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2.53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悲慘世界閱讀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1

悲慘世界是我非常喜歡讀的書之一,這本書是維克多。雨果的作品。講述了冉阿讓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7個孩子,在一年冬天,看孩子餓得臉色蒼白,他為了不讓孩子餓著,就打破了一家蛋糕店的玻璃,偷了一塊麵包,被判刑了19年徒刑。出了監獄後,他想報復好心收養他的老人,他拿起了棍子,看見和藹的老人躺在那裡,他卻不忍心下手,拿走了銀器逃走了。當他被抓到得時候,老人並沒有指責他,而讓他把銀燭給了他,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你許諾過我,你拿了這些銀子是做一個誠實的人。”正是老人的這一句話,打動了他,他改了名,換了姓,當上了老闆,發了財。但他始終沒忘主教的恩惠,他濟窮救苦、大做好事,當他得知芳汀的悲慘遭遇時,決定幫助她,接回她的女兒珂賽特。而冉阿讓也為了救出冤枉的.人,只好在法庭上自首自身是真正的苦役犯冉阿讓。於是又被抓走做苦役,死亡了。

從這本書中我感到了,冉阿讓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好人”,大家都很感激他。我知道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裡,也有許許多多像冉阿讓一樣在生活中有許多波折的人,如果我們能夠去發現他們,同時也幫助他們,就不會冤枉這些人。但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卑鄙小人,處處為難他們,和他們作對,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法,這樣是不對的。如果我們像那一位收留冉阿讓的神父一樣,那他們就會過的很開心。我們一定要樂於助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們的世界也會變得美好、快樂,不會有爭執。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2

悲慘世界這部歷史名著,圍繞著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讓,經過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經歷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現了十八、十九世紀的資本主義時代社會下層的苦難—冉阿讓為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於餓死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處十九年徒刑。

冉阿讓出獄後,帶著對社會的報復情緒,偷了幫忙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臺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應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獄,而是寬恕了他,並再次幫忙他,冉阿讓產生了深深的內疚,這種內疚使他醒悟,並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著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去救被大石頭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了市長後,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隻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忙人的事情,都是在不一樣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經營,擁有鉅額財富,進而成為一個地方長官,當上了市長,但當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十分相似的人被當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應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於承認了自我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於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著自我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爭,幫忙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我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儘管有冉阿讓為代表的勞苦大眾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鬥爭與奮鬥,可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眾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3

在假期裡,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我深深地熟悉故事的情節,它就在我的心中敲擊,它是強烈的,深到無底,它是沉默的,像無夢的睡眠。這本書把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與世間的無奈。

書中的柯賽特、馬呂斯是完美的,他們是那裡最為真實的象徵。每個人都有偽裝,那偽裝下的心正是當社時黑暗的社會色彩。可他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仍能堅強的生活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也仍然具有真誠與善良寫到這 裡我也只是在闡述僅僅是在闡述最使我感動的,是冉阿讓這個偉大的形象。冉阿讓我感慨,令我敬佩

當時統治的社會,是那麼的慘不忍睹,是那麼的黑暗,冉阿讓被迫無奈在麵包鋪裡偷了一塊麵包,卻被判了五年苦役,四次越獄都得不到自由,而是十九年的苦役。冉阿讓進去的時候,青春年少,出來的時候,老氣橫秋。這是一種怎樣的社會,他是怎樣捱過了這些年來的折磨,苦役生活使他的靈魂一面上升,一面墮落。也許,改變他的正是那個主教,他偷了主教的東西,而主教卻沒有責備他,還送了他另外的東西。主教說,他贖的是冉阿讓的靈魂。十九年來,冉阿讓第一次流下了眼淚。

正是這樣那個囚犯形象的冉阿讓從此消失了,樂善好施的馬德蘭出現了。經市民推選,為了市長。他的改變他的堅持,是那位主教非凡的寬厚,驚人的寬容讓他的心受到了極大的震動。他的形象,在這一刻成為了書中最為光輝的亮點冉阿讓不斷地幫助一個又一個人,可在他遭遇劫難、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候真正幫助過他發自內心關心他的人,竟還沒有寥寥數人!

