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0篇)

心得體會 閱讀(2.42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0篇)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1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溼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群眾,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訊,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願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裡,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黃文秀的事蹟後,瞭解到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讓我回憶起去年暑假跟隨資源瓜裡鄉義林村第一書記在鄉間地頭跋涉,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和當地群眾交流,協助降準扶貧工作的生活。對於基層,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大學連續三年暑假奔赴龍勝、全州、資源貧困山區參與為期將近一月的扶貧工作,與扶貧工作者戰鬥在第一線。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扶貧道路不簡單,基層工作的經歷讓我覺得沒有辜負青春。今年六月,大學四年生活結束後,我將成為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踏入支教的崗位,繼續為祖國奉獻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說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2

6月22日上午,百色市殯儀館,黃文秀的骨灰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上面覆蓋著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的人群中,一位瘦弱老人久久地凝望著上方的遺像,老淚縱橫。他是黃文秀的父親黃忠傑。

黃文秀生前最後發的朋友圈中,展示了她買給父親的營養品。身患癌症的父親明白,除了脫貧大事,女兒最惦念的就是他的安康。

經過兩次手術的黃忠傑吞嚥困難,但他說自己一定會堅強:“我現在每天都努力吃東西。雖然很難吃下去,為了讓文秀放心,我也要拼命吞下去……”

父親曾這樣對女兒說,沒有共產黨,我們家不可能脫貧。黃文秀選擇回到家鄉工作,他很欣慰,常常叮囑她認真為黨工作,為群眾辦事。面對前來慰問的幹部,黃忠傑謝絕了慰問金:“我們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這些錢,村裡的扶貧用得上。”

父親懂得女兒的孝心,對女兒幫他圓了第一個心願而倍感自豪。老人家多年來都想“看看天安門”,黃文秀大學期間邊讀書邊做兼職,省吃儉用存下路費,把父親接到北京,幫助他實現了這個心願。

然而,黃文秀沒有機會實現父親的另一個心願了,老人家還想去韶山瞻仰偉人故居。姐姐黃愛娟含淚說:“妹妹請你放心,爸爸的心願姐一定替你完成。”

望著手腕上的銀手鐲,黃文秀年過六旬的母親悲痛不已。今年婦女節,黃文秀給媽媽買了這一禮物,手鐲內側刻著4個字“女兒愛你”。

黃文秀的同事、同學、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懂事的姑娘深深地愛著她的父母和親人。但是,作為第一書記,她心裡始終裝著村裡的貧困群眾,為了群眾,她常常顧不上親情。

蔣金霖說:“文秀回到家鄉參與扶貧是為了知恩反哺,她懂感恩,她對初心的堅守令人敬佩。”

陳月香和黃文秀同一批到樂業縣的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她們曾經在一起聊駐,共同感受投身脫貧攻堅的艱辛,以及看到群眾擺脫貧困的喜悅。陳月香回憶說,夜深人靜時,黃文秀會拿起吉他,對著天空的繁星輕聲唱幾句自己喜歡的歌。

“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於‘時代楷模’的稱號。”黃文秀的好友、曾經在百色凌雲縣上蒙村擔任過第一書記的路豔說,“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

“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黃文秀去世後,她的朋友李黎看著文秀的畫作,忍不住淚流滿面。黃文秀留下的兩幅畫,一幅是父親揹著小女兒的素描,畫面溫馨動人;另一幅水彩畫上,金黃的向日葵正迎著陽光綻放。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3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幹部群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通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蹟,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著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幹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後,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說:“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鬥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4

《大山的女兒》作為脫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讚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面板黝黑,穿著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裡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裡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著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著眼鏡,梳著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說著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著鄉親們脫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幹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說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說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緻、不誇張、不做作!講實事、說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採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敘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著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裡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5

觀看了以黃文秀師姐為題材的紀錄片《大山的女兒》後,我感觸頗深。黃文秀師姐本可以選擇留在北京、選擇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和發展前景,但在回顧了自己的教育歷程中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資助狀況後,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投身鄉村,回報社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她清楚自己能夠受到高等教育,與國家的辛勤培養是分不開的,她有責任走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艱苦奮鬥精神改寫貧困地區的'精神風貌,帶領鄉村脫貧致富。她捨己濟人的精神品質讓我深深的敬佩,我會向她學習,主動擔負起時代的責任,用努力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6

