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3.26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21日下午,我參加了校督導室舉辦的青年教師授課講座。短短2個小時的講座學習令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認識、授課方式方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今後更好地授課奠定了基礎。

學校優秀教師數學系李改枝老師的講座深深地吸引著我,從她那從容的神情、流暢的言語表達中,我感受到了一位經驗豐富且知識淵博的老師授課是多麼的精彩。從她的講座中,我總結出了幾點精髓,也是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一、授課過程中進行有效教學的方法

我們學校招收的學生都是大學聯考成績在150分左右的學生。面對著這樣一批基礎薄弱,成績不是特別優秀的學生,作為老師,我們該如何分析學情,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呢?這個問題我也曾遇到過,也曾深深思索過,卻始終找不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答案。李改枝老師的一番話,令我茅塞頓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關鍵。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系統化簡單的內容讓學生來講。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李改枝老師說她手中除了教授的教材之外,還有其他的相關課程的參考書4本。在每次上課之前都研讀所有的參考資料,把每本書上提高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了之後,提煉出精髓,再在課堂上講給學生聽。兩個小時的課,往往在備課時要花費6個小時的時間。李改枝老師這種敬業精神和認真的教學態度令我十分敬佩。這樣一來,在課堂上就很容易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系統化的講給學生聽了。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嘗試著到講臺上來講解,這麼做既能讓學生鍛鍊自己的膽量,走上講臺來授課,又能很好的使他們集中注意力來思考問題,真是一舉兩得。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這一點,如果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他們所學的知識就會牢牢記在心裡,而不會那麼快遺忘。如果整個課堂只有我一個人講解,學生只是機械的、被動的接受我所講授的知識,下堂課我在提問時,基本沒有學生會記得上節課的內容和要點。在聽完講座之後,我學習到了這種有效進行教學的方法: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系統化簡單的`內容讓學生來講。

二、不斷給自己充電,做一位知識淵博的教師

正如李改枝老師所談到的,一節課50分鐘,如果讓學生完全投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中是不可能的,那麼當學生對所講授的內容產生厭倦的情緒怎麼辦?李改枝老師告訴我們,不聊明星的私生活,不聊與教學無關的時尚話題,我們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對學生們進行知識拓展和情感教育。比如在講數學定理的時候,如果學生感到厭倦了,那麼就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下這位數學家平日裡刻苦鑽研數學的小故事,從而啟發學生“我們現在不需要像那位數學家一樣去日日夜夜研究這個定理,我們只需要學會應用這個定理就足夠了,這是件多麼輕鬆、愉快的事情啊。”這樣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激勵學生繼續認真學習。再比如,由一個數字組合聯絡到了佛教文化,再有佛教文化引申到了我們河南悠久的文化歷史,之後可以告訴學生外國人要想讀懂5000年的中國文化,就要來我們河南參觀名勝古蹟,作為一名河南人,我們是驕傲的、自豪的。這樣一來,無意之中就對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強化作用。我聽了以後不覺為之讚歎,原來一節平凡的數學課居然能上的如此絕妙。回想自己所教授的課程——英美文學欣賞中在進行詩歌賞析時,卻只帶領學生賞析了本首詩歌的含義,令學生明白了詩人借詩歌來抒發自己愛國主義情感,並沒有想到過要進一步昇華,如何利用這首詩歌來激發學生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這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欠缺的東西,我也明白了要想開拓自己的教學思路,還是要多看,多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夠想出精妙絕倫的授課方式來。

三、結合歷史大背景來授課

這點體會是我在聽完幼教系老師的精彩示範課之後領悟到的。如果一部作品不放在歷史時代大背景中來講,學生很有可能不明白作者寫這部小說的用意何在?諷刺的是當時怎樣的一種社會現實?因此,我在今後講小說作品時,一定要提及歷史時代大背景,以便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寫這部小說的意圖。

以上幾點是我聽完講座之後,真真切切所體會到的、自己在教學中迫切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次講座對我在教學中的幫助太大了,非常感謝校督導室給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提供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向優秀的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不斷加強教學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開拓創新,令自己快速的成長為一名教學能手。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2

12月2日是第x個“全國交通安全日”,公安部與中央網信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司法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共青團中央等八部門共同開展了以“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意在提醒每一位交通參與者,既要遵守法律法規,文明參與交通,又要了解安全隱患,掌握防護技能,確保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共同營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重視交通安全要求我們“知危險”。臨近歲末,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更為嚴峻複雜,特別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風險明顯上升,道路貨物運輸安全風險居高不下,雨霧冰雪等惡劣天氣頻髮帶來的不利影響,自駕車輛交通違法和非法營運肇事多發易發,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和考驗。“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這些耳熟能詳的交通標語說起來應是家喻戶曉,但是要真正落地仍需要多部門聯動,通過宣傳讓安全觀念普及大眾,通過教育讓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過管理讓安全行為規範落到實處。

重視交通安全要求我們“會避險”。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於11月27日召開全國視訊推進會,深入推進秋冬季交通安全整治百日會戰,為規避風險,杜絕重特大交通事故,全力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做出部署。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緊盯隱患整改實效,持續深化清剿隱患殲滅戰,加大事故多發路段整治推進力度,緊盯薄弱環節管控,強力推進公路安全防控戰,確保始終保持嚴管高壓態勢。另一方面,普及應急避險知識,開展應急避險培訓演練活動,切實提高廣大群眾在危險來臨時的應急處置能力,充分了解安全隱患,掌握防護技能,將交通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

“做文明人、行安全路”,需要各地各部門持之以恆、多措並舉、從嚴管理,也需要廣大交通參與者樹立交通安全觀念,培養新時代交通安全理念,增強應急避險技能,自覺摒棄交通陋習,從自身做起,於細微處改進,讓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意識植根心底,共同守護交通出行的“平安大道”。

近年來,隨著交通便捷性和複雜性所帶來的問題,交通安全在各地都被提到一個高度。不可否認,在長期的努力宣傳之下,交通安全的理念已深入千家萬戶,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我們強化安全的意識也永不能放鬆。尤其是在農村等一些地方,對交通安全的重視程度仍有欠缺,在此語境下,向市民普及交通安全理念勢在必行。而以有趣的形式給市民傳授安全防範意識,則是對交通安全的深度滲透和大力鞏固。特別是近年來各地頻發的各類交通安全事故,更讓人們看到,營造人人重視的交通安全防範環境,亟需有關部門更多的教育與引導。

但是,過度的宣傳與說教,有時也許會適得其反;但若以溫情、愉悅的形式,於潛移默化中讓人自然關注並積極參與其中,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娛樂的互動中感受安全的知識與理念,無疑要勝於大喇叭在街上“灌輸”的效果,因為這樣的形式新鮮有趣,市民不僅不會覺得反感,還會主動參與其中。

其實,交通安全規勸的形式是無時無處不在的,除了現場倡議、播放視訊、互動問答、文藝表演,還可以開展趣味遊戲、教唱歌曲、印發口袋書、開展公益活動等等。做好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氛圍的營造不容小視,只要人人動手,人人蔘與,交通安全就能深入人心,併成為常態化,緊隨市民不離不棄。

安全是創造價值的本錢,安全是生命延伸的基本,安全是健康的基礎,安全是生活的底線……安全讓我們的生活有了豐富多彩的可能,是每個人生命中永遠的主旋律。不注意交通安全的人,會在生命之火黯然失色的那一天後悔莫及;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會在傷痛纏身的那一刻顧影靡頹。所以,不要在一切無可挽回時才悔不當初,健康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注重交通安全,珍惜健康體魄!