故事裡我看到了寂寞到兩個字的.影子,夾雜在字裡行間,那種壓抑的感覺讓我的心口窒息,心靈上的枷鎖鎖住的並不是觀看幸福的雙眼,真正封鎖住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寂寞把寂寞藏匿在心底,就會永遠都得不到真正的釋放。

《悲慘世界》這本書中沒有提到一個悲字可全書卻被一層層若有若無的悲傷籠罩著看似平靜簡單的語言卻讓人心頭所涼,這種情感從書的一開始就有。

真正催人老的並不是無情的歲月而是吞噬人靈魂的寂寞。人到老的時候才會黨得寂寞,主要是那顆心,是經歷的太多,痛苦的太久,才會飽受滄桑,才會越發寂寞。

久而久之我們更要好好地充實自我的生活,讓生命點亮。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4

這本書從冉阿讓最近出獄開始,講述了法國前夕人們的苦難。冉阿讓坐了19年牢,其中4次企圖越獄佔了14年!他因用石頭打破面包店的窗戶並拿走一條麵包而被判處五年監禁。出獄時,他已經是一箇中年人了。他拿走麵包只是為了不讓他妹妹和她的兩個孩子捱餓!

冉阿讓的罪行只代表過去,但人們仍然嘲笑他,甚至他的善良也經常被誤解。他救了一個叫割風的老人,但暴露了他的`真實身份。他撐起馬車,以便老人能從車輪下逃脫。沙威偵探知道只有被稱為“傑克”的冉阿讓才能撐起馬車。他遇到了一個可憐的女人,芳汀!為了維持生活,她把女兒珂賽特寄養在陰險惡毒的唐納迪家。然而,唐納蒂的母親卻把她當奴隸,讓兩個女兒整天吃穿暖。我一讀到這裡,就有一種衝動,想把珂賽特帶回我的家。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各種社會矛盾。我討厭它,想擺脫它。然而,社會的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呼籲大家做一個正直的人,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為社會的文明發展做出貢獻!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5

看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獄後,他過得並不快樂。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闆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愛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預備逃跑時原諒他,並贈與一對珍貴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經的人。”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為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著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為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髮和牙齒,最後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後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為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暖和!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碰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並不鮮見,他們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郴州市委書記為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為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動戰爭……但可喜的是,現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續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於善良的豐碑”。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6

《悲慘世界》講述了一個名叫冉阿讓的囚犯的故事,他被假釋,但他仍然有一顆邪惡的心,直到他遇到了善良的主教比恩維努,——米瑞爾。最後,主教融化了他冰冷的心。冉阿讓不斷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成了市長的.艱辛歷程。

本文以冉阿讓為鏡,反映了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政府的腐敗,以及善有善報的道理。

過去有很多人被邪惡改善了。西晉滅吳時,有一個叫周初的人,他的父親早逝,缺乏教育。他在村子裡什麼都做,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村民們把他和山上的老虎、水裡的龍一起稱為“三害”。後來,他用弓箭射山虎,用鋼刀擒龍,成為一名清官。最終,他在西晉的戰鬥中犧牲,成為一個美麗的談資。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小時候很調皮。他曾經用父親送給他的小斧子砍下了兩棵櫻桃樹,被批評後重新塑造了自己。長大後,他帶領美國軍隊打敗了英國侵略者,解放了美國,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當然,總是充滿邪惡的人會得到報應。前德國總理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熱心的“戰士”點燃了歐洲。他指揮軍隊對歐洲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當盟軍部隊來到“總理府”門口時,他仍然反抗,最後開槍自殺,葬身火海。

只有當你充滿善意,樂於助人,為他人著想,你才能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7

《悲慘世界》讀後感上帝欲叫人滅亡,先叫人瘋狂。這是出自卡夫卡的一句話,我覺得現實就是這樣,正如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偷了一塊麵包給外甥,竟然被判了十九年的刑,現實把我們的信心就這樣碾碎了。

出獄後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其他人的歧視,然而現實逼迫他舊態復萌,他偷了主教一個燭臺,主教卻沒有怪罪他,反而送他另外一個燭臺。在善良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洗心革面,變得樂於助人。這段也正如作家雨果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收留珂賽特做養女,冉阿讓身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同時反映那個時代的悲哀,是下層人民的苦難的縮影,這些源自法律習俗的壓迫。世界不是完全的,不是絕對的,就像小說中的德納第夫婦,這對夫婦對珂賽特百般欺壓,還將珂賽特母親寄來的東西給自我的女兒,最後淪為丐幫幫主,是典型的自私自利的小人物。