“認識一下吧,我是黃文秀,三十歲,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泥村第一書記”點開《大上的女兒》的第一集,這段在雷雨中的獨白就已讓我淚流不止。忍痛看完全部,特寫下此篇以紀念無數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黃文秀”。

憶黃文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寒士俱歡顏。“我來自廣西貧困山區,我要回去,把希望帶給更多父老鄉親,為改變家鄉貧困落後面貌盡綿薄之力。”“我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讀完大學,一定加倍努力工作,不辜負國家的培養。”“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麼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這些平平淡淡的話語,字字句句擲地有聲。這是黃文秀的初心和夢想,也是她無怨無悔的選擇,更是她服務奉獻的不竭動力。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記黃文秀——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2019年6月17日,是人們永遠祭奠的日子。黃文秀在從百色返回駐村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犧牲。30歲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她帶著對事業的無限眷戀走完了如山的人生,短暫而又厚重。在百色市殯儀館告別廳裡,上百人聚集於此,紛紛灑淚,沉痛送別;在微博上,送別黃文秀等話題配上了黑白照片,上千萬網友祈禱送別。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必定崇尚英雄。守護楷模,就是守護一個國家的光榮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據劇組回憶,拍攝期間總有群眾跋涉幾公里前往觀看“黃文秀”像不像,不少群眾邊看邊流眼淚,這就是人民心中有她的最好見證,是人民不會忘記的生動詮釋。

做黃文秀——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黃文秀的心已溶進了扶貧事業啊!對貧困群眾,她寄予了海一樣深的情!作為一名年輕的90後村文書,在學習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的同時,也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真正地做到紮根於農村,紮根於基層一線,將自己的所學所想,充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講條件,不辭辛苦,始終跟著黨走,按照黨的要求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服務,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路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築夢路上,我們繼續著黃文秀同志的事業!“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黃文秀的事蹟向我們展示著:在推進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年輕的共產黨人,應該這樣生,應該這樣行!

歲月的華章,總是在青年披荊斬棘的前行中書寫:歷史的鼓點,也總是青年在奮進中敲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是希望。只要青年的我們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在祖國的大地上揮灑汗水,在艱難的一線逆行出征,定能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奔赴更加美好的未來!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7

最近播出的《大山的女兒》受到很多人好評,觀看後,我很自豪地說:我們身邊的“時代楷模”黃文秀不僅是百色老區人民不可忘卻的人,更是激勵著一批批新時代青年奮勇前進的精神燈塔。

我有幸聽說了她在校的各種經歷,從她的每一份答卷到入黨申請書,從她的一句誓言到一生的承諾,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文秀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帶領下,百坭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巨大成果。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8

在暑假中,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講述了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主動放棄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廣西百色,主動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最終因公殉職的事蹟。因為這樣一位年輕的80後青年,我想更為深入的瞭解一下她,瞭解她這樣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如何在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

該劇濃厚的鄉音、質樸的村民生活,泥濘的山路,迅速把我代入到當時那個貧困率為22%的百坭村,體驗黃文秀初來乍到時扶貧任務的艱鉅。而扎著高馬尾,帶著眼鏡框,時刻充滿著精氣神的少年模樣,真實再現了黃文秀剛參加工作時的稚氣。看到熒幕裡的她時,也彷彿看到了身邊的黨員同伴們及在脫貧攻堅戰線上奮鬥過的前輩們。“你自己家都是貧困戶,如何大庇天下寒士”“他們都窮了多少輩了,你來了能帶他們改變多少”,劇中的這些臺詞或許也是這名年輕扶貧幹部當年真實聽過的話。

“遇上荒年還有餓肚子的呢”,對於“鳥語花香飯不香”的百坭村來說,產業不興、道路不暢,難住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這樣的生活處境實際上是眾多貧困縣中的一個縮影。而實現我國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帶領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山村擺脫貧困。從影視劇中回到現實,我們看到在黃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的貧困率降到2。7%,砂糖橘、油茶樹、八角、水稻等產業蓬勃發展,還被評選為2018年度的“鄉風文明”紅旗村。而我們為之觸動的,在於這樣的英雄主義並不是文藝作品構建出來的結果,而是真實地呈現了曾經有這樣一位時代楷模把這一方水土當作自己的“大舞臺”,書寫著一人走完“心中的長征路”的奇蹟,詮釋了我國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離不開每一個奮戰在一線的努力。

