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數學觀摩心得(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9.47K)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觀摩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學觀摩心得(15篇)

數學觀摩心得1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參加了安徽省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會議由名師授課和專家點評、講座組成。

在沒參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認為,教國小數學是很簡單很輕鬆的事,現在想想真的錯了。因為太沒有工作的經驗,參加工作的二個多月以來,磕磕絆絆,諸多困難。參加了這次觀摩會,讓我受益良多:

1、數學來源於生活。教學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創設,學情境中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時,我們往往是從情境中提煉數學資訊,從而構建數學模型,最後還要在實際中應用。特別是王銳老師執教的《旋轉》一課中,王老師創設學生玩“大炮打魚”的遊戲情境,一個學生到講臺上遮住眼睛,王老師把魚的位置藏好,再找一個學生來指揮上面的學生怎麼旋轉大炮一定打到魚。經過老師精心的設計,學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轉的三個要素—旋轉方向、旋轉角度、旋轉中心。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為之感動和敬佩。

2、以生為本。如今資訊社會中不斷創新才能讓一個企業一個民族得以生存和發展。作為育人工作者,要以發展的眼光,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學習基礎知識的國小生而言,我們的教學不能生搬硬套,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作為一名新教師,總認為因為知識“過於”簡單,所以認為這對於學生而言也很簡單。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並不成熟,接受新事物複雜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們自認為簡單的事情,其實對他們來說並不是簡單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講臺上的第一節課“秒的認識為例”,很有幸的是,觀摩課上,晁老師上了和我相似的課“分的認識”,晁老師處理時和分的關係上時,讓男生看分針,轉一圈就喊停;讓女生看時針,轉一大格就喊停。學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時的關係。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被震撼了,設計的很好,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太多太多。

3、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多看書,多聽課,多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和能力,讓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

這次的觀摩學習是短暫的,留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名師們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對新理念純熟運用的能力,都將成為我今後奮鬥的目標。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學問》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實踐活動課,教材以配菜為素材,提供了3天菜譜供學生進行一葷一素的配菜活動,作為主例題,而將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褲子及一件裙子)作為鞏固練習,試圖讓學生體會搭配中的規律,學會有序思考,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兩位老師根據本地學生的生活經驗,“反客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為主例題進行教學,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回顧兩位老師的課堂,都以探索學習活動做保障,憑藉有效學習支援學生的學習,有探索和練習可以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真實和紮實。下面具體回放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再次品味兩們老師的良苦用心。

數學教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絡的,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因此,兩位老師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絡起來,寓數學知識於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學。用現實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學生的記憶,以學生最常接觸的搭配衣服為情境,營造氛圍,用“猜一猜”活動,將現實和課堂、生活與數學有機聯絡起來。

“猜一猜”:此環節兩位老師都通過簡單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本課的主例題,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褲子有一件裙子,上裝下裝各選一件,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憑藉自己已有的經驗,能夠進行猜測和判斷,但此時更多學生的搭配是零散的、無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由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擺一擺”這一環節,教者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擺一擺”:之前的猜測和想象,需要具體的操作活動來佐證和擴充。兩位老師在課前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以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全體學生進行動手搭配,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後兩位老師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課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師在學生操作完成後,請三個典型的學生上臺演示,一個是以上衣為主線,一個是以下裝為主線,另一個而出現了遺漏,通過學生的反饋和總結,得出不遺漏、不重複必須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搭配,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而另一老師在學生上臺搭配後,在反饋時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為主線)或一件下裝(以下裝為主線)恰到好處地利用了教學資源,生動、鮮明、直觀地體現了按一定規律進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環節兩位老師以不同的作課方式達到了相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了異曲同工之效。 許小美

最近我又在觀看了杜郎口中學的幾節教學視訊,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實質就是充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求慾望,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學校形成了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

杜郎口的課堂活了,真正告別了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學生當之無愧的成了學習的主人,走進課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滿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說的那樣“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

(一)新課改與教師、學生一起成長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著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點猶豫,帶著“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湧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裡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為把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契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二)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師生之間多多交流,會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是課堂教學改革資訊的反饋,多聽學生的心聲,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課上,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對我說:“老師,咱課上能不能換位呀,我喜歡和某某一起做作業。”原先也有很多同學希望這樣,但我都沒允許過,怕他們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著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課堂教學改革對課堂教學要求就是讓學生自主,於是便微笑著點了點頭說:“老師滿足你的要求!”他聽後非常高興,2個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業做得非常優秀和成功。等課上了一半的時候,我表揚了他的進步。這下可不得了了,好幾個同學說都願意自由組合,我一想這樣課堂不就亂套了呀,等換完座位就該下課了,我就沒答應他們的要求。等下課鈴聲一響,我剛走出教室,感覺一個“小尾巴”跟了上來,回頭一看,怯怯地問我“老師為什麼同意他換座位,不同意我們換,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們呀?”一句話問的我語塞,我趕緊說“不是,不是,我怕換位耽誤大家的作業時間,下次上課之前可以提前換好就可以了,ok?”