珂賽特的母親芳汀,是冉阿讓工廠裡的`女工,懷下珂賽特卻被男友拋棄,為了珂賽特的生活,變賣首飾,甚至犧牲靈肉也要把珂賽特養大,芳汀對女兒深深的愛能夠讓人潸然淚下。沙威窮其一生追捕冉阿讓,卻發現冉阿讓很善良,於是他無法應對多年堅持的信念,選取了跳河。也許有時候,我們就像小說中的人物,但重要的是要靠自我的力量,開啟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世態炎涼,人們或許變得醜陋貪婪,也許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背景下誕生恩佐拉革命青年的領袖,風度翩翩,在策動的起事中壯烈身亡。不管怎樣這世上還是有正義存在。為正義而亡,也算死得其所。我覺得主教也是一個人道主義形象,把冉阿讓引入正途,讓人深刻體會到仁愛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能感化所有冰冷麻木的心,這也是小說一大亮點所在。

讀完這本書,不禁為人物的品質感動,他讓我領悟到:原先在那樣一個黑暗和冷酷的世界裡也有光明和溫暖啊!我不能忘卻那些為革命燃燒的鮮血:當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發現了黑暗F的忠實走狗沙威,讓冉阿讓殺掉他時,冉阿讓卻為他鬆了綁,放走了他。

令我疑惑不解的是,沙威的追蹤使冉阿讓東躲西藏,惶惶終日,他為什麼不借此機會除掉這個罪大惡極的人呢?謎底在劇終揭開:沙威認識到自我的過錯,認識到那個黑白顛倒的社會,那個冷漠絕望的世界,並不是他所維護和愛憐的,在善與惡的衝擊下孤獨而又絕望的跳江自殺,我才明白,他是在透過自我的博愛、寬容及其崇高靈魂以及眾生之下卑微的存在,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他堅信,這會開啟一個完美而又光明的新紀元。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能夠改變自我,讓自我的心中擁有一片光明,用善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用心靈去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的陽光。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8

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冉阿讓的高大形象總是出現在我眼前。他樂於助人,簡單善良,品德高尚。雖然他因為生活犯了一些錯誤,但這並沒有影響他的人格,因為他一生都在磨難和逆境中不斷完善自己。

冉阿讓失業了。因為貧窮,他偷了一塊麵包,被抓進了監獄。那是一個邪惡的舊社會!出獄後,他一心想復仇。他受到領導的影響,恢復了對生活的信心,決心做好人。他來到蒙特雷,改名為馬德琳,開了一家工廠,成了一個富人,幫助了許多人,還當上了市長。然而,作為一個正直的`人,他被關進監獄,因為他不想別人為他背黑鍋.

多麼善良的冉阿讓,他得到了善報。

怨,樂於助人,撫養孤女,不求回報。為了讓珂賽特獲得幸福,勇於坦言自己的真實身份,這需要多大的勇氣,需要多大的愛心啊!雖然一再地受人們的誤解和歧視,但冉阿讓始終默默地遵守對主教的諾言,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我為冉阿讓而感動,如果我們都能像冉阿讓那樣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儘自己所能去改正,以一顆博愛的心去看世界,那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我為冉阿讓而難過,為他報不平,如果冉阿讓生活在社會主義的中國,那麼他的經歷也許就不會那麼坎坷了。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9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小說家雨果的代表作,描繪了18世紀法國社會下層人物的不幸與苦難。

《悲慘世界》主人公冉阿讓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住在其姐姐家,因偷一片面包竟坐牢19年,長期的牢獄生活使他有了一身過人的臂力。從監獄裡出來的冉阿讓化名為馬德蘭,因為人慷慨大方,所以被推選為市長。而在他為救老人竟頂起一輛馬車之後,警方偵探沙威想起了一個名叫冉阿讓的苦役犯。當馬德蘭正準備幫助玻璃廠裡一個患有嚴重胃病的女工芳汀將她的私生女珂賽特接回來,讓她們母女團聚時,他得知“冉阿讓”已被警方抓住了,兩天後將在阿拉斯開庭審理。馬德蘭為了不讓一個無辜者為自己承擔責擔罪名,趕到法庭上承認自己就是真正的冉阿讓。入獄後他先後兩次逃跑,為了照顧8歲的珂賽特,從此生活在修道院中。許多年後,年輕有為的馬呂斯向珂賽特表白了自己的愛情,冉阿讓也就了被當做間諜逮捕的沙威和負傷昏迷的馬呂斯。馬呂斯康復後與珂賽特結了婚。後來,馬呂斯和珂賽特去看望奄奄一息的.冉阿讓。臨終時,冉阿讓把那對銀燭臺交給了珂賽特。冉阿讓被埋葬了,墓碑上沒有名字。

