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心得體會 閱讀(1.7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心得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

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震驚,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當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這些他所創立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因為他在多年前提出並研究的問題,正是今天我們所倡導的的理念。

書中也談到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1、虛心;2、寬容;3、與學生同甘共;4、跟民眾學習;5、跟小孩子學習;6、肅清形式、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

通過讀書,使我學習到了:

1、教師和孩子是平等的,我們的教育要以幼兒為本,有一顆寬容的心,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幼兒。

2、尊重,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孩子,教師對孩子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孩子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裡有愛迪生。”尊重孩子還要學會欣賞孩子,特別是對個體幼兒、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並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2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3

最近我讀了幼兒教育中的一篇文章,它的名字叫《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畫出五彩世界》。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學到了許多對好的方法。

首先,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筆者在文中說到,要深入到幼兒生活中去發掘他們關注的熱點,將目標拓展到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在開展一系列探究活動中去尋找美術創作的題材,並將幼兒的創作放在一個不斷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中。通過案例,我們也知道了只有當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才會自發地想去了解並進一步觀察和探究,而這些行為都是建立在幼兒主動的基礎上的,最終幼兒學到的都將通過一系列手段展現出來。

其次,引導與評價相結合鼓勵幼兒主動學習。在孩子的眼裡,一切似乎都是生命體,而情節的創設,讓我們在引導幼兒學習探究和興趣需要之間找到了一個切入點。教師在引導過程中,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易於讓幼兒產生輕鬆、愉快的遊戲心理,所以儘量運用形象生動地語言將活動內容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聯絡,讓孩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自己也投入到情節中,以自己的情緒去影響孩子、調動孩子,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的參與、自然而然的投入到情境中去,和活動融為一體。無論幼兒的作品是否理想,教師都應以認真、細緻的態度去欣賞,儘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予以表揚和指導,使每個幼兒都在活動中體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增強繪畫的興趣和信心。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4

近日讀了《新課程教學問題與解決叢書》中的《備課新思維》一書,心中有很多感想,現想與大家同分享。備課無論在什麼時代都很重要,撇開學生因素,一個教師一節課活動的成敗就在於備課是否成功。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各領域的要求更是越來越高。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明確自我的主角定位,按照新課程的要求,幫忙幼兒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明確和協調的到達目標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全面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並常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等等。對於學校組織的教研活動應認真參加,吸取各項經驗,豐富自我理論知識。

在新課程理念中提出: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實踐中全面貫徹改革精神,讓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發展,每個人的優點各有不一樣,應針對每位幼兒的性格特點,年齡特徵來因材施教。這些都是我們在備課時必須要研究的,僅有這樣研究幼兒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說:大班的語言活動看圖講述《一隻襪子》,這是一節看圖講述活動,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們要求孩子能夠完整地講述故事的資料,並注意到細節部分,這也是研究到大班幼兒要重點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能連貫的表達自我所看的圖片等。因每個幼兒的本事各有差異,語言表達本事強的幼兒期望他不僅僅能用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還需豐富故事的資料,說出好聽的詞語。這部分的幼兒我們在備課時就要用鼓勵的語言去讓她們自我發現圖書細小的部分,給予較少的指導語;而表達本事較弱的幼兒則需要她能夠連貫的說出故事資料即可。備課時教師要給予多點指導語言。

其次在教學目標上也應體現“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知識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相互滲透,從而促進學校教育中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到日常的教育過程中。課程標準關注幼兒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幼兒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功能。

此刻幼兒的數學活動與幼兒的生活密不可分,如大班的10以內的減法運算,教師在備課時會研究到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個超市的場景,每人手上有10元錢,超市裡的商品都有明確的標價,“我拿10元錢去買2塊錢的橡皮,我還剩下多少錢同時轉換成減法運算就是10—2=8”等等,這樣的活動形式不僅僅提高了活動的趣味性,也將繁瑣的數學活動變得簡單化,讓幼兒更有興趣去主動地學。

最終我想談談我對教學設計的幾點看法,針對新課標的理念,我認為自學輔導模式、問題教學模式,“探究——發現”模式等等都是能夠體現其特點的,向幼兒高效的傳授人類積累下來的各類知識是教育、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事實上,課堂教學室一個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過程,它受學科的特點,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物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因而不可能用統一的超越特點的教學情景的模式來套用所有的教學過程,尤其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理念。

備課對於任何一位教師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教學活動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環節,僅有做好它,才能上好課,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以上是我的一些感想,有許多不足,請諒解。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5