這,給了我一個小小的啟發:如果在課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創作,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而且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體合作意識,(而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更愉悅地把學習積極性參與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我便答應了所有學生們的要求。我又跟同學們說:“我滿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滿足老師的要求,做出讓老師最滿意的創作,而且還要注意課堂紀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響別人。”再上課時,我發現每一自由組合的同學都能積極主動地創作和學習。通過好的學生和相對弱一點的學生的搭配組合,對後進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對他們的合作創作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說:“真不錯,繼續努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想法,只要老師願意去聽,細心去感受,就會深入到他們的心靈深處,探知他們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會在教學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不斷地探索、實踐、領悟。與此同時,不要忘了多和學生交流,多聽聽學生的心聲。

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結合自身與學校實際,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中,我要嘗試讓學生自己來實踐知識的獲得過程,自己對照課本進行自學,並且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找到自我。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們也“學著樂,樂著學”,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迴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在教學中,要給學生一個足夠的空間,從而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地快樂,進一步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以上是我對實施新課改的一點初淺體會,新課改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生變化,新課改也為教師發展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只要我們不斷學習,在教學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不斷進行教育教學上的創新。

數學觀摩心得2

張齊華老師,之前聽同事說過這個名字,我也百度了,他被稱為“數學王子”,聽過他的課和報告之後才知道這個稱呼他受之無愧。

《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一課,簡約大氣的教學、以學生為本的課堂,彰顯出其教學的智慧,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學思想。課前張老師先說了一下課堂要求回答問題要乾脆利落,不拖沓,然後就進入課堂:

一、探索與發現

情境:茫茫大海中一艘航行中的船隻遇到故障,救援人員最需要了解什麼資訊?(出示方點陣圖,有燈塔,船和東西南北方向,找個別孩子說自己的見解)

如果你是救援人員,你能否結合圖中燈塔的位置,準確描述遇險船隻的具體位置?

學習任務:四人小組,每組有一張“確定位置”學習單,在圖中畫一畫,量一量,你能想辦法描述出,船在燈塔的什麼位置麼?(學習單上多了一個長度單位)。比一比哪個小組能精準的描述船的位置。

合作之後,每個小組派代表彙報自己小組的成果(有用數對的,有隻用方向不用距離的,有隻用距離不用方向的等等不同的情況),讓學生觀察,這樣對麼?好麼?有想法麼?有建議麼?大家共同找出優點和缺點進行討論交流,找出最理想方案,在這個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抓住幾個關鍵詞:觀測點、基準、角度、距離),肯定每個學生的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知識。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完善了自己片面的認識,從中也體會到了學習數的樂趣,。

二、練習強化

在得出可以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後,張老師設計了練習,對知識進行了提升,出示了船1、船2、船3進行練習,在練習船3的時候船在燈塔的南偏西方向(這是一個面,用ppt出示,)加上一個條件45°,就成了一條線,再加上距離5km處,就成了一個點,總結今天的學習其實就是從面———線————點的過程。

三、聯絡舊知,進行昇華

在講明“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方法後,這節課的知識點已經全部講明確了。可是張老師的下一個環節令人叫好。出示“用數對確定位置”和“用方向距離確定位置”的圖示進行比較,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明確既給方向又給距離就有交點,就能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二維平面都需要2個點確定,立體平面需要3個點確定。深化了本節課的講課內容,把孩子們帶入另一個學習天地。

數學觀摩心得3

題記:“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的。”

——畢達哥拉斯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3月17日—18日,我有幸參加了濱州市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觀摩研討會,有幸聆聽了10位優秀教師智慧與魅力結合的觀摩課,讓我這個因懷疑探究的操作性而不時停足不前的人頓悟-----教育不再是一種“告訴”,還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下面談談通過學習自己最大的感受和一點思考:

一、教師的人格魅力

不知為什麼,聽完這10位教師的課,“氣場”這個詞一下子就閃現於腦海。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只要往學生面前一站,那種“自信”、那種“親和”一下子就會把學生的目光聚攏,然後當他們溫和、風趣的話語一出,學生的激情就會跳躍。當課開始後他們的文化底蘊、語言表達及課堂的調控更是讓學生的思維得以最大化發散又集中。於是就想到了來學習前看到的他們的介紹,知道了為什麼是他們成為了優秀教師。特別是在聽王曉芳老師和高春霞老師的課時,我感覺這就是享受----享受智慧和魅力,享受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美的東西、為此我的筆記本上記錄了“無章可循,因為這是魅力,魅力!!”的話語。

二、教師的課堂語言魅力

數學課堂語言講求:科學、嚴密;準確、精練;形象生動、有啟發性和幽默、風趣。應該說授課的老師都很注意這幾點。

比如當學生面對很多的數學資訊而準確提出“1毫米有多長”時,耿靜老師說:“你能提出一個像他一樣的問題嗎”就是這啟發性的話語讓孩子們很快提出了“1分米有多長?”等課堂需要探究的問題。還有就是耿老師的過渡語言也運用的很形象生動,比如在出示練習前,她說:“孫悟空有一項最強的本領—七十二變,看,它變出了什麼?”這樣的用語,讓學生在玩中就鞏固了所學。還有龐玉波老師,當他讓學生猜測自己是怎樣的時,有一學生說“我曾猜你是女的。”“可我是什麼的”就是這風趣幽默的話語一下子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說有用的話,不拖泥帶水”是我一直追求的,可是無論如何實踐,總不是那麼順暢。很多時候感覺不多說那麼一句兩句就不能讓學生很好的明白我要表達的意思。通過學習我知道這是我沒有提前把語言進行錘鍊的.原因,更是自己素質需要提高的訊號。

三、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準確把握魅力

“不要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我在備課時時常用學生的思維來思考,考慮他們知識的現狀、心理的特點,然後再用老師的身份去設計。通過學習我更意識到這樣做的必要性。

比如無棣縣的王曉芳老師,她充分考慮了二年級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先用課件形象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進而自己變出孩子們喜歡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孫悟空的金箍棒,還不時的讓孩子們吹一口神氣,就是這種寓教於樂的活動,讓孩子們很輕鬆的接受了毫米和分米的知識。還有我喜歡的趙立芹老師,針對四年級的孩子在自己把握不準的問題就會沉默不敢發言時,她用和藹的語氣說:“不舉手我就採訪了。”一個“採訪”不但讓學生體驗自己的重要,還能讓學生體驗到了老師對自己的尊重。就是這樣的心理的準備把握,學生還能如何不開口?

