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自由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2.69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由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自由心得體會

自由心得體會1

沒有讀《愛和自由》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有聽過什麼蒙氏教育,初看到這個詞時更是一頭霧水,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雖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繼續學習的慾望。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個母親不愛自我的孩子的,而又有幾個母親真正懂得愛孩子的?

作者這樣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那可能是不愛。”我十分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而愛是什麼?書中是這樣寫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我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雖然讀完了這本書,但裡面的好多概念似乎還不太明白,而自我更感興趣的就是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因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沒想過這些現象意味著什麼?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不要以大人的觀點去告訴孩子,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在過程中自我去確定事物的真偽對錯。思索自我的行為,每日從我們口中吐出多少個“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範疇時,我們應當是有權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樣說,以什麼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於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經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經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讀完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在教育這方面,我瞭解的還遠遠不夠,但任何一種教育理念都不能讓它走向一種極端,這本書裡觸動我心靈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明白自我的不足,就要確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之成為自我教學工作的強力支撐,加油!

自由心得體會2

一大摞書中,我首先挑中這本,就衝自由二字。我喜歡自由,雖然說自由的人是孤獨的。熊培雲的《自由在高處》一書告訴我們:生活是可以選擇的,自由在高處。

自由是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可以藉助工具穿梭於地球任何地方,甚至探索到了太空,但人類更追求的是思想的自由。因自由而任意馳騁、跳出時代桎梏的超前思想。“我始終堅持一個看法,如果這個環境已經在給你做減法,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給自己做加法,要相信時代每一天都在朝著好的方向走,相信我們的國家要比我們想象的自由。大環境可以決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內心還有一個小環境,那裡有你對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權。而這個完全在於你的覺悟,在於你對生命、對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夠獨立和自由,你可以創造一個屬於你的美好世界。”作者的這番話可給在現實中困惑的青年人一點啟示。不要為不可改變的外部環境苦惱,讓自己去適應、去提高。或者給自己的人生其它選擇,跳出功利,跳出比較,自由的選擇生活,選擇讓內心安寧、幸福的道路。

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擁有經濟上的自由,但人們要想要更多的自由。他們要表達自己對大環境的意見,希望推動民主社會的建立。這或許是部落格和微博在中國能這麼火的原因吧。人民渴望言論自由,渴望讓世界聽見自己的聲音,讓自己的聲音改變世界,而網路讓這個夢想不那麼遙遠。當一件大的公共事件時發生時,每個人都是一個微媒體,發表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情感。民眾如撼樹的蚍蜉,因網路的自由而變得強大,這是科技時代賦予我們的禮物。

自由就在高處,等著你我去摘取,咱們這輩不行,就讓下一輩繼續攀登。

自由心得體會3

通過學習毛主席的《反對自由主義》,使我對自由主義的表現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自由主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反覆重讀後感概萬千。下面結合自身實際,就如何反對自由主義,加強自身修養,談一下體會和感受。

自由主義是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是和馬克思主義根本衝突的。作為一名鎮機關工作人員應該以工作和集體利益為第一生命,襟懷擔白、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無論何時何地,都堅持正確的原

則,反對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加強自身修養,鞏固集體內部的團結,認真負責的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著手,嚴格要求自己。

. 一是要樹立從點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反對自由主義就要從日常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作為一名年輕同志,更要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培養艱苦奮鬥,拼搏進取的作風,更要關心集體,樂於助人,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更要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培養廉潔從政的高尚品質。

二是要有嚴於剖析自己的勇氣。“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每個人都難免產生不對的思想苗頭,難免遇到困難和疑慮,面對不正確的傾向,要及時向組織和領導彙報,及時與領導和同志們交流,虛心接受批評和建議,並及時加以改正。平時要積極參加鎮機關的學習和各項活動,在工作實踐中聯絡自己的思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三是要不斷加強理論的學習。我們黨的先進性,首先表現在其理論上的先進性。因此,平時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不折不扣的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執行黨委政府的各項決定,及時完成工作任務,為朱曲的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是要樹立從我做起的決心。反對自由主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時期,在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在今後工作和學習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1、以公立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心繫群眾,為民服務是我們工作的核心,作為基層工作人員,平時不僅要做到多學、多練、多積累,更要解民憂,排民難,按時圓滿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

2、以誠立身,切實維護鎮機關整體團結。真誠是對待領導和同志們的尊重,是促進團結,增進友誼的基礎,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胸懷大局觀念,誠心待人,推進集體的團結協作

