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範文(通用6篇)

心得體會 閱讀(5.79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範文(通用6篇)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1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軟實力,是企業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引導和規範著員工的行為規範。20XX年,中通客車正式併入山東重工集團,集團不僅給公司帶來了資源支援,同時還有優秀的集團文化。通過深入學習,自己感觸頗深。

“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宗旨”是集團的核心價值觀,是集團在經營過程中所遵循的基本信念與行為準則,它旗幟鮮明的彰顯了客戶第一的宗旨意識。它教導我們要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真正將客戶理念貫穿於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也將進一步明確“我們的客戶是誰?”、“我們怎麼做客戶才會滿意”,“客戶是不是真正的滿意了”。

精益生產的責任是適時的將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交付客戶。對於精益辦來說,我們既有內部客戶又有外部客戶。對於內部客戶,我們會充分調研各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的痛點、缺陷以及需求,按照精益生產原則,優化製造流程、裝置佈局等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實現準時化、柔性化生產需求。

對於外部客戶,我們講求如何保證產品質量。精益辦將聯合質量管理部、工藝部等部室深入貫徹落實工位質量的落地舉措,把質量管理工作延伸到生產過程,促進員工從“質量是檢驗出來的”向“質量是生產出來的”思想變革。

同時,集團優秀文化要求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永葆激情,在爭創一流中擔當作為。精益生產工作思想與集團優秀文化有殊途同歸之妙,精益生產也在強調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提質增效,促進公司目標的圓滿達成。在集團優秀文化的影響下,精益辦對標企業優秀、行業先進,提升標準,逐漸形成了一種“一刻也不能拖”的緊迫感,以“一天當兩天半用”的效率、“不爭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幹事創業中的濃厚氛圍,力爭讓精益生產在公司結出更大的果實。

學習集團優秀文化還要堅持黨建引領、文化聚力,始終堅持廉政工作準則。“約法三章”、“四個永葆”、“領導幹部‘八不用’”無不體現了集團要求的以身作則、真抓實幹的要求。根據對團隊文化的學習與要求,自己準備將團隊文化具體分解為“德、能、勤、績、廉”,全方位的進行自檢,並把這些優秀文化落實在團隊日常管理的各個方面,真正融入到精益辦的文化血脈中,成為凝心聚力、深度推行精益生產的法寶。同時,強化自己務實工作的作風,整體佈局公司精益生產推進工作,執行嚴肅到位,加強下屬員工過程指導與點檢,以過程保證結果。深入學習“幹部‘八不用’”,提升自己獨立思考、敢於突破常規、主動拓展視野的能力,做到終生學習,持續提升。

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需要新作為。中通客車的三次創業新徵程已然開啟,集團優秀文化的適時注入也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自己身為其中一員,也將繼續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2

4月29日,寶業湖北建工集團學習大講堂開講,高林總經理和十四位徵文獲獎員工代表分享交流學習龐寶根董事長《怎麼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心得體會。

大講堂上,高總講話指出,躬逢偉大的新時代,企業要積極承擔歷史賦予的使命,緊跟建築業發展趨勢,轉變發展思路、明確發展目標,苦練內功,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強化精細過程管控,加強團隊協作,搶抓市場機遇,突破發展瓶頸,努力做到“做一個專案、樹一座口碑、交一幫朋友”。高總強調,集團全體員工要切實履職盡責、恪盡職守,公心在前、私心在後,以企業主人翁意識做好事、做成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針對近期社會上安全事故頻發的問題,高總指出,抓好安全管理等於抓效益,安全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要戮力同心抓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高總強調,寶業大講堂為員工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平臺,希望通過舉辦主題多樣、內容豐富的分享交流活動,提升企業管理團隊的素質和企業管理整體水平。

大講堂上,方菲、呂敏、丁湧等十四位獲獎徵文作者分享學習《怎麼做實現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他們緊扣“正思想、振精神、走正道”主題,結合個人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切身體會,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闡述對高質量發展的理解與認識。

集團黨委書記李漢明宣讀集團表彰學習《怎麼做實現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優秀徵文的通報。據通報,本次徵文得到廣大員工積極響應、大力支援,共收到各單位員工報送的徵文104篇,經評審,評出徵文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紀念獎8名。

集團公司和直屬單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集團各直營專案部執行經理、學習《怎麼做實現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優秀徵文作者等,共130餘人參加大講堂學習。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3

在農場要求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活動中,我們積極參與此次活動,在思想上得到了進一步解放,在觀念上得到了大的更新,進一步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在工作作風建設上得到了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舉措和思路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通過開展此次大討論活動,使我們在如何開展專案精準對接,如何提高產業專案的高質量發展,如何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有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在今後的工作中查擺問題,補足短板,為推動產業專案高質量發展而努力。通過此次活動和社會實踐,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不少,感觸頗多。