四、教學設計的巧妙

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由6位教師執教,每節課都有想不到的驚喜。用我同事的話說“聽了高春霞老師的課後其他的就很無味了”,我也比較贊同,因為聽課中我多次被她的精巧設計而震撼。比如“師生對擂”環節,數的由易到難,既能讓學生利用已有經驗體驗成功,又能讓其意識到自己知識經驗的欠缺,而老師的既快又對的“訣竅”很是吸引學生,為接下來探究的必要性鋪下路子。另外珠子和計數器的利用一下子把學生引入了“各個數位”的探索,得出結論就成了顯而易見。最後課件的形象演示闡釋了結論的根底。記得我在聽課時因為感覺設計的太美,老師對每個環節的設計處理、過度的巧妙而不能在筆記本上記錄。

五、我的思考

我之所以很少上探究課,除了學生很多時候探索不出什麼課堂想要的結果,還有就是上一節這樣的課我得需要準備很多的東西---必要的學具、形象的課件。今天想來,自己就是在為懶惰尋找藉口。通過學習我意識到或許就是自己的這種懶惰,學生學到的只是“死”知識,而創新的翅膀就很難成長。是時候放棄“告訴”的課堂了,給孩子們更多放飛希望的翅膀才是更重要的。也許一個學期實踐不了幾次,可是時間久了,效果應該是不一樣的。

另外,我一直比較注重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結合。通常在小組合作前我都會先讓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因為我認為只有在自己充分的思考後才可能在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更多的智慧和知識。而在我所觀摩的課中這一點似乎沒有得到體現。

學習後血是熱的,心是積極的。在以後的日子裡讓這種熱和積極持續是我要做的。我現在要做的是再上探究課時要記得“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自己需要做的只是引導。

數學觀摩心得4

我有幸參加了觀摩活動,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一天的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市內各個學校5位教師的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參評評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道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裡……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任何事物的興趣不能具有永續性,注意力易於分散。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劉豔傑老師的《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就創設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小瀋陽”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生動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認識時分的活動,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找規律》時,呂金穎老師利用超市、商店開業時門口懸掛的彩旗入手,引導學生去找規律,這樣使學生對學習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以下活動:

1、重視操作活動。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劉子躍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學習單位體積的問題時,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讓學生說,再讓學生用燒杯去量水,用手感知硬幣的大小等等,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白方法,能夠感知物體的體積。再如慈老師的《認識平行四邊形》中也安排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折一折、畫一畫、擺一擺中認識感知平行四邊形的形狀。

2、重視遊戲活動。愛做遊戲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國小生通過遊戲能激發學習興趣,如果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就會產生強烈的慾望,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呂金穎老師的《找規律》一課中,就讓學生通過小組比賽擺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等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去體驗,去感受規律,從而享有玩中學的樂趣。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有幸參加《全國蘇教版版國小數學教材第五屆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雖然南京氣溫驟降,陰雨連綿,但糟糕的天氣絲毫沒仃遮南京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熱鬧氣氛。我抓住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我的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3天觀摩課活動,我們一共聽取了來自全國的15位選手的課堂評比課和6位特級教師的展示課,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名師教態自然,語言簡潔、精煉,課堂中,他們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激發興趣,不吝嗇表揚,每一個表揚評價都恰到好處.在課堂教學設計上也各有千秋。

首先每位教師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特色的情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數學學習世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顧夢亞老師在教學《認識千克》時通過簡單活動(愛的抱抱)匯入新課,不僅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還在不知不覺中讓生感受到人的體重有輕有重,進而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有輕有重,從而引出千克這一重量單位;還有的是華德勇老師在教學《因數與倍數》時以最近熱門的全面二孩話題匯入,讓生感受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進而很自然的引出在數學中,數與數在這樣的相互依存的關係,也就是本課所要研究的因數與倍數。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趣,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

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方面,讓我特別欣賞的是吳凌豔老師上的《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她注重的是整合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內涵,創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學具準備了多組線段,每小組研究一組線段,有的小組可以圍成三角形,有的小組不可以),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不是所有的三條線段都能圍成三角形,讓學生在衝突中研究出兩條線段長度和小於或等於第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然後很自然總結出“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根小棒”這一規律,接著動手畫圖驗證猜想,體現數學教學的嚴密性,特別值得我們去學習。

王恆幹老師執教的活動課《樹葉中的比》,王恆幹老師以大方自然的教態,親切溫和的語言,環環相扣的教學活動,展示出其嫻熟的教學技能和深厚的數學底蘊,完美地向全國數學專家及教師呈現了一節組織有效的綜合與實踐領域的活動課例。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計算、比較、分析,探索並發現一些常見樹葉的長與寬的比,感受剄樹葉的形狀與它的長與寬的比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積累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資料分析觀念,增強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王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激趣,引起學生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整節課堂,老師教得輕鬆,學得愉快。

特級教師張齊華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設計新穎,層層遞進,讓生自己探索船的位置,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掌握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船的方法,不斷讓孩子產生學習探究的需求,最後更是將方向與距離提升到面、線、點的高度,深化確定位置的要素,整堂課站得高、挖得深、講的透、學得好,這正是特級教師的魅力。

特級教師張冬梅老師的《小數乘整數》一課如潺潺溪水叮咚前行,沁人心脾,她不糾纏於乘法豎式如何計算,而是緊緊圍繞著如何處理小數點的這一重點展開教學與練習,對於課堂上學生產生的錯誤,採取兵教兵的方法,讓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深刻。接著通過各種練習層層遞進的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次活動,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所看到的所學的用在平常每一節課上,潛心學習不斷提高完善自己的專業水平,讓自己的成長之路越走越寬!