冉阿讓一開始19年的牢獄生活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艱苦、潦倒。他為了獲得幸福、自由的生活,一開始就與那時法國的黑暗生活作拼搏。他為了信守諾言,不甘心一輩子在牢獄裡度過,終於逃出獄去,撫養8歲的珂賽特,這些都反映出他一諾千金、持之以恆的特點。

據說《悲慘世界》是以真實的事件為藍本而創作的。18世紀初,一個貧困的農民因偷了一片面包被判5年苦役。出獄後又因為身份證的問題而不能就業,這些都深深觸動了雨果。他把這個事件作為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藍本,並讓冉阿讓終身遭到法律的迫害,這樣做的目的在於揭露那時法國一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所以,《悲慘世界》也成為人民愛不釋手的社會名著,被譽為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珍品。”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最能代表雨果的藝術風格。這本書展現了窮人的悲劇、透視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的命運,是一部浪漫主義傑作。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10

法國作家雨果的曠世鉅著《悲慘世界》,是他醞釀構思三十餘年而創作出來的稀世珍品,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這部卷帙浩繁的長篇小說,讚頌了真善美,揭露了假惡醜。這部作品是作者用三十餘年的心血凝結成的,其間充滿了精闢的思想、閃光的智慧。書中精緻、巧妙、睿智的語句比比皆是,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顆顆珍珠和美麗的貝殼,拾取一個,你就獲得一份快樂。

卞福汝主教有一次收到當地一位貴紳的訃告,一張訃告上寫滿了死者的所有爵位榮銜,還列上他所有親戚的所有貴族尊號。主教嘲笑道:“人的智慧確實了不得,講虛榮連墳墓也不放過!”先揚後抑,語言冷峭,極具諷刺意味。

封建時代的法國向民眾徵收門窗稅,致使三百多萬戶農舍連門窗都不敢多開,生活在空氣不流通的斗室裡。卞福汝主教在大教堂講道:“唉!上帝把空氣給人,法律卻讓人出錢買空氣。我不想指責法律,但我要頌揚上帝。”批判國王濫徵稅收,漁肉百姓。透過讚頌上帝的大公無私,反襯國王的貪婪無度。

卞福汝主教要到山裡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村莊去,看望那些和氣厚道的牧民。鄉長警告他說,路上有強盜,會為非作歹,圖財害命。“鄉長先生,”主教說道,“僅僅擔心這一點嗎?我在這世上,不是守護自我的生命,而是守護靈魂。”比照中外歷史,比照當今中國社會,許多人為了求得生存,為了苟延生命,為了物質的慾望,已經不再關注靈魂,甚至於出賣靈魂,換取欲肉的滿足。主教還說:“永遠也不要害怕盜賊和凶手。那是身外的危險,小危險。還是懼我們自身吧。偏見,就是盜賊;惡習,就是凶手。巨大的危險在我們自身。威脅我們的腦袋或者錢袋的危險,何足掛齒!一心思考威脅我們靈魂的`危險吧!”

一項英國統計證明,在倫敦五件盜竊案中,有四件是由飢餓直接引起的。冉阿讓偷了一個麵包,被判19年徒刑,成為苦役犯。刑滿釋放後,卞福汝主教對他說:“您離開那個痛苦的地方,如果對人懷著仇恨和激憤的念頭,那麼您是值得可憐的;如果懷著慈善、溫良和平和的念頭,那麼您就勝過我們任何人。”這段話成為冉阿讓後半生的指導思想,以後他棄惡從善,用全副身心行善積德,成了一個道德圓滿的人。但現實社會裡,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易暴的多,相逢一笑泯恩仇,以德報怨,以善報惡的少。有些宗族、有些村落,怨怨相報幾十年上百年干戈不息。理解、寬容、和睦、友愛,被長期拋置。“慈悲為懷,容忍是金,宗教教義勸人向善,多麼了不得呀!“如果他願意向善,他就得成為天使;如果執意為惡,他就得化為魔鬼”。