每一次學習陳鶴琴老先生的著作,都會帶給我新的思考。最近又一次重溫了《陳鶴琴文集》,陳老的“活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對自己從事的幼兒園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認識。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明確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對它們去學習”。我園地處全國的農業示範區——楊凌,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如何開發和利用好這一資源,踐行“活教育”?如何更好的讓“活教育”思想來引領我們,讓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加生活化、自然化?怎樣挖掘教育資源,創設“活”的教育環境,更好的支援孩子的發展?隨著對《陳鶴琴文集》不斷的深入研讀,結合工作實際和自己的思考,有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教育課程觀

陳鶴琴先生認為“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切合人生的課程內容就是“兒童的一飲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觸,燦爛的玩具用品。”因此,在陳鶴琴先生參與起草的1929年的中國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中,自始至終地貫徹了生活課程的思想,連幼兒一日生活中的“餐點”和“靜息”都納入了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陳鶴琴先生的源於生活的幼兒園課程觀尊重兒童的興趣、特點,體現了學習活動中兒童的主體地位。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生活”一詞也頻頻出現,教育內容要生活化成為了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基於以上教育思想,我們應堅定“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以及“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這一課程觀。“生活課程化”重在認識到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要樹立教育的整體觀,讓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重在我們要把課程內容滲透到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樹立教育的整合觀,讓課程生活化。

  二、“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內容

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指出:選擇幼稚園課程內容應該遵循三條標準:1、凡是兒童可以學的東西,都可能作為幼稚園教材;2、教材必須以兒童的經驗為依據;3、凡能使兒童適應社會的就可取為教材。基於以上依據,我們應該聯絡幼兒生活實際,結合幼兒興趣,充分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生成園本教育內容。

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支柱。陳鶴琴曾說過:所有的課程都要從人生實際生活與經驗裡選出來,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形式化的,只有大自然、大社會才是知識的真正來源,是兒童學習的活教材。由於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不可能依靠抽象的符號和邏輯的推理,而是依賴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當選擇的課程內容為幼兒所熟悉時,他們才能以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投身於他喜歡的工作中。他主張幼兒園的課程要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活教材,根據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變化科學地組織和選擇教材,引導幼兒從廣闊的自然界,紛繁的社會生活中學習各種實際的、活生生的知識。

“整個教學法”是陳鶴琴先生針對分科教學的弊端提出的。他認為:“我們不能把幼兒稚園裡的課程像大學的課程那樣獨立,什麼音樂是音樂、故事是故事的,相互間不發生影響。我們應當把幼兒園的課程打成一片成為有系統的組織。”因為生活是整個的、互相聯接的,不能是四分五裂的。生活化的幼兒園課程,其組織形式必然是綜合的。綜合化,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強調幼兒園課程的綜合也是《綱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這一思想的引領下,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生活實際又結合本土教育資源生成這樣三個園本主題活動課程——六一主題、體操比賽主題、農高會主題。這三個主題,內容均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時間上根據既定時間適時開展。活動的形式上,從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的進行和開展、再到活動的小結、反思與評價,整個過程都應該按照主題活動以課程形式來開展;這樣通過引導每一位幼兒完全的參與園本主題活動的開展,來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生活中的節日教育,也可以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尤其在傳統節日方面,例如: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我們都可以開展相應的班級教育活動,在遊戲中、活動中引導孩子學習社會知識,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三、“活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教育環境

環境作為幼兒園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資源,其創設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幼兒的身心發展。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至今對幼兒園環境創設有著深遠影響。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中的環境觀旨在創設更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促進幼兒和諧發展。“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體現了“共同學習模式的建構”和“以兒童為學習主體”等理念。這就要求我們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要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去,要讓環境材料與幼兒的主觀經驗相符,能讓幼兒產生共鳴,與幼兒產生互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此,我們在音樂特色課程建設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儘可能選用幼兒專用的裝置設施,活動材料的大小、高度、功能等都應是適合幼兒發展需要的。在教育環境創設過程中,應做到以科學的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為前提,以“活教育”思想為指導,集藝術性、教育性和互動性為一體,創設溫馨、舒適、安全、愉悅的豐富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終身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陳鶴琴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激勵著我不斷進步,相信不斷地學習和實踐定能幫助我不斷成長、不斷收穫。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6

書籍是承載著人類智慧的階梯,他不僅是我們踏上學習的第一個臺階。也是我們在今後自我提升的最快“捷徑”。

作為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我同樣非常的喜歡讀書。這不僅僅只是因為我作為教師的身份。更是因為我是一名求學者,一名渴望知識和發展的人。對我而言,書籍中的知識和文章,對我都有著如同“花蜜對蜜蜂”般的吸引力。但不同的是,對比與僅能品嚐一會就得回味的“甜食”,書本中的“花蜜”卻能長長久久的陪伴著我,甚至成為影響一生的思想。