3、以勤立身,積極促進工作上臺階。勤奮敬業是幹好工作的基礎,要甘於奉獻,默默無聞的做好本職工作,以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促進工作水平的提高。

4、以謙立身,保持自我的持續進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是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面對困難,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在磨鍊中提高自己;面對成績,更要力戒浮躁,踏實工作,更虛心的向領導和同志們學習,不斷促進自己的進步。

自由主義無處不在,我要時刻警鐘長鳴。真正做到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做一名忠誠、坦白、積極、正直的機關工作人員。

自由心得體會4

人類你們好,我是自由,從古至今,我一直都被地球上所有生物視為最寶貴的東西。可現在,隨著人類科技的發達,人類越來越強大,你們常常為了自己開心,為了掙錢而剝奪了許許多多動物的自由和生命。它們多麼希望你們停止抓捕呀,可這是不可能的,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遠的避開你們。

在你們面前,連獅子,老虎,熊,豹子,鱷魚這樣的一些凶猛的動物都甘拜下風,更別提兔子,長頸鹿,小猴子,熊貓這樣一些弱小又沒有很強攻擊力的動物了,它們每天都生活在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提心吊膽中。

在這些被抓捕的動物中,有的在動物園裡成了供人們觀賞的動物;有的變成了你們家中讓你們玩耍的寵物;有的在馬戲團成了給你們表演,讓你們開心的玩物;有的在景區裡成了給你們拍照的飾品,它們被迫母子分離,還喪失了野外生存的本能,有的甚至被端上了你們的餐桌,成了你們口中的美食。它們心中是多麼的不願意,它們是多麼的渴望自由啊!可你們就像一群冷血動物,只顧著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顧動物們的想法,你們只會讓它們不停地給自己掙錢,卻從沒有站在它們的角度去思考過,沒有讓它們感到過一絲一毫的快樂,它們是多麼的恨你們,卻又多麼無可奈何呀!

你們想想,如果那個被關在籠子裡的,被捕殺的是你們,或你們的親人,你們會怎麼想呢?你會心甘情願的讓被人抓捕嗎?我想你們當然不願意,可弱小的你們又能怎樣呢?所以,強大的你們請不要再欺凌弱者,抓捕小動物了,它們讓它們都過上像你們一樣自由快樂的生活,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吧!

自由心得體會5

每個人都渴望自由,孩子也一樣。如果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管得太死、太嚴,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讓他們有自由探索和選擇的權利,允許他們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尊重,只有這樣才會有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才會有民主的家庭氛圍。“自由、民主、交流、溝通”,讓父母與子女快樂無限。我們家是鄉下的獨立房,周圍有一大堆的同齡小孩。放學回家就有小孩在等他,然後騎上自行車在家周圍玩,他媽媽一開始要喊他不讓他出去玩,說是危險,我就鼓勵他去,因為在和同齡小孩的無約束遊戲中經常會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

有時在家和最好的小朋友把玩具攤了一地,玩著玩著就遇到問題要吵起來,有時我在邊上就會問我是不是這樣,即像告狀又像諮詢,我就一直讓他們自己解決,讓他們心平氣和的說話,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往往許多的只是使在遊戲中不經意之間學到的。

自由心得體會6

自由主義是一種錯誤傾向,它是自私自利、敷衍了事、隨心所欲、無組織、無紀律的體現。今天讀到了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一文時,對自由主義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我認為反對自由主義是迫切的任務,作為企業的一員,我想大家都應該遠離這種錯誤的傾向,要做到嚴於律己。這樣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

對比自身發現原來的我也有很多缺點,遇事不愛爭辯個究竟,任何事情原則性不強,工作學習不及時充電,致使業務能力水平停滯不前。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反對自由主義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正如“播種習慣收穫行為、播種行為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所說一樣,有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途,這樣也能為企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最終會有個圓滿的'結果。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今天,親朋好友辦事比較方便,已經成為眼下“常規性原則”,但我要打破這種“常規性原則”要以身作則,做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自我。在工作中有建議要立即向領導或上級表態,事後不再群眾中指點評說任何事情。堅決不做毛澤東所形容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這種人。領導交辦的任務一定要努力完成,遇到麻煩要想盡一切辦法解決,絕不推諉發牢騷。要做到團結同事,共同進步,把工作做到

更好。不把個人憤恨、個人攻擊摻雜在工作中去。如果有損同事工作積極性的行為,我會勇於制止,並且鼓勵同事積極工作,絕不行若無事。

我會始終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對工作要求要有目標和計劃,態度認真,及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便自己能及時改正錯誤,更好的工作和進步,為企業發展增添一份微薄力量。

自由心得體會7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物質上得到很多,自由卻太少了。

背後的原因是人們對自由與愛的關係沒有吃透,理解極為膚淺。

很多家長聽到“自由”這個觀念時會大吃一驚:給自由,那孩子不就無法無天了?!

