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

心得體會 閱讀(1.2W)

我們應該逐漸去學會提高自己的情商,控制自己的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抓住人際交往技巧,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固化愛崗敬業的精神,為社會、為企業,為家庭發揮我們人生最大的價值。接下來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了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的有關範文,希望對大家會有幫助。

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

  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一)

20XX年5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公司組織的《職場壓力與情緒管理》培訓,在學習課程中,北大郝老師通過活潑多樣、互動競爭的講課方式,在愉快歡樂的氣氛中,很好地傳授了壓力的來源、情緒的體現、緩壓的方法、情緒的調整、職業的素養、溝通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識,整個講座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十分吸引人並富有感染力,使我收益頗多。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企業管理的不斷昇華,人文物質生活的不斷提升,我們所面臨的工作、家庭和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長期的沉重壓力和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緩解和調整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從而對我們的工作、家庭和社會交往產生巨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壓力和情緒,如何塑造足夠的自我安全感,如何擬定符合實際的生活理想,如何把握順暢的人際關係,如何保持良好的自我心態,如何清楚的認知現狀是我們當即要去重點思考的問題。

通過學習認識到出色與成功者,往往不是因為擁有高智商而獲得的,而是因為其能夠將“亮劍”精神深化應用於工作當中。認真反思,我認為我們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理順工作、家庭、社會這三個緊密相扣的環節,就要調節好人際關係,在不同的環境中認清自己的角色,懂得時刻轉變角色,不斷正確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壓力,讓自己在負面情緒的影響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極限,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認真對待每一天。“抱怨”“喜悅”我們都要渡過每一天,為何要選擇“抱怨”而不選擇“喜悅”呢? 保持樂觀,不要“抱怨”,提升自我,不要被挫折所嚇倒,打不死的磨難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讓我們發現美好,寬容過去,用好當下,服務他人,提升情商,向著成功邁進。

具體以下幾點:

1.學習到了情緒管理與壓力管理的一些基礎知識,對壓力與情緒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使我們能夠分析壓力源形成的內外原因,懂得壓力與工作績效的關係,並瞭解幾種應對壓力狀態的方法。

2. 使我們理解挫折的意義,提高了自己壓力與情緒管理的能力,能夠更好地控制和運用自己的情緒,更好地理解他人;會分析自己和員工的受挫反應,學會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學方法。

3. 使我們掌握養成積極心態的各種心理學原則和方法,逐步養成主動迎接挑戰和永不言敗的堅強個性,促進我整體心理素質的提升,最終達到提高工作業績的目標。

3、明白了自己產生情緒的更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自己獨有的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對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從而在遇到和處理這些事情時產生了不同的情緒。

4、學會了一些減輕負面情緒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緒也都有積極的意義。學會了不要帶著情緒去處理問題,在處理問題時要先放下情緒,然後再冷靜思考解決對策。提高了自己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

5、減輕了自己累積在自己身上的壓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總結:

通過此次學習,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將通過各種改善不良情緒與壓力舒緩的系列方法來管理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大概有如下幾個方面:停止消極想象,用積極的心理活動擠掉憂慮的心理空間;不追求完美,心理上預先接受並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通過放鬆肌肉來減少焦慮和緊張情緒;學會傾訴性的宣洩; 轉移注意力或花時間娛樂;為別人做點有益的事情;參加體育鍛煉;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習慣,把眼前的憂慮化為事前的思考和行動,在今後不論在工作中,在家庭中,在社會交往中,我們都應該逐漸去學會提高自己的情商,控制自己的情緒,緩解自己的壓力,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抓住人際交往技巧,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固化愛崗敬業的精神,為社會、為企業,為家庭發揮我們人生最大的價值。

  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二)

在今年5月27、28日的職業心態培訓中,老師講了很多內容,從自我抑制的八種因素、自我反省、公司希望的職員應具備的職業態度、快樂的工作到如何進行職業規劃、性格測試、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等職業心態都有涉及,心靈時而起伏,我感到收穫很大,特別在職業態度、職業生涯規劃和溝通技巧等幾個方面。

每天留出時間讓自己反思,這確實是我們能夠取得進步的法門。古人說靜坐常思己過,回憶自己一天的工作,回憶自己的對錯,怎樣才能讓自己做到最好,這樣整理一下思路,把重要的結論記下來,有利於一個人的成功。

以前,我總希望 人們必須公平的待我 。而老師在培訓中說,在生活和工作中 弱者乞求公平,強者創造公平 。靜下心來,我仔細思考和品味這句語重心長的話,覺得老師說得很有道理, 如果你沒有力量,牢騷滿腹也沒有用,不能改變現狀,只有改變自己成為強者,才能由自己來製作規則,得到公平 。確實,我們要成為強者,不能坐在辦公室等待公平,只有努力地去培養自己的能力、去汲取更多知識豐富自己去改變自己,才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你的態度。

企業希望員工具備什麼樣的職業態度呢?老師在講述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就進行了討論,結論是企業希望員工具有團隊精神,專業技術,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等等。這大致上是每家企業在招聘時的基本要求。然而老師課上講述職員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態度:工作熱忱、責任感和忠誠敬業,進一步的要求是自動自發。具備了基本的職業態度以後,在公司裁員的時候你不會是第一批被裁員的員工;而具備了自動自發的態度以後,公司會一直需要你!