數學觀摩心得5

20xx年10月22日與我其他三位老師一起到xx國小參加第六屆“北派名師”暨國小全國名師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也從觀摩課中學到了許多值得學習的收穫和體會。

一,教師的語言魅力

從名師與我們平時和孩子的溝通的語言對比中可以知道,他們與孩子對話中無形的拉近距離,能讓孩子從乏味的數學中,主動學習起來。賁老師和強老師在與孩子們上課前會親近的與他們攀談,不僅從中連線孩子與他們的熟悉感,還深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瞭解他們想要什麼,懂得了什麼,不僅烘托了課堂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設計

強老師的《圓的認識》,他的編排思路是先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實物揭示圓,讓學生感受圓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在引導學生藉助實物、圓規等畫圓,初步感受圓的特徵,並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強老師在設計中先創設一個情節:讓學生猜猜手裡有什麼東西,激發學生好奇心,然後拿著一條線,線下有顆球,告訴學生們“用力甩起來,是什麼圖形?”這個直觀的的教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腦海中有個“表象”。而後畫圓的指導應放在如何畫出指定的圓,而是準確的畫出指定大小的圓則基於學生對圓規畫圓原理的掌握,即知道“以針尖為定點,兩腳之間的距離為定長(半徑)旋轉一週的點的集合”。才有助於學生對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圓的主要特徵的掌握。再後來當同學們對圓有一定的瞭解與認識的時候,以比賽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畫圓時兩腳距離不能改變而加深印象。設計是這樣的:請同學上來比賽畫圓,看誰畫的又快又好,之後同學們發現一條繩子的距離不會改變,另一條繩子則是用橡皮繩無法固定距離。這樣的遊戲設計使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到主動發現畫圓的技巧將學生置身於發現者,探索者的角色,以畫圓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輕鬆地、本質的認識圓。

三、我的課堂缺少什麼

這兩位老師的講堂,讓我從觀摩課中發現我的課堂還缺少一些實質性的東西,包括要有發現的眼睛,還不夠關注學生們課堂的表情,要懂得去偽存真,生成點多,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能力,即駕馭課堂能力的培養。以後我要在讀懂孩子的心的基礎上,上好數學課,才能使學生產生要學數學,學好數學的強烈願望。

數學觀摩心得6

11 月30 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河南資訊統計職業學院開展的國小數學高效課堂 “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研討會。通過觀看穆桂鶴、張齊華、強震球等老師的觀摩課,傾聽他們的講座,我學到了很多。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讓我耳目一新。下面談一談我的收穫。

這次聽課我主要聽了《用字母表示數》、《圓的認識》、《數學教師的三項新修煉》。 其中《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是本地老師和南京老師各上一節。在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表現空間,讓學生們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從中獲取新知,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這樣,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各抒己見,不僅課堂氣氛輕鬆愉快,也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彌補了教師個人不能面向全體學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數》 是鄭州市金水區實驗國小教師穆桂鶴和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張齊華老師上的同一節課。他們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取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髮現、探討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數,也可以表示數量關係。在教學中張齊華老師幽默輕鬆的語言,有趣有思的設計環節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自己的年齡是X ,兒子的年齡是X-26 ,使學生一目瞭然,兒子年齡比爸爸小26 歲,然後又顯示一張帶有?的未知照片,標明年齡是X-1 ,讓學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誰。這個問題的設定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在感興趣的題目中學到了知識,明確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也可以表示數量間不變的關係。之後張老師變換思路,把兒子的年齡設定為X, 學生馬上反應出爸爸的年齡是X+26 ,神祕人物的年齡是X+25 ,, 不但讓學生明白了帶有未知數的數量之間的關係,而且讓學生理解了同一個數量關係,可以變換未知數的表達方式。

上完課之後,張老師進行了精彩的講座。在重新審視“備課”、“上課”、“聽課”方面深入分析,結合教材和教參、課標、案例,說明解決策略。如他指出帶著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捨,取長補短,把握內容實質。帶著兒童看教材,強調要基於兒童經驗和困惑的課堂才有效。

《圓的認識》是江蘇省優秀教師強震球老師上的。強老師 結合教具:用手連續甩連著小球的繩子,讓同學們回答小球運動的軌跡是什麼形狀,既引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課主題。接著通過場地畫圓,針繩畫圓,圓規畫圓,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圓都有一箇中心點,且不能動,引出半徑、直徑等概念。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課異構” 讓老師們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師對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能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並由此開啟教師的教學思路,體現教師教學個性, 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 同課異構”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的智慧碰撞,讓參與者取長補短,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總之,這次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對我的幫助很大,既收穫了知識,又激發了改進教學的興趣,我將通過對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心得7

積極開發並充分利用課外數學學習資源,不僅是數學學習途徑的拓展,更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資訊化的社會裡,課外乃至校外有豐富而便捷的學習資源,這給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現代社會的數學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知識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課堂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而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科書,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裡學習和探索。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於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學生髮展的需要。那麼,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

首先,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關注生活實際,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絡緊密的詞語出現在六年級的教材和練習冊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麼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如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這就要求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瞭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後,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後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

本學期在學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一個學生對我說: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巨集,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後又能同時發車呢?(1路車和3路車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

從這件事中,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其次,數學教學不要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於是便想到讓他們先從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入手,自己去調查,初步感受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又如涉及到購物的教學內容,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親自體驗買賣計帳的過程。教學《應找回多少錢》一課時,我重點教會學生計算元、角之間的加減法後,即佈置他們一個作業:回家幫家長買一兩樣東西,並把商品價格、付的金額、找回的錢記在作業本上。第一次回收作業後,發現有些學生已完全把買東西的帳目記清楚,而有些學生則記不清。我讓能完成作業的學生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向全班介紹後,總結出購物中存在的問題。原來學生口算較慢,容易算錯,於是我再讓學生做第二次作業,因為學生對買東西這一生活事件感興趣,所以都樂於在實踐中較快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只有把數學的學習放到生活中去,才能讓學生真正