如今,在的成為老師之後,我在書籍的閱讀上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雜亂和隨性。在閱讀和理解方面,也更加偏向作為一名老師的思考方式。現在,我對我近期閱讀的一些型別的書籍的感受心得記錄如下:

幼兒教育類: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這是我最主要的選擇。儘管已經參加工作了很久,但通過閱讀,我卻能發現更多、更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讓我能在思想上對自己不斷的更新,改進,讓自己能深入的理解到幼兒教育並不僅僅只是在教材上的那一點知識!對他麼而言,整個生活都是一個大課堂!這樣的認識,讓我在教育上不僅僅限制於課本和課堂,還引導他們認識的世界,認識生活。

思想心理類:思想是最難以琢磨的東西,遙記得最初來到幼兒園的時候,一位小朋友拉著我的手想說什麼,但我卻絲毫不理解他想表達什麼。如今,通過自己對幼兒心理書籍的瞭解,我深深的感到後悔,當時的孩子因該是有什麼事情想要我幫助,但我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回答,這不僅給幼兒留下了不信任的印象,也同樣是我作為老師的失職。

為此,對於幼兒心理學的知識我一直都有在研究,幼兒們很難說清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我們作為老師,更要去主動了解!這就是我對心理書籍的體會。

此外,還有疾病預防類的書籍,它教會我預防季節性幼兒疾病,並學會了緊急處理的知識與技巧。以及生活安全類的圖書,它的圖文生動的講解了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和預防知識。還有管理類、啟發類……各種各樣的書,給我帶來各種各樣的知識。

越是閱讀這些書籍我越發的感到自己知識的貧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是,就像之前所說,“生活也是一個課堂”。為此,我不僅要讀書,更要更具實際的生活情況去讀書,將書本中的知識,確確實實的利用到生活上,工作上,讓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型幼兒教師。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7

閒暇之餘,讀了義大利教育家和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祕密》,它揭開了兒童成長的奧祕。描繪了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揭示了成年人對兒童心理髮育的忽視和抑制,提出了兒童發育中有一個“敏感期”的觀念,刻畫了兒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節奏感、觀察力等方面的發育特徵,是一本瞭解兒童發育和成長祕密最生動的著作。

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是無可厚非的。但之前,我們並不太在意,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有了新的感受。大人都自以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會去考慮兒童的感受,這樣就會違背兒童的心理願望。年幼的初生兒將用啼哭來表示想法,稍大點的幼兒園小朋友就會大膽說出來,到了國小階段的兒童,甚至會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兒童天生具有秩序感這一點原則,多考慮兒童的感受。特別是書中講到我們成人對兒童缺乏理解,在與兒童打交道的過程中,成人會慢慢變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為中心,只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與孩子有關的一切,這樣最終結果只能使他們之間誤會越積越多。兒童並不是什麼也不懂,有時候成人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賞兒童,也要對自己的行為多做自我反省。

書裡還提到:我們無論多麼熱愛自己的孩子,從他一出生,我們就本能的開始對他提防,憑著一種本能的守財欲,我們趕緊保護擁有的每一件東西,即使是毫無價值的破爛。從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這樣一種思想支配,管住這個孩子,不能讓他惹麻煩,看住他。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熱衷於一些瑣碎的、毫無用處的事物,他們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為是很幼稚的,這個過程是很緩慢的,他們企圖將一切事情代勞。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們從中得到了滿足感。比如,孩子會要求自己擰瓶蓋、吃飯、穿鞋等,他們會完全沉迷在這些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嘗試、重複中探索、發現、興奮著、愉悅著,但成人往往將一切事務全部代勞。

兒童成長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書中舉例:帶孩子出去散步的時候,當孩子停下來的時候,大人也應該停下腳步等待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不願等待,不斷的催著孩子往前走。有時候對兒童的尊重,我們人還沒有動物做的好。像小象跟著象群走,走累了,停下來時,大象也會停下來等待。看到這裡我想到了曾經看到帶著蝸牛去散步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讓我們知道,尊重兒童成長步伐。我覺得成人真的應該承認自己的錯誤,對兒童的成長我們真的不能再幹預太多,有時候成人的“冷眼旁觀”,對於兒童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

看了這本書,解開了心中有些疑惑,更願意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覺讓自己的理論知識也增加了不少,在以後的工作中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理解孩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8