我們一週要工作六天,一年365天,去掉節假日,總共的工作大概要工作300天,佔一年之中的83.3%,所以工作是否快樂,決定著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否快樂,因此,如果決定留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就應該快樂的去工作,去享受我們的工作,體會工作帶來的成就;如果這份工作已經不能讓你有一點快樂的感覺,你不能從中得到一點滿足,甚至你對它感到厭倦,那就換一份工作吧,因為即使你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也沒有心情去做出成績,而且讓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陷入痛苦,這樣容易造成各種身體上和心理上的疾病。

三隻獵狗在追一隻土撥鼠,土撥鼠鑽進了一個樹洞,樹洞只有一個出口,這三隻狗就守在樹洞外面,這時樹洞裡跑出來一隻兔子,三隻獵狗追上去,兔子爬到樹上,不小心掉下來,砸暈了三隻在下面看的獵狗,逃脫了。

這是老師在分析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講述的'一個小故事,並問我們從這裡能發現什麼問題。當時,我胸有成竹地舉手說: 鑽進去的是土拔鼠,跑出來的是兔子;兔子不會爬樹;一隻兔子掉下來不可能砸暈三隻狗 。我說的都是從實際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沒有想到問題裡面的寓意,就是狗在兔子跑出來以後就放棄了土拔鼠,改追兔子了,他們被兔子打亂了自己的計劃。其實,這個寓言是告訴我們應該確立自己的目標,不要被生活中的其他細枝末節打亂自己的計劃,找錯目標的方向。我認為如果在生活中出現了另外一個目標的時候,你應該去權衡自己是否值得去放棄你開始確立的目標,如果值得,那麼你就去追 兔子 吧,但是千萬不要使 兔子 逃脫,那樣你就完全做了無用功。

在培訓以前,我一直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該怎麼走,但是一直很迷茫,找不清方向。在老師讓我們花十分鐘時間把自己的夢想寫在紙上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去寫,好像一旦白紙黑字寫下來,就決定了我的前進方向,十分鐘過去了,寫了就劃,劃了就寫,我的職業方向當然不可能是在十分鐘之內想出來,甚至寫出來。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不能再讓自己順其自然來發展,不能今天在比克工作,明天不喜歡了就辭職,然後隨便找一家公司就去工作。只有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才不會在職業生涯中南轅北轍,就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讓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佔用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全部精力朝確定的職業目標奮鬥。

培訓老師講的溝通也讓我記憶猶新。溝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無論在什麼職位,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人,因此每個人都要學習怎樣去溝通。有時我們會抱怨說這個人真笨,怎麼都說不清楚要表達的內容或者所做的事情。可是大家有沒有考慮,這溝通不順暢的原因是在於我們,還是在於那表達的人呢?溝通過程中,作為資訊傳達者,表達要言簡意賅,講完以後,要讓聽者大致複述一遍,以確定任務的準確下達;作為聽者要仔細專注的傾聽,解讀說話人的意圖,克服自己固有的偏見,聽後簡要回顧對方的話,以免溝通 失真 。

當然,溝通也有一些常見技巧:(1)讚揚,讚揚要注重細節,具體而且誠懇,讚揚別人時眼神直視對方,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誠意;(2)批評,批評人要就事論事,不要夾雜自己的感情,具體指出問題和後果,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感受,以及讓對方體會到你是真心關心他的;(3)建議,建議時不要否定對方的努力,認可他的意見的優點,用提問的方式表達陳述的內容,讓對方回答。

  職場心理學心得感悟(三)

第一:走出“心靈的舒適區”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舒適區域”,但總待在私人的區域中,不關心以外的任何事情,不願在工作中提出自己的任何看法和建議,消極地完成上級交代的事,很快你就會成為同事中默默無聞的“墊腳石”,當與你並肩工作的同事成為你的上司時,後悔就已經晚矣了。另外一種情況是: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脫離自己的團隊,“單打獨鬥”的結果就是工作能力下降,甚至會消極地認為周圍的一切都在與自己“對著幹”。如果你能很快打破之前所處的狀態,就可以更快地處理好業務、人際之間的關係,從而從其他員工中脫穎而出。第二:不要向上司總說模稜兩可的話