自由,絕對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胡作非為——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現——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誤權,使孩子獲得成長必需的生活經驗。

恐懼自由的典型方式是包辦、控制和嚴厲管制。

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擇業擇偶——表面上看是給了孩子很多,背後的實質則是事無鉅細地剝奪本屬於孩子的自由。

這樣披著愛的外衣的佔有和控制,其實就是我們說的“溺愛”。

在教育上它是“反愛”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規律的,會阻礙兒童正常潛能的發展,剝奪了孩子親身體驗生活的權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這就是為什麼被“溺愛”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沒主見、窩裡橫、沒有同理心等。

溺愛不是“太多的愛”,而是“太多的打著愛的旗號的控制和包辦”。

愛的本質是要給孩子自由、寬容、欣賞。

自由的人才能擁有獨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擁有安身立命的資本,所以父母要想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培養快樂幸福的孩子,就請把自由和寬容還給孩子。

自由心得體會8

自由主義是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是和馬克思主義根本衝突的。作為一名教師應該以工作和集體利益為第一生命,襟懷擔白、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無論何時何地,都堅持正確的原則,反對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加強自身修養,鞏固集體內部的團結,認真負責的做好本職工作。我認為,要想旗幟鮮明的反對自由主義,就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嚴格要求自己。

一是反對自由主義要樹立從點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反對自由主義就要從日常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培養艱苦奮鬥,拼搏進取的作風,更要關心集體,樂於助人,更要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培養廉潔從教的高尚品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培養以上優良的作風,必須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是反對自由主義要有嚴於解剖自己的勇氣。人非聖賢、熟能無過,在工作、生活和學習中每個人都難免產生不對的思想苗頭,難免遇到困難和疑慮,面對不正確的傾向,個人要及時與領導和同事們交流,徵求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加以改正。平時要積極參加各項專題討論,在工作實踐中聯絡自己的思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三是反對自由主義要樹立從我做起的決心。反對自由主義,在我們工作、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在今後工作和學習中,我要努力做到:

1、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平時自己要做到多學、多練、多積累,提高綜合素質,尤其是業務素質,為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打下基礎。

2、真誠是對領導和同志們的尊重,是促進團結,增進友誼的基礎,無論何時,都要胸懷大局觀念,誠心待人,推進集體的團結協作。

3、積極促進工作上臺階。勤奮敬業是幹好工作的基礎,要甘於奉獻,默默無聞的做好本職工作,以一個積極向上的態度,促進工作水平的提高。

4、保持自我的持續進步。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是我黨的一大優良傳統,面對困難,要加強基本功的練習,在磨鍊中提高自己;面對成績,更要力戒浮躁,踏實工作,虛心的向領導和同志們學習,不斷促進自己的進步。

自由心得體會9

俗話說:“國家有國法,家庭有家規。”如今,法律法規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我們這一代跨世紀的孩子,現在提倡的是知法犯法,理性使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辯護。

我是一名新的教育家,我要遵守母校的“一日常規”,為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奮鬥,為未來漫長的人生之路鋪就光明的磚石!從“一天的套路”出發,腳踏實地的走完每一步,回頭看看自己以後走過的路,就能問心無愧!學校搞“一日套路”是對的,是關心我們。比如學校裡所有的學生都要講普通話,在外面遇到老師、領導來訪或視察,要主動打招呼,禮貌讓位。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作為一名學生,品德是最重要的。從小就說普通話,對別人有禮貌,不僅會給別人帶來溫暖,也會讓你開心。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好的品德都可以更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言行上尊重他人是極其重要的。另外,你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所以每個看到你的人都必須被說服,以便他們願意接近你,幫助你,愛你。所以育新派的“一日套路”是很有好處的,為我們以後做人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

“凍了三尺,不是冷天。”從小遵循“做一個乾淨的人,安靜的學習”的原則,那麼你就知道“一天的套路”對我們有多有益了。利用法律法規,你會活得更自由!

