指的是: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準則、已經適用於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準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合規是銀行業一項核心的風險管理活動,健全、有效的合規風險管理機制,是實施以風險為本監管的基礎。

銀行業三大風險是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二、建立合規風險管理機制的必要性

(一)樹立主動合規意識,克服被動合規心理。

合規是銀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銀行業穩健執行的基本內在需求, 在銀行員工中樹立"合規人人有責"、"主動合規意識"、"合規創造價值"等理念,要將績效考核機制作為培育合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充分體現商業銀行倡導合規經營和懲處違規的價值觀念。

(二)制定合規政策,組建合規部門。

構建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機制需要設立專職的合規部門,並要確保合規部門不受干擾地發現、調查問題,讓合規人員及時地參與到銀行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過程,使依法合規經營原則真正落實到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乃至每一位員工。

合規作為一門獨特的銀行風險管理技術,已日益滲透到農村金融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之中。合規風險逐漸成為除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之外的農村金融面臨的重要風險,因此,完善合規風險管理已成為農村金融當前的重要研究課題。完善銀行業合規風險管理已是商業銀行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也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改革與順利發展的重要舉措。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4

為進一步強化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加快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促進經營管理健康平穩發展,榆次農商銀行於近日組織了風險管理系統專題培訓,各支行行長、信貸人員、客戶經理共計80餘人參加。

此次培訓特別邀請山西指北針科技有限公司白佳永研究員針對風險管理系統進行全面講解,該系統包含表外貸款管理、表內不良貸款管理、訴訟管理、資料統計查詢、日常管理等五大功能模組,培訓內容側重於系統功能、業務流程的詳細介紹,重點對票據置換、股東購買、抵債資產管理等後臺操作流程進行圖解演示,使培訓人員更直觀地瞭解掌握操作方法。

培訓期間,大家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提問交流,用最快的速度熟悉了系統的功能特點和執行要求,掌握了系統相關業務操作流程,為風險管理系統正式上線奠定良好基礎,培訓取得實效。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5

為增強郵政金融業務合規經營管理意識,培育良好的合規文化,2009年被確定為我行的“合規管理年”,當前正值郵儲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開展合規建設推進年活動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和必要性。郵政儲蓄事業的成長離不開合規經營,更與防控金融風險相伴。推進合規文化建設,必將為我行經營理念和制度的貫徹落實提供強有力的依託和保證。

通過參加市行組織的以“合規建設、規範流程、夯實基礎”為主題的“合規管理年”的學習,使我對合規管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合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要在全行範圍內確立全員合規、合規從高層做起、主動合規、合規創造價值等的合規文化氛圍,這次學習正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本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合規管理年”活動的指導思想、組織領導成立情況、活動階段安排以及“合規管理年”的重點內容,包括開展“四項評價”和釋出實施“四個辦法等。”

通過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依法合規經營對我行經營管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到違規經營,案件高發的危害性。依法合規經營是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也是堅持正確的經營方向的保證,更是金融企業自我發展自我保護及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所在。因此,在經營管理工作中,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才能確保我行各項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一、提高員工思想素質,增強員工依法合規經營的理念,加強員工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學習,加強思想教育,這是從源頭上杜絕違規違章行為的重要手段。

加強對我行員工的風險防範教育,使大家都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性和銀行經營風險的普遍性,認識到銀行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必須把風險防範放在第一位。每天從自己的崗位做起,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抵制各種違紀、違規、違章行為,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視制度如生命,糾違章如排雷,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規範操作,從源頭上預防案件的發生。

二、建立建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內控管理

從近幾年金融系統發生的經濟案件來看,“十個案件九違章”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檢查不細,監督不力,實屬重要根源,無數案件、事故、教訓,都反應出內控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漏洞。正是制度的不完善,才導致一些人有機會鑽空子,從而給國家資金造成損失。我們應該吸取教訓,不斷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並將內控管理當作風險防範的前提條件,要認真紮實地貫徹執行案件防範責任制的規定,促進內部防範機制的強化與完善,努力做到在規範的前提下發展業務,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加強規範管理,以保證各項業務的流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之內進行。

健全規章制度,嚴格內部管理,是預防經濟案件的保證。為此要認真抓好制度建設,一方面要根據我們一線櫃員工作的特點,組織學習,通過學習,使各崗位人員真正做到明職責、細制度、嚴操作。有效的事前防範與監督是預防經濟案件的重要環節,本崗位的自我檢查與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採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檢自查、上級檢查、互動檢查等方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工作中的偏差。對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內控與制約。此外,我行還要求收集、整理了一些基礎管理工作的臺帳內容,我們主要負責整理了職工花名、考勤登記、獎金分配等臺帳,這是加強基礎管理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三、增強規章制度的執行與監督防範案件意識。