雨果在該書《腦海中的風暴》一節中寫道:“在精神的眼睛看來,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視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心這樣可怕,這樣複雜,這樣神祕,這樣無邊無際。有一種比海洋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弘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正義和邪惡,羨慕和嫉妒,友好和仇恨,崇高和卑鄙,廉潔和貪婪,勤奮和懶惰,剛強和懦弱,忠誠和背叛,等等,都包容在人心之中。禽獸是我們人類的美德和邪惡的形象化,所以“從牡蠣到鷹隼,從豬到老虎,一切禽獸之性,在人身上無不具備,每種動物對應一個人”。

雨果說:“社會上的一切善行義舉,都是科學、文學、藝術和教育放射的光芒。”這既是對以往人類道德史的總結,又是對現今社會道德建設的規箴。這天我們推進精神禮貌建設,就不能單靠理論說教,而要透過科學知識的傳播,科學實踐的探索,文學作品的欣賞,藝術活動的薰陶以及教育事業的發展。落實以德治國的方略,就要以科學的理論引導人,以優美的作品感染人,以良好的榜樣鼓舞人。

雨果發表議論:“生活、不幸、孤獨、遺棄、窮困,無一不是戰場,無一不產生英雄;無名英雄,有時比著名的英雄更偉大……。窮困,幾乎總是後母,有時還是親孃;困苦往往孕育心靈和精神的力量;艱苦是志氣的奶母;不幸是哺育高尚之人的好乳汁。”這是作者在第五卷《苦難的妙處》描述馬呂斯窮困潦倒的生活時提出來的鮮明觀點。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逆境、曲折、困難,但只要我們應對艱難險阻時,有正確的態度,有充分的自信,我們就能度過難關,看到光明。

書中有許多描述人物的語段,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在弱女子芳汀面前,沙威警長“抬起頭,神態極其威嚴;職權越低,這種神態越凶,表此刻猛獸上面是凶猛,表此刻小人臉上是凶殘。”他又這樣描述面目可憎的容德雷特:“拉瓦特爾若能端祥這張臉,就會看出鷲和檢察官的混合相:猛禽和訟棍相互醜化、相互補充,訟棍讓猛禽醜惡,猛禽使訟棍可怕。”話語中含著譏諷,詼諧中透出揶揄。

雨果描繪一個荒廢了半個多世紀的園子,說:“這花園不復為花園,赫然成了一片榛莽之地,能夠說,難以穿越如叢林,密密麻麻如城市,瑟瑟抖動如鳥巢,幽邃陰暗如教堂,獨立孤寂如墳塋,生趣盎然如眾生。”透過一連串的比喻,把棄園的荒蕪、寂寥、繁雜、幽暗全反映出來了。雨果寫園中鳥雀和樹木的親密無間,更是傳神動人:“白天,鳥的翅膀娛悅樹葉,夜晚,樹葉保護鳥的翅膀。”

雨果描述女人的心理也是極其到位的。他說女人心中一生有兩顆種子,一顆是愛俏,一顆是感情。他說女人很容易就掌握選取帽子、衣裙、皮靴、袖套、適宜布料、適當顏色等一整套學問,也正是這套學問將巴黎女人變成極為迷人,極為深奧,又極為危險的尤物,“勾魂女人”這個詞就是為巴黎女人造出來的。同時,雨果又警告:“女人玩弄自我的美貌,正如孩子舞刀弄槍,遲早要傷了自我。”

雨果說,要改良這個貧富不均的社會,要改造這個善惡雜處的環境,到達“減少黑暗人的數量,增加光明人的數量”的目的,就要大聲呼籲:教育!科學!他認為,“人不只是一箇中心的圓圈,而是有兩個中心的橢圓形。一箇中心是事實,另一箇中心是思想。”科學能夠讓人認識客觀事實,教育能夠培養人的思想。“知識是人生旅途的食糧,思想是第一需要,真理是養料,如同小麥。一個人的理性,如果缺乏科學和智慧的營養,就會消瘦下去。”

雨果很多話都充滿了人生的哲理。他說:“一個人既能高人一頭,又能矮人半截。大自然中這種不完整層出不窮。誰說得準太陽就不是瞎子呢?”的確,每一個人都是人、神、鬼、獸的混合物,只是各種成份的比例不一樣罷了。