每個人都缺少一些東西/我們會在一瞬間不開心/簡單困難/雄心勃勃/勇敢/難過…

出了考場,大腦缺氧。我在車上聽到這首歌,《想自由》。夏試圖在qq上與我分享,但不幸的是裝置升級受阻,中途夭折。好聽的聲音慢慢唱著,突然有點意外,林傑佳原來是個男的。出醜。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樣,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不住在桃花源,卻不知道魏晉。

在離大學聯考還有幾天的時候,夏向我推薦了這首《想自由》。我理解這個想法。看到她的頭像每天晚上都亮著,她的qq簽名每天都在變,我突然像媽媽一樣沉迷於嘰嘰喳喳,提醒她抓緊時間學習。然後被告知正在查字典做題,默默溜走。其實我根本就不想把她推向死衚衕。接下來我想說的潛臺詞是不要熬夜太晚,累了吃個蘋果,不要給自己太多梨;看了半天書,出來晒晒太陽,透透氣。

我不知道全力以赴是什麼感覺,但我絕對不是想讓自己筋疲力盡後難堪。就像五月裡,到處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前所未有的混亂,一秒鐘前我在鍵盤上飛指應付計算機考試。接下來,關掉電腦,在回家的路上逛一些不知名的店鋪,把那些專業的或者粉色的襯衫一件一件翻過來,然後心滿意足地對老闆說謝謝,轉身走了。我知道,我不是真的想買,我只是缺乏購物的樂趣。滿足了,心情就會好,就像上帝的幫助一樣。

我自由了。從我出考場那一刻起,什麼單詞,xp,練習,模擬都該死!

自由心得體會10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鮮明的教育理念,新穎的教學方法,給人以春風撲面的愉悅。收穫的不僅僅是對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為他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說而感動。掩卷沉思,我們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嗎?

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李老師說:“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真愛是土壤,寬容是營養,學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長的萬物,有了適宜的土壤和充足的營養,沒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們看待成才的標準是什麼。李老師指出:“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

談教育就不能迴避教育管理。“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這是李希貴老師的一條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這是李老師對“管理”一詞的詮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個級別的領導,或是任教哪一個學科的普通教師,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領導管理教師需要尊重,讓每一個教師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師管理學生需要尊重,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樹立了這樣的思想,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管理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教師需要解放。

“教不嚴,師之惰”。如今我們的老師管得不謂不嚴、不謂不寬,但厭學的同學仍有增加的趨勢。是師惰,還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問題,或者說教學方法出了問題。李老師說:“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書中列舉了沒有老師的語文課事例,說明“學生的成長固然需要老師的引領,但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在成長,我們永遠無法代替他們成長。”教師的作用就是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造,欣賞他們的成果。“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我們常常過於看重管理的權威,卻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終極目的:一切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如果以犧牲孩子的前程命運作為維護管理權威的代價,這不但背離了管理的初衷,而且這種管理最終必然走向死衚衕。”、“我寧肯教出一個成績不合格的學生,也不願教出一個人格上不誠實的學生。”這些正是我們教師所要探討的課題。

學生需要張揚。

讓師生能夠自由地呼吸、自主地發展是李希貴老師一貫倡導的。韓愈在《師說》中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隨著資訊化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手段和學習內容較過去有很大的變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願望也較迫切。有人說這是浮躁的表現,是急功近利,李老師指導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陳景潤教不好國中數學,不影響他成為數學家;比爾蓋茨大學未畢業,不影響他成為全球首富。為什麼我們對學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就看我們給他們提供什麼樣的空間。”是樹苗,我們就把他培養成參天大樹;是麥苗,我們就把他培養成豐收的麥穗。如果小草也能結出稻穀,還要農民幹什麼?實際上,我們的教育,有時就是不論你是樹苗,還是麥苗、稻苗,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讓你長成參天大樹,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自由心得體會11

自由是什麼?