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要應用於生活。總之,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數學化,進而再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全身投入數學學習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數學觀摩心得8

我非常榮幸參加了由《國小教學研究雜》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這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6位名師,其中全有國著名特級教師、國家督學、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北京教科院基數教研中心小數室主任的吳正憲老師,中學高階教師、福建省教研室國小數學教研員、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師培訓首批省培專家羅鳴亮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浙江省金華市金獅附小校長、教育部國培專家俞正強老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現任天津市紅橋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的徐長青老師,以及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江蘇省海安實驗國小副校長的儲冬生老師,值得驕傲的是我們撫州市實驗學校的數學教研組長曾蓮秀老師也是這6位授課老師之一。並且這次活動的總評課人是由江西省特級教師、現任南昌市廣南學校黨支部書的呂英老師擔任。這次觀摩課活動可謂是精英薈萃、精彩絕倫,絕對是教育界的一次視聽盛宴、饕餮大餐。而我,作為近千名聽課者中的一員,十分幸運而又幸福地享受了這次精神盛宴。

每位名師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上課風格,如吳正憲老師的課,氣氛愉悅和諧,整個課堂呈現出學生樂學、愛學、善學、會學的生動活潑局面。她的每個字每句話都是那麼完美準確,又能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顯而易懂。如徐長青老師,他彷彿帶著天津人與生俱來的喜劇天賦,配合他的熱情以及精深的專業知識,他的課簡直就是一場完美的相聲表演。再如俞正強老師,他以他獨特的冷幽默以及俞氏智慧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學生和聽課者,他的“因”“果”之論,“不能忽略一眼,也不多看一眼”猶在耳邊,並銘記於心,鞭笞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切勿“忽略那一眼”。還有羅鳴亮老師的緩緩道來如沐春風、曾蓮秀老師的嚴謹治學優雅姿態,儲冬生老師精深廣博的專業知識……無不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大師級人物出類拔萃的教學風采。

此次聽課收穫很大,收益匪淺,並讓我從中感悟頗多,更多的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未來的路還很長,而我要學習的很多很多。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課前準備必不可少。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包括備好課,並且在上課之前還應先與學生做好交流,在交流互動中滲透上課紀律。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根基。

二、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精彩的導課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參與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如羅鳴亮老師在《四邊形的分類》這一堂課中,利用“猜猜信封裡是什麼”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三、教師要善於利用資源創設情境。

上課應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俞正強老師在上《字母表示數》這堂課中,充分利用自己的頭髮和學生的頭髮的不同這一資源,快速準確地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物件,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四、簡潔準確的課堂用語很重要。

同樣一個知識,有的老師一句話就能講明白,有的老師一節課都解釋不清楚,關鍵在於用詞是否準確。在觀摩課中,每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在上課時,每個詞語都是精準的引導語、過渡語或者總結語。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吳正憲老師在講《重疊問題》中算式“5+7-2”中為什麼要“-2”和“3+5+2”中為什麼要“+2”時,我絞盡腦汁想著如何讓更好的讓學生明白“即參加語文組有參加數學組”才需要+2或-2,然而吳老師一句“算重複的需要減掉,沒計算的需要加上”,簡潔易懂,瞬間讓我折服了,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啊。

就像呂英老師說的,各位名師的上課風格也許不是那麼輕易就能學得會的。但是聽課之後總得有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有效的探究,如何在現有的資源下讓學生進行拓展,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喚醒學生的內心,這些都是我要研究的方向,也許我現在還沒有答案,但只要認準了這個方向,我終究是要前行的!路確實還很長,但我可以抓住每一個機會來學習!

數學觀摩心得9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著問題、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匯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麼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並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通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九年級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杆直尺,不爬樹並能測出樹的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範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著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範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係"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複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或是把"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轉化為"三角形的一邊應小於另外兩邊之和,且大於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說,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於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於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於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老師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後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著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資訊反覆迴圈,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4)練習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與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擇多變、多題型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要在練中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數學觀摩心得10

10月29日—10月31日,在教育局的安排下,我和幾個同事在領導的帶領下一起到我區獨立幼兒園、附屬幼兒園聽課。本次活動我親眼目睹了10名一線教師的風采,這些教師,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上任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他們分別對小,中,大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授課。10名教師的授課內容涉及到幼兒園教學的各個領域,每節課的構思、教學方法都各有所長,各位教師的課都各具特色,各具風格,從不同的課型角度給我們展示了在新《綱要》的引領下,老師們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以幼兒為主,把時間留給孩子,深挖教材,明確目標,創造機會,最大限度的挖掘幼兒的潛力這一體現。這與聽名師的課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視,多了些真實,這樣的課堂不僅是對教師基本功素質的考驗,還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說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此次聽課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感受頗深:

一、“寓教於樂”,輕鬆愉快的獲得知識。

於永正老先生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幼兒來說“玩”是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因此,幼兒園高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從幼兒身邊感興趣的、熟悉的事情、事物入手。

小鴨子有軟軟的、黃黃的身子;紅紅的扁扁的嘴,它是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韓玉傑老師的《母鴨帶小鴨》這節課,她融入孩子們的中間,與孩子們一起表演,她用甜美的聲音,用自然大方的教態,抓住孩子的心,讓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並能隨音樂表現小鴨子的形態動作。整個活動有規則,但不約束,活而不亂,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未來星幼兒園的王慧超老師的帶給《小勇士大闖關》一課,老師的組織有序,效果好。首先、在音樂的陪伴下教師帶著幼兒來到了場地,帶著幼兒活動身體各個部位;然後再跟著老師學習單腿跳,隨後教師設計了各種形式的練習,在設計練習時,教師注意了讓不同層次的每個幼兒都得到不同成都的發展,因此王老師設計出難度不同的練習,讓幼兒選擇,這是我們看到大部分幼兒都跑到很容易過關的那一面去了。這節課,王老師提高幼兒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以及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整節課都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氣氛活躍,幼兒積極性高,效果較好。

二、ppt課件的使用,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本次的教學比賽活動中,潘老師的《有趣的魔版》在潘老師示範時,每組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潘老師身上,孩子們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中聽著音樂,在教師事先準備好的魔版上,繪出更美、更精緻的圖畫,課程快要結束時,教師引導每一個小組的幼兒,把自己的的魔版拼在一起,這樣又成了一幅大的圖畫,教師的構思可真實巧妙!