銀行號稱“三鐵:“鐵製度、鐵算盤、鐵帳本”。正因為有了銀行的“三鐵”,銀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賴的。規章制度的執行與否,取決於廣大員工對各項規章制度的清醒認識與熟練掌握程度,有規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業之大忌,車行千里始有道,對於規章制度的執行,就一線櫃員而言,從內部講要做到從我做起,正確辦理每一筆業務,認真稽核每張票據,監督授權業務的合法合規,嚴格執行業務作業系統安全防範,抵制各種違規作業等等,做好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不能礙於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背離規章制度而不顧。堅持至始至終地按規章辦事。如此以來,我們的制度才得於實施,我們的資金安全防範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執行,那也將走向它的反面。

近年來,金融系統發生的經濟案件,不僅干擾破壞了經濟金融秩序,而且嚴重地損害了銀行的社會信譽。採取相應措施,從源頭上加強預防,是新時期防範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線。這幾年銀行職業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趨勢,其中重要一條是忽視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時只強調業務工作的重要性,忽視了幹部職工的思想建設,沒有正確處理好思想政治工作與業務工作的關係,限於既要進行正面教育,又要堅持經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加固思想防線,經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從而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自覺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

四、銀行要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和相應的處罰機制

正向激勵措施是保證各種規章制度得以執行的必要措施,但是一定的處罰機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成為規章制度有效執行的保障。

通過此次合規教育活動,使我找到了自我正確的價值取向與是非標準,找準了工作立足點,增強了合規辦理和合規經營意識,通過對相關制度的深入學習,對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為識別和控制業

務上的各種風險增強能力,積極規範操作行為和消除風險隱患,樹立對郵政儲蓄銀行改革的信心,增強維護郵政儲蓄銀行利益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及建立良好的合規文化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真心希望此後還有更多這樣的`學習機會。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6

作為銀行的一線員工,銀行櫃面操作風險是指銀行櫃員為客戶辦理賬戶開銷、現金存取、支付結算等業務過程中,由於風險控制失效使銀行或客戶資金遭受損失的風險,是銀行操作風險的主要領域。操作風險是指由於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程式、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導致損失的風險。在實際工作中,操作風險可以分是人員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包括操作失誤、違法行為、關鍵人員流失等情況。櫃面操作風險一旦發生,損失將是巨大的。產生櫃面操作風險的主觀因素。

一是風險意識淡薄。櫃員沒有養成合規操作理念、忽視制度約束,管理者對風險文化培育不夠,銀行風險文化沒有成型。

二是業務素質不高。櫃員自身業務素質不能適應業務變化,導致部分員工操作起來力不從心,風險識別和預防能力下降。

三是責任意識不強。表現為玩忽職守、隨意操作,櫃面管理人員對櫃員管理不嚴,櫃員違規違章操作。

四是僥倖心理作祟。櫃員如有僥倖心理,就會在操作時逐漸進行不合理的簡化操作,從而滋生越來越多的操作風險。

為有效防範操作風險,必須建立起以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先進的制度文化為基礎,以科學的內部控制綜合評價體系為核心,以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為保障,以多層次的資訊系統為支撐的內部控制體系,切實避免大案要案和重大違規問題的發生。

一是確立風險防範理念,使遵守規章制度成為一種文化。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文化是無形的約束。理念引發觸動,觸動促成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久而久之凝聚為文化。文化一旦形成,就變為一種力量,直接指導、激勵和約束著員工的行為。如果周圍的人都恪守制度,按章行事,原先心存不軌的人也能變成循規蹈矩的模範,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二是創新業務經營計劃管理模式和績效考評機制。為了真正強化資本約束機制,轉變業務增長方式,引入經濟增加值指標考核,通過風險資本的計量與分配以及投資風險的彌補,從績效考核方面引導各級行關注風險防範,實現業務發展、風險控制和效益增長的有機統一。

三是加強對各類問題的查處和整改,加大違規處罰力度,提高違規成本。對於理性人來說,如果違規行為很容易被發現,並且違規成本足夠高,那麼沒有人會選擇違規,所以解決違規問題的一個思路就是儘可能快地發現違規行為,並予以重罰。

四是藉助科技手段,建立資訊預警系統,研究建立全國資料大集中後的IT風險應急預案。發揮我行信貸管理系統、案件管理系統等資訊系統在防範經營風險中的作用。

銀行風險事件心得體會7

當前,國內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認識和管理依然停留在“案件防範”、“加強檢查監督”的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防控的範圍和重點依然定位於銀行內外部的“欺詐性”違法行為和案件,對於來自銀行內部的流程風險、系統風險、人員風險及銀行外部事件風險的關注還不充分。本文認為,商業銀行要做好操作風險管理,必須變傳統的“自上而下”模式為“自下而上”模式,直接向一線人員徵集風險資訊,主動追蹤、處理操作風險事件,藉助科技之力,打造功能強大的操作風險管理平臺,實現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動態管理與自我完善。

