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心得體會 閱讀(1.44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範文(精選8篇)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1

近日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而創作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該劇講述了生於貧困家庭的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大都市優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毅然回到家鄉最貧困的鄉村,奮戰在扶貧一線的動人事蹟。貧困的鄉村面貌漸漸煥新,而一次突如其來的災害讓正值芳華的文秀畫上了人生的句號,這樣的結局令人無比傷痛,但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於“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的稱號。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溼了眼眶,作為一名紮根山區的青年黨員教師,我深知不論基層扶貧工作或是基層教育工作都各有各的不易之處,她的故事就是廣大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基層是艱苦的,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該學習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群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

“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教師,應當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紮根山區教育事業,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初心不改,努力奮鬥,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燦爛綻放青春之花,鑄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之魂。以實際行動投入到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腳踏實地,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2

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該劇是一部根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蹟改編創作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這是一部值得所有人觀看地展現現代年輕共產黨員精神面貌的具有教育意義的電視劇。

看完電視劇《大山的女兒》,我們被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深深感動。這樣一位年僅30歲的年輕的扶貧幹部不分寒暑春秋,不管颳風下雨,常年奔波於縣城與村莊,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年輕共產黨員對初心和使命的堅守。這些基層的扶貧幹部用最樸實、最接地氣的方式融入貧困大眾,喚起千萬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必勝信念。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不忘初心。

北師大碩士畢業的黃文秀主動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生她養她的家鄉,在百色市委宣傳部任職,2018年她主動請纓到廣西最貧困的一個小山村百坭村任第一書記,白天她走村串戶遍訪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與“村兩委”研究脫貧對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進。黃文秀克服困難、不懈努力,在一年多時間內讓88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一場暴雨卻將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黃文秀犧牲了,但是扶貧並沒有結束,其他人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白坭村實現了全村脫貧。如今黃文秀為百坭村設計的願景也一一實現,一個幸福的百坭村逐漸呈現在世人眼前。

該劇展現了以黃文秀為代表的新時代青年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和奉獻精神,描繪出一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畫卷。

我們要學習黃文秀的牢記使命。黃文秀在第一書記任上,始終心繫廣大群眾,在服務社會和全心全意為家鄉人民服務中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在入戶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她捲起褲管,攙起袖子幫貧困戶收拾房間,掃院子,有的村民一次不讓進,她就去兩次、三次,家裡沒人她就去田地裡去,邊幫村民幹農活邊聊天。她實地勘測村道,跑專案,做方案,全程跟蹤實施;她帶領村民學習別村的種植經驗,結合山裡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業;她計劃在村裡辦個幼兒園,聯絡母校的師生來調研,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我們要接力黃文秀繼續前行。目前,脫貧攻堅進入了決勝期,實現貧困人口如期全面脫貧,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要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向黃文秀這樣的扶貧幹部竭力努力,貧困不是一天產生的,當然也不可能一天就根治。她的年齡雖然定格在了30歲,但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年輕一代的人生追求和奮鬥征程,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3

6月26日晚,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黃文秀先進事蹟改編創作,雷獻禾執導,楊蓉、劉奕君領銜主演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CCTV-1黃金時段開播。

觀看後,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身邊的“時代楷模”黃文秀不僅是百色老區人民不可忘卻的懷念,更是激勵著一批批新時代青年奮勇前進的精神燈塔。

一、“不負人民”的崇高境界

作為一名黨員,文秀同志以她秀美生命的鉅獻,以她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值得我們農墾人學習終生、仿效終生、參悟終生。

(一)勵志愛民

許慎《說文解字》對於漢字的“志”有個生動而準確的解釋:“志者,心之所之也”。文秀同志考上北京師範大學的碩士生後,本來留京工作是不成問題的,可她幾乎沒有考慮過留京的問題,自始至終都在關心和參與有關廣西的人才市場和跟扶貧有關的就業資訊。投身扶貧工作後,即使父親病重急需照顧,她心裡更多的還是想著百坭村如何脫貧。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心志片刻也沒有離開過貧寒的家鄉人民,片刻也沒有忘記養育她的那片土地。

(二)獻身扶貧

報告團裡文秀同志的同學同事回憶她生前的點點滴滴,沒有一個不說她愛美愛笑,可自覺自願地肩負起扶貧重擔之後,她把飄逸的披肩秀髮紮成一綹樸實的馬尾,她把鮮麗亮眼的裙子收藏起來,一身勞動者的裝扮,投身到了群眾身邊,將全部的貧困戶標上了地圖,跟他們稱兄妹、喝土酒,打成一片。在我們看來,她已經把自己百分之百地擺進了黨的扶貧事業,沒有半點保留。