陳東娟老師的《我心中的太陽》、潘永香老師的《有趣的魔版》兩節藝術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這兩位老師以幼兒為主體,很好地把一堂思路清晰、構思巧妙、生動活潑、充滿自主性的活動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最重要的是充分的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太陽是幼兒非常熟悉的,陳老師則巧妙地通過視訊,讓幼兒通過觀看視訊,讓幼兒看到了不同形狀的太陽,開啟幼兒想象的大門,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調動了幼兒繪畫的興趣,鼓勵幼兒創造出不同形狀的太陽;然後教師再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導幼兒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送給客人、並鼓勵幼兒大膽與客人交流;最後陳老師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設計讓孩子在《琵琶語》音樂的伴隨下欣賞ppt課件,讓幼兒欣賞在陽光的照射下的祖國美麗風光,進行愛國情感的培養。

三、讓幼兒以生活體驗為基礎,獲得道德情感價值觀的提升

藝術活動《小樹葉》,是一首優美的歌曲。王老師把情感目標定位在“體會小樹葉愛媽媽的情感”上,同時讓幼兒懂得了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要怕的,要做一位勇敢的孩子。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王老師採用的方法是配合曲調所進行的肢體動作表演和根據歌詞內容展示的豐富的表情,在教師的帶動下,幼兒表現積極,以熱情飽滿的情緒表演“小樹葉”愛媽媽、遇到困難我不怕的情感,可見老師的引導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由此我開展了你平時遇到過什麼事情你很勇敢的討論:我們的孩子說:“媽媽不在家我不怕”有的小朋友說:“我和媽媽走丟了我不怕”教師追問說:“那你怎麼做”“我會在原地等媽媽”孩子說。

總之,在聽了幾位教師的課後,我感到她們真正做到了讓孩子們學中玩,玩中學,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整個教學活動步驟清楚,讓子們大膽的發言,探索,教師語言流暢、教師思路清晰,小結到位。總之,我聽完這幾節課後觸動很大,我想在今後教學工作中,我會刻苦鑽研教材,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儘量將這次學習中學到的先進的教學方法,運用於自己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斷進步!盡心竭力把教學工作做的更好!

數學觀摩心得11

5月12至13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貴師大舉辦的《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的培訓學習,聆聽了夏青峰、徐長青、劉鬆三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雖然時間短,但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領略了大師的課堂風采,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對幾位老師的課談自己的感受:

一、注重課前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課前交流是課堂教學的熱身活動,融洽的交流是課堂成功的基礎,也是課堂的良好開端。課前教師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學習中。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精彩的匯入,使教學過程環環相扣

課堂上孩子們個個生龍活虎,源於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就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思想。回想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地坐在那裡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三位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知識。

三、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活躍課堂氣氛

幽默是師生溝通的催化劑。教師的語言藝術對學生的影響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劉鬆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與學生交流,看似搞笑,其實風趣中蘊含智慧,平實中體現深刻,課堂中妙語連珠,幽默詼諧,笑聲連連,氣氛輕鬆,不經意間就將數學知識和方法沁入學生心間,他平易近人、與學生交朋友的這種課堂語言藝術有效構建了師生溝通的橋樑。他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時候,從不把自己當作長者、學生的長輩,而是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當成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乘法分配律》本是一節枯燥的數學課,可在劉老師風趣幽默加肢體語言的點撥下,整堂課充滿歡聲笑語,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快樂著、探索著、並時刻體驗著成功的快樂。

四、從簡單的課堂中體現價值

夏青峰校長提出的“追求簡單而有價值的課堂教學”讓我印象深刻,也將是我一直不會停止思考的問題,帶著問題聽了夏校長的專題報告和《小數的意義》這堂課,感受到了夏校長課堂的“簡單”,更感受到了名師的風範。簡單並非是一般意義上的簡單,簡單是對教學的本質有著清醒認識之後的返璞歸真。簡單課堂要讓教學、課堂變得簡單,簡單的實際上是最不簡單的,它充盈著教師的智慧,尋求簡單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教學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簡單的實際是最為深刻的,是對文字深刻解讀之後的深入淺出,是對學生深入瞭解之後的準確把握,是對精心預設之後即時生成的正確引導。簡潔是一切藝術成熟的標誌。課堂教學的過程本身是簡潔化的一線貫穿,簡潔的課堂結構是引領學生直達靈魂的過程和捷徑,是一種令所有老師嚮往和追求的課堂境界。

五、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聽了徐長青老師的《解決問題》,感覺很興奮,課上得太完美了,課上解決了很多問題,始終一環緊扣一環。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喚醒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拓展思維,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40分鐘,始終緊緊地抓著學生的眼球,每一道題的引導非常到位,點撥親切自然,而且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起點和原有水平。聽了劉老師的課,我感覺到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追求的“高質量”、“高密度”、“高強度”的課堂,也不是空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泛泛而談的形式化教學。真正的有效不僅體現在知識的掌握上,還體現在興趣的培養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自主地參與探究活動。