注重交通安全,要做到文明出行。交通事故已然成為了近些年的第一大“殺手”,在無情的交通事故面前,人類的力量及其渺小。因沉迷於手機中的世界而在出行走路的途中,不看路、不看車或因馬路上和同伴嬉笑打鬧而最終釀成一樁樁馬路慘案的案例不勝列舉。除此之外,還有在馬路上打鬧的孩子,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司機……這些不好的出行習慣讓本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變成了謀人性命的一大殺手,生命安全是我們幸福生活的一大根基,讓我們心中都有交通安全這根弦,時時刻刻記著要遵守交通規則,注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注重交通安全,要拒絕危險駕駛。危險駕駛應該有很多種情況,超速、超載、無證駕駛、酒駕等都屬於危險駕駛。危險駕駛危害極大,一旦出事故不僅給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還很有可能傷害到自己,既害人又害己,是我們難以承受的健康乃至生命受損之痛。因此,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應堅決杜絕危險駕駛,這既是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的基本責任,也是每一位司機都應該注重的安全駕駛行為,我們要讓汽車成為代步的工具,而不是危害生命的無情機器。

注重交通安全,要遵守交通規則。近年來交通事故頻發,因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失去健全的身體甚至生命的例子數不勝數。每年因交通事故喪生的人多達幾十萬。人在高速行駛的汽車面前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說“交通事故猛於虎”。鐵的事實,血的教訓,讓人心痛,讓人深思,讓人震撼。安全與生命健康維繫,安全與幸福快樂相連。交通事故的背後是人命的隕落,更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所以從你我做起,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避免悲劇發生在我們的人生和家庭中。

知危險會避險,安全文明出行。的安全意識是防患於未然,交通安全離不開你我他的共同文明行為,讓我們共同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和正確有序的安全出行行為,爭做文明出行人,積極倡導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推動形成交通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讓我們的人生多一些美好,讓我們的生命多一份平安,讓我們的家庭多一些歡樂!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3

花了兩天的時間,我認真地將特級教師xx《高中語文教學藝術研究專題》講座聽了一篇,覺得深受啟發。這次視訊講座涉及的內容有《讓我們的教學充滿詩意》《教師的幸福感從哪裡來》《建設一個動態的課堂》《從學生需要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多媒體教學促進語文教與學》《要教書,先讀書——不斷充盈教學藝術的源頭活水》《教科研是教師專業化的捷徑》,應該說非常豐富。下面我就個人在聽講座中的一點體會來談下我對現在高中語文教學的一些認識與看法。

相信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夠充滿詩意,然而現實的操作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語文的博大精深,對語文老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自身素質的差距決定著我們很多人無法自如地駕馭課堂。在這裡我們強調的自如駕馭,並不是那種強制威懾下的語文課堂,而是能夠充分展現教師智慧和風采的語文課堂。然而真正做到這一點,又豈是簡單的?我曾經很努力地進行著自我素質的一種提升,可是有些東西是急不來的,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詩意地教學,詩意地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理想。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存在巨大的落差。人民教師的艱辛追求與美麗夢想,總在現實面前逐漸殘酷地破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不是憤世主義者也不是悲觀主義者,我只是一個平凡的語文教師,或許還是不合格的語文教師。

x說:“要建設一個動態的課堂。”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強調學生、教師、文字以及教學環境的互動作用,使教學立足於當前又指向未來;要求充分尊重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境的複雜性,把每節課都視為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的和諧建構過程。這一點也是一種追求。動態生成使語文課程成為師生張揚個性,愉悅心靈,提升素養,和諧對話的精神家園;使語文教學充滿了詩意和魅力。

x教授說: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師必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讀書。樑捷說:“要教書,先讀書!”正如我們平常所言的,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是一桶水。我其實很疑惑:這一杯水到底有多少的量?自己擁有的一桶水又有多少的量?並且這杯水是否純淨可以引用?很多所謂的教育名家都講過:“教師要上出非常有個性的語文課堂。”嗚呼哀哉,個性就這麼容易做到嗎?如果不是這麼容易做到,何以如此叫嚷著要有個性。這不就是:天上的星星很漂亮,你去給我摘下來。誰人不知天上星星漂亮,可是,有幾個人可以做到?我不是否定,只是面對無謂的說教的一點感慨。

確實應該看到,教師的個性化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對此我深信不疑。讓我們先來追尋歷史,陶行知、朱自清、豐愷……一座座永不褪色的豐碑依然矗立在我們的心中。歷經歲月地淘洗,他們的形象為什麼仍舊光華熠熠?透過層層的光環,我們不難明白一個樸素的真理——惟有以崇高的精神為依託,名師的豐碑才能屹立在人們的心中。正是延續著這條精神的血脈,時時處處抱定對教育的熱愛和奉獻,對學生有真誠的關心和尊重,又有對民主和平等的踐行,於漪、錢夢龍、魏書生、李吉林、孫維剛、邱學華……這些有著獨特魅力的教師,他們把自己的名和信念鐫刻在中國教育的史詩中。名師獨特的教學個性,創造了他們輝煌的教學人生,同時也激勵著年輕一代語文工作者不斷前進的步伐。只有個性才能發展個性;沒有教師的個性,便談不上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個性發展教育需要以教師教學個性為基礎,教師教育力量的源泉在於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師是學生行為的示範者,學習的榜樣,學生對任何客觀事物的印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都間接地來自於教師。沒有教學個性的教師,他(她)的存在價值是有限的。也可以這樣理解:失落了教學個性往往意味著教學的失敗,教學生命的死亡。烏申斯基告誡我們說:“在教學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個性為基礎,只有個性才能影響個性的發展與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養性格。”新課標上的“使他們(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並不是什麼一紙空話,而是時代發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回過頭來,我們必須去思考一個最初和最基本的問題,即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麼?或許有些教師還認識不清。讀書學習當然不僅僅是為了考試上大學。解讀新課標,會讓我們明白: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乃是為了培養大寫的“人”,培養一個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生命個體。我的心中其實很明白個性的巨大作用,只是說歸說,做起來的實際情況另當別論。