實際上,這部劇所展現的黃文秀在扶貧一線的個人成長經歷,與新時代青年的前進軌跡相交融。在面對大城市光明的未來和小山村平凡的生活,在家人病重時刻和脫貧工作的關鍵時期,在為學歷鍍金貪圖省力還是為幹出實績腳踏實地,這些不僅僅只是黃文秀會面對的個人選擇,也是對新時代青年黨員在“小我”與“大我”中取捨時的拷問。同時,黃文秀把自己在黨和國家的幫助下得以學到的知識和本領回饋家鄉,科學合理地推進扶貧工作的程序並取得重大成效,也彰顯了有志青年在脫貧路上的能力與擔當,更與“建功基層”的新時代號召形成迴響。

時代楷模的精神具有不朽的強大力量。《大山的女兒》反映了新時代的文藝作品只有紮根人民、立足現實,才能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影響力與傳播力,凝聚全體人民的思想共識,吸引更多新時代青年紮根泥土,奮戰在基層一線,將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需要的地方。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9

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它的長度,而在於它的寬度和厚度。每當回憶起黃文秀的先進事蹟,我都會發自內心的深深感動。2015年我曾有幸到河池市金城江區五圩鎮板鸞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與群眾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為脫貧攻堅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青年幹部,我們要對黨忠誠,始終做讓黨放心的老實人;無私奉獻,始終做婦女兒童的服務人;履職盡職,始終做黨的政策的宣講人。以實際行動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作出應有的貢獻。

觀看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10

近日,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蹟改編創作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以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線,刻畫了脫貧攻堅戰前線的真實圖景。黃文秀以自身奮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現如今,我們站在新的“趕考路上”,青年幹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希望,更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銳意進取,用實際行動展現青春力量和擔當。

初心在胸前,踐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在黃文秀的入黨申請書裡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當許多農村大學生選擇從大山中走出來,黃文秀卻成了一個“逆行者”。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黃文秀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毅然返鄉,主動來到這個位於大山深處、離百色市區164公里的村子。為了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她駐村兩個月走遍了全村195戶貧困戶,立志改變這個深度貧困村,用實際行動履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扶貧承諾,踐行了自己入黨時的錚錚誓言。青年幹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做趕考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夢者,為努力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一份青年力量。

初心在心中,表達對家國的深切愛戀。黃文秀的心中有著家國情懷,肩上有著家國擔當。在單位就駐村工作徵求她意見時,她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絲毫未提她父親患癌症病重的事,就這樣,她踏上了“心中的長征路”。“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剛來百坭村時,黃文秀給村裡的扶貧工作群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百坭村鄉村振興地表超強戰隊,就是這支戰隊帶領群眾摸索到了適合百坭村發展的產業路,不到一年時間,貧困發生率從22。88%下降到了2。71%。青年幹部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涵養家國情懷,堅定理想信念,擔起千鈞重任,迸發激情活力,加強實踐錘鍊,永葆愛國主義,跟隨國家的腳步走,把自己當作“國家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初心在腳下,譜寫對人民的熱忱無私。在拍攝《大山的女兒》時,當地村民專程開車三個小時到達拍攝地只為了看看演員像不像黃文秀,因為她,村民的哭戲勝過專業演員。百坭村扶貧任務重、壓力大,脫貧攻堅時間緊,面對人民群眾的疑惑與顧慮,黃文秀始終把人民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心中有多少責任,腳下就沾多少泥土,從跑遍村子裡的所有貧困戶到手繪全村地圖,從學習當地方言到帶領群眾修路、發展特色產業,黃文秀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一顆愛民之心。廣大青年幹部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幸福”作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主動將“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崇高理念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自覺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在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黃文秀的生命雖然很短暫,但是她的付出將永遠被世人銘記,她寶貴的品格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同樣作為基層幹部的我們,唯有以她為榜樣,將她的精神傳承下去,主動服務基層、紮根基層、奉獻基層,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