千百年來,多少文人墨客試用詩文來詮釋自由。詩人北島,悄悄的把答案告訴你——

“飄,

撕碎的紙屑”

飄字靈動,給人以無拘無束的感覺,飄動的紙屑,或許打著旋兒,在陽光下就像流光,這就是自由吧,自由自在的。然而“飄”卻是憑著空氣,憑著風的方向,不能任意飛翔,沒有天馬行空,這卻又像是不自由。或者說,這是北島的自由。

撕碎,沒錯,別人的自由是歡聲,是笑語,北島的自由,帶著縷縷的哀傷。為了自由而必須撕碎,一張雪白的紙,方方正正,或許是被命運,或許是自己撕碎。為了自由總要放棄些什麼,也許北島哭了,也許沒有,也許北島落淚了,也許沒有。但是他一定捧起那些撕碎的紙屑,默默地看著,很久很久吧。然後,任風將它們帶走,紛紛揚揚,飛向遠方,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撐一支小傘,飄向天涯。望著紙屑,北島或許在自言自語:“飄吧,撕碎了的紙屑,自由了,在遠方發芽吧。”

羽翼豐滿的雄鷹學會了飛翔,但它並不會留戀藍天的遼闊,因為有衰老的母鷹伏在巢中,等著兒子的餵食。

遠行的兒子,你可有鷹一樣的眼?

自由是什麼?

是飛翔千萬裡也繫著雄鷹的思念,是父母眺望著重的深情。

自由是什麼?

也是雄鷹為母親叼來的麻雀,是兒子回家的車票,是父母為慶祝團圓的二鍋頭。

自由是什麼?

不是自私,不是忘記,更不是背叛。自由,固然是無拘無束的暢爽,可是那撕碎的心,請別忘記。

自由心得體會12

最近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暢快,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參加工作時間不算長,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裡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裡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反思幾年來的教育歷程,重新審視教育,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一天一天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學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己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自由心得體會13

在當今社會,金錢對於人們而言越來越重要,而決定人與人之間貧富差異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商的高低。

《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的作者曾經陷入財務危機,債臺高築,但4年後,他不但擺脫了危機,還創辦了數家公司,通過投資成為歐洲知名的億萬富翁。此後作者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獲得財務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作者開始向大眾傳播自己的致富祕訣和理財知識。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作者分析了窮人和富人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在第二部分,作者聊了聊如何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

窮人和富人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對待財富的信念和原則上,具體來說,就是這幾個方面:對待財富的定義不同、對待財富和財富目標的態度不同、賺錢的動力不同。最重要的是窮人和富人的金錢觀不同。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首先體現在對財富的定義上。窮人對財富沒有明確的定義,富人對財富的定義非常明確。富人往往對於自己要賺多少錢有一個明確的數字,而且腦海中會浮現出賺到錢之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富人和窮人的差距,還體現在對待財富和財富目標的態度上。窮人的財富目標總是換來換去,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而富人一旦設立了財富目標,就不再更改。富人認為:我必須要有錢,我沒有其他的選擇,因為我無法再忍受窮困潦倒的日子,更不希望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所以一旦設立了財富目標,就不再更改。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還表現為賺錢的動力不足,窮人藉口多,只關注自己的劣勢,而且不打算付出110%的努力,而富人則完全不同。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從更深的層面來講,是金錢觀,也就是對於金錢的真實想法不同。窮人往往覺得金錢充滿了銅臭味,錢財是糞土,對於金錢的認識很消極,而富人則不同,富人對於對於財富的認知是積極的。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核心內容中,作者講述瞭如何用短短的7年時間實現財務自由。作者認為要想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需要三步計劃和四個策略。三個計劃是逐步遞增的,分別是實現財務保障,財務安全和財務自由。財務保障就是指能保證你6-12個月內基本生活的儲備金。而財務安全是指你需要積累足夠的資金,以保證你可以靠利息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財務自由就是指要賺取到能達到你夢想的生活所需要的金錢數額。

要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需要運用四大策略,分別是:

第一,按一定的比例儲蓄金錢。

第二,用這些儲蓄資金進行投資。

第三,想辦法提高收入。

第四,從每次增加的那部分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錢進行儲蓄。

這些策略看起來是如此的簡單,難的是能否堅持執行下去。

通過這本書瞭解到了實現財務自由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大多數人貧窮的原因是不知道這些方法,不注重提高自己的財商,那麼就會很容易陷入財務危機的死迴圈之中,希望大家可以閱讀一下這本書,對於改善你的財務狀況會很有幫助。

自由心得體會14

近些天,我翻閱了孫瑞雪的書《愛和自由》,讓我明白了,愛孩子就要給他充分的自由,當然,這樣的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的。