(三)死而後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文秀同志的辛勤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她的事蹟和成果。在她的帶領下,原本破爛不堪的道路和水渠修好了,百坭村的水果大面積種植、大量暢銷成功了,88戶417名鄉親脫貧了。而心心念念村裡的灌溉水渠連夜冒雨回村的她,突遇山洪獻身了。

二、忠誠純淨的至善品質

(一)靈魂深處感黨恩

文秀同志在扶貧日記中引用一位名人的話:“一個國家的落後在於精英的落後,而精英的落後在於嘲笑民眾的落後”,隨後頗有感觸地說:“我們黨深刻明白這個道理,從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脫貧,並且扶貧要扶志和扶智,這樣一個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福利的黨,我怎麼能不響應號召呢?”這番話並沒有空談大道理,卻情真意切地披露了文秀同志的心跡,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好黨員。

(二)務實擔當踐初心

文秀同志的日記裡有這麼幾句話“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只有紮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她響應黨的號召,懷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教誨,奔赴扶貧最前線,並不是做做樣子、應付了事,而是撲下身子,勇挑重擔,往深裡走、往實裡走,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自己融入到人民群眾之中,融入到那片貧窮但充滿潛力的桂西大地。

(三)先人後己忙奉獻

堂堂華夏,美女如雲。為什麼有的人我們初見覺得很美,可一交談、一接觸,很快就覺得她並不美呢?原因就在於她有的只是外在的肌膚之美,缺乏心靈之美的魅力,其美便不堪一擊。可是,看到黃文秀,特別是熟悉了她的先進事蹟之後,我越看她的照片和影視形象越覺得她非常美,而且非常地耐人品味。她的美帶有一種無以言表的魔力,在震撼著我的視覺和感覺,似乎有一雙天使的翅膀在扶持著我,不由自主地參與到她先人後己的工作和生活中,與她同呼吸、共進退,跟著她丟棄那些私心雜念的糟粕、向上昇華。似乎劇情中的她有多忙碌,我的心也有多忙碌。作為觀眾,我被她的事蹟深深地感染了。受教育,原來是這樣的美好。

三、踔厲奮發的粉絲願景

大美無形,潤物無聲。黃文秀的美,美在骨髓、美在億萬人的心中。她對我們這些粉絲的.震撼力、感染力是無窮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必將激發出氣勢磅礴的奮進力量,鼓舞和激勵我們奮力譜寫出一曲又一曲加快打造現代一流食品企業、建設壯美廣西的動人樂章。

(一)樹好“三觀”校正人生座標

自治區黨委號召我們學習黃文秀精神,並不是教育年輕人簡單模仿文秀同志冒雨犧牲的行為,而是為了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要大家明確,該怎樣確立自己的思想立場和人生座標,人該怎樣活。我們要以黃文秀為榜樣,盪滌靈魂、找到初心、砥礪擔當,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增強自己的綜合素養,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

(二)胸懷“大我”蓄積巨大能量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我們肩負著中國改革發展攻堅的使命、責任和人民群眾的期望而負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許荊棘滿布,或許還有不理解、不接納,但這些在理想信念的“大我”那裡算得了什麼,我們要學習文秀同志,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存“大我”,投身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安排、認同的工作,心中有了信仰、腳下才有力量。

(三)對標對錶何妨吟嘯且徐行

黃文秀生前好友陳麗美曾說:“生活中沒有了文秀,傷痛會長久地陪伴著我們;生命中有了文秀,我們就有了繼續前行的力量!”文秀走了,我們來了,循著楷模的足跡,需要湧現出一大批的繼起者,這就是對文秀最好的告慰。毫不猶豫地接過文秀的“接力棒”,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不斷乘風破浪,砥礪前行,走好新時代農墾的長征路,奮力書寫打造現代一流食品企業嶄新篇章,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推動農墾發展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4

一個人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可以做很多事情,黃文秀恰恰選擇了最基層的脫貧攻堅事業,用青春和生命踐行了為民服務的錚錚誓言。作為服務企業、服務經開區的一名工作人員,通過觀看《大山的女兒》,我受益匪淺,收穫了一些可以用於自身工作生活中的感悟。一是要堅定人生方向。“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黃文秀的人生價值追求,所以大學畢業後她毅然選擇回到家鄉工作,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併為此不懈努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把握自己所要走的路,為此不斷奮鬥,直到達到理想的目標;二是要保持奮鬥定力。黃文秀的工作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她扶貧手記的字裡行間裡,不難看出她從一個扶貧“新手”逐漸熟練的過程,她走村入戶,“死皮賴臉”的向鄉親們瞭解情況、收集訴求,這無疑充滿艱難險阻。在工作中,堅持真抓實幹原則,以務實作風、踏實態度推進工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三是要涵養為民情懷。在與企業交往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像黃文秀將自己融入困難群眾之中那樣,多走出辦公室、走進企業,與企業打成一片,傾聽企業聲音,把握企業情況,多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用真誠服務企業,用真心打動企業。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5

