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篇

心得體會 閱讀(3.16W)

當我們看待問題有了不一樣的角度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心得體會可以使自己一段時間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得到梳理。很多人對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都十分頭疼,下面是關於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興學科,融知識與技能於一體,列入教育計劃作為中學階段的必修課,其目的是為了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學會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和應用能力,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和和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由於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計算機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有著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點。因而,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又該如何把計算機知識既深入淺出又活潑生動地教給學生,很值得我們研究。對於資訊科技教師來說,探討該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和學生的發展,就顯得更為重要。動手(上機操作)是本學科一個最大的特點,在整個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然而,盲目的上機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還可能導致適得其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不斷的探索教學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時間裡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隨著資訊科技教學的不斷深入,本學期資訊科技教材已經從原來重慶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更新為了第四版,從內容和結構形式上都做了較大的改動,目前的教材以專題形式為結構,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教材的較大變化下,研究適合教材和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教學方法,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資訊處理能力。

  一、教學方法的探討:

現代教學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是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個水閘門”,藉助它,注意的水庫被開啟,並規定了流向。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執行機制,是所有教師的共識。 我在講word20xx文件潤色時,不是直接去講課文中的知識點,而是先作好一張賀卡,並在上課時說明這是一位學生寄來的賀卡。至於email用法以後還會學習,也為以後的教學打下伏筆。這時,大家對於如何製作這樣一張賀卡就有了興趣了。而通過分析賀卡的製作,也就將這節課的內容講清楚了。同學把

學到的內容整合到製作一張賀卡上.感覺學有所獲!其實不然,剛開始的鍵盤指法練習、滑鼠練習就是很枯燥的。這時我們就用“寓教於樂”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遊戲,如青蛙吃蟲、打田鼠、警察抓小偷等讓學生興奮不已,從中練習鍵盤的基本操作。

(一)比喻法

計算機學科中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作為老師應化繁為簡,將深奧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在教學中巧用生活中的例項,形象地比喻的方法最容易被學生接受。例如,在講計算機原理及結構時,可以將計算機比喻成一個人,人的感官系統(如手、腳、眼等)相當於計算機的輸入裝置,輸入資訊到CPU(相當於人的大腦)經過處理後,由輸出裝置(嘴巴等)輸出來。又如,講到“記憶體”時,可比喻“記憶體”為一唱戲的舞臺,舞臺往往比較小,但它後面有很大的準備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式都必須到舞臺(記憶體)中來,才能表演。這樣一講,學生比較容易容易而且正確地理解。可以說比喻法是資訊科技學科教學的一大特點,在本課程可大量運用。

(二)聯絡實際,設定懸念法

上課時,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想想如何解決,以任務激發學知識的主動性。比如:在教Excel中統計、排序這一內容時,可問學生:本次期會考試成績在電腦裡處理,將各科成績彙總,還要排名次,應該怎麼辦?然後引出Excel的統計、排序方法,通過Excel應用軟體來完成任務,輕鬆又準確。通過設定一些懸念,再讓學生用計算機去解決,他們會覺得學習計算機確實管用,能夠解決實際中的問題,從而也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三)演示法與實踐法

我校有條件能在硬體上保證教學的需要,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螢幕上的各種資訊,更容易接受。另外,還可以製作一些與本次教學有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計算機、更靈活地應用計算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佈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於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 上機實踐,必明確目標,有多層次要求,必讓學生每堂課有所學,有所獲。

(四)多媒體輔助教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教學法,它可能是用於演示,講解,也可能是用於自學,答疑等各方面。但最大的特點是要用計算機,資訊科技學科可更方便的應用它。比如在機房的局域網裡安裝一些有實際應用價值的CAI輔助教學軟體,讓學生在上機時根據自身特點有選擇地學習,可以發揮計算機教學的優勢。如練習打字的《金山打字通》等。作為教師應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組織好學習的內容、方法、要求和檢測,以防失控。

(五)一題多解,求解多樣化

不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操作,求解方法都存在多樣性,有時答案也有多種。在資訊科技學科,更應讓學生樹立這種觀點,提高這種要求。比如,刪除一個字元可以用Del鍵,也可以用Backspace鍵,還可以用Delete鍵;一題多解,旨在增強學生靈活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應多分析,多提示,揭示本質的內容;若演示,必有分析,另給習題和要求。

中學計算機教學是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之多,這裡是幾點個人教學中的心得與觀點,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以利於互相交流教學體會,把高中資訊科技教學工作搞得更好。

(六)互動教學法

找一名計算機操作比較好的同學坐在教師機上(教師機帶投影)與其他同學聽我指令進行操作。比方講到word文件編輯時,我先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讓他們輸入近100個漢字。然後分步講如何插入圖片,插入藝術字,設定背景顏色。學生一步一步跟上口令操作,不太明瞭的可以看投影幕上演示性操作。這樣教師更容易瞭解到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生也向是被老師扶著走路一樣,雖然步履蹣跚但滿懷興致,對知識不是停留在理論的理解上,而是掌握的更紮實!成功感是自主參與學習的激勵機制 。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績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所以,課堂上,特別是在學生上機練習時,應該及時把握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肯定。所以在練習文件的潤色時,講明若有比較好的作品,將會打印出來以作鼓勵。這樣事先給予刺激,練習指導過程中看到有個性的、創造性的,馬上加以表揚和鼓勵,以便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與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方法旨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一種新教學模式。要允分利用資訊科技及互聯網路優勢,擬定部分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指導學生自主收集資料資訊,研究、學習、分析、總結,以達到提高學生資訊分析處理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