一、商業銀行操作風險定義及分類

商業銀行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可分為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三類。巴塞爾監管委員會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指出,操作風險是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式、人員及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其中: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指業務運管過程中由於管理體制和制度的缺失、以及制度漏洞所造成的操作風險;人員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泛指在商業銀行內部所有由於人員方面的原因給業務操作帶來的風險。具體到業務執行工作當中,可以分為操作失誤風險、違法行為風險以及核心人員流失帶來的風險;系統因素引起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核心系統、周邊系統自身或系統之間,因設計缺陷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直接或間接風險,分為系統漏洞風險和系統失靈風險這兩個方面;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風險,主要是指因外部欺詐、突發事件以及銀行經營環境的不利變化等情況的衝擊,導致銀行發生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

二、國內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認識和管理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次,完整有效的操作風險管理體系框架尚未建立,即使是計劃實施新資本協議的商業銀行,其操作風險管理的思路亦不例外:識別(根據監管分類列出操作風險事件型別)、評估(定期進行操作風險自我評估)、計量(損失資料收集)、控制(根據自我評估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糾正)、監測(審計部門持續監測)。但是,按照上述思路進行操作風險管理,實際效果卻不盡理想,其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操作風險識別“以點概面”。操作風險點無所不在、數量龐大、層出不窮,現有的分類其實只是滄海一粟。理論上說,操作風險點當然是可以動態擴張的,但由於區域性私利、資訊不對稱、操作風險隱蔽性等原因,不可能全部列出。商業銀行要管理好操作風險,應做到“實時報告蟻穴狀況,確保有及時足夠的沙袋堵住漏洞”。

二是操作風險控制“職責不清”、“執行不力”。由於操作風險涉及面廣,風險型別複雜,專業能力要求較高,目前國內商業銀行操作風險模式實際上多為各職能部門分散管理,有些銀行雖聲稱將操作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統一管理,實際上全面風險管理部門僅是進行形式上的牽頭管理,實際管理職責仍落相關職能部門。涉及人員的操作風險主要由人力資源部管理,涉及系統的操作風險主要由科技部門管理,涉及外部事件的操作風險主要由安全保衛、後勤服務等部門管理,涉及流程的操作風險由各所有業務及管理部門共同管理。各職能部門既是制度的制定者,又是制度的執行者,導致政出多門、各自為政。

三是操作風險監測“形同虛設”。國內商業銀行風險監測工作主要由審計部門或是風險部門負責,風險監測主要依靠各級風險監測人員的經驗和直覺,往往

是發生案件後,才開始突擊檢查、查詢漏洞、處理有關責任人,風險監測人員主動發現風險的能力不強,被動式、運動式、臨時性的監測活動佔據主流。此外,由於考核激勵機制的原因,部分銀行分支機構對大量損失較小的操作風險採取“就地消化”的策略,對損失較大的操作風險採取“過濾加工”的策略,形成“隱瞞文化”,導致操作風險資訊在銀行內部不能真實、全面、及時上傳,風險監測形同虛設。

三、商業銀行操作風險體系的構建

操作風險實際上是一種全流程風險,只要有業務、有行動,就會存在人員誤操作或流程設計不當或系統出錯等風險,而且,操作風險還會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實時變化。操作風險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商業銀行過去的那種“自上而下”的管理,天然是一種“低效管理”。因此,商業銀行要做好操作風險管理,必須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管理為“自下而上”管理。真實的風險資訊,最權威、最及時、最有效的來源途徑,一定是直接接觸業務、直接接觸客戶的人員,商業銀行應將操作風險管理扁平化,直接向商業銀行所有個體員工採集操作風險資訊,主動追蹤、處理操作風險事件。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系統各個組成模組具體要求如下:

(一)操作風險資訊收集

商業銀行應打造功能強大的操作風險管理平臺,對全行所有人員開放,允許任何與工作相關的不滿意見或完善建議,直接在意見建議中心提交。這些意見建議經過後續的篩選、處理、反饋、固化流程,為商業銀行自我完善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提交資訊人員可自由選擇實名或匿名兩種方式,系統應預設匿名方式,以保護資訊提交人員的人身安全,防止打擊報復。提交資訊人員應填寫基本資訊,必填項包括:姓名、銀行卡號。其中:商業銀行應確保“姓名”項真實,以防止惡意人身攻擊、無中生有的舉報等,但是,商業銀行應確保操作風險資訊系統中的個人資料絕對保密。