記得印度大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說:“要改變世界,我們內心則要有新生。”我覺得教師有時候很會自我安慰與滿足。在一切不順利面前,表現出的那種英雄氣概,試問當今天下,有幾人歟?所以我們總是很期盼著詩意地教學與生活。是的,教學本應是充滿詩意的。可是我們卻常常感到教學的乏味、簡單。今天重複著昨天,明天重複著今天,日子就在這枯燥的重複中悄悄地溜走了。那種設想的美好,那種多姿多彩的教學,似乎都是夢境一場。所以樑捷告誡我們說:“對教學的厭倦不是教學本身的無味,而是我們不懂得如何去詩意地教學。”

克里希那穆提說:“缺乏了正確的教育,迷惘便會被視為真實,於是個人的內心便會永遠存在著衝突。”撫慰內心的衝突,撫平心靈的躁動。我的呼籲是:永遠保持一顆熱愛教學的心吧!只有你的教學充滿了熱情,你才能從教學中得到回報,從教學中體會到很多溫暖和樂趣。

最後以葉瀾教授的那句話來結束:“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而我也再次呼籲:讓我們詩意地教學詩意地生活吧,做一個幸福的語文教師。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4

學校最近組織了所有教師聽了田恆平教授的《在無為中大成》的精彩講座,雖然田恆平教授主要是講班主任的管理,田教授一米六幾的個頭,其貌不揚,然而他的報告就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引著聽眾,還不時博得聽眾的陣陣掌聲。聆聽著田教授的專題報告,讓我感覺到學習真是一種享受。

記憶猶新的是田教授在講目標牽引:希望創造奇蹟時,田教授以《西遊記》唐僧四師徒來隱喻班級管理。田博士認為:唐僧四師徒就是一個團隊,唐僧是最沒有能力的人,但是他卻帶領團隊取得西經,他的成功原因在於:一有目標。向西天取經是他們的目標,“向西、向西、再向西。”是唐僧所堅持的信念。可見,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團隊一樣,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向著目標不斷努力的'信念。二能無知、無能、無用、無慾。在小說中,唐僧給人的感覺是無知的,每到一個地方,總是問:“悟空,這是什麼地方?”“悟空,這是什麼樹?”,可到了西天,反過來是悟空問唐僧:“師父,這是什麼地方?”由此可見,唐僧並非無知,他的無知是假裝的,是一種警戒,是把自己放在無知的位置上。因此,田博士認為,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要學會向學生示弱,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唐僧不會識別妖怪,也不會打妖精,更沒有打妖精的武器,他似乎是一個無能、無用之人,但細細分析,唐僧並非無能,他的專長不在於打妖精,而在於拜佛唸經,佛經就是他強有力的武器,金箍咒就是唐僧管教悟空的有力武器。

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學生,找到管理班級的有力武器,對症下藥。三能仁愛。無可否認,在唐僧四師徒的團隊中,最有能力的當數悟空,悟空更是整個團隊的救命恩人,從這一角度看,悟空理所應當是這一團隊的領導,但為什麼悟空不能成為領導,而唐僧卻能呢?田博士認為是唐僧仁愛。唐僧善於調動悟空的積極性,總是把最難辦的事都交給悟空,讓悟空有一種被重用的感覺,所以悟空每一次都很樂意地接受了任務。唐僧還常懷著仁愛之心對待自己的徒弟,當悟空責備八戒貪吃的時候,他一方面勸悟空:“悟空,你讓他吃吧,八戒飯量大。”一方面又安慰八戒:“八戒,你多吃點,你飯量大。”由此,田博士認為,作為班主任首先自己要有一份仁愛之心,要公平對待自己的學生,無論是後進生還是優秀生。田博士如此解讀《西遊記》,如此借《西遊記》來隱喻班級管理,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來,田教授對於老子的“無為而治”是非常讚賞的,他認為作為教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成長的平臺,需要教師像唐僧一樣,做個“無知、無能、無用、無慾”的人,把探索、表現、成功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要學會向學生示弱,這樣來增強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要確立發展的目標,帶著你的學生執著的向著目標走下去,這樣來引導學生自主發。田教授認為,班主任在管理班級的時候,要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即進一步深刻理解到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人,老師要做一個旁觀者,一個智者,不一定非要像諸葛亮那樣事必躬親,以至累死,應當像李世民那樣善於用人,知人善任。班主任必須放手放權,讓學生獨擋一面,把機會留給學生,最終達到學生自主管理的目標。那麼,我們教育的目標是什麼呢?一直以來,我們把教育目標定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標遠大,而“教育不在於分數,不在於應試,在於成就一個人的幸福人生。”

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專題報告中,田教授引經據典,古今中外,涉及了企業管理、政治管理、團隊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古典名著《西遊記》、諸葛亮、李世民、毛澤東、鄧小平等歷史名人或名著,他是隨手捏來,卻又能詳盡道來,學識之淵博真令人驚歎!而且田教授,妙語連珠,深入淺出,氣氛融洽。經過這次論壇的學習,感覺心靈經歷了沖刷與碰撞,思想上得到磨礪與昇華,也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與差距。相信在以後的班主任生涯中,自己可以做得更從容平和、爭取做一個智慧型、有個性的班主任。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5

12月6日我院成功舉行了提升文獻研究能力的學術講座暨首屆研究生文獻綜述大賽啟動儀式。對於此次綜述大賽相關事宜及內容看在眼裡,聽在耳中,記在心裡,感受、感觸頗多。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研三學生對於此次科研活動的舉辦是很有所觸動的,有一些感悟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在研究上,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積極與老師特別是導師溝通,主動反饋學習進度與想法。專業課考察的是自我學習能力,課下可以多參加學術論壇,學術論壇則更多考察知識運用能力,不論是專業學習,還是籌備比賽,都要做好文獻查閱,文獻綜述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郭繼海副院長結合自身求學治學經歷指出,對每一個研究者而言文獻綜述都是開展創新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研究生要進一步提高對文獻綜述能力的認識,善於使用各種工具歸納整理文獻,善於利用研究文獻來達到自己的研究目的。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論文的“痛點”,在專業學習上,只有對一個問題學多了、吃透了、弄懂了,提出的問題才更精準具體,接受老師的指導才更有針對性。在與導師的溝通中我們應當:充分準備、精準詢問、積極溝通、主動反饋。