《愛和自由》的一個最具有顛覆性教育觀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論,所謂的“精神坯胎”是說,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一瞬間,內在就有了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的發展,指導兒童該去抓什麼,摸什麼。這種觀點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基於這種觀點,兒童的成長不需要大人灌輸什麼新內容,而只需要為兒童創造成長的環境和條件。如果仔細思考一下我們掌握語言的過程,就不難看出,環境對兒童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歲前,兒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語言,在這個過程無需大人為孩子專設課程,兒童便能在周圍充斥的語言聲音中自行掌握語言,可見,兒童是自我發展的。而這種自我發展基於感覺之上,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我很讚賞這本書的觀點:“人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心理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在心理成長之上的。”這個與中國大陸“知識至上”的教育觀念似乎完全相悖,“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給孩子灌輸知識,這就是我國教育的現狀,殊不知這種完全違背兒童內在成長規律的教育觀念,正在吞噬著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範疇時,我們應該是有權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麼說,以什麼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錯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於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通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通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強調孩子自我教育,家長和老師只是觀察者,引導者,能夠讓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紀律和約束,心甘情願的遵循規則。這個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網上現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熱,家長們熱衷於送孩子們上數學班,音樂班,大大小小的教學機構都高懸蒙氏的金字招牌。轉也趕過潮流去上過幾期早教課,當時我並不是很瞭解什麼是蒙氏,當然現在也不是很瞭解。對當時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繚亂的教具。我覺的現在中國的早教機構已經把蒙氏教育當成是萬能的,已經有些脫離了愛和自由的原則。我們帶孩子去早教班的時候徵得他們的同意了嗎,當他們不願意的時候我們遵從他們的意願了嗎?我想答案是沒有。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反省,我們帶孩子上早教班是什麼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更多的語言能力,數學能力,繪畫能力。

自由心得體會15

愛是恆久的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計算他人,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書》

對於愛和自由這個話題似乎一直都有很多話要說,可是這個話題太大太大又讓我不知從何說起,不是一一媽的督促,還不知道這個作業什麼時候能交呢,呵呵。

愛,是什麼?無數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每個心靈對愛的認識都是不同的,所以答案也都是不同的,無法用語言說清,愛是生命的祕密。父母對於孩子的愛那更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這種愛更需要的是一種正確的表達方式,讓埋藏在孩子內心深處的種子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自由,又是什麼?人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對自由的定義和愛一樣,是沒有確切答案的,翻了翻字典,自由的定義在不同的領域又是不同的,簡單地說在心理學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就是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自己的行為。在我看來自由是人類智慧的根源,自由可以說是人類生存的一種最高境界了,好向往!在這本書中的自由可以說是一種尊重吧,尊重生命原本的樣子,不給孩子太多的規則和束縛,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可說實話,面對孩子,有時我卻很難把握自由和原則的尺度。我相信也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吧?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尺度不好把握,話扯遠了,談談我對這本書裡感受最深的二點吧!

一、《愛和自由》裡表達的是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對孩子的愛和尊重。中國很多父母都喜歡把自己很多觀念強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很多遺憾和未曾實現的夢想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朝一日能成為自己夢想中的那一個,孩子揹負著父母沉重的寄託,生活的好累,真的能理解孫老師曾說過的同情兒童的苦難!讀過這本書的父母應該都有所收穫,能更寬容面對發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從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從而更理解他們的想法,理解是溝通的最直接的橋樑。

二、書中說到其實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對此觀點我是贊同的,為人父母,應該清楚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東西是對於孩子的未來是最重要的?通常偉大的人物後面都有著了不起的父母,《宋氏三姐妹》我看過二遍,每看一次感受都很深,之所以宋氏三姐妹能有如此的成就,是和她們有個偉大的父親分不開的,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環境下,她們的爸爸宋查理就經常告訴她們:我宋查理的女兒都是將來是要做大事業的人!,玫lin凱的媽媽,從小就一直告訴她寶貝,你一定行!,就是這樣一種信念一直伴隨她走過了很多人生坎坎坷坷,如果父母能把夢想、自信、積極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將來一定會是美好的,他會學會享受生活給他的一切經歷,把困難當成挑戰,把挫折看做是磨鍊,天堂和地獄其實都在我們的心智之間。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的成功、升遷、成就85%是來自於我們的態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商吧,而只有15%是來自於我們的技能,今天很多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教會我們的都是技能,卻沒有人教會我們如何做的比平常人更好,90%的教育在於事實與數字僅有10%在於感覺與態度,花90%的時間來研究只有15%和我們幸福相關的東西,我們的教育體系是不是有點問題呢?個人成長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課題,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我認為的成長是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挑戰,從而慢慢走向成熟和優秀,再邁向卓越。

還有如何把蒙氏教育的精髓和我們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也是我們要探討和摸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