最勇敢的人也有氣餒的時候,最聰明的人也有自我的偶像,最溫柔的人也會顯出粗暴,最善良的人也有替自我打算的時候。身居高位的人,常常是聾子和瞎子,不是他們裝聾做瞎,而是環境使然。鄒忌諷齊王納諫早已證實了這一點。合目才是注視靈魂的最好辦法,而不是睜大眼睛。安灼拉站在臺階上演講:“弟兄們,誰死在那裡,就是死在未來的光輝中,我們要走進一座充滿曙光的墳墓。”雨果說:“拼死一搏,往往絕處逢生。登上死亡之船,或可逃脫翻船的危險;棺材蓋能變為一塊救命板。”在馬呂斯和珂賽特的婚禮上,吉諾曼先生祝酒:“崇拜上帝的最佳方式,就是愛自我的妻子。”

閱讀《悲慘世界》,得到的不僅僅是文學的進修和享受,更是思想的洗禮和美餐。浸沉其中,你必定被快樂淹沒!跳進來吧,朋友。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11

當我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是什麼讓冉阿讓從一個苦役犯變成品德高尚的人?是愛吧,偉大而無私的愛。

主人公冉阿讓幫助窮苦的姐姐撫養七個孩子。一年冬天,飢寒交迫,冉阿讓實在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們捱餓,他偷了一塊麵包,從此便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在冉阿讓陷入絕望的情緒時,卞福汝主教向身處黑暗的冉阿讓伸出了援助之手,用他的仁慈改變了一切。他送給冉阿讓的.兩個燭臺,不僅照亮了冉阿讓前方的路,更照進了冉阿讓的心裡,讓冉阿讓堅硬的心第一次感受到溫暖與光明。

受到感化的冉阿讓踏上了救贖的路。他隱姓埋名,開設工廠,幫助一個個人找到工作,擺脫貧困;他奮不顧身,抬起馬車,將被壓在馬車下的割風救出;他接待重病的芳汀入院治療,將珂賽特救出魔爪;他悉心照料珂賽特,孤身撫養她長大成人;他釋放一直敵視自己的沙威,用寬容、仁慈感化他冷硬的心……儘管行善的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儘管遭受種種的誤解與惡意的揣測,但他仍用最真摯的心對待每一個人,用愛溫暖每個人的心。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冉阿讓通過自己無私的愛以及崇高的靈魂,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這展現了作者以及當時的勞動人民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美好的嚮往,傳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也許,我們很難改變這個世界,但可以讓自己的心中充滿陽光。用心對待每一個人,用愛溫暖他們的生命。用愛與寬容帶給世界最美好的祝福。

悲慘世界閱讀心得12

服刑19年的重刑犯,為什麼能在一瞬間洗淨了他罪惡的靈魂?當他的死對頭面臨死刑的危險時,他為什麼會寬厚地救了他一命?為了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過警方的重重追緝,代她找到終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問正是《悲慘世界》為你留下的謎題。

生存在“善與惡”的永恆主題中,《悲慘世界》以其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的喜愛,成為世界文學殿堂中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在這部作品中,作者將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會底層苦苦求生的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進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細膩的文筆,淋漓盡致地描繪了處於水深火熱的人們地獄般的生活。雖然他們的命運是悲慘的,但是他們的心靈是高尚的,他們心裡都有一個強有力的`信念——愛。有了這種愛,一切都變得美好;有了這種愛就能抵抗痛苦,消滅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愛的化身,他的寬容、仁慈,使冉阿讓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讓救過的老人不也是充滿著愛嗎?他知恩圖報,當冉阿讓身處絕境時,幫助他度過了危險。這正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現實生活中,愛也是到處可見的。博大的母愛,慈祥的父愛,同學們之間的友愛……

曾經有一則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發生在越美戰爭時期。一位美國記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賞他所拍攝的照片,猛然間,他發現有一個女人倒地的姿勢不同於大多數人順著腳步的慣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這位記者在驚訝之餘仔細端詳辨別後,發現她懷裡抱著一個幼小的嬰兒;如果她往前撲倒,就會壓傷嬰兒;往下蹲則不但壓不著孩子,而且還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遮擋身後飛彈的屏障。這位母親在中彈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慣性,收住狂奔的腳步,做出保護孩子的最佳姿勢——這是多麼悲壯的母愛啊!當她的孩子遭受肉體或靈魂的滅頂之災時,她卻可以義無反顧地獻出自己的生命。

我歌唱母愛,歌唱這無與倫比的至愛!愛或是一句親切的問候,或是嚴厲的責罵,或是人們之間的互幫互助,愛或許還是一個微小的動作……冉阿讓死了,他安詳地閉上了他的雙眼,然而在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用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