學愈博而思愈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張老師以《如何寫好文獻綜述——方法與技巧》為題從六個方面向大家詳細闡述了怎樣寫好文獻綜述。文獻綜述被歸納為學科領域性研究綜述和專題性文獻研究綜述。張老師表示寫文獻綜述就像“繡漢繡”,自我感覺會實際上不是真會,還要多加練習、勤於修改,“磨刀不誤砍柴工”,“靠譜是比聰明更重要的品質”。她還生動地用“化妝要先打底”來說明文獻研究對於開創新研究的基礎性作用。無論是在學習科研,還是在學生工作中,都要提前做好規劃,畫出重要的時間節點,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項任務,做到有始有終。在實際學習中,不限於研究綜述,在其他形式的學術比賽中,都要抓住研究的方向、重點和選題。研一階段建議紮實基礎、穩定心態、拓展視野,要堅持多閱讀經典原著、多讀專業書。只有理解和熟悉馬列經典原著的語言、語境、語風,才可以學懂、弄通,運用於實踐,找到對馬學科的歸屬感。在學習工作中,少問別人“我做得了嗎”,減少他人鼓勵的依賴性;多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提升自我驅動的執行力。堅定自己的.信心,沒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當然如果壓力太大,也要學會自我排解。

專業學習和實踐鍛鍊並非是相互衝突,專業學習培育的是專注科研精神,實踐鍛鍊提升的是組織管理能力,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挑戰來臨時,調整心態,做好規劃,多條並行處理好各種事情,不斷提升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在大賽儀式上知網研學平臺的徐冰老師通過知網研學平臺向全體研究生展示瞭如何檢索所需文獻、如何提升文獻閱讀效率、如何整理文獻筆記及如何高效進行科研創作,非常實用;我院18級居思霽同學也對學術論文的撰寫和發表作了經驗分享,她認為做研究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認識世界,比喻頗為貼切;管院20級研究生許濟韜現場執行軟體向大家展示了怎樣使用citespace工具。我們要勇敢抓住每一個實踐鍛鍊的機會,迎接每一個挑戰。我本人是在19年開始學習citespace軟體並充分利用,進而發表了一篇EI核心論文。建議研一期間,大家在培養專業素養時漸進提高專業能力。掌握若干知識點並不太難,難點在於在寫論文時對於怎麼融合不同的學科。在融合的方式有所創新,你必定有所收穫。

崇實去浮,未來可往。時間以相同的方式流過每個人,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去度過它。厚德博學、崇實去浮、腳踏實地、星空可往。對於畢業、對於未來,無論是讀博、考公、留學還是工作,都是個人選擇,關鍵在於做好專業、行業和自我分析,要充分了解自己,準確定位自己,目標堅定,知行合一。在全面瞭解學院就業趨勢基礎上,綜合分析個人優勢,就業意向和行業前景,多向學長前輩取經,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為規劃做計劃,為未來打基礎。

最後,希望同學們能夠樹立一個全球視野、獨立人格、終身學習的格局觀,同時,注意“沉下心來”,因為它能促使你保持人生自律和獨立思考。我們經歷的每件事情都是用時間成本堆砌出來的,多學多做有利於學科專業的事情,就會與其他美好的事情不期而遇。要堅定信心、信念、信仰,做到眼裡有星辰,光而不耀;心中有深海,靜水流深。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6

今天學校請得省教育廳教研員姚躍湧主任為我校高三級師生開大學聯考複習專題講座,並與參會領導老師探討大學聯考複習相關問題。會後,參會領導老師都覺得這是一次落到實處的教研。討論過程中,大家都能暢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疑問和想法,雖然姚主任只研究物理和理綜,但他的高度和視角決定了他的影響力,為我們參會的老師開拓了視野眼界。我參加了後階段探討過程,及時將收穫和自己的想法整理如下:

一、大學聯考不會那麼難,要降低平時練習題的難度

1、現在高中已經不分專業,而到了大學,某一專業只面向5%的學生,而要讓另外95%的學生去學那5%的知識,顯然不人性化,所以單科試題不可能出得很專業;

2、全國各省就廣東沒有設定學業水平測試(?我的理解:應該是指理科生不用考理化生的學業水平考試),所以廣東大學聯考內容設定和難度設定上需要承擔學業水平的內容;

3、區分度不需要很大,對中等及下的考生不設區分度,而在數學和物理兩科的大題上設定重點線(考生)區分題。

4、教育廳長不換人,試卷難度、內容、方向基本不變。

5、大學聯考有兩種功能

普及功能:各科“中等難度”題量比例大;

選擇功能:6科中有3.5個題(共70分)區分尖子生;

思考:二A線以下考生應該承擔放棄這70分的心理,老師應該指導學生在大題難題區分度大的題中,哪些可得分,哪些不可得分。

例如化學科,全卷62%的分數為80%的學生所能完成,換句話說80%的考生在化學這一科能及格。從上面資訊可得化學中的大題不在此上面70分範圍內,對於二A到二B的考生,化學四道大題完全可以拿80%的分數,如有機大題可以得滿分。至於三A及以下的考生,後面的大題也存在大量的得分可能。因為化學卷大題一般設定五~六問,每問之間的聯絡很弱,甚至出現題問與題設之間完全沒關聯的情況。

雖說考題對於二A線以下的考生沒有區分度,但分數卻有高低,可見區分度還是存在的,那又是以什麼為區分的呢?這讓我聯想到之前省召開的化學教研會中提到了“易題也有區分度”。大學聯考的題型、知識點其實都是考生們訓練過的,對於類似的問題,他們一般都懂都會,但考下來這些二A以下的考生分數卻都不理想,出現了“會做”卻“無法得分”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這類考生的思維方向出差錯,俗稱答偏了,如語文科作文寫偏題跑題了;二是思考嚴密性不夠,由於很多考生知識體系不完善,以及答題經驗主義的存在,更多的考生只是憑經驗做題,所以面對大學聯考中的新題型,無法適應考題中的變化,加上考場上較緊張,做題時只想到表層或者某一方向,所給出的回答無法得高分;三是答題細節不注意,專業術語不規範,這一問題在三A及以下考生更體現的淋漓盡致。

二、高三複習過程指導

第一階段(一模前):對於中下層次的班級,不要求進度一致,只在於每個學生每個知識點都有進步;

思考:對於甲中這樣基層高中,想複習三輪甚至四輪是不可能的,二輪也僅僅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一般是廣州二模後),所以甲中所定的進度是比較適合自己的,各科任儘量跟上級組進度。至於班級之間存在差別,所以前後班級存在一定的進度差別是正常的。

第二階段(二模後):

1、進行題型專題訓練; 2、縱向研讀主觀題;