作為一名招商局的基層工作人員,查擺日常的工作中,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夠,工作方式方法不夠創新,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力度不夠。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以農場的多方優勢為基礎,以推動農場產業專案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切實樹立創新思維,積極地與央企、大中型企業保持聯絡,積極推介農場,爭取引進更多的高質量的專案企業在農場落地建廠。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從基礎工作做起,勇於創新,有針對性的進行專案對接。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依託農場的各方優勢,通過企業資訊庫、微信平臺和各省市招商代表等渠道,做好農場綜合實力的宣傳推介工作,開展精準招商;二是“築巢引鳳”,結合農場現有園區發展情況,做好進一步的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提高農場招商引資的硬體環境,為即將前來投資建廠的.企業提供優越的營商環境;三是依託平臺開展“走出去”招商。利用好共青團組織、青年協會組織等傳統平臺資源基礎,藉助中介力量,整合專案資源和市場資源,開展聯合招商、以商引商、專案資訊推廣。兼顧省內、省外兩個方向開展“走出去”招商。小微企業和內部創業孵化以省內為主,省外主要以進企業、訪協會和商會為主,計劃分別赴北京、天津、河南、廣東、山東、浙江等省市開展“走出去”招商對接活動。四是通過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藉助招商推介平臺,採取線上線下推廣“北共青”系列農產品,結合農場打造“北共青”品牌的發展戰略,配合做好農場農產品銷售的各項工作。

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結合本部門實際,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方法,繼續發揚北大荒精神,立足本職崗位,為推進農場產業專案高質量發展而努力。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4

當前,x蘇區振興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構建具有x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發展環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化、生態化、特色化、精品化農業,建設富裕秀美鄉村;大力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創新驅動力,實現x蘇區經濟的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為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稀土、鎢稀有金屬產業基地。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產業對接,吸引承接一批先進製造業企業,培育若干先進製造業叢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創新成為x蘇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建設中部地區崛起先行區。推動現代化製造業發展,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新興產業佈局和轉移,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綠色發展,描繪好新時代x蘇區改革發展新畫卷,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啟動“新時代的山江湖”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的綜合治理,強化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功能,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開闢綠色崛起、綠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態質量全國老區領先地位,為打造美麗中國“x樣板”作出更大的貢獻。

建設“一帶一路”樞紐經濟區。利用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加快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構建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的戰略大通道,高起點打造“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支撐帶”,高質量發展“增長點”,交通樞紐“經濟區”。

建設紅色基因傳承發展模範區。加大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稟賦高的優勢,大力發展紅色培訓、紅色旅遊,提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水平,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和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基地。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5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在我國發展的歷史轉折關口提出的引領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列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強調“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要看到,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和人口規模巨大的國家,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容易,是一項長期、曲折、艱苦的系統性工程和歷史性任務。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科學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特點的基礎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果。

總的來看,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可持續的發展,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不僅衡量標準上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而且內涵上要從“增長”延展到“發展”,實現更高水平、更優結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從巨集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從中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業競爭力穩步增強、國際分工地位逐步提升的發展。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重要抓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階。

從微觀層面看,高質量發展應該是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企業效益持續改善的發展。目前,我國很多產品和服務在規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但附加值卻很低。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提高產品附加值,由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轉變,從而使企業能夠在較低資源環境損耗基礎上獲取更高附加值,改善經營效益、提高盈利水平。

在把握高質量發展重要內涵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適應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需要,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內在要求。

一方面,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過去,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無論是跨越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非常規的特有關口,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三大攻堅戰,還是跨越常規性的長期性關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都要求我們摒棄粗放式、外延式的發展方式,加快轉向集約式、內涵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是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住房水平、營養水平、受教育水平等,均有了很大提高。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教育、衛生、醫療、健康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要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下功夫。通過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路化、智慧化,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

進一步看,高質量發展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搶佔戰略制高點的重要途徑。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徵更趨明顯,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國際政治格局不穩定性上升。特別是美國單方面挑起經貿摩擦,並試圖對我國進行全面戰略圍堵。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改變經濟“大而不強”的局面,在應對百年變局中牢牢把握主動權。

高質量發展個人心得6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巨集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動能、夯實基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一,激發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一環是要激發發展動能。一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驅動。要深化大資料、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大力發展高階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叢集,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和新商業模式,加強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實現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二是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驅動。要以重建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等為重點,促進技術前沿拓展。

要以糾正資源錯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重點,完善制度環境,促進資源在不同產業和不同企業之間優化配置,避免因機制不暢等原因導致的資源錯配。三是三大需求協調驅動。在投資方面,要優化投資結構,提升投資效益。在消費方面,要鼓勵業態創新,優化消費環境。在進出口方面,要不斷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第二,夯實基礎。一是要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要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健全新技術標準體系,加大對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的支援力度,加快推進新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加強新技術產品的品牌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開放透明的競爭環境,建立有利於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二是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製造業。要推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發展高階製造、智慧製造,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階。

第三,深化改革。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有效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一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二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三是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消費、投資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第四,擴大開放。擴大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一是提高貿易競爭力。要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堅持鞏固傳統優勢,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保持加工貿易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二是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打造利用外資新平臺,重塑利用外資新優勢,不斷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優化利用外資環境。三是提高對外投資水平。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