本書是由艾米·勞拉·多伯羅.勞拉.J.柯克和黛安·翠斯特·道治等撰寫,在我們這樣的一個在幼兒園中題“課程”都遮遮掩掩、躲躲閃閃的背景裡,《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無疑給我們一種新的觀念震盪。這一課程以幼兒生理和心理髮展的理論為依據,充分關注了家庭、社群和托幼機構之間的關係,關注了保教人員、家長和社群成員的關係,以優質教育的思想,系統構建了托幼機構的創造性課程。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夢想的,更是現實的。所謂夢想的,就是有追求,有目標。有些追求和目標基於對幼兒和幼兒家庭等因素的合理評估。與其他年齡段的.課程一樣,設定幼兒發展的目標,是落實課程夢想的主要步驟,也是保教人員確定自我的工作目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再擬定各類工作計劃。本書所展示的計劃較為具體、直觀,又有示例,清晰明瞭,有操作性。《托幼班創造性課程》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將一般的幼兒發展目標落實到異常的幼兒身上,為設定個別化目標,真正研究“為孩子及其家庭定做課程”。這個過程,是以評估特定幼兒的發展需要為前提的。該書詳細地說明了評估幼兒需要和行為並確定目標和行為的程序,示例生動、趣味。尤其是對幼兒觀察和對觀察資料整理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此外,該書提出給幼兒規劃一個能滿足他們需要且是傳遞正向資訊的環境,主張“將幼兒的家長和文化帶入托幼機構”,這些觀點,一方面體現了教育機構環境的特點,另一方面體現了以幼兒為本、以幼兒發展為重的原則。該書還在保護幼兒的安全及給予幼兒行為明白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可操作的策略。

《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是現實的。當規劃。環境等轉化為幼兒和成人的行動時,幼兒的發展就成為可能。《托幼班創造性課程》詳細地說明了在一日生活中如何瞭解幼兒的需要,如何滿足幼兒的需要,如何明白幼兒具體的行為,如何調整幼兒特定的情緒。涉及幼兒的交往、睡眠、飲食、玩耍、製作、欣賞、模仿、扮演、閱讀、律動、郊遊等等日復一日的具體行為。涉及特定活動的準備,涉及幼兒在活動中需要的基本技能,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現象,涉及幼兒在活動中可能產生的困惑,涉及可能產生的同伴交往或成人的交往,當然,也必定涉及成人對幼兒行為的鼓勵、引導策略。該書在這些方面的表述是很清晰的,也是具體生動的。

看完《托幼班創造性課程》,我深切感受到,一個優秀的幼兒教育課程方案,是紮根於幼兒生活的,是能真實反映幼兒的需要和本事的,並且有強有力的理論指導,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我能夠在其系統的指導策略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也能在這些策略中感受到作者們長期的實踐和思考。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9

讀了《玫瑰與教育》後,我想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奮地閱讀成就了她的美麗和深刻。請看她是怎樣看待閱讀的:

“讀書,使精神高貴而豐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闊遠;讀書,讓我在有限的從教時間內,實現自身的無限。”

“讀書,是我心靈的振翅;讀書,是我精神的呼吸。”

“讀書雖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

“外在的形貌基於遺傳,是難於改變的,但人的精神卻可因讀書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

“讀書是最高檔的營養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劑……一個人,只有在讀書中才能體驗生命的滋味。在讀書中身體自然得到運動,大腦自然得到運轉,心靈自然被酬勞。”

讀書讓我們有專業的知識,思考讓我們有了獨立的思維,實踐是將我們的思考實施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樣的實踐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師獨立特色的教學活動,竇老師強調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個性,教學活動應當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聽課之時,所獲得的那些老師們表揚、鼓勵的技巧,調動情緒的方法。回來以後便照葫蘆畫瓢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現在想起來在課堂我們反而失去了自己。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常常為自己語文課堂缺乏生動、靈性、激情、思想……而苦惱、煩憂、慚愧、自責。或許這就是我不斷買書讀書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長“高”啊!人,讀書與不讀書肯定是不同的。身為教師,讀書與不讀書,就更不一樣了,這可以在你的學生那裡得到驗證。就讓我們在這讀書的季節裡,來開始我們自己的閱讀吧,相信在閱讀中,我們也一定會變得美麗、優雅。教師的一生或許就是一個不斷翻閱書籍,行走於學生中間以及文字之間的生命過程吧!

  幼兒園教師讀書的心得體會10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便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教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教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教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提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教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悅身心、提升自我。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教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供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溫暖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