3、查漏補缺,規範作答; 4、身體、心理調節。

指導過程中要注意作答時間的`訓練,答題順序的訓練,優差生的差別……

建議:理科拼重點線的學生要先做35題和36題,但需要在35-40分鐘內完成;文科生一般每科先用時40分鐘,後30分鐘自由選做或複查。

舉例項:讓理科生做800道學業水平物理選擇題兩次,讓他從中挑錯,結果該生在後來的考試中,物理選擇題基本可拿滿分。

思考:與姚主任討論得出:這不算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應該是無休止的做題,但現在只做一定的題。通過思考我本人覺得這樣做是有好處的:一者可以用題帶出知識體系;二者訓練學生嚴謹學科態度(挑錯);三者挑錯不同於做題,其效果比呆板做題要好。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做簡單的題,帶著挑錯的目的,無異於是在討論實踐,有利於學生對知識體系的掌握。針對化學學科,我們最近搞了元素及化合物專題練習,我覺得如果學生能認真完成,是很不錯的。還有一方法,在五一假期,可以把我們之前考過的題都拿出來,進行整理,再做一次,查漏補缺,把每一道題都弄懂,想通,並且進行縱向比較,總結相同型別題的出題規律和方向。

第三階段(自學後返校):老師在比較兩年內廣東省大學聯考題、廣州一二模題、各市模擬題之後,得到一兩套新題,有創意的題(不算猜題)給學生訓……

思考:雖然沒有大學聯考資訊,但至少讓學生訓練一些陌生題型,加強了心理輔導。

三、大學聯考出題資訊

1、廣東省大學聯考命題組在命題過程中一定會參考的資料:(1)廣東省大學聯考年報;(2)廣東省大學聯考學科試題分析;(3)各版本教材;(4)學科課程標準;(5)考試大綱等。其中年報和試題分析所提供資料詳細,對於老師對大學聯考的認識和複習方向的指導有很大的幫……

2、(理綜)選擇題基本都取材於各版本教材。

思考、總結,及時整理成文,對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應該有幫助,貼上空間,也希望給同行和學生們帶來一些幫助。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7

雖然李xx老師講的我們在上《教學論》時也差不多都學過,但還是覺得收穫不小。她給了我們一些很好的教學建議:

1、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應以“三貼近”為主,教學中所舉例子應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她以高一經濟生活《影響價格變動的因素》一文的匯入為例,一個老師用的是“白菜價格的變動”,另一個用“肯德基”的例子。“白菜”比較貼切於家庭主婦,而肯德基更貼近於學生生活。不過我理解是,如果是在鄉鎮中學的話會相反。

2、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所舉之例應以正例為主,因為中學生的判別能力比較弱。像如301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李老師認為不應該向學生提。以正例為主我是非常贊同的,就像現在社會上仍存在腐敗,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黨中央反腐的決心與努力。陽光照在一棵樹上,應該看到沐浴在陽光下的那棵樹,而不是背光的樹影,教師若沒有一顆陽光的心,整日自怨自艾、抱怨社會的不公與黑暗,那麼,他就不會教出陽光的學生。但是,說到昆明暴力恐怖事件,我認為在《政治生活》關於“民主與專政”的時候,解釋專政時還是可以用的。

3、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應積極創設情景,並引導學生參與。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像竇桂梅在《為生命奠基》中所講的,要“超越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靈活運用教材,不受教材約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擴充套件、增加或刪除。即立足於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李老師給我們舉了《文化生活》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舉例我們不需拘泥於課本的目順序及內容順序。

5、創造性的開發和使用課程資源。如文字與音像資源、人力資源、實物資源、資訊化資源、實踐活動資源、身邊、國內、國際資源等。

末了,李老師建議我們要做一個有文化的教師,做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他人”:

1、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2、要相信學生:學生的能力不是我們教會的、講會的,也不是他們自己聽會的、看會的,而是在這些種種實踐活動的設計、參與、總結中生長起來的。

3、要敬畏學生:“敬畏”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敬”是嚴肅,認真,免犯錯誤;“畏”指“慎,謹慎,不懈怠”。

(1)對學生一生負責的使命感

(2)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3)尊重個體生命

(4)發現併發掘學生心中蘊藏的巨大力量

(5)視學生為學習和競爭的榜樣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8

很久沒聽過專題講座,也很久沒聽過自己感覺實用的講座。但胡博士的講座,讓我對教學論文有了一點的希望和興趣。胡博士的確從我們一線老師的實際情況著手,分析我們對論文恐懼的原因,步步化解我們心理的疙瘩,在重建我們信心的同時,也提了許多有效的建議和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鑑。(說句題外話,我注意到了胡博士在說寫論文之前說了一句:暫且我們不討論是不是有必要人人都要寫論文。)

首先,是心態態度。我們有了研究的心思,就會時刻有反省和關注的觸角,這時候選定領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自己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再怎麼關注和研究,也不如領域裡的專家教授點破來的快,畢竟人家是專門做研究的。每次我們教研員去開會回來,都會說些開會的資訊,或是市教研員做點評時,即便很零碎的'熱點,但對我們來說,也有不少的啟發,有時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受。話說回來,所有的研究還是必須源於自身的意願,這樣的態度,才會是在做研究,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端正了態度,我們就會有研究的動力和方向。

其次,弄懂論文的“規則”。在胡博士的講解下,對優秀論文的共同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實也是對寫論文的“規則”有了瞭解。個人很喜歡胡博士提煉的這幾個特徵:標題清晰:直達主題,凝鍊特色;解決問題:言之有物,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要明確:做好框架,不要“骨質疏鬆”;術語專業:分清場合,體現專業素養、研究素養;言之有據:用“量化資料+定性案例”支撐結論;呈現有法:巧用圖示、文體、文風;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不要簡單堆積;觀點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文獻規範:文獻要標註、規範、正確;格式工整:細節決定成敗,介面也是生產力。這幾條下來,一篇優秀的論文差不多就可以誕生了。加上規範的標點和格式,規範性,成品就出來了。

最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是胡博士說的,我覺得好文章不但是改出來的,關鍵還是寫出來的。不動筆,所有的話都停留在口頭上。不管多麼深厚的知識和情感,沒有行動,還是沒有文章出來的。即使有個很差勁的雛形,不斷地修改,還是可以化腐朽成神奇。我個人就是很怕動筆,提筆就有諸多的擔心,所以總沒有文章。

總之,胡博士這次實用簡潔的講座,給我們不再單是聽完激動,是會後能行動的收穫,最重要的,是希望還能有優秀的論文出品。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9

翟鴻燊教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國學應用大師、書道家、演講家、國際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學術體系創始人。

我聽了國學大師的精彩演講,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大師所說的“醍醐灌頂”。翟鴻燊大師將國學中的精髓與實際生活相聯絡,應用於生活,貫穿於生活;給我們講了許多我們本應熟悉的道理,可是說“一語點醒夢中人”。

比如說,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強調培養人的心性,修好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了正確的利他思想和博愛胸懷才可能有大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一個人能做到這樣,那生命就是有意義的。

翟鴻燊大師的一些話深深的震撼了我,“要學會賺錢而不是掙錢”,“花錢三不眨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仁義禮智信”,“道字裡有天地,有自我,還有行動”,“愛不能把心給簡化了”。多麼簡單而又富有哲理的話阿!