(二)操作風險資訊有效性判斷

商業銀行應在總行風險管理部設定操作風險管理崗對風險資訊進行有效性判斷,過濾掉與工作無關的、已處理過的風險資訊,將有價值資訊轉入處理流程。操作風險管理系統應內建即時通訊工具,對資訊提交者未表述明確的風險資訊進行溝通明確。總行風險管理部門設定操作風險崗應判斷風險資訊職責所屬,交主辦部門或相關分支機構處理,並應將風險資訊進行分類,為後續統計分析、風險評估作準備。

(三)操作風險事件處理

接受交辦的機構提出處理或整改意見,交具體經辦處理;具體經辦經機構負責人同意後及時填寫處理結果。系統設定辦理時間提醒,具體經辦人員每隔4小時/8小時/24小時/48小時收到辦理時間提醒,超過48小時收到催辦提醒。若接受交辦的機構對部門職責有異議,認為不應由其主辦的,應說明理由,並轉辦相關部門。若轉辦部門不明確或有爭議的,提交商業銀行機構職責管理部門裁定,若仍不明確或有爭議的,提交行領導裁定。

上述處理流程均應公開透明,藉助公眾的監督評價,可以切實提高相關處理人員及機構的重視程度,確保處理的效率及質量,杜絕敷衍了事、推諉拖沓的現象。

(四)操作風險成果運用

商業銀行意見建議的主辦機構對意見建議的處理,不應就事論事、簡單整改了事,而應舉一反三,根據風險處理結果修正現有流程或制度,達到業務流程不

斷優化、政策制度適時調整、操作規範簡明展現的目的。因此,操作風險管理平臺應設定“操作規範中心”,該中心包括“制度系統”及“作業系統”,根據改進建議形成良性對映,不斷迴圈優化。

操作規範中心應內嵌“制度系統”,提供製度查詢、制度制定及制度修訂功能,主辦機構對建議意見進行處理,形成處理方案後,需要以制度形式對管理要求進行固化的,可直接在制度系統中申請制度區域性更替或是起草新的管理制度,經有權人批准後,系統自動將新舊制度進行替換,確保制度查詢人員在系統中查詢到的是最新有效的制度及管理要求。

“制度系統”應配合“作業系統”使用,將零散、分割的制度轉化為流程化、完整的管理要求,每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僅需輸入崗位名稱,系統就自動提示崗位職責、操作規範、風控要點。主辦機構修訂或制定制度後,即應同步更新作業系統,確保系統展示的管理要求、操作規範實時有效。

(五)操作風險事件後臺分析處理

1.操作風險事件庫管理。操作風險種類繁多,為實現操作風險的針對性管理,商業銀行可參考巴塞爾協議損失事件型別,對操作風險進行三級細分,確保所有風險資訊對應的風險問題得到準確分類。由於操作風險事件繁雜、操作風險分類需要統一標準,分類專業性要求較高,因此,該項分類工作應由總行操作風險管理崗負責。商業銀行進行操作風險分類後,將能夠直觀展現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薄弱環節,為商業銀行鍼對性加強相關領域操作風險管理,提供明確指向。

2.操作風險評估。商業銀行應定期評估銀行操作風險情況,提交總行決策管理層審議,為管理層採取操作風險控制措施、配置操作風險管理資源提供決策依據。

3.操作風險計量。商業銀行應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監管資本計量指引》,建立全行性的操作風險關鍵監測指標,例如:“內部欺詐事件數”、“外部違規事件發生率”、“操作風險損失率”和“綜合人均發案率”、“百萬元以上案件發案件數”,對操作風險事件進行分析跟蹤,一旦發現關鍵風險指標異動,應立即採取針對性的措施,追查異動深層次原因,加強相關領域操作風險的關注及防控。

四、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展望

雖然操作風險事件紛繁複雜,但管理並非沒有規律可循,關鍵是要從業務和管理實際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無論是業務差錯、產品缺陷,還是違規操作、貪汙受賄,都是操作風險事件的表現形式,核心問題都是業務流程或制度的完善。由於業務流程及制度滲透到銀行的方方面面,要真正完善好業務流程及制度,商業銀行應該鼓勵操作風險問題的暴露和糾正。實際上,任何個體都不會獨立存在,任何行動也都會與他人產生聯絡,操作風險事件一般都會或多或少地被他人員獲知。

如果這些風險苗頭、風險資訊能夠及時傳導到操作風險管理機構,並在公眾的監督下得到有效控制或整改,那麼,勢必將消滅數量眾多的操作風險,大大減少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損失。展望未來,若國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能夠打造高效實用的操作風險管理平臺,以“自下而上”思維管理操作風險,就一定能夠實現操作風險的動態管理,實現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