  二、教學內容的探討:

資訊科技是資訊時代的產物,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學習現代資訊科技,學習這門技術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快節奏的資訊時代。而為了這種適應,是否就要在每次軟體、硬體的更新時,對教學內容作出相應的更新呢?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資訊科技的教學到底以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形式、朝什麼樣的方向去發展,這些問題急需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1、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為什麼要開設資訊科技課。在當今這樣一個資訊飛速發展、迅速傳遞的資訊時代,不掌握一定的資訊科技,也就不能夠抓住快速傳遞的資訊的能力,勢必會被時代所淘汰。初步掌握用這種技術去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2、資訊科技教育和電腦培訓有什麼區別?我們不應該只使學生認識和使用當前的一些硬體和軟體。我們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放在課本,而是要著眼於課本,放眼於未來。著眼於課本,就是說教學仍然以課本為主,以課本的內容為基本。而著眼於未來,則是在課本內容這一教學基礎上,通過學習現有的軟體操作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3、結合實用需求,講解課本外的計算機知識.比如:因為生活質量提高,好多家庭配有電腦,所以在介紹主機時,給學生講解主機背段介面(如鍵盤,滑鼠,USB等介面),並開啟主機箱,讓學生認識機箱內的硬體裝置.講到網路應用時,教學生下載手機鈴聲,圖片等.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課程這門課程,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外還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每堂資訊科技課學有所獲,學用所用!教學是藝術,藝術的發展是無止境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探索、創新。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學校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適應時代的需要,教師不得不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以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全面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為目標。本學期通過參加微格教學研修班我又有了新的體會,收穫很多。受益匪淺。

記得參加研修班的“微格研練”活動時,我走出校門,認真地聽專家的講座,並且接觸“微格研練”,這讓我收穫頗豐。專家關於“微格研練”的講座,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都是藝術。過去,我從未感到提問有如此重要,教學機智、課堂應變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教師的語言藝術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一個不雅的`動作,一句口頭禪……這些缺點有誰會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去注意呢?可“微格研練”能讓你清楚地發現自己的缺點。同一個教學片斷,不同的教師運用的教學技能不同,產生的效果,竟然大不相同。因為你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被錄下來了,很多人在一起找你的缺點和毛病!

剛接觸“微格研練”時,我們一頭霧水,不知“微格研練”為何物。等到參與了以後,才知道它就像一面大鏡子,能讓自己更直觀地看到教學技能上的不足。特別是在小組研練時,別人紮實的基本功,精彩的微格設計與教學小品展示,加上現場與同行交流,與專家互動,真是讓我們大開眼界,深受啟發。

例如,訓練“匯入技能”時,我選擇了情境匯入,採用的匯入形式為視訊激趣,即讓學生看視訊聽歌曲,從而引出課題。具體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題,然後,放視訊,讓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友誼地久天長,最後,通過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引出你的朋友及你們之間的友情!參加研練的同組老師給我提了許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匯入要有吸引力,匯入設計時間不能過長,2-3分鐘就可以了,匯入環節要簡潔自然,省時高效。

以往在教學過程中,我常常停留在知識的講解上,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微格研練”,我豁然開朗。它讓我直觀地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嘗試著,也日漸嚐到了甜頭。總之,這次參加微格教學研修班的活動,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已,也為自已今後教學提供借鑑——奮鬥不止,超越自我!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1、 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利用音樂人文的匯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 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 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說教與談話,讓學生跟著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學習薛法根老師的教育著作是快樂的。靜心沉澱,受益匪淺!

  一、學習“清簡”之風

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在一節課中努力做到“一課一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清晰的思路,清楚你想教給學生什麼。薛老師已經為我們找到了答案,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要簡明,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化,教學方法要簡便,教學媒介要簡單,教學語言要簡要。過多的語言無非是時間的無效消耗,泛泛的講解也無非是知識的折損。一節好課就是要“清簡”、“厚道”、“踏實”。

  二、探究“差異”之路

每個學生都不同,這就是“差異”。那怎樣在我們的教學中平衡這種“差異”呢,薛老師也給我們做了示範。上課之前,要清楚的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想法、瞭解他們的知識儲備情況、瞭解他們的認知程度等等,總之就是要“全面”。背“學生”,是一節好課的前提。只有充分的瞭解學生,以此確定教學目標才是捷徑。

  三、效仿“幽默”之美

薛老師在教學中,幽默是無處不在的。如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指名朗讀課文段落,學生興起,紛紛舉手,薛老師卻說“你們都想讀,是吧?┄那不讀了,讀下一段吧。”學生們哈哈大笑。簡單的一句話輕鬆地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致,緩解了緊張的狀態。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每節課上,都能聽到學生們的笑聲。學習就應該是在快樂中進行。

  四、鑽研“組塊”之妙

“組塊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為主線,將零散的語文訓練專案整合成綜合的語文實踐活動版塊,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整體發展。“組塊教學”堅持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運用語文的情景和時機,引導學生運用所學。

薛老師的“組塊教學”彷彿點醒了我。我缺少薛老師的“專”和“精”,需靜下心來,努力鑽研。讓我的課堂可以像薛老師的課堂那樣大放異彩,讓我的學生們也可以“自由地展翅”。

希望我通過努力,能成為“組塊教學”這棵大樹上的一朵小花,待百花齊放之時,也有我的一抹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