聽了這一次講座,雖不是親身臨近,但也勝似身臨其境。其中許多話,都引起了我的深深思索,讓我從中受益頗多。

“色難”,相由心生。這是溝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要時刻將微笑掛在臉上;因為相由心生,心中所想,是高興還是苦悶,從我們的面部表情能反映得一覽無餘;“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

中國傳統文化與大乘智慧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翟教授一直懷著強烈的民族心和使命感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哲學的研究,在融會國際各種極具代表性的哲學主流、營銷理論後,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針對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才培養、市場營銷、企業團隊等方面提出一整套獨到的解決方案,並在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

翟鴻燊教授所研發的著名“TAT(思考力·行動力·表達力)”課程,已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美國國家大學等知名院校的MBA、EMBA、DBA、卓越領導力專案等研修班中倍受歡迎。他把中國5000多年的儒家文化吃透了,用我們先人的.智慧去認識當今的社會,可謂如魚得水。可見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好東西是不會過時的。

這次講座還讓我明白的“改變”的力量,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變,從改變中提升自己,從改變中讓自己得以成長。《易經》中講“三易”:簡易、變易、不易。其中就講到了“變”的智慧和力量。這些理論可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業、修養、性情,以一種不慍不怒的平常心態對待自已的人生,在保持一種淡泊以致辭遠的態度去積極探索美好人生。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範愛眾,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平時應該多思考人生,多想想自己為父母做了什麼,為家庭做了什麼,為朋友做了什麼,為整個社會做了什麼。以嚴格的要求修身,以博大的胸懷為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0

為提升青島市中國小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師的業務技能和專業素養,20xx年5月29日在城陽區第二實驗中學舉行青島市中國小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師培訓會。參加到會的有各區市體育與健康學科教研員、青島市高初小體育與健康學科中心組成員和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市內各局屬及相關民辦學校體育與健康學科教研組長、骨幹教師、青島市體育與健康學科骨幹教師研修班及青年教師培訓班全體成員一共700多名骨幹教師參加了培訓。青島市教研員盧眾老師主持了講座始終。

講座開始之前,青島市教研員盧眾老師主持並致歡迎辭,熱烈歡迎汪曉贊教授。汪曉贊教授為華東師範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中國小課程改革組核心成員,訪美學者,多年來從事課程改革和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和實踐,致力於我國體育課程改革事業。她激情洋溢地為青島的全體體育骨幹教師們作了題為《體育教學與健康促進的多元途徑探索—國際經驗與本土實踐》的精彩講座。

汪教授的講座在幽默中見真知,她舉了許多生活中的例項,並結合她多年的實踐研究講來,讓我們的教育理念和素養又一次得到提高。在一天的的`精彩講座中,汪教授圍繞現在孩子們的健康問題,家庭教育父母參加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孩子體能與學習成員之間的關係,國外優秀體育課程模式,國外體育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的優秀經驗,一種完整的體育教學理論——體育教學風格頻譜理論的啟示,建立“活力校園”以及對翻轉課堂、幕課、微運動的具體講解和做法……汪教授的講述生動、有趣,並對中國體育課程和國外體育課程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和分析,使廣大教師們瞭解到了國外體育課程的內容、課程設定等內容,開擴了眼界,為今後體育教學工作中創新思維開展課程設定和課程改革奠定了基礎。其先進的課程理念、科學的課程管理模式、貼近學生情感體驗的教學內容、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體系、廣泛的一線體育教學研究基礎及其對青少年學生健康發展所能產生的積極效應等,令在座的青島地區的全體骨幹老師耳目一新。

汪教授強調,體育課在教會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應傳播體育文化、滲透體育精神。讓體育教師反思“為了孩子們的健康,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並通過大量圖片、資料、微視訊闡述了運動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要讓體育運動入侵到文化課中,簡述Brain Break的積極意義,運用或者自己能夠創造微運動視訊,讓孩子們快樂地運動,養成快樂鍛鍊的好習慣。在老師們聽講座有點疲乏的時候,適時穿插了3分鐘微運動視訊,所有骨幹教師們積極參與演示,熱情高漲,頓時調節了沉悶的氛圍,增加了對講座的積極性和專注性,整場講座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引人入勝又發人深思,讓骨幹教師們受益匪淺。在講座的最後,汪教授與廣大教師進行了親切交流。汪曉贊教授的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結束。

講座結束後,市教研員盧老師主持,對汪曉贊教授的精彩講座表示了感謝,他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從講座中汲取營養,厚積薄發,踏實努力地加強自己的教學與科研能力。大家表示這樣的講座拓寬了教師們教學科研的視野,提升了教師們在今後教學科研工作中的創新意識。

此次培訓是高效的,對一線的體育教師們具有切合實際的指導,專家身上體現的激情、專業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再學習,在面對面地接觸與交流中,讓我們一次次地感受著專家們的人格魅力,除了知識、理論,更得到了精神層面的昇華!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把這次培訓中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努力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1

星期一下午第三節,孫律師到我們學校開法律講座,他用自己多年的見聞,舉了許多有關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活生生的例子,使我們受到很大的教育。

聽了講座後,我認識到,凡事都是由小變大,積少成多。一些人從小犯了小錯誤不及時改正,長大了就會犯罪,身上的壞毛病不改,日久天長壞毛病就越來越多,想改也改不了了。由於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能力弱,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再加上一些不法之徒的引誘、教唆,現在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呈上升趨勢,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青少年必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我們作為中學生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依法自律,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要自覺做到:不吸菸、洶酒、打架、聚賭、吸毒、不進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

第二,要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是很可貴的,但不應當同虛心接受成年人的正確教育對立起來。有些未成年中學生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態度。如果連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教育也不接受,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第三,要勇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不僅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還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

孫律師的講座使我受到了不少啟發。我們都是花季少年,前途一片光明,而一旦觸犯了法律,我們不僅僅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更加傷害了疼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和老師,對社會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危害。青少年朋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法律知識,不僅保護自己,也為了保護他人。