總之,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裡,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他們都用自己的智慧詮釋著理想的課堂,用精闢的語言展現了一堂堂經典難忘的課堂。名師們獨創的設計、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巧無不讓我由衷地讚歎。他們的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猶如一盞指路的明燈,給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引發了我對國小數學教育全新視覺的思考,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心得12

非常有幸能夠參加“上饒市第三屆國小數學教學能手課堂教學觀摩課”這一活動。從4月17至4月19號,為期三天,共有14位來自上饒市各縣的精英教師參加比賽,一共聽了14節課。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更深刻的瞭解到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對參賽教師的總體印象:

(1)參賽教師穿著都很大方得體,語言和藹可親,舉手投足間透露出精幹、幹練。

(2)參賽教師課前的準備活動都很到位,都精心的設計過。有提問形式的,有課前遊戲形式的,通過這樣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參賽教師都對學生進行了及時評價,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表揚的特別多,且並不是單一的表揚表現好的學生。

(4)參賽教師課前精心設計了課件,也還都為學生準備了學具,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自己動手得到結果。

(5)參賽教師都很好的利用了視屏展示臺,對學生的勞動成果進行了展示,對學生那更是一種肯定。

對當地學生的總體印象:

(1)當地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很高,進場秩序井井有條,下課後還不忘跟所有在場老師說:“老師辛苦了!老師再見!”普通話很標準,表達能力特別強。

(2)當地學生特別聰明,總是能回答出老師想要的答案,也總是能提出老師想要的問題,真是幫老師解決了一大難題。

對課堂效果的總印象:

總體效果都聽不錯的,每位參賽教師都想盡各種辦法來活躍課堂氣氛。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跟學生就像是朋友一樣,很隨意的跟學生對話,讓生從中得到想要的答案;有的教師就像學生的媽媽一樣,時刻都那麼的和藹可親,面帶笑容,讓學生不會一直處在一個緊張逼人的狀態當中,學的很自在輕鬆;有的教師還不忘跟學生互動,對學生做了鼓勵的動作,摸摸學生的頭之類的動作,使得學生學的很有信心。但我個人覺得這次的活動當中有個很大的失誤就是:雖然課堂氣氛都調動起來了,但大部分老師對課堂的一些生成並沒有處理得當,時間也沒掌控好,拖堂特嚴重。當然也有時間掌控很好的老師。

本次學習給我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鉛山縣實驗國小的鄒紅玲老師的那節課《三角形的內角和》。整節課都面帶笑容,平易近人。課堂上她總是鑽空就表揚學生,讓學生在一種很快樂的氛圍當中學習。她還有一個很大的閃光點,在教學過程當中,她讓學生用折角的方法求三角形內角和。有個學生在用折角求和法的方法求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時候,通過折角,結果就重合了一個直角了,畫面上就只有一個直角了,那個學生就說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90°。在這時候,鄒紅玲老師非但沒有責怪笑話他,反而將這位學生不小心犯的錯當成了一個閃光點,通過耐心的演示解釋,最終讓全班學生都知道了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講完這個知識點後,還特意請所有師生對其表揚了一番,說謝謝他不小心犯得這個錯誤。因為如此,才能讓所有學生都那麼深刻的記住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沒有例外。這節課讓我更清楚的知道了,並不是按你設計好的課堂走才是一節好課,一位好老師就必須得知道如何處理課堂上的一些一想不到的生成,怎樣對待回答的答案不盡你意的學生。並不是所有的正確答案才是有益學生學習的,有時抓住學生犯的錯誤,將它當成一個閃光點去處理,說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這樣做,不但不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越來越自信。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用心經營每節課,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

數學觀摩心得13

12月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烏魯木齊舉辦的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觀摩。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裡,共聽了四個專家的講座,觀摩了五節示範課。專家們的講座精彩生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體現了國小數學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詮釋了他們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學中,以前教材採用的方法沒能體現估算的學習價值,只是把估算當成一個技能(知識點)去教,為了估算而估算。今後的教材採用“尋找區間”的方法,則注重學生估算意識和方法的培養,建立一種規劃的意識:解決這個問題,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滲透極限的數學思想。通過“探索規律”和“分類”案例的講解,使我更進一步地理解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不斷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感悟。在教學中口號是:“敢想、敢說、敢問、敢辯、敢錯”孩子不犯錯誤長不大,教室就是出錯的地方,人人都會出錯,出錯並不可怕。只給學生講明白的教師不是好教師,會引導學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師。普通教師教知識,優秀教師教過程,卓越教師教智慧。

五位名師的課堂教學,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衝擊著我的思想和心靈,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三位教師的課都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教學內容更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我們平時在教學時,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書上的例題,重點教學生如何描點畫折線,完全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張健老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感知新知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方法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教學描“點”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描“點”,而是先讓學生比較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格圖有什麼不同,接著問學生為什麼條形統計圖中的年份對著方格,而折線統計圖中的年份對著線,學生明白“點”應該畫在線上,接著讓學生思考“點”應畫在什麼地方,這個“點”應對著幾個方向?

二、以問促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只有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

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說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鑽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聽課雖然很快結束,但是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心得14

12月10日,我參加了“和美課堂”國小數學觀摩研討會。這次活動聆聽了各位優秀教師的課堂和講座。吳正憲、徐長青、王培偉、賁友林、俞正強、強震球、羅鳴亮七位教師分別為我們展示了七節經典課。他們精彩的課堂,給學生帶來了知識與歡樂,也博得觀摩教師的陣陣掌聲。通過本次觀摩學習,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自己的課堂有很大的反思。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著名特級教師俞正強老師的《用字母表示數》,整個教學過程輕鬆有趣,老師和學生站在同一個平臺上,像朋友似的交流,漸漸引導學生們掌握知識,學生不僅僅學到的是知識,還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部分,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將問題深化。俞老師的課很注重學生思維的真正發生,很注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俞老師的問題都是讓學生回答,而且是讓多個學生回答,通過學生不同的回答,相互碰撞、討論,從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理解出正確答案。回過頭來看自己的課堂,平時也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交流,我們課堂上也會經常引導學生提問,但是俞老師提的問題,感覺就很有趣味,讓人忍不住去探討呢?