黃文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黃文秀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託,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在突發山洪中因公殉職,年僅30歲。黃文秀將青春獻給大山,奮鬥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事業,是“黨的女兒”、“大山的女兒”,先後被授予“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獲得“七一勳章”。我們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也應當以蓬勃的朝氣和昂揚的銳氣奮鬥新時代。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6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黃文秀為原型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她的一生雖短暫,但是留給年輕人的精神卻是崇高的。放棄高薪的城市生活,返回家鄉,紮根基層,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在有限的生命裡留下了一段炫彩斑斕的篇章。

人生雖短暫,初心卻不改。在短暫的生命中,她用行動去踐行了新時代青年的初心使命,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樹立了一個榜樣。不管時代如何發展,作為青年的我們,都要不斷充實自己,迎接挑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挑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擔,奮力前行。

人生雖短暫,成績卻顯著。在扶貧路上,她用實際行動去為村民辦實事解難題,得到了群眾的認可;一年間,她帶領鄉親們逐漸找到了發展特色農業的新路子。2018年底,百坭村實現了88戶418人脫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翻了一番。在扶貧的路上,不僅是要扶經濟上的“貧”,還有精神上的“貧”,扶貧也要扶智。群眾認可,跟著幹,凝聚力量,奮勇前行,就一定能夠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脫貧新路子,文秀書記用實際行動帶領家鄉人民做到了。

人生雖短暫,精神卻永恆。文秀書記用實際行動告訴新時代的青年們,“三農”建設離不開青年,特別是高素質的青年,只有通過人才“反哺”,才能推動“三農”的快速、高效發展。

文秀書記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以文秀書記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勇前行。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7

《大山的女兒》該劇講述的是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百色,主動投身扶貧一線,為家鄉的脫貧攻堅事業獻出年輕生命的感人事蹟。她用美好青春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擔當,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的精神深深打動並震撼著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的心。她的事蹟是一面鮮豔的旗幟,是一本鮮活的教材,是我學習的榜樣。在今後工作中,我將以她為標杆,從她身上汲取前行的動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傾情投入,對工作、對家庭、對有困難的群眾,奉獻自己的一顆熱心與真誠;不計較辛苦,不計較得失,只在乎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工作,為更多的婦女兒童帶來感動與力量;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

大山的女兒心得體會8

楷模的精神力量動人,故事卻很難講出新意。目前,該題材已有紀錄片《文秀,你好》、電影《秀美人生》、話劇《心中的長征》、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壯劇《黃文秀》等文藝作品,還有無數反映黃文秀先進事蹟的新聞報道、文學作品。這樣一個耳熟能詳、被各種藝術形式展現過的英雄形象,如何令人耳目一新,如何持續煥發其精神魅力,是橫亙在電視劇《大山的女兒》面前的一個難題。

開場就要破題。黃文秀最大的遺憾是什麼?也許是沒能看到念茲在茲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因為她的生命被定格在30歲,定格在2019年6月17日那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裡。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獨具匠心地選擇從這個雷雨交加的悲傷夜晚開始,以倒敘手法講述,迅速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是夜,雷電交加,暴雨如注,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的山路上,年邁的父母擔憂著返程的女兒,百坭村的同事不停地打電話、發信息預警山洪……一組緊張急促的鏡頭交替變換,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最後時刻的驚險。正在觀眾揪心的時候,又是一個出人意表的講述方式——楊蓉飾演的黃文秀坐在車裡,平靜地側身望向鏡頭,介紹起自己:“活了三十年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險境,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啊。認識一下吧,我叫黃文秀,30歲,壯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

甫一開始,情緒拉滿、節奏飛快,《大山的女兒》打破了傳統楷模敘事娓娓道來的表達方式,瞬間就抓住了觀眾的心。通過黃文秀返鄉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前的一段車內獨白,倒敘引出了黃文秀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非凡經歷。

故事貼著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生髮,又緊緊圍繞在以人民為中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大主題上。劇中,黃文秀碩士畢業後,本可以留校或去國家電網工作,但從大山走出來、深知貧困村狀況的她,毅然選擇回到家鄉,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有人問她,為什麼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她回答:“很多人從農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來了,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我想要改變它。”

黃文秀用實際行動展現出自己的人生追求,她自信地說:“如果我有一天當官了,無論給我一個鄉、一個縣,我都要把它變成樂園。我的大舞臺就是這天地間、在群眾中。”在這一刻,黃文秀的形象那麼真實、鮮活,新時代的英雄,就是這個模樣;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從這裡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