另外,我還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網路無處不在,許多家長談網色變,其實網路對中學生的幫助有很多:它可以開闊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加強對外交流,給我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鬆、平等的環境;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拓展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上網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網路資訊的豐富易對中學生造成資訊汙染,這些不良資訊對於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資訊的負面影響。

總之,網路社會已經悄然而至,我們既不能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對中學生髮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視它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也不能因為它的負面作用而敬而遠之。我們應該加強對中學生上網際網路的研究,探索新情況,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增強中學生上網的成效。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2

我校全體班主任20餘人,在校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博山實驗中學,參加全國班主任專業化發展之路系列講座。在這次學習中,聆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其中讓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段惠民老師在精彩講座。

段惠民,中學高階教師,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曾榮獲河南省師德先進個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首屆十佳班主任等稱號。在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40多篇,著有《教學相長》《就這樣走出鄉村》等。段老師在講座中圍繞“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的中心話題,講了轉化學生要抓反覆,反覆抓,像呵護被折斷的小樹苗一樣精心而有耐心,對犯錯誤的學生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有時比粗暴更具有震撼力,有震撼力就具有凝聚力,就和諧。他還強調“和諧就是教育”。一個班級和諧了,班主任就有號召力,要善於用恰如其分的表揚動之以情、曉之有理的誘導,把學生的熱情煽動起來,讓學生歡欣鼓舞,熱情洋溢,爭先恐後地去做事情。

段惠民老師在講座中為自己教壇人生中總結一副對聯:身為鄉村小教師,心繫教育大事業。橫批:享受人生。

段惠民老師的講座幽默風趣,他的一笑一顰,一言一行,無不透露著他的自信和名師的魅力,簡直是一本無字的書,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動力,在講座中配套圖片,如:與學生比身高、與學生在看守所——不僅提供了班主任工作經驗的借鑑,也上了一堂生動的班主任課。

段老師對事業的不懈追求,高超的班主任工作藝術,愛事業,對學生的真摯情感,使我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崇高和偉大,不在於他本人的地位和處所,而在於他的心靈和頭腦,作為一名鄉村小教師,段老師能成為全國十佳班主任那是理所當然。

段老師雖然是一個鄉村小教師,但是他的思想是非常開放與前衛的,他的理念是超前的。他雖然是一位學物理專業畢業的,但是談起孔子,孟子,朱熹,蘇霍姆林斯基……這些大家的教育理論出口成章,信手拈來,足以說明段老師是一位愛讀書愛學習鑽研的人。並且把自己的.所學用來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實踐,改進,並日益內化成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理念。讓人敬佩!

段老師總結出教育是慢的藝術,這樣才能促動孩子們的靈感,教育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慢、愛的教育。要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愛是前提,愛生智慧。對待孩子要:寬容有度,鼓勵為主,博採縱長,講究藝術;創色情景,促其自悟,真心付出,收穫幸福。

我從段老師身上體會到,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我們要熱愛它,要把教書育人當成事業來做,而且還要認真地、用心地去做。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3

今年這個元旦是我生命中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元旦。

因為我有幸和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起歡聚一堂,共同聆聽許昌市傳統文化企業家公益講座。我把我這兩天的筆記稍作整理,和大家一起分享。非常感恩本次講座給我提供一個學習滋養淨化心靈的機會。

本次講座共三天。大會要求我們早上七點半進會場。當我和尚阿姨一起來到會場時,看見大門口站了兩排禮儀先生、迎賓小姐鞠躬向大家問好時,那種溫馨的氣氛讓人感覺特別親切,一下覺得距離拉近了很多,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我們四百多人分了五組在輔導員的帶領下分組依次秩序井然的走入會場,年輕人非常自覺地退到長者後面讓年長者走在隊伍的前面。

進入會場,每個座位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弟子規》。大會在國歌聲中拉開了序幕。我們早上第一件事是拜孔夫子,晨讀《弟子規》。拜完孔夫子後,我們手捧著愛心人士捐贈的《弟子規》,在禮儀老師的帶領下大聲齊讀。接下來我們又聆聽了景國成老師、許強老師、王春來老師、莊汝偉老師、張衛社老師、程志傑老師、何依依老師、王竑錡老師為大家帶來的精彩演講。

景國成老師圍繞言傳身教展開話題,告訴家長朋友一定要注意自己身上的小細節,大人先學怎樣做人,孩子自然會效仿你的行為。許強老師通過自身體會告訴大家人活一世,兩件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王春來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樸實的道理,人生最大的價值在於付出。只所以他能照顧癱瘓的父母十二年,工作之餘還寫書,是因為他想讓父母開心,讓父母為他的成功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他的孝心給他精神上的動力,成就他事業上的成功,他說孝心是兒女成就事業的偉大動力這話一點沒錯,因為我和他有著相似的經歷,他的整場報告讓我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我所有的委屈、抱怨在淚水中化為烏有,比起他的所作所為,我真的差的太遠了。

莊汝偉老師教會大家用賞識、經典、音樂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生活在愛的世界裡,一定讓孩子學會從小幹家務,這樣做對培養孩子責任心、感恩心、都有莫大的好處,同時要養成終生學習的好習慣,終身學習對一個人學習成長都有很大幫助,能借鑑別人好的東西拿來用到生活當中提升自己,同時家長要注意把培養孩子的道德品德放在首位、同時要去磨練孩子的意志、開闊孩子的胸懷、提升孩子的氣概。

所有老師們的話題都是圍繞愛展開,幾位老師的心得分享字字句句都讓我深深感受到“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大會為每一位學員提供一份免費的午餐,由義工老師發給我們,大家要念了感恩詞才可以開始吃飯。義工老師手拿垃圾袋在過道來回走動收集垃圾,大家都很自覺,沒有人往地上亂扔垃圾。飯後還有水果供應大家享用。一天的課程結束後,大家排著隊井然有序地離開會場。

會場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蹟讓我們一次又一次流下了眼淚。大會進場預備組是最後進場的,隊伍當中有很多老人在寒風中站了將近一個小時才進場,為了維護公共秩序,他們無怨無悔,毫無怨言。

我身邊是一位來自登封的朋友,他開了一家飯店,為了聽講座,飯店都關門了,他說生意停了沒關係,錢可以再掙,但是學習傳統文化這個講座不是天天都有,言語中我聽出他非常珍惜這個聽課機會。

當我聽說我們的義工把大家吃剩下的飯盒米粒集中在一起吃下去,工作人員把飯塞到她手裡她都不捨得吃,還說這些飯都是人家有愛心的人捐錢買的,扔了多可惜啊!我聽到這些話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淚水順著臉頰嘩嘩地流下來。多麼樸實的義工,多麼純淨的心靈啊!