首先,俞老師通過遊戲“猜粉筆”引入,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俞老師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通過解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理解知識點。例如你的頭髮有多少跟怎麼表示,老師的頭髮又怎麼表示,讓各個學生不同的答案進行碰撞,從而讓課堂擦出精彩的火花。

其次,俞老師的語言很有趣味,不像在上課,而像是在跟學生聊天,猜謎語。不僅是學生,連我們觀摩的老師,也被俞老師的語言所感染,整堂課下來,笑聲不斷。

最後,俞老師對於課堂的控制能力很強。儘管整個課堂很活躍,但是一點兒都不亂。俞老師幾乎照顧到了所有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參與了俞老師的問題回答。當學生的回答各式各樣或者偏離題目,俞老師總有辦法引導學生回到問題的中心。

賁友林老師“透視課堂”的講座,也讓我受益匪淺。賁友林老師積極倡導“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講座中,他提出來的問題都能讓我們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例如:學生都去哪兒了?課堂以誰為中心?課上,你請誰發言?……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課堂,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是否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對數學課堂的熱愛、對數學教育的研究精神,都讓我萬分敬佩!這次外出聽課學習,我在賞閱別人精彩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名師為榜樣,轉變教學思想,做到課前解讀教材,落實課改理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努力構建有價值的課堂。還要多看教育專著,多做筆記,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爭當一名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認真上好每一節課,認真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爭取成為一位更優秀的教師,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最大的力量。

數學觀摩心得15

3月29日-3月30日,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家名師大講堂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真是受益匪淺,感觸良多。首先真的是要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聽課的機會,也感謝舉辦這次活動的主辦方能舉辦一個這麼有利於我們教師學習的活動。

這兩天的時間安排得很滿,我們分別觀摩了徐長青、劉鬆、朱德江、牛獻禮四位國小數學名師的課,並聆聽了他們的講座。名師們輕鬆、幽默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專家的風采,讓人歎為觀止,讓我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和經驗,直面國小數學教學的專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學中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聽這四位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這已經不單單是課堂了,他真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教師教的藝術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使人觸動,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子其中。

徐老師平易近人,在課堂教學中用幽默的語言拉近了師生距離,真正為學生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不時引來孩子們和臺下老師陣陣的笑聲。徐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了知識,把本來很枯燥的數學內容一下子變得簡單起來,讓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造就了生機勃勃的課堂。在徐老師上課期間我好幾次都熱淚盈眶,我真的是被學生們的智慧和發散的思維所感動,而每當此時所有老師都會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而在下課時學生們還沉浸在其中久久不願離去,就連我也好久回不過神來,我才體會到什麼叫藝術和享受。

徐老師的報告也非常精彩,他提出了十幾個觀點,每一個觀點都直擊我的內心,其中“深度的課堂,不應該改是難度的課堂,應該是有思維延展度的課堂” “既要教給學生看得見的知識,又要教給學生看不見的知識,只有看不見的知識才是學生能帶走的知識”“敢於讓學生把錯誤發生在課堂......”,這些觀點讓我意識到之前自己的教學是多麼膚淺,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在數學課中我該給予孩子們什麼,哪些東西才是對他們永生都有用的,該怎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怎樣才能使他們知識系統化。這些還有待於我自己繼努力探索,但是我現在知道,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用尊重的思想對待孩子的思維。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劉鬆老師的課與徐長青老師錢老師是有不同點的,劉鬆老師的課更注重了挖掘知識的深度,教會學生自己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的作用,更是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上數學課的意義。

劉老師的講座《基於學生經驗的有效教學設計》中說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錯的地方要教,學生想不到的地方要教;三不教是,學生已經會了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學生怎麼也學不會的不要教。“教育錯了的兒童離智慧更遠”,更是戳疼了我的內心,我更加了解我們教師在社會中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我們自己的失誤可能毀掉的就是一個孩子,甚至是一個家庭,更遠至於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像劉鬆老師說的那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教別人”。

朱德江老師從七巧板引入了《圖形的運動》這節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尤其最後的遊戲讓學生不僅在玩中學,更是在發散他們的思維。朱德江老師的講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要做好失敗的修養”。從朱老師的講座中我最大的收穫就是:不能簡單的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能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孩子的錯誤。

聽牛獻禮老師這堂《認識面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數學課看似普通,實則是把學生易錯易混的點(面積與周長概念的混淆),深入淺出的講的非常自然通透,每個環節銜接的非常自然。達到了 “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而牛老師在課前為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進行的調位行動更是值得讓我學習,他的任何細微之處無不是在為學生著想。

牛老師的報告更是讓我收穫更多。牛老師在講座中一直強調“公開課只是優化了的常態課”,讓我意識到課堂並不只是需要一些花架子,更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能力得到提高。

他在講演算法多樣性這個問題時,牛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讓我明白演算法的多樣性只是教材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設計的,他並不需要老師生搬硬套把每一種方法都搬給學生,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一點影響對我的教學真是特別有幫助。以及牛老師的分層佈置作業更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去學習、去實踐、去摸索。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裡,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是他們在上課過程中卻有著同樣的著眼點,那就是充分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充分的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智慧得到了綻放。這點我將會把它銘記在心。

想一想他們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付出的要比別人多,想的要比別人深,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都有一股鑽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