好像”“大概”“待會兒”“說不定”之類的詞千萬不要總掛在嘴邊,尤其是和上級談論工作的時候。上司往往希望聽到的“可實現的承諾”,而不是“相當於沒有說的話”。不是上司想要的回答不僅會使上司很惱火,還會對你的工作態度留下壞印象。如果上司沒有聽到他想要的答案,自己的計劃也不得不被耽擱或推遲,另外他還要找機會再次向你過問這件事——因為他不知道你是否真正落實了。更致命的是,他不知道你已經做了的事情中,有多少都是這樣沒有落實的。一旦他對你的工作態度和能力產生了懷疑,而得不到任何解釋,想重新建立起他對你的信任就難上加難了。

第三:不要讓上司等到“忍無可忍”

當你在徘徊和彷徨如何實施專案的時候,或許你的上司已經等不及,自己去做了。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如果常此以往,今後上司會在交代工作時,在心裡對你產生“條件反射”,認為把工作交給你不是很靠譜,或許表現的機會就會因此與你“擦肩而過”了。所以,當你徘徊不前的時候,你要意識到你正在拖延工作,往往徘徊是因為害怕專案進行中出現不可預見的後果,需要自己承擔或應付。如果你想排解這樣的心理狀態,不如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自信和危機應對能力,另外加上一份可行周密的計劃,降低產生不良後果的可能。如果不知道該怎樣做,就趕快求助於經驗豐富的前輩,否則徘徊和憂慮會給你更多的壓力,也會把剩下的時間蠶食殆盡。因此養成“說做就做”的好習慣在工作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理論只是實踐的基礎

計劃做得再完美,沒有進行到實踐中也是“紙上談兵”。只有把計劃付之於實踐的人,才能真正領悟“計劃趕不上變化”的含義。專案的策劃者如果沒有親自實踐過,那麼結果或許是相當可怕的。不僅會令專案實施茫然無措,公司對專案的投入也將會因此揹負上極大的風險。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才可能令“空談”成為“可行性計劃”。

想讓計劃順利進行,就千萬不要把你自己都認為不太可能或者很難做到的事情,讓別人試試看。另外,要多跟專案執行者討論你的計劃和安排,在可能的範圍內進行調整。而且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奢望一切會隨著你的計劃進行,否則你會陣腳大亂,同樣無法達到專案預期效果。

第五:跟上團隊的腳步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別人放下手上的工作來等你,否則你有可能失去團隊對你的信任和需要。如果你要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就不僅要清楚自己的工作進度,同時還要大概瞭解同伴的進度,而且注意不要落後。比如一項工作被分為幾個部分,團隊中的每個成員各負責一部分,如果等大家都完成時任務時你還沒有完成,為了推進整個專案,團隊中的其他人就會伸出援手。從表面上看這是出於好意的互相幫助,但與此同時你也在逐漸失去大家的信任。慢慢地,團隊成員發現沒有你也能按計劃完成專案時,你的存在就顯得無足輕重了。效率即是創造價值的先決條件,失去效率也就約等於失去了價值,否則遲早會得到被“踢”出公司或團隊的下場。

第六:勇於“一人做事一人當”

推卸責任是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往往在出現問題上級責問的時候,很多人立刻就產生了推卸責任的意識,接下來往往是無力的辯解,以及一些很粗糙的藉口。這樣會讓上司感到你這個人很怯懦,並且很不誠實。也許當時上司沒有點破,但千萬不要認為他看不出這點。不承擔負責任的人在上司的心目中不僅忠誠度較低,而且因為魄力不夠也會慢慢淡出上司的視線,與很多工作機會失之交臂。所以與其把心思放在如何跟上司辯解上,不如在上司責問前想出問題的補救或解決方案。

第七:不要在工作中出現消極情緒

或許你已經抱怨過很多次“現在的工作真是太無聊了”,每個公司設有相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正因如此,或許在你的工作中,有70%都是看似繁瑣機械的,但僅僅為此而表現的悶悶不樂,不僅會給自己帶來消極的工作狀態,同時也會影響周圍同事的工作情緒,降低大家的工作熱情。千萬不要夢想世上會存在一種完美的工作,因為沒有那樣的工作存在。即便你從事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期間遇到困難或不愉快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假如你沒有換工作的打算,那不如給自己換個心態或表現,把興趣點放到70%以外的工作內容中,使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

第八:不要讓努力“付諸東流”

有人說職場的“潛規則”中有一條:永遠不要在你的環境裡顯示你的聰明,因為聰明的人必然是少數,而少數的人通常都不受歡迎。這樣的“潛規則”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想在職場中獲得晉升機會,僅憑“低調”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的,辛辛苦苦所取得的成績不讓別人知道,特別是上司知道,就只能成為一名無名英雄。但大肆宣揚,甚至吹噓只能引起別人的反感,所以在取得成績後更要團結好周圍的同事,搞好周圍的關係,成為真正笑傲職場的職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