第二天下午的`互動活動中,大會宣佈要給出生在一月份的學員過生日,工作人員為過生日的學員買了一個三層的生日蛋糕,有十位學員被請到臺上和大家一起慶祝生日,其中也有莊汝偉老師。每個人都說了一些感恩父母的話,當莊汝偉老師和大家分享時,話沒出口就開始不停地擦拭眼淚,莊老師告訴大家她的婆婆前幾天去世了,臨終前她正在廈門電視臺做錄節目前的準備工作,接到電話連夜坐飛機趕回來見老人最後一面,接著又忍著淚水趕快飛到廈門電視臺如期錄製節目,做到了忠孝兩全。接下來莊老師當著大家的面給她父母和天下所有父母磕了三個頭,當莊老師站起身來時已經哽咽地說不出話了,她的舉動感動了在場的很多人。有一位老師在分享時說莊老師母親說她如果聽說她的女兒不敬公婆就不許她回孃家。莊老師的父親我見過,五年前的十一,在老幹部活動中心的門前舉辦攝影展,我和女兒剛好路過駐足觀看,不經意間發現有位穿風衣的高個子老人給我和女兒拍照,就走過去想看看相片,沒想到他爽快地說:“走,咱去南悟真照相館把相片洗出來送給你們。”說完他上了一輛紅色的汽車,開的很慢在前面帶路,我騎自行車帶著女兒跟在後面,走到照相館門前他把車停好,在門口等我,然後讓我選我的相片,他給我們共照了三張相片,相片很快洗出來了,我們一起出來在貴賓樓門口他給我們照了一張合影,然後問我是不是也是攝影愛好者,他說我看你看作品時特專注,所以就把那一瞬間抓拍下來了,他說我姓莊,你以後要是有需要可以來找我,告訴我他家的住址。後來我聽別人說他是老年攝影協會的莊主席,就在兩個月前,我才知道他就是莊汝偉老師的父親,莊汝偉老師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一點都不感到奇怪,有其父必有其女嘛!她的父母都是品德優秀的人,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她身上也散發出巨大的人格魅力,讓越來越多的快樂媽媽加入到她的快樂媽媽團隊中來,為天下的父母提供溫暖人心的幫助。

這兩天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做人不能太自私,既然我們有機會來到現場聽課,因為場地有限,還有很多想學習傳統文化的人沒有機會到現場來,所以我們每一位在場的學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向我們身邊的人傳播傳統文化給人帶來的好處,我們要把我們的愛心無限放大,讓愛傳下去。

我們要從當下開始,從感恩父母、恭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對同事朋友講信義、關愛孩子開始,逐漸延伸到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只有我們身體力行去做,才能帶動我們周圍的人去做這些事情,我們才不會愧對自己的祖先,愧對自己的良心,讓我們攜起手一起來做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加入進來,大愛無疆,厚德載物。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4

12月12日晚,我們在實驗樓303教室有幸參加了李澤光博士關於“類風溼關節炎診治與新進展”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從中汲取了在中西醫結合理念下診治類風溼方面的經驗,也讓我感受到了李教授從容不迫的教學風格和隨機應變駕馭課堂的能力,他的愉快的課堂氣氛,嚴謹的教學語言,絢麗的教學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頗受震撼。下面來談談我的聽後體會。

首先,擴大視野,轉變思維。李教授把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融入講座中,深入淺出。從類風溼的'定義診斷到臨床表現,再到預防預後,從尪痺到病因病機,從西醫到中醫,再到中西醫結合,全方位、多側面講述風溼與類風溼疾病鑑別診斷與各自特點,以及國際新進展,讓我受益匪淺,為我將來的中西醫結合之路作出了引導。並強調中醫藥在治療類風溼疾病上的特色,希望同學們能正確認識中醫藥的優勢,要努力學習,不斷的發揚提高。李教授紮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澱,講座圖文並茂,擴充套件思維的教學方法,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到自然清新,體現了名師的大氣。

其次,尊重學生,平等交流。在課後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學生中間,面對面耐心的傾聽學生心底的聲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學生的體現,尊重學生,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課上,真正聽到了學生自主交流的聲音。他的回答,喚醒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我倍感溫馨。

我很喜歡李教授的課,因為他強調發揮中醫優勢的教學理念,以及平等互動的教學風格,展現不僅是他的精湛的教學功底,還有淵博的學識,豐厚的文化底蘊,謙遜的品格。然而,通過聽李教授的講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總之,我要向李博士學的東西很多。因此,在今後工作學習中,我要深刻理解運用並實踐李澤光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後要更加努力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多學習,勤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並像他那樣,不斷探索研究,不斷學習提高。

參加講座的心得體會15

本週五通過聆聽了趙老師如何做好班主任的講座,我深深感受到趙老師濃濃的愛:愛教師這個職業,愛班主任這個崗位,愛所教的每一個學生。本週五週六我有幸參加了省級班主任培訓學習及有效觀課評課策略的相關活動,收穫頗豐。各位教育專家從班主任工作理念到方法和策略,從學生心理健康指導到教育法,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該如何做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使我從理論上感受到了在當今教育形勢下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我想一個優秀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是快樂而有智慧的一個積極進取的人。

聽了趙老師的講座以及其他教育專家的報告,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今後在工作中要從小事做起,教育學生講究方法,注重策略。下面我就結合專家的講座以及自己的工作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一、讀懂學生,需要我們越過學生行為,讀懂學生行為背後的故事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過:“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共鳴。”趙老師在講座結束後,送給我們一句話,“沒有融化不了的冰山,只有不夠溫暖的太陽。”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師生的.關係。作為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是最多的,我們需要走進學生,走進每位有著不同問題的學生。對於上課搗亂的,說話的,睡覺的,不交作業的......這些學生這些行為的背後有著不同的故事,我們應該課後找他們一一談話,而不是隻是莫名的生氣,嚴懲他們。

二、讀懂學生,需要我們做到共情

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容世界的能力。即體驗別人內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內心世界一樣的能力。而教師的共情,就是教師體驗學生內心世界的能力,包括三個方面:

(1)教師藉助學生的言行,深入學生內心去體驗學生的感情、思維;

(2)教師藉助於知識和經驗,把握學生的體驗與學生經歷和學生人格之間的聯絡,更好地理解學生問題的實質;

(3)教師運用技能技巧把教師的共情(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生問題的理解)傳遞給學生,以影響學生並取得學生對問題的反饋。身為人師,我們只有與學生較好共情,才能走近學生,才能傾聽到他們的真正心聲,在聽學生時,更不能僅僅聽到聲音,更應該聽其所講內容、聽其所在狀態、聽出其內在關係、聽到深層需求。

這樣,我